對一般人而言,完成鐵人三項比賽已殊不簡單,對年過 80 歲的長者而言更是難上加難。 現年 87 歲的日本伯伯稻田弘,2018 年以 85 歲的高齡完成超鐵賽事,日前獲金氏世界紀錄承認成績,正式成為史上最年長的超級鐵人三項選手。
鐵人三項賽事有多個不同距離,奧運或國際賽標準距離的鐵人三項比賽(在台灣簡稱「標鐵」),參賽者需要完成 1.5 公里游泳、40 公里單車及 10 公里跑步。
至於距離最長的超級鐵人三項,則是 3.8 公里游泳、180 公里單車及 42.2 公里跑步,更加講求鐵人們的耐力及意志。男子超鐵世界紀錄由德國選手 Jan Frodeno 在 2016 年創下,他以 7 小時 35 分 39 秒完成全程。
日本「鐵人伯伯」稻田弘,兩年前參加夏威夷的鐵人世界錦標賽(Ironman World Championship),賽事的關閘時限為 17 個小時,稻田伯伯剛好以 16 小時 53 分鐘 49 秒完成這次超鐵賽事。
他以 85 歲 328 日之齡,刷新自己保持的最年長完成超鐵賽事紀錄。兩年後,金氏世界紀錄機構確認他的紀錄,使稻田伯伯正式成為最年長超鐵紀錄保持者。
稻田弘早前接受日本《共同社》訪問,談及自己的鐵人生涯,縱然比賽過程非常艱苦,但稻田伯伯依然喜愛挑戰自己,並希望以自己啟發年輕人,「鐵人系列賽是其中一項距離最長的賽事,我需要在 17 小時內完成,非常講求耐力及意志,對我的挑戰非常大。即使年長如我,亦可以完成賽事,希望以此啟發年輕人,更有勇氣追求夢想。」
「鐵人伯伯」上周接受日本鐵人三項聯會的訪問,他表示年齡只是一個數字,「沒有世界各地的支持,我認為我不可能完成全程這創舉。年齡並不限制我,我希望活在當下,繼續達成自己的目標。」
稻田伯伯的教練庭田清美亦向「鐵人伯伯」致敬,並希望已屆 87 歲的他,未來可以挑戰 90 歲組別,再度創下另一紀錄。
香港01以網站、手機App、周報和01空間為本,構建跨媒體多維平台,打破了傳統媒體的限制。香港01有2017年全港獲獎最多的新聞頻道,還有雅俗共賞的娛樂、生活等主力頻道,以及個性化頻道。2018年9月起與運動星球成為內容合作夥伴,於香港01網站也能看見運動星球的自製內容。香港01以網站、手機App、周報和01空間為本,構建跨媒體多維平台,打破了傳統媒體的限制。
香港01有2017年全港獲獎最多的新聞頻道,還有雅俗共賞的娛樂、生活等主力頻道,以及個性化頻道。2018年9月起與運動星球成為內容合作夥伴,於香港01網站也能看見運動星球的自製內容。
有著超過40年跑步經驗的美國著名跑走教練丹尼‧爵爾,在跑步生涯40年後,開始接觸太極,並且把「氣」的原理運用到跑/走等運動的訓練內容中,開創了「ChiRunning氣功跑步」。2016年更受邀來台,除宣傳新書之外,最重要的是能將其原理傳授於跑步、健走愛好者,讓大家能健康快樂的運動一輩子。
氣就是為生命帶來動力的能量,當身體確實對直,你也同時與自然力量連成一線,氣也可以流通於體內。重視運動效率的爵爾教練認為,如果身體沒有對直,就是浪費能量、浪費效率。對直有兩種:
太極拳最重要的理論就是用丹田去帶動身體的律動,一旦丹田移動,身體則會跟著移動。這不只是能用在運動之中,即使是日常生活中的行走,亦能運用練習。
⚽實際測試:將雙手大拇指壓在肚臍,裡面三吋的地方就是丹田,它是一個位置,而非一塊肌肉或核心肌群。
想像丹田是一顆球,思緒是一雙手,它可以去操縱這顆球。雙腳與肩同寬,想像自己正在前後左右移動這顆球,就會感覺到丹田的律動是跟著身體在移動,往哪個方向轉動,身體就會隨之而行。
要跑的長遠,身體不見得要很強壯,用氣功跑步,其實是更聰明的方式。想要跑好一場馬拉松,必須要有完整的願景和規劃,要知道自己為何要跑步?最想參加的賽事?當你遇到困難的時候,就可以回頭想想這些初衷。以下是完成馬拉松的七個階段:
(1) 上坡跑:可以訓練上半身和腿部的力量
(2) 間歇跑:快慢交替,讓心臟更強健
(3) 節奏跑:用比賽預定的速度去跑,只是跑比當天賽事較短的距離
(4) 長跑:在於時間。比賽時會花多少時間,練習時就必須花多少時間。同時也可訓練心肺耐力,心肺使用的氧氣效率。
(5) 趣味跑:在努力練行過程中,可以增加一點有趣的想法來減低練習時的辛苦。
4. 精通:回想前面的三個階段:願景、技巧、調節,運用在此一階段。包含起跑、補充能量、賽道特殊路段…等。有著這樣的事前準備,當天到了現場才不至於緊張或不知所措,反而可以輕鬆享受地完賽。
5. 轉換階段:比賽前的7-10天,必須讓自己處於休息狀態。這是指心靈的修養而非身體的休息,練習仍是必須的,但是想辦法放鬆才能在當天的比賽達到最佳狀態。同時也得開始注意飲食調整,多攝取蛋白質以及碳水化合物,能幫助你有更強健的肌肉去應付比賽。
6. 比賽周末:就是所謂的賽前準備,可分為前中後三個階段。
(1) 前:比賽前幾個小時要做哪些事,例如:交通、到達會場的時間安排
(2) 中:規劃好比賽當中要做哪些事情,包括補給的多寡和頻率
(3) 後:賽後如何回家、領取物資…等,都可事先安排,避免在比賽之中不必要的擔心。
7. 賽後的休息與復原:維持原本練習的基礎,不要因為很累就放棄了之前所有的練習。
有了上述的準備,在過程中就能更增加信心、有活力,甚至一年之內便能參加6-10場的馬拉松比賽。
所謂的氣功跑步不一定非要慢慢地跑,如果本身有一定的基礎,它反而能幫助你跑得更快、更輕鬆。已經累積人生16萬公里的爵爾教練,最後一次受傷是在1985年,也希望帶著這些經驗的累積和生活的改變,讓跑步或健走成為大家心中認為最放鬆的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