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訓練動作
  • 健身
  • 啞鈴
  • 核心訓練
  • 瑜伽
  • 運動器材
  • 上半身肌群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跑5K
  • 跑步訓練
  • 跑步
  • 跑10K
  • 核心肌群
  • 伸展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話題
  • 曹純玉東京馬改寫高懸15年全國紀錄 低溫雨中衝出2:36:14
1
曹純玉東京馬改寫高懸15年全國紀錄 低溫雨中衝出2:36:14
2
跑步增加免疫力
科學證實跑步能抵抗感染、增免疫力、降低罹癌機率
3
在IG上看起來快樂又完美的田徑校隊女孩,為什麼會想死?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曹純玉東京馬改寫高懸15年全國紀錄 低溫雨中衝出2:36:14

2019-03-04
話題 跑步 馬拉松 新聞 賽事 六大馬

世界六大馬拉松之一「東京馬拉松」3月3日開跑,國內長跑好手「馬拉松寶貝」曹純玉在低溫雨天逆境中衝出2小時36分14秒佳績,大破許玉芳於2004年創下、高懸15年的全國女子馬路拉松紀錄2:39:53,將紀錄推進3分39秒。曹純玉日前多次公開表示力拼2020東京奧運入場券,現正式達標2019 IAAF世界田徑錦標賽參賽資格,目標直指東京奧運!

曹純玉東京馬改寫高懸15年全國紀錄 低溫雨天中衝出2:36:14 ©曹純玉 Chun-Yu Tsao臉書粉絲頁

原本全國女子馬路拉松紀錄由前奧運馬拉松國手許玉芳在2004年的廈門馬拉松(2:39:53)創下,這個紀錄高懸15年無人攻破。而曹純玉在東京馬拉松戰勝攝氏6度的低溫濕冷天氣,不僅跑出個人最佳成績、2019東京馬第17名,更刷新全國紀錄,同時正式達標世界錦標賽參賽標準2小時37分00秒。賽後曹將備戰10月份卡達世錦賽、力拼前進2020東京奧運資格。
 
東京馬之前,曹純玉在男友兼教練陳囿任的領跑及陪跑下不斷破個人紀錄,2018年11月在日本埼玉縣上尾半程馬拉松跑出1:13:35佳績,為女子半馬歷代第二傑;現又創下女子馬拉松最佳紀錄。這次曹純玉與陳囿任在賽前已擬定作戰計畫,將目標設在2小時35分,開跑前10公里由配速感較佳的陳囿任領跑,避免曹因狀況太好超速導致後半段掉速,而愛相隨的陳囿任最終以2小時36分鐘09秒完賽,並進入國內男子馬拉松歷代第93傑。

曹純玉與男友兼教練陳囿任 (資料照片)

這屆東京馬拉松有多位國內好手參賽,除了曹純玉,「長跑甜心」張芷瑄也以2:46:33跑出個人最佳紀錄,總排名以2秒之差排在2018香港女子馬拉松排名第一的屈旨盈之前(張29名、屈30名),同時從女子馬歷代第十傑躍升為第六傑;蔡昀軒則以2:52:20跑進總排名第50、女子馬歷代第十一傑。
 
國內男子選手部分,李銘勝跑出2:32:52雖未破個人紀錄,但成為這屆東京馬參賽的國內男子第一(總排196名);另外,林旻杰(2:33:19)、陳維慶(2:33:41)也跑出佳績。 

張芷瑄(右一)、曹純玉(右二)雙雙在東京馬拉松突破個人佳績 ©張芷瑄臉書

2019東京馬拉松男、女子冠軍由衣索比亞選手稱霸,男子組由Legese Birhanu以2:04:48奪冠;女子組則由Aga Ruti以2:20:40封后。

2019東京馬拉松男子全馬前三名 ©東京マラソン財団 / Tokyo Marathon Foundation

日本第一是中央大學的堀尾謙介,以2:10:21奪下男子組第五名,同時取得東京奧運日本馬拉松代表選拔賽(MGC)出場資格;隨後今井正人(2:10:30)、藤川拓也(2:10:35)、神野大地(2:11:05)分占6、7、8名,也都取得MGC出場資格。

可惜的是,日本男子馬拉松紀錄保持人大迫傑在約30公里處宣布棄賽,曾在受訪時表示東京馬讓他「近鄉情怯、壓力較大」,首度參加東京馬卻未能完賽,期待他在MGC中扳回一城。

日本男子馬拉松第一堀尾謙介 ©東京マラソン財団 / Tokyo Marathon Foundation

資料來源/Tokyo Marathon 2019、台灣長跑競技網
責任編輯/Dama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科學證實跑步能抵抗感染、增免疫力、降低罹癌機率

2020-02-11
免疫力觀念跑步保健知識庫

要預防病毒、細菌入侵身體,其實不用等到疫情流行才慌了手腳,平常我們就可以把運動當作最好的準備。跑步對於抵抗感染和某些癌症上有驚人的好處!許多研究指出,長期進行跑步、有氧運動等中等強度訓練的人,因感冒和其他上呼吸道感染而生病的天數較少,並可增加免疫力、降低罹患大腸癌和乳癌的機率。

跑步增加免疫力
科學證實跑步能抵抗感染、增免疫力、降低罹癌機率

跑步對免疫力和癌症的好處

首先,我們統合一些科學研究的論點,跑步帶給免疫力和部分癌症的好處有:

1. 低或中強度跑步會透過加速體內保護細胞循環,增強人體的自然免疫系統,並攻擊和殲滅細菌、病毒與真菌。

2. 另一個理論認為,跑步時體溫升高可能會抑制細菌生長,從而降低細菌生存在人體內。

3. 一些運動科學家認為,定期跑步有助於清除肺部中經由空氣傳播的細菌和病毒,而這些正是引發上呼吸道感染的元凶。另一派人則認為,運動會藉由汗水和尿液的流失,進而使致癌物流失。

4. 經常運動者罹患大腸癌和乳癌的機率較低,研究人員認為適度的運動會增強人體免疫系統,攻擊起源於病毒的惡性腫瘤。

跑步時體溫升高
跑步時體溫升高可能會抑制細菌生長,從而降低細菌生存在人體內

跑馬拉松後免疫力降低?其實原因出在這

一項研究在一組跑者跑步3小時內固定抽血,檢查他們的白血球與荷爾蒙水平。結果顯示,大多數類型的白血球、皮質醇和腎上腺素水平都在跑步起初增加;但在運動後,某些類型的白血球隨之減少。不過,這些免疫系統的變化在24小時後將恢復正常。

跑步的強度、持續時間也和免疫功能有關連。中等強度的訓練被證實能增強免疫系統,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這是約1小時的均速跑。不過,如果跑16公里以上的距離或是跑到疲憊不堪,免疫系統會暫時減弱,這種現象通常僅持續數小時,而對於部分人可能需要幾天的時間。以觀察來說,馬拉松運動員在賽後患一般感冒的可能性高出6倍。

以上想法是運動科學界公認的學說,不過,2018年發表於《Frontiers in Immunology》期刊上的研究打破了這個論點。該研究人員收集並分析許多近期研究,重新解讀運動對免疫系統的短期影響。

結論指出,最初在1980年代的研究是依靠跑者對疾病的自我報告;但實際上,最新的唾液測試顯示,認為自己有感冒的馬拉松運動員中,不到三分之一的人真正得了感冒。從統計學來說,他們生病的機率與賽事舉辦地的其他人差不多。

該研究合著作者之一、英國巴斯大學教授John Campbell表示,比賽後的運動員可能誤以為他們的過敏症狀或呼吸道短期搔癢是感冒徵兆。「人們不應因為擔心運動會抑制免疫系統而不去運動,運動對免疫系統是有益的!」

跑馬拉松
有研究指出,跑16公里以上距離或是跑到疲憊不堪,免疫系統會暫時減弱

如何調節你的免疫系統

抵抗病毒、細菌入侵,最基礎也最重要的方法是調節自身的免疫系統。所謂「調節」,因為人體的免疫系統非常複雜,並不是一昧讓免疫力「越高越好」,它比較像雙面刃,太過高或過低都會引起疾病,且有多種因素,如:白血球、荷爾蒙、體溫、血氧水平,其他如睡眠、壓力、飲食、藥物和病史,都可能影響免疫系統的功能。

那我們在生活上還能怎麼調節免疫系統呢?除了前文提及維持中等強度運動,平時常洗手,每晚睡眠7-8小時、吃健康的食物(包括足夠的碳水化合物以維持肝醣儲存,以及大量蔬果),這些方法都能預防最常見的疾病。

在訓練上,每次長時間或高強度訓練後,應等到免疫系統完全恢復,再進行下一次訓練。如果這樣做有困難,一種簡單的方法就是確保訓練時補充足夠的肝醣。此外,循序漸進地增加訓練強度,例如遵循10%原則,能幫助你的身體適應艱苦訓練,而不至於降低免疫系統。

資料來源/SEATTLE MARATHON , The New York Times , Running Magazine
責任編輯/Dama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在IG上看起來快樂又完美的田徑校隊女孩,為什麼會想死?

2018-04-20
故事書摘跑步話題

麥蒂森.霍蘭(Madison Holleran)19歲,一個擁有完美人生的女孩:美國常春藤名校資優生、田徑校隊、漂亮又受人喜愛,不管做什麼都名列前茅,她的大好前程正要展開。然而,她卻選擇走上絕路,造成一場震撼全美的自殺悲劇。

在IG上看起來快樂又完美的田徑校隊女孩,為什麼會想死? ©In Memory of Madison Holleran

照片人生

 
 
如果你想要的只是幸福,這一點都不難;難的是我們想要比其他人更幸福,因為我們老是以為別人比實際上還要幸福。-孟德斯鳩

蘿倫.蘇利文惠在社群媒體上追蹤女兒和她一些朋友的上傳訊息,所有父母都這樣,利用這個管道從中瞭解周遭年輕人的想法和行為;能夠從手機或平板電腦上知道你愛的人現在身在何處,知道他們至少當天一切平安,是多麼讓人放心,也是多麼棒的禮物啊!
 
2014年1月17日晚上,艾瑪剛回到波士頓學院準備迎接第二學期的到來,蘿倫在艾倫岱爾的家中滑平板電腦,當她看見麥蒂(麥蒂森的暱稱)上傳的最新照片時,整個人愣住了。蘿倫盯著照片看了一陣子,靜靜感受整個影像所流露出的氛圍。麥蒂想要表達的是什麼?一分鐘過後,蘿倫回到那張照片上,感覺還是一樣-詭異怪誕。看著這張照片,感覺上好像麥蒂想要緬懷一個她從沒到過的時空;倘若真是這樣,她又該如何壓抑住自己的這份渴望?
 
這樣的情況並非第一次,其他人(家長)對麥蒂上傳的照片也曾經有過類似的感覺,她上傳的一些訊息比其他同年齡孩子更顯得令人難解,有很多勵志言,也有不同的宗教觀點,這些訊息顯示出麥蒂試著想要表達些什麼,但卻不知道該怎麼做,甚至不知道自己想要說的是什麼。這些訊息流露出來的,是一種渴望,一種無處宣洩的能量-彷彿失去了什麼重要的東西,卻不知道到何處去尋。
 
身為年輕人,我們不斷地想要宣示自己的想法和意見,想找出自己的定位,直到發現一個比之前更正確的方向或位置為止。然而我們卻很少承認-或意識到自己正在做這件事。在社群媒體上,很少人坦誠自己花大把時間和精力準備自己上傳的訊息,我們不會這麼做的原因是以為只有自己會把時間花在這些微不足道的事情上,以為沒有人會像自己那麼在意;而且我們常常只相信表面上看見的,認為每個人一定就像他們上傳的照片那樣,即使我們自己上傳的照片幾乎沒一張是真正的自己。
 
我們把時間花在社群媒體上,認為這是個能把自己塑造成一個獨特形象的大好機會,我們非常在乎自己上傳的照片和底下打出的那一排文字,因為那會反映出我們的形象,以及我們想要製造出來的樣貌。如果你知道這是自己上傳的最後一張照片,那麼你會花更多或是更少的時間來準備?你會希望這張照片和這段文字完美無瑕、正是你的理想代表呢?還是突然頓悟這是一場徒勞無功的追求,整件事情不過是個假象,只不過是真實世界的扭曲形象,然後把時間花在真正親自感受世界呢?
 
1月17日晚上,麥蒂在費城市區的公園廣場拍了一系列的照片-她站在公園主要步道的乾枯草皮上,以及人們春夏時斜倚、冬季相互依偎的長椅後面,用iPhone手機拍了好幾張。麥蒂拍的第一張照片有點失焦,整張照片感覺有點陰鬱。第二張照片非常接近實際的景象,畫面上還有一對老夫婦,老太太穿著一件紅色大衣,老先生戴一頂帽子、穿綠色外套;因為移動的關係,所以兩個人都有點模糊。等麥蒂拍第三張照片時,那對老夫婦已經離開。
 
麥蒂選了最後一張照片開始編輯,先調顏色對比,讓原本暗棕色的長椅變成亮紅色,接著把小小的燈光調成燈火通明的景象,在前景映照下的夜色也從平凡無奇變成了壯觀的城市街景-彷彿海市蜃樓般浮現、熠熠閃耀。

身為大學田徑校隊的麥蒂總是用盡全力跑 ©maddyholleran IG

每件事都被調整過,無論是我們看到的或是希望別人看到的,包括麥蒂做的每一件事,像是:坐在諮商師面前談話,在艾瑪家和好朋友在一起時。但至少在這兩個場合中,麥蒂沒辦法輕易地躲在螢幕後面,或是輕鬆地以一個表情符號帶過,例如:遮住眼睛的猴子、一個lol、或是「哈哈哈哈」這幾個她幾乎都會加在文字後面的慣用語。
                         
表情符號是全世界共通的電子語言,然而它的膚淺卻令人驚恐,這些表情符號根本缺乏感情。麥蒂幾乎一天24小時不斷地與家人和朋友保持連線,加起來有好幾十個,表面上好像有很多很多好友,但其實真正深交的少之又少。而他發送了成千上百個訊息給這些人,也累積了來來回回好幾千則對話,卻幾乎沒有發現任何明顯的問題。
 
麥蒂在一月回到賓州大學之前,曾詢問史黛西和吉姆(麥蒂的雙親)是否可以拿走她小時候手拿網球拍的一張照片,她還問家裡是否有膠帶,但後來沒拿。而最後,在一月十七日離開宿舍之前的某個時間點,麥蒂打開電腦,把所有的網路資料全部刪除。她正為從內心深處浮現的那個選擇做準備。

麥蒂從小的家庭運動項目是網球 ©maddyholleran IG

那天早上離開宿舍之前,她還把床鋪好,她從來不鋪床的;她還把屬於他這一邊的房間整理的乾乾淨淨,然後草草留下一張紙條,上面寫著:「我不知道自己是誰了,我試了一遍一遍又一遍。抱歉,我愛妳・・・・・・真的很抱歉・・・對不起・・・・・・對不起・・・・・・這一切是怎麼發生的?」
 
麥蒂在手上提的購物袋裡放了第二張紙條,就在她為家人買的禮物當中。她打開停車場通往樓梯的那扇門,爬上九樓高的頂樓,因為底下還有空位,所以頂樓只停了一、兩部車。
 
麥蒂把那張小時候手上拿著網球拍的照片夾在《最後的目擊者》(Reconstructing Amelia)這本書裡,這本書描述一位悲痛的單親媽媽搜尋各種線索,想要拼湊出在貴族高中就學的女兒為什麼會在學校跳樓自殺的原因。這本書和《控制》(Gone Girl)一樣充滿懸疑的情節,兩本書的結局都令人感到意外,在《最後的目擊者》這本書的最後,讀者們才發現艾蜜莉亞沒有跳樓,而是被推下去的。在這本書裡,沒有一件事像表面看起來的那樣。
 
這本書為什麼會被放在停車場的頂樓,一直是麥蒂的家人和朋友疑惑的地方(麥蒂的父母尚未讀過這本書,只是讀了簡介)。難道麥蒂想要家人梳理她的過去,拼湊出一個和過去不同的她,好讓他們理解自己為何會往下跳?雖然這本書的結局並不符合麥蒂的故事,但是其他地方又十分吻合-麥蒂的天主教聖名就叫艾蜜莉亞,所以她才故意忽略最後與事實不符的結局嗎?或者她有意透漏自己也覺得被往下推?
 
也許麥蒂只是想要表達她在艾蜜莉亞身上看見自己的影子,在艾蜜莉亞完美呈現的生活與外表下,沒有人看出或了解她內心真正的想法。就像麥蒂擔心自己的焦慮與掙扎永遠得不到別人的理解,因為一個擁有了美貌,看起來儼然就是人生勝利組的女孩,怎麼會不快樂呢?這句話當然不合邏輯,就好像我們認為只要一部電腦的螢幕毫髮無傷,它的硬碟就不可能損壞一樣。

麥蒂結束了她正要展開的年輕生命。一位大家都羨慕的高材生運動員,究竟為何走入這一步,詳見以下書訊,或點選運動星球另一篇書摘麥蒂為何而跑? 一個常春藤名校高材生運動員為什麼選擇結束生命

書籍資訊
◎ 首圖及文章摘自高寶書版,凱特‧費根(Kate Fagan)著作《麥蒂為何而跑:一個典型青少年的私密掙扎與死亡悲劇》一書。

本書特色
★全美青少年自殺率上升30%!網路世代的現今,家長、學校、甚至是關心身旁朋友的自己,都應該要看的一本書。


由ESPN知名體育記者Kate Fagan執筆,大學體育新星Madison Holleran殞落這令人心碎卻又不能不重視的重要案例故事。她的自殺死訊震驚賓州大學的校園,更揭露當代深受精神疾患所苦的青少年,不為人知的掙扎。
 
如果你瀏覽19歲的Madison Holleran的IG頁面,你會看到一個完美的生活呈現於眼前:常春藤名校的新生、獲選田徑隊徵召,一個漂亮、受歡迎、無比聰明的年輕生命。這女孩征服了生命中的各種挑戰,而大好生命才正要展開。
 
但當Maddy展開她期待的大學生活,父母卻留意到了一些改變。曾是好強堅毅的她變得退卻,開始想著如何改變自己的生活。即便付出無數的時間與心神練習體育及唸書,她卻開始考慮轉學離開這所她曾夢想的學校。當Maddy的父親Jim在春季開學日送她到學校,她別離的擁抱,似乎比平時長了一點點。而這也將是Jim最後一次見到女兒。
 
《麥蒂為何而跑》源自於Kate Fagan為ESPN所寫的一篇專欄,報導Maddy的生命。然而原先一個年輕運動員消逝於自殺的故事,在其他大學運動員也相繼傳出遭受精神疾病所苦時,顯得更深刻也更為重要。本書是Maddy Holleran的生命故事,關於她如何與憂鬱症奮鬥掙扎,同時也是年輕世代─尤其是大學運動員們─在這個著重人際聯繫,以及往往在社群媒體上為生活套上修飾濾鏡的網路社群世代,演出完美的人生,面對龐大壓力的真實寫照。

• 更完整的高寶書版《麥蒂為何而跑:一個典型青少年的私密掙扎與死亡悲劇》一書資訊 請點此

責任編輯/Dama

分享文章
  • 訓練動作
  • 健身
  • 啞鈴
  • 核心訓練
  • 瑜伽
  • 運動器材
  • 上半身肌群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跑5K
  • 跑步訓練
  • 跑步
  • 跑10K
  • 核心肌群
  • 伸展
ABOUT
Copyright © 2025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