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職業或是業餘運動員為了運動表現,在賽季或是訓練期間滴酒不沾。但也可以看到職業運動員在酒吧酒醉鬧事,甚至在休息室喝酒的新聞。理論上,喝酒會影響運動表現,但是職業選手面對酒精的行為並不一致。
不管職業或是業餘運動員應該如何面對酒精,一直沒有很好的答案,有的人建議應該禁酒,有的則建議少量無害。或許我們能從一些科學的證據中去找尋答案。完全禁酒對於有些人的生活或是工作並不可行,酒精畢竟在我們的社交生活中扮演了一定的角色。
過度飲酒會造成癌症、肝硬化、胰臟炎、精神疾病等等,並且造成近4%的死亡成因,也會因為過度飲酒酒駕肇事或是產生暴力事件,這些都是大家再清楚不過的事情。
各國對於每日建議飲酒的上限建議差異極大,從每日8g酒精到20g都有,相信各國政府的建議都是有所本。但對於運動員合理的飲用量並無法從中得到答案,理論上運動員在比賽及訓練中喝酒,會造成肌肉損傷,酒精會影響肌肉修補,但合理的量是多少應該跟一般人有所不同。
根據針對大學生的研究發現,有參與運動比賽的學生,喝更多的酒、更會讓自己喝到掛。過度飲酒佔一般人的比率約16%,在運動員中比例勢必會更高,尤其在飲酒行為調查,高度肢體碰觸的團隊運動,過度飲酒的比例更是高不少。
根據美國運動醫學會(ACSM)對於酒精造成運動表現的影響,會降低肌力、肌耐力、速度、心肺耐力;但是對於最大攝氧量、心律、心輸出量、肌肉血流等不會產生負面影響。不過許多研究卻得到跟ACSM不同的結論,這跟研究設計及所參與的運動會有所相關聯。
總結現有的證據,少量的酒精不會對運動表現產生正面的影響,對於耐力運動卻可能有所傷害。雖然有些教練或運動員認為賽前喝少量的酒,可以降低緊張感而去面對重要賽事,但是多數運動員還是在運動後才喝酒,因此酒精是否影響當下運動表現,似乎變得不是那麼重要。酒精對於後續恢復及密集賽事的影響可能才是重點。
酒精被列為有利尿作用,運動員如果有脫水的狀況,會造成運動表現的下降。因此運動後飲酒似乎會造成更嚴重的脫水狀況。
有科學家發現在產生脫水狀態的人身上,要飲用4%以上酒精才會產生利尿作用。但這樣的數字並不精確也不實用。另一組科學家研究運動後脫水的狀態,實驗了酒精0、0.24、0.49、0.92 g/kg當作部分水分的來源,發現只有0.92這組有脫水狀態,所以就脫水這個議題,0.49g/kg以下是不會增加脫水的嚴重性,但是仍然要強調,水分沒有補充足夠,仍然會影響隔天的運動表現。
比賽或訓練後,會消耗部分或是多數的肝醣,補充肝醣會對隔天的訓練品質或是比賽產生重要影響。研究發現,運動後酒精(1.5g/kg)搭配高碳水化合物飲食、酒精配低碳水化合物、正常飲食,發現只有酒精配低碳水化合物有缺乏足夠肝醣的情況。
運動及訓練都會造成肌肉等軟組織損傷,軟組織如果有受傷的情況會造成運動表現下降,更可能因為特定肌群無法正確使力,而造成更多組織受傷,也會讓訓練效果大打折扣。
在正常情況下,身體面對受傷會引起發炎反應,發炎反應由許多不同的激素、賀爾蒙偕同去修補組織。如果長期或是短時間大量飲酒會抑制這些免疫反應,使得軟組織無法正常修復。身體免疫機制被抑制,也會進一步造成容易生病、感染等運動員不樂見的情況。
受傷時,我們會採冰敷加上適度壓力性的包紮,這樣的做法除了止痛,還可以避免組織過度腫脹,延緩傷後恢復。然而飲酒會改變局部組織的血流,造成更多的血流積聚在受傷部位,造成更嚴重的水腫,因而延遲組織修復。
長期或是短時間大量飲酒,會破壞身體內分泌系統的平衡,有些賀爾蒙會增加分泌,有些則是減少。一些明顯變化像是降低睡眠品質、情緒不穩定、血糖平衡遭到破壞(可能增高也可能降低)。
當喝酒的量達到1.5g/kg會降低雄性激素分泌,進一步減少肌肉量、骨質密度、紅血球數量,也會造成男性女乳症及睪丸萎縮等情況。當飲酒量降低到0.5g/kg,則可能反而增加雄性激素(無法完整證實,但至少相對沒有明顯證據證明有害)。
運動員在訓練,就是需要為小肌肉損傷,藉由蛋白質合成來修補肌肉,讓肌肉更有力或是更加健美。在老鼠的實驗上發現,大量酒精會在24小時內減少肌肉75%合成,這樣的量換算成一般成人體重,約等於250g的酒精,約略是10瓶500cc啤酒的量。雖然一般人較少喝下這樣多啤酒,但並非不可能,如果長期喝烈酒或是紅酒就更有機會喝下這樣的量。
相對大量的飲酒研究,除了利用問卷調查,要設計人體實驗,因為事先已經知道極度危害身體安全,因此要在人體身上進行實驗變得非常困難,也讓動物實驗變成少數能解答問題的方式。
要所有進行運動的人都戒酒,顯然並不可行也無法長久。我們當然佩服有些運動員可以滴酒不沾,但是一般人工作、應酬、社交、參觀酒莊,要避免飲酒是相當困難的。以下建議一般人的飲酒原則:
1. 低濃度低量飲酒(4%以下、0.5g/kg,對於成年男子約等於500cc啤酒)
2. 酒精不能取代能量來源,應搭配正餐使用
3. 每週飲酒次數男性應低於3次,女性應低於2次(在此提醒女性運動員飲酒的研究相對較少,更應該要注意身體的反應)
經歷
Pose Method® Level 1 認證教練
Garmin 亞太區跑步教練培訓
RAD 自我肌筋膜放鬆國際指導員
醫師高考及格
衛生福利部署定專科醫師
部落格 陳柏長醫師的跑步筆記
FB 陳柏長醫師 跑步讀書室
跑者們也許會經常沉溺於破PB的迷思,但一項大規模的新研究表明,美國跑者們的速度比20年前慢。鞋類零售商RunRepeat的研究人員分析了1996年至2016年期間的28,732次不同比賽結果發現;與20年前相比,大多選手馬拉松的平均完賽時間下降了39分鐘、半馬下降30分鐘,10公里則是18分鐘以及5公里的8分鐘。
RunRepeat 的統計學家Jens Jakob Andersen證實:「不論是去年、過去的10年或者20年前,選手們的速度確實在大幅放慢。」但是,到底是什麼原因慢下來了呢?
如果考慮到跑者們穿越美國賽事終點線人數從1990年的五百萬人飆升至2015年的1700萬人,根據美國跑步公司研究,最合理的邏輯假設是,因為多了更多的休閒跑者的加入而脫累了認真競速者的速度。
事實上,Andersen的團隊每年都會特別關注第100、1000和第10000位最慢男性和女性跑者的相差時間,隨著時間的推移,烏龜的速度當然要比兔子慢得多。但令人們驚訝的是,第100名到達終點選手的平均成績,也在一年年之中下降。理應,有著越多的參賽者,人們應該會期待有更多的競速型選手,但事實並非如此。
下一個最好的猜測:以速度變慢的平均數值來說,通常是被女性或者步行者所拖累。但是分析顯示,反而是男人的跑步速度比以前還要慢很多,而隨著時間的推移,步行者的完成時間,實際上是穩定的。
這是什麼意思呢?這項研究只是一個統計分析,所以Andernson團隊仍不能肯定原因。但他也指出了美國肥胖率上升與人口減緩之間的相關性。他的團隊沒有關於所有參賽者的健康數據,但總體來說,體重越重的跑者,跑的就越慢。
以上的理由可以解釋平均速度的為何變慢,但並不能說明為何飛毛腿岡薩雷斯(簡稱飛毛腿)的速度變慢。一種可能的理論是:也許人們現在很少關注他們的速度,反而更多地關注跑步本身的體驗。隨著一般跑者的參與的增加、歡樂跑的盛行,以及心靈層面的趨勢認為跑步就是自我的治療來看,有更多的人選擇加入這項運動純粹是為了享受以任何的速度跑在人行道上。
看到有關跑步因著時間的推移而產生的數據與完成時間很有意思。Anderson表示:「100年前,他懷疑很多人跑步只是在追求樂趣,沒想到如今更是這樣。」另一方面,隨著心率錶與追蹤器等工具出現,我們更容易拿自己與他人比較。
無論快或慢,找到自己舒適、開心的速度才是最重要的。但換句話說,如果你的目標是要上凸台領獎,也比以前更加容易了。
資料來源/Runners World、維基百科
責任編輯/瀅瀅
2017年你的目標是什麼?你是對跑步有著滿腔熱血,想一嚐全馬滋味的跑者嗎?你是成功挑戰多次半馬,準備朝著全馬躍進的跑者嗎?
你們的期盼我們聽到了!這次absportsfun運動平台與新北市萬金石馬拉松特別舉辦出馬完賽挑戰班的課程,從今天開始,在慢跑的漫漫長路上,除了意志力與耐力外,還有專業教練團和一群有著共同目標的跑友們,讓我們一起締造2017「突破終點線的感動、迎接初馬里程碑」。
詳情請洽:absportsf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