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職業或是業餘運動員為了運動表現,在賽季或是訓練期間滴酒不沾。但也可以看到職業運動員在酒吧酒醉鬧事,甚至在休息室喝酒的新聞。理論上,喝酒會影響運動表現,但是職業選手面對酒精的行為並不一致。
不管職業或是業餘運動員應該如何面對酒精,一直沒有很好的答案,有的人建議應該禁酒,有的則建議少量無害。或許我們能從一些科學的證據中去找尋答案。完全禁酒對於有些人的生活或是工作並不可行,酒精畢竟在我們的社交生活中扮演了一定的角色。
過度飲酒會造成癌症、肝硬化、胰臟炎、精神疾病等等,並且造成近4%的死亡成因,也會因為過度飲酒酒駕肇事或是產生暴力事件,這些都是大家再清楚不過的事情。
各國對於每日建議飲酒的上限建議差異極大,從每日8g酒精到20g都有,相信各國政府的建議都是有所本。但對於運動員合理的飲用量並無法從中得到答案,理論上運動員在比賽及訓練中喝酒,會造成肌肉損傷,酒精會影響肌肉修補,但合理的量是多少應該跟一般人有所不同。
根據針對大學生的研究發現,有參與運動比賽的學生,喝更多的酒、更會讓自己喝到掛。過度飲酒佔一般人的比率約16%,在運動員中比例勢必會更高,尤其在飲酒行為調查,高度肢體碰觸的團隊運動,過度飲酒的比例更是高不少。
根據美國運動醫學會(ACSM)對於酒精造成運動表現的影響,會降低肌力、肌耐力、速度、心肺耐力;但是對於最大攝氧量、心律、心輸出量、肌肉血流等不會產生負面影響。不過許多研究卻得到跟ACSM不同的結論,這跟研究設計及所參與的運動會有所相關聯。
總結現有的證據,少量的酒精不會對運動表現產生正面的影響,對於耐力運動卻可能有所傷害。雖然有些教練或運動員認為賽前喝少量的酒,可以降低緊張感而去面對重要賽事,但是多數運動員還是在運動後才喝酒,因此酒精是否影響當下運動表現,似乎變得不是那麼重要。酒精對於後續恢復及密集賽事的影響可能才是重點。
酒精被列為有利尿作用,運動員如果有脫水的狀況,會造成運動表現的下降。因此運動後飲酒似乎會造成更嚴重的脫水狀況。
有科學家發現在產生脫水狀態的人身上,要飲用4%以上酒精才會產生利尿作用。但這樣的數字並不精確也不實用。另一組科學家研究運動後脫水的狀態,實驗了酒精0、0.24、0.49、0.92 g/kg當作部分水分的來源,發現只有0.92這組有脫水狀態,所以就脫水這個議題,0.49g/kg以下是不會增加脫水的嚴重性,但是仍然要強調,水分沒有補充足夠,仍然會影響隔天的運動表現。
比賽或訓練後,會消耗部分或是多數的肝醣,補充肝醣會對隔天的訓練品質或是比賽產生重要影響。研究發現,運動後酒精(1.5g/kg)搭配高碳水化合物飲食、酒精配低碳水化合物、正常飲食,發現只有酒精配低碳水化合物有缺乏足夠肝醣的情況。
運動及訓練都會造成肌肉等軟組織損傷,軟組織如果有受傷的情況會造成運動表現下降,更可能因為特定肌群無法正確使力,而造成更多組織受傷,也會讓訓練效果大打折扣。
在正常情況下,身體面對受傷會引起發炎反應,發炎反應由許多不同的激素、賀爾蒙偕同去修補組織。如果長期或是短時間大量飲酒會抑制這些免疫反應,使得軟組織無法正常修復。身體免疫機制被抑制,也會進一步造成容易生病、感染等運動員不樂見的情況。
受傷時,我們會採冰敷加上適度壓力性的包紮,這樣的做法除了止痛,還可以避免組織過度腫脹,延緩傷後恢復。然而飲酒會改變局部組織的血流,造成更多的血流積聚在受傷部位,造成更嚴重的水腫,因而延遲組織修復。
長期或是短時間大量飲酒,會破壞身體內分泌系統的平衡,有些賀爾蒙會增加分泌,有些則是減少。一些明顯變化像是降低睡眠品質、情緒不穩定、血糖平衡遭到破壞(可能增高也可能降低)。
當喝酒的量達到1.5g/kg會降低雄性激素分泌,進一步減少肌肉量、骨質密度、紅血球數量,也會造成男性女乳症及睪丸萎縮等情況。當飲酒量降低到0.5g/kg,則可能反而增加雄性激素(無法完整證實,但至少相對沒有明顯證據證明有害)。
運動員在訓練,就是需要為小肌肉損傷,藉由蛋白質合成來修補肌肉,讓肌肉更有力或是更加健美。在老鼠的實驗上發現,大量酒精會在24小時內減少肌肉75%合成,這樣的量換算成一般成人體重,約等於250g的酒精,約略是10瓶500cc啤酒的量。雖然一般人較少喝下這樣多啤酒,但並非不可能,如果長期喝烈酒或是紅酒就更有機會喝下這樣的量。
相對大量的飲酒研究,除了利用問卷調查,要設計人體實驗,因為事先已經知道極度危害身體安全,因此要在人體身上進行實驗變得非常困難,也讓動物實驗變成少數能解答問題的方式。
要所有進行運動的人都戒酒,顯然並不可行也無法長久。我們當然佩服有些運動員可以滴酒不沾,但是一般人工作、應酬、社交、參觀酒莊,要避免飲酒是相當困難的。以下建議一般人的飲酒原則:
1. 低濃度低量飲酒(4%以下、0.5g/kg,對於成年男子約等於500cc啤酒)
2. 酒精不能取代能量來源,應搭配正餐使用
3. 每週飲酒次數男性應低於3次,女性應低於2次(在此提醒女性運動員飲酒的研究相對較少,更應該要注意身體的反應)
經歷
Pose Method® Level 1 認證教練
Garmin 亞太區跑步教練培訓
RAD 自我肌筋膜放鬆國際指導員
醫師高考及格
衛生福利部署定專科醫師
部落格 陳柏長醫師的跑步筆記
FB 陳柏長醫師 跑步讀書室
近年來,許多跑者已明白要跑得好不能只跑步,肌力也該練起來,但你知道要有足夠支撐長跑的力量,光練肌力還不夠嗎?知名跑步教練、運動作家暨譯者徐國峰指出,「跑者的力量 = 肌力 + 彈力」,想跑得好,應該向前進時速不輸賽馬的羚羊與袋鼠學習,讓自己移動效率提高、輕巧有力且有節奏。達成這個目標不只要好的肌力,更不能忽視專屬跑者的力量訓練。
首先,我們要先了解移動速度,也就是跑速,主要是身體偏離(可說是失衡/失重導致移動)的結果,偏離的角度(落下角度)越大,失衡越快。而肌肉在跑步時的主要功能是:
1. 在落下的過程中連結身體,讓身體一起失衡/失重。
2. 支撐體重。
3. 轉換支撐(拉起)時主要使用後側大腿肌。
接下來,大家都了解「體能」是運動表現的基礎,而多數人認真訓練約一年後,體能就會到達極限。擁有足夠的體能基礎後,成績進步的關鍵就變成「技術」和「力量」。以跑步這項運動來看,大部分跑者清楚肌力很重要,但多數認為「力量」就等於「肌力」,事實上,大家都忽略了「彈力」的重要性。如果光有肌力而沒有彈力,你的跑步效率仍然大有限制。
如果把肌力看做內力;彈力則是外力(被動力),就像在外太空有個人推你一把,你才得以移動。跑步時,透過外力施加而「快速移走」(1/4秒有節奏地移動),才會有彈性適能轉換成彈力。
《肌筋膜健身全書》作者羅伯特‧施萊普博士提出,羚羊和袋鼠可以連續跳躍很高且遠,像赤道袋鼠最長紀錄一跳可跨越 13 公尺,時速 60 公里不輸賽馬,但牠們的肌肉並不發達,無法用肌力來解釋這樣的力量;事實上,這些動物是利用「彈弓效應」完成肢體動作,沒有用到許多肌肉力量,而是借助於機械力量讓移動效率提高,輕巧有力且有節奏。我們也可以殂從第一段提到的公式:「跑者的力量(Strength)=肌力+彈力」看出,跑者如果只把力量訓練集中在練肌力,那可能仍有缺乏。
與鍛鍊精良的肌肉在收縮後產生的速度相比,彈弓效應的速度更棒!生物機械學家以彈弓機制來解釋肌筋膜的功能,我們可想像,一個彈弓能夠發射,首先彈弓臂處於機械張力狀態,當張力消失,之前所儲存的彈力位能會轉變成迅速向前射出彈丸的動能。利用彈弓效應完成肢體動作並不需要許多肌力,只要符合最低限度即可,肌肉必須先收縮,讓肌腱處於張力狀態,完成第一個跳躍動作之後,後續的「連續跳躍」動作則仰賴地心引力與動物本身的重量。
人類與猴子、黑猩猩等其他靈長類最大的差異在人類有「肌腱」,也就是下肢的彈力系統。生物機械學家發現,人類的肌筋膜系統擅長儲存機械能量,可媲美羚羊,而人類肌腱的機械能量儲存容量甚至超過其他靈長類動物,所以人可以跑步,猴子卻不能。
然而,訓練肌肉可以在很短的時間看出成效,但肌筋膜(結締組織)纖維的更新生長速度比肌肉細胞慢,收到正確的訓練刺激更新訊號後,結締組織才會分裂、生成新纖維、重新連結成為肌筋膜網絡,然後再形成典型的肌筋膜播狀結構。在這正確的刺激指的是正是彈力。
前述一再強調彈力和跑步效率的關係,而要有好的彈力,需要有兩個底層能力-支撐剛性和維持姿勢。下肢的支撐剛性簡單來說,就是「落地時要撐得住」。徐國峰比喻:「就像一顆充飽氣的籃球、彈簧一樣,軟綿綿的彈簧無法撐起,剛性好的彈簧較能轉換成彈起來的動能,白話說就是『撐得住』。」相反地,如果支撐剛性太差等於彈性差,會使觸地時間較長。
儘管支撐剛性很好,但如果姿勢跑掉,就會像歪掉的彈簧失去了彈力一樣,無法維持姿勢的跑者彈力也會變差。具體來說,擺腿、擺臂時身體沒有保持穩定(維持姿勢)的能力,跑步仍會很費力,所以即便你把核心肌力練得很好,還要跑步姿勢對了才有效率。那麼適合你的跑姿是怎麼造就的? 不少跑者常駝背,讓擺臂活動範圍受限,同時肩關節活動度與脊椎活動度也受限,此時儘管核心再強,軀幹要旋轉都會受到限制,這時候就需要透過活動度、穩定度與肌筋膜的放鬆來做重整優化。
基於上述各種能力的關聯,以下是徐國峰整理出跑者力量訓練的 5 種類別,這也是每一位跑者無論在馬拉松訓練週期,或是沒有目標比賽時,都能為自己實力奠定基礎的跑者力量訓練。
資料來源/徐國峰
責任編輯/Dama
國人跑步風氣盛行,各類主題路跑百花齊放,全台首創以「繽紛甜點賞味」為訴求的《Sweets Run甜蜜路跑》今年邁入第四屆,首站打狗場增設有趣好玩的「混搭配隊」接力組,甜點補給站及跑者完跑禮集結網羅高雄在地人氣甜點,更有兼具紀念及時用價值的一卡通獎牌,獲得參賽跑友們評價好口碑,年底前還將巡迴台中、台北,傳達「開心嚐甜點、快樂跑步趣」的樂活療癒訴求給廣大跑友。
國內路跑市場百花齊放,運動筆記董事長姚焱堯最近在高雄市體育處主辦的「台灣地區路跑產業現況」研討會發表的調查數據指出,單就場次數來看,2016年臺灣的跑步熱度略有下降態勢(2015年524場、2016年512場),但隨著跑步習慣改變,平均每週跑10公里以下的跑者比例卻大幅增加,男性在10公里以下的比例增加約一倍,而女性跑者的練跑主力族群,也從每週20公里遷移到10公里。
其次,跑者參與跑步的動機,調查數字統計從高到低分別是:健康、挑戰自我、抒解壓力、維持體態、興趣休閒、社交。至於參加路跑的組別,以半馬(21K)為大宗,其次依序為10K以下、全馬(42K)。而要吸引跑友關注,路跑賽事從活動主題、內容規劃到創意呈現,已成為各主辦單位挖空心思比拼較勁的重點。
今年甜蜜路跑四月首發、在熱情的南臺灣舉辦,主會場及賽道位在高雄的亞洲新灣區,景色風光讓高雄跑友均耳目一新。賽事更充分與高雄在地品牌緊密結合,包括:由「提克斯國際」精心打造、鑲有甜蜜路跑Logo的慕斯彩虹塔及完跑甜點禮盒,與潮牌BANANA MONKEY 合作打造亮麗有型跑衣,還有打狗酒業提供跑者完跑飲品(打狗精釀啤酒及悟空氮氣飲料),更與一卡通合作推出兼具紀念意義跟實用價值的ipass一卡通完賽獎牌,另外也與「彪琥台灣鞋故事館」合作推出動腳、動手又動口的「甜蜜訓練班」。
甜蜜路跑打狗場由高雄新光碼頭旁的星光水岸公園出發,起跑後沿路可飽覽「亞洲新灣區」的壯闊地標及豐富多元的河岸海港景象,像是: 85大樓、高雄展覽館、高雄市圖總館、輕軌、全新開幕的「集盒園區」…等,美景盡收眼底,讓跑者透過雙腳踩踏,實際感受亞洲新灣區的美。
其他的活動亮點還包括:全新賽制 - 21公里甜甜圈接力、甜點補給站提供「Finger Sweets 一口吃」輕甜點。再者,賽道全程不提供拋棄式紙杯,一律提供環保矽膠杯,鼓勵跑友成為友善地球的綠色跑者。另外,大會也邀請今年(2017)臺北燈節的提燈設計師蔡行建操刀,打造亮麗可愛的主視覺、一卡通獎牌、運動毛巾、號碼帶腰包、戶外休閒防水背包等周邊紀念商品。
甜蜜路跑打狗場本次也和「高雄美食地圖」攜手,在主會場打造一場《甜點狂歡派對》小型嘉年華,現場邀請到打狗酒業、可口可樂提供跑者完跑飲品。而甜點補給站及完跑甜點更集結眾多高雄在地人氣甜點品牌或商家,包括:浮力森林、波力親善餐廳、提克斯國際、笛爾手作現烤蛋糕、不二家、Give You 5、楓茶記茶飲、火星糖、前鎮冰屋、搭啵S重乳酪蛋糕、艾薇手工坊、布萊恩紅茶、比小索、十方客棧、老汕頭泉成、阿金點心坊等。
另外,多家運動及美妝品牌,如:同樣出自高雄的美肌刻,以及 Shaper Man、Lorna Jane、露德清、我的美麗日記、施巴、雪芙蘭等也熱情支持,提供琳瑯滿目的完跑禮、抽獎禮或名次禮給甜蜜路跑打狗場的跑者。而World Gym 世界健身也派出專業教練帶操、引領跑友熱身,此外,「醫護鐵人」更派出多位具備救護證照的鐵人跑者下場參賽,呵護跑友的安全。
甜蜜路跑今年首創全新賽制「21k甜甜圈接力組」,其下分別有「混搭配隊組」及「熟咖團隊組」兩種組別,接力棒更是可愛的冰淇淋造型。熟咖團隊組可以邀請親朋好友、同學同事共同組隊完成接力考驗,促進團隊間的互動與默契。更特別的莫過於「混搭配隊組」,只要一人也可來報名玩接力,混搭配隊組的每隊成員皆由大會隨機配對,同組的隊友都在活動當天才認識,透過臨時的任務編組,共同感受「驛傳」接棒的魅力。
當天除了可愛又充滿創意的扮裝跑友外,「檸檬家族」三位汪星人也來到甜蜜路跑打狗場,跟著大小跑友們一起同歡。此外,Sweets Run更有來自日本、香港、澳門等地的海外跑者報名參賽,讓甜蜜路跑與高雄躍上國際,國外跑者們不僅對甜蜜路跑的用心、創意感到認同,也對賽事留下非常好的印象。,當天除了可愛又充滿創意的扮裝跑友外,「檸檬家族」三位汪星人也來到甜蜜路跑打狗場,跟著大小跑友們一起同歡。此外,Sweets Run更有來自日本、香港、澳門等地的海外跑者報名參賽,讓甜蜜路跑與高雄躍上國際,國外跑者們不僅對甜蜜路跑的用心、創意感到認同,也對賽事留下非常好的印象。
今年甜蜜路跑也繼續提倡「Sweet進化論」,希望傳遞 Sweet 另一層的幸福、溫暖意涵。每一位參賽跑友,主辦單位都幫其捐出10元給高雄在地社福團體「小天使家園」。適逢兒童節,甜蜜路跑也將部份甜點轉贈給高雄市私立佛教淨覺育幼院、衛生福利部南區兒童之家,讓弱勢族群也能享受高雄在地的美好甜蜜滋味。
有別於正規馬拉松,也不同於卡通肖像(IP授權)的主題路跑,甜蜜路跑打出「動吃接力」、「雙重療癒」的概念主張,跑者每跑一段距離,都可獲得甜點獎勵,既是 Sweet鼓勵、又可帶來元氣活力。主辦單位強調,因為跑步會分泌腦內啡,能讓人開心,甜點更是運動訓練後的元氣補給,因此Sport、Sweet可以相輔相成,希望透過創意活潑的賽事舉辦,鼓勵更多跑步新手、入門者,以輕鬆愉快方式領略跑步的樂趣,感受樂活、健康及正面能量。秉持這個信念,甜蜜路跑今年下半年將再接再厲,巡迴台中場(10月)、台北場(12月),為中部、北部跑友帶來滿滿的甜蜜樂活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