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健身
  • 訓練動作
  • 跑步
  • 跑步訓練
  • 核心訓練
  • 瑜伽
  • 增肌
  • 瘦身
  • 運動生理
  • 跑10K
  • 徒手訓練
  • 飲食
  • 跑5K
  • 觀念
  • 瑜伽動作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知識庫
  • 小腿、腳底一跑就痛  嚴重恐是疲勞性骨折
1
小腿、腳底一跑就痛  嚴重恐是疲勞性骨折
2
台北馬拉松晉升「世界級城市馬拉松」  獲IAAF銅標認證 
3
全速奔馳不畏黑夜挑戰 ASICS夜跑裝備 LITE-SHOW系列2月全新上市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小腿、腳底一跑就痛  嚴重恐是疲勞性骨折

2019-03-14
知識庫 保健 跑步 運動傷害 痠痛對策

疲勞性骨折是跑者或足部承重較多的運動員常常發生的運動傷害之一,包括國內里約奧運馬拉松國手何盡平、「最速律師」邱靖貽等馬拉松跑者,甚至國際著名的NBA球星比爾‧華頓,都曾受疲勞性骨折之苦;輕則痛到影響表現,重則無法踩地承重。如果你的小腿或腳底前部走路或運動稍微激烈就疼痛,小心疲勞性骨折上腳!

小腿、腳底一跑就痛  嚴重恐是疲勞性骨折

別以為自己沒受外力撞擊,怎麼會有骨折?疲勞性骨折(Fatigue Fracture)又稱壓力性骨折(Stress Fracture),通常肇因於過度使用,也就是經過反覆運動或過度訓練,因為重複性的外界應力或腿部、踝部持續負重,卻沒有適度休息,造成骨骼上細小的裂痕。這種裂痕並不會使骨頭折斷或移位,但只要每次運動稍微激烈,就可能痛到影響表現,嚴重甚至完全無法踩地承重,需要拄枴杖、坐輪椅代步。
 
疲勞性骨折通常發生部位在下肢骨骼和足底,以最易發生部位排序是:脛骨、跗骨、蹠骨、股骨、腓骨和種子骨,但不表示其他部位不會發生。常常運動的你如果發現小腿或腳底前部運動稍微激烈就會痛,嚴重甚至走路也在痛,除了懷疑是夾脛症、足底筋膜炎等問題,得小心自己是不是有更難纏的疲勞性骨折。詳細運動型態對照易發生部位請見以下表格:

疲勞性骨折的位置 ©Roy S., lrvin R.,1983

誰容易罹患疲勞性骨折?其實危險因子眾多,個人因素包括年齡、性別、營養狀態、骨密度、肌力和柔軟度、骨骼系統的生物力學不良等;外在因素則有訓練錯誤、訓練的地面種類、疲勞訓練、鞋子不適當等。
 
另一方面,近年路跑風氣上漲,而疲勞性骨折正是跑者常見的運動傷害。據研究追蹤1998年美國的1080萬跑者(跑者定義為1年跑步超過100天),結果發現,1年內有15-35%跑者出現運動傷害,而疲勞性骨折高占其中6-15%,年發生率約4.6%;此外,疲勞性骨折占所有過度使用類型的運動傷害的10%,而這10%中有七成發生在跑者身上。

研究發現1年內有15-35%跑者出現運動傷害,而疲勞性骨折占其中6-15%,年發生率約4.6%

疲勞性骨折發生率之高,那麼該怎麼知道自己有沒有中標?診斷上,因為骨骼上的裂痕細小,要能確診疲勞性骨折並不容易,在X光檢查中通常無法看出,因此容易被漏診或誤診。一般透過CT掃描、核磁共振成像或骨掃描來確診,因此,如果高度懷疑有疲勞性骨折,應安排作放射性元素的骨骼掃描(bone scan),較容易偵測出來。

疲勞性骨折在X光可見的骨折情形,但骨折一開始有可能看不出來 ©堡醫師的運動傷害診療室

面對疲勞性骨折不容小覷!你得乖乖配合醫師的治療。短期最好至少6星期內完全不要運動;開始恢復運動後,要遵照醫囑循序漸進地增加份量,並有充分的休息,才能讓骨頭有完全恢復活力的機會。至於藥物,無論口服或局部都只症狀治療,為的是降低不適及減少發炎而已,並無法加快復原速度。

資料來源/成大醫學院骨科教授林啟禎、侯鐘堡醫師、凃俐雯醫師、國際厚生健康園區
責任編輯/Dama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台北馬拉松晉升「世界級城市馬拉松」  獲IAAF銅標認證 

2019-07-11
賽事新聞路跑馬拉松跑步話題

國際田徑總會(IAAF)今(11日)公布,國內指標性馬拉松賽事「台北馬拉松」取得銅標籤認證,象徵台北馬正式晉升為可供奧運資格認證的「世界級城市馬拉松」,也成為國內第一個通過認證的市區馬拉松,主辦單位台北市政府更預計2022年一舉取得金標籤認證。

台北馬拉松晉升「世界級城市馬拉松」  獲IAAF銅標認證 
2019台北馬拉松取得IAAF銅標籤認證

IAAF標籤認證項目包括國際菁英選手參賽情形、賽道認證、醫療配置、補給站配置、賽事轉播及賽道全程封路交通管制等,依等級分為金、銀、銅標籤,台灣原本唯一取得此認證的為新北市萬金石馬拉松(銀標籤),現在台北馬成為台灣唯二國際認證賽事、也是唯一通過認證的城市馬拉松賽事。

台北馬拉松於1986年首次舉辦,現已成為台北市重要的代表性活動,也是國內首屈一指的指標性馬拉松賽事。台北市政府體育局表示,賽道路線串聯各大知名地標及富涵歷史韻味的四大古城門等景點,展現台北城市特色;取得IAAF銅標籤認證後,可登錄國際田徑總會馬拉松年度賽事行事曆,成為奧運資格認證賽事之一,將能吸引更多世界級的菁英跑者參與,提升台北的國際知名度。

賽道路線串聯各大知名地標及富涵歷史韻味的四大古城門等景點

台北市體育局指出,去年2018是台北馬晉升銅標籤的觀察年,今年順利取得銅標認證,接下來,預計2020年將依照金標籤規格調整新路線,期望在2022年一舉直接取得IAAF金標籤認證。也感謝市民對賽事的支持與配合,以及中華民國路跑協會、中華民國田徑協會及市府團隊的共同努力。

體育局說明,認證項目其中道路管制一項,因台北市人口密度極高、車流量大,封路交管不易,特別感謝市民們的支持及體諒,也感謝所有工作人員、義交人員的辛勤付出,以及廣大的志工、啦啦隊和自發性熱情加油的民眾! 

IAAF賽事認證項目中,道路管制一項因台北市人口密度極高、車流量大,封路交管不易,需要全體市民支持

2019台北馬拉松將於12月15日舉行,歡迎愛好路跑的國內外跑友一起歡慶齊跑世界級的台北馬拉松。

資料來源/臺北市政府體育局    
責任編輯/Dama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全速奔馳不畏黑夜挑戰 ASICS夜跑裝備 LITE-SHOW系列2月全新上市

2019-01-31
鞋子ASICS跑步配備館

面對黑夜的挑戰,全速飛奔的雙腳也不會止步。今年二月,專業運動品牌ASICS將帶來新一季LITE-SHOW系列夜跑裝備。男女多款高性能跑鞋與跑步服飾系列融入反光設計細節,在夜間獨具亮眼辨識度,有效提升運動安全性,讓跑者在夜幕中也能盡情奔跑。

ASICS_Liteshow系列男女多款具備反光設計項目的夜跑服飾,貼心守護夜跑安全 。

此番LITE-SHOW系列鞋款囊括ASICS旗下三款高性能跑鞋:GEL-KAYANO 25、GEL-NIMBUS 21、以及GT-2000 7。三雙鞋款運用了多項ASICS的獨有科技,滿足各類跑者多樣的運動需求。反光設計細節在助力夜跑安全的同時,也更增添了時尚元素。

ASICS_Liteshow系列2月即將上市 GEL-KAYANO 25 LITE-SHOW, GEL-NIMBUS 21 LITE-SHOW, GT-2000 7 LITE-SHOW(左至右)

GEL-KAYANO 25 LITE-SHOW

作為ASICS亞瑟士高機能慢跑鞋之一,GEL-KAYANO系列跑鞋憑藉其優越的穩定性和舒適性,一直深受長距離跑者的青睞。此次的GEL-KAYANO 25 LITE-SHOW鞋款依舊配備了新一代FLYTEFOAM LYTE和FLYTEFOAM PROPEL中底配備科技,兼具更好彈性及更加輕量緩衝的特點。鞋頭部位的圓頭設計,在大拇趾部位能夠提供更充裕的空間,進一步提升舒適性。中足穩定片及後跟穩定片設計亦提供跑者在長距離奔跑過程中的穩定性。

GEL-KAYANO 25 LITE-SHOW NT$5,180 /2019年2月上市

GEL-NIMBUS 21 LITE-SHOW

全新問世的GEL-NIMBUS 21此次加入LITE-SHOW版本加持。鞋款採用緹花網布與鞋面立體印刷,不僅能夠適應跑者足部動態,且透氣並貼合腳型。前腳掌和後足跟精準配置的GEL亞瑟膠,有效減少運動對身體帶來的衝擊和負荷,在合適的位置為跑者提供卓越避震性能。同時,大底增加了更多觸地面積,鞋款穩定性能再度提升。

GEL-NIMBUS 21 LITE-SHOW NT$4,980 /2019年2月上市

GT-2000 7 LITE-SHOW

GT-2000 7 LITE-SHOW搭載TRUSSTIC以及內側雙密度支撐系統,為跑者雙腳提供更穩定的保護,而符合人體工學流線的網布鞋面則提供了舒適包裹與透氣兼顧的穿著感受。升級的下層中底運用了輕量化FLYTEFOAM LYTE材質,令跑者奔跑更輕盈暢快。

GT-2000 7 LITE-SHOW NT$3,780 /2019年2月上市

資料來源/台灣亞瑟士
責任編輯/David

分享文章
  • 健身
  • 訓練動作
  • 跑步
  • 跑步訓練
  • 核心訓練
  • 瑜伽
  • 增肌
  • 瘦身
  • 運動生理
  • 跑10K
  • 徒手訓練
  • 飲食
  • 跑5K
  • 觀念
  • 瑜伽動作
ABOUT
Copyright © 2023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