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話題
  • 設定訓練目標之前,你有正確的運動生理認知嗎?
1
運動生理
設定訓練目標之前,你有正確的運動生理認知嗎?
2
蹲舉
蹲舉時蹲得深是王道! 研究發現深蹲越低效益越好
3
簡單10分鐘就搞懂肌肥大課表背後的秘密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設定訓練目標之前,你有正確的運動生理認知嗎?

2020-06-09
話題 運動生理 運動傷害 運動恢復 課程

運動不只是手腳的活動,更是全身的律動。為自己設定訓練目標、想加強運動表現,除了注重肌肉的收縮、頻率、整合之外,呼吸、心跳、肺活量、血液循環、神經元的傳導、內分泌等生理作用都必須做調整。所以我們在運動前,一定要先了解運動時生理機能的運作、各系統的協調與承受力,才能避免運動傷害、享受運動的好處。下文運動時四個部分的作用,愛運動的你一定要知道!

運動生理
設定運動訓練目標之前 這4件事你知道了嗎?

第一部份: 能量代謝、骨骼肌肉與神經系統的作用與關連

人類基本動作由推拉轉走所構成,這些人體自然動作能力,源自於肌肉產生力量,作用在骨骼之上,進而發展成競技運動。骨骼肌肉系統的組成包含骨骼、關節、肌肉、肌腱,當肌肉需要活動時,由大腦發訊號,經由運動神經元(神經細胞)做支配,並產生一連串相應的運動。 所以運動與骨骼肌肉、神經系統的組成與發展至關重要。

第二部份:運動與呼吸/循環系統的作用

身體循環系統包括心臟、血管、血液,職司氧氣和養份輸送,以及二氧化碳的排出。促進循環系統生長發展的最大力量是運動訓練,因為構成循環系統的身體組織需透過運動引起的一連串反射和反應,才能給予有效刺激,使其生長發展。因此,循環系統機能不僅關乎身體體能的強弱,也影響到身體的運作效率。

運動刺激循環系統
構成循環系統的身體組織,需透過運動引起一連串反射和反應才能有效刺激

第三部份:運動與內分泌/免疫系統的關聯

內分泌系統可說是身心平衡的關鍵!內分泌系統是分泌「荷爾蒙」至血液循環中的器官,包括甲狀腺、腎上腺、胰島素等等。荷爾蒙隨著血液流動至身體各處,在人體的作用非常廣泛,從皮膚、心臟血管、腦部、腸道、骨頭等,都受到荷爾蒙的調節,而不同荷爾蒙之間也會互相影響,形成一個錯綜複雜的網絡,來維持身體機能的恆定。在體能強化的過程中,內分泌與免疫系統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

第四部份:運動與體溫調節/環境適應

體溫的調節是持體內環境恆定的先決條件,由於發熱和散熱兩種作用平衡結果,使得正常體溫經常維持在一個極小的範圍內。運動時人體的總產熱量可能急劇增加,溫度的調節、散熱與保溫的方法以及過高體溫對身體的影響與反應,都是運動人員必須了解的重要知識。

運動時人體總產熱量急劇增加
運動時人體的總產熱量可能急劇增加

為了幫助熱愛運動的人正確運動,《運動星球》特別邀請擁有醫學、復健及物理治療背景的長庚大學物理治療學系暨復健科學研究所教授-王鐘賢教授,開設2020運動系列認證班【運動生理】課程。課程將運動生理分為四大主題(四堂課),深入淺出且完整地結合理論基礎與實務應用,讓學員把看似難懂的運動生理學,輕鬆活用在自己的運動中。除了運動愛好者,物理治療師、運動營養師、私人或團課教練,以及運動相關團體課程指導員等運動相關專業人員,都相當適合來上這堂課程!

課程報名資訊

課程名稱 2020運動系列認證班【運動生理】
課程時間
  第一堂:7/25星期六,早上9:00~12:00
  第二堂:7/26星期日,早上9:00~12:00
  第三堂:8/01星期六,早上9:00~12:00
  第四堂:8/02星期日,早上9:00~12:00
  本課程共分為 (一)、(二) 、(三) 、(四) 四堂課,每堂課3小時,合計12小時
課程地點 台北市民生東路二段141號8樓
參加對象 對課程有興趣之學員均可報名
報名時間 即日起至額滿為止
報名費用 原價NT 9,600.- /人,經濟促進方案優惠價NT 7,600.- /人,現正實施中(學費包含課程講義一份)
課程認證
中華民國物理治療學會繼續教育專業積分
中華民國營養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繼續教育績分
主辦單位 亞洲大學物理治療學系/長庚大學物理治療學系
協辦單位 運動星球

報名詳情請上 Accupass活動通 報名 

【延伸閱讀】

運動訓練千萬別隔空抓藥!懂得運動處方能讓運動更有效率

背肌最常見的划船動作有超過90%的人都沒注意到的3個關鍵

運動前後的營養補給你真的有補「對」補「足」嗎?

分享文章
 運動科學網
運動科學網

蹲舉時蹲得深是王道! 研究發現深蹲越低效益越好

2021-04-15
運動科學網運動生理重量訓練觀念健身知識庫

蹲舉(Squat)是最普及的下肢訓練動作之一,對提升人體肌力與爆發力有良好的效果,且因參與蹲舉的肌群眾多,使其成為提升整體肌肉量和基礎代謝率的指標性訓練動作。在蹲舉訓練中,除了調控訓練負荷(重量)、次數、組數之外,蹲舉深度也是一項影響訓練成效的因素。然而,隨著蹲舉深度增加,負重勢必會降低,因此訓練者往往會面臨兩者之間取捨的困境。

究竟蹲舉的深度對人體會產生什麼差異,是一項值得探討的議題。

蹲舉
蹲舉時蹲得深是王道! 研究發現深蹲越低效益越好

深蹲對整體肌力提升較有幫助

2019 年 European Journal of Applied Physiology 一篇文章對蹲舉深度差異做了研究。研究收取 20 名健康男性,前測分別以 1RM(一次反覆最大重量)法測得所有受試者深蹲(屈膝角度大於 140 度)與半蹲(屈膝角度約 90 度)之最大肌力,並透過 MRI(磁共振斷層掃描)測得下肢橫斷面積,分別作為肌力與肌肉量兩項評斷指標。隨後將受試者分成深蹲組與半蹲組,介入相同負荷強度(1RM%)、不同蹲舉深度訓練共 10 週。最後再進行後測,以 1RM 法與 MRI 觀察所有受試者深蹲、半蹲最大肌力的變化,以及不同組間大腿肌肉橫斷面積的差異。

研究結果發現,不論介入何種訓練,肌力皆顯著提升。此外,深蹲與半蹲組在半蹲測驗中的表現並無顯著差異。然而在深蹲測驗中,深蹲組顯著優於半蹲組。這項結果反應出,雖然在相同負荷強度下,深蹲可承載的重量小於半蹲,但整體進步效益是高於半蹲組的。且平時以較深的角度進行蹲舉訓練,對各種蹲舉深度下的肌力表現皆有幫助。

深蹲
深蹲可承載的重量小於半蹲,但整體進步效益高於半蹲

深蹲越深 對臀部與內收肌群之肌肥大越有效

在肌肥大指標中,研究發現深蹲組的臀大肌與內收肌群成長幅度顯著大於半蹲組,膝伸肌與腿後肌群則無顯著差異。這些結果也與先前研究相呼應,過往研究已得知,臀大肌與內收肌群在較大的屈髖與屈膝角度下會誘發較大的肌電訊號,代表蹲得越深,對該兩項肌群的刺激越完全,肌肥大效果也就越好。

內收肌群與臀大肌
內收肌群與臀大肌示意

蹲舉深度越深 整體效益越高

蹲舉對髖、膝伸力量的提升有很大的效益,凡是需跳躍、衝刺的運動都須倚賴深蹲這項訓練。雖然在諸多下肢爆發性運動中(如短跑衝刺、籃球跳躍),下肢伸髖的起始深度大多不會到深蹲(髖低於膝蓋),使部分訓練者認為在練習蹲舉時,只要蹲到與專項需求類似的深度即可。然而,以上文獻提供的訊息可發現,深蹲帶來的效益是較為全面的。即使蹲得比較深,依然能使我們在較淺位置有更好的力量輸出,且對部分肌群肌肥大的效益遠比蹲得淺來的大。

參考文獻:
Kubo, K., Ikebukuro, T., & Yata, H. (2019). Effects of squat training with different depths on lower limb muscle volumes. European Journal of Applied Physiology, 119(9), 1933-1942.

撰文/周奕呈、相子元

*文章授權轉載自《運動科學》網站,原文:蹲低一點,效果更好!

/ 關於 運動科學網 /
 運動科學網

在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的實驗室裡,一群由相子元教授帶領的研究團隊正全心投入運動科學研究,和你一樣對未知的領域充滿探索熱忱。

面對運動科學興起的熱潮,許多人想瞭解正確的運動資訊卻不知道從何下手? 運動科學網持續更新經過科學驗證的運動知識與運動觀點。不論是創新產品、研究結果,甚至是專業理論,我們都會轉譯成簡單易懂的文字,讓讀者利用最短的時間瞭解運動的最新趨勢。

為了讓健康的運動觀念進入日常生活,我們創立了運動科學網;為了讓正確的運動知識提升生活品質,我們創立了運動科學網,我們致力於運動科學的研究,希望這些努力不僅僅侷限於學術領域中,而是讓熱愛運動的普羅大眾更健康快樂地運動。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簡單10分鐘就搞懂肌肥大課表背後的秘密

2018-12-17
知識庫重量訓練運動生理觀念增肌健身

肌肥大(hypertrophy)這三個字,絕對是大多數人上健身房想要追求的目標,這也就是我們口中常說的「增肌」訓練,然而,從生理學的角度來說肌肉的發育可以分為兩種:肌肥大(hypertrophy)與肌肉增殖(hyperplasia),前者指的是每一肌纖維直徑的增加;後者指的是肌纖維數量的增加,兩者都會造成肌肉量與肌肉橫斷面積的增加,但是在人類身上肌肉的發育,主要是來自於肌肥大(hypertrophy);並且需要透過適當的阻力訓練才有發育的機會。

10分鐘就搞懂肌肥大課表背後的秘密

因此,在許多的訓練課表設定上基本都是以肌肥大做為目標,這也就足以見得肌肥大訓練對於健身人的重要性,所以,這篇將以肌肥大設定的原則來做說明,讓你能為自己檢視出哪個訓練菜單適合自己的目標,甚至,能安排出一套自己的專屬訓練菜單。

造成肌肥大的三大原則

 1 肌肉張力
如果你已經做了一段時間的重量訓練,你一定都會知道要讓肌肉成長就必須增加負重的重量,但肌肉在體內生長的過程,它並不會知道自己需要多重的重量或什麼動作;它只會感受到「張力」!大多數的人都忘記這個訓練中的關鍵要訣,透過力臂與角度的改變將會讓外力(阻力)大於肌肉力量,這時就會讓肌肉獲得肌肥大需要的刺激;只要記住一點:當張力越大肌肉的刺激就越強;採用這種方式造成肌肥大最典型的做法就是漸進式超負荷。
 2 肌纖維損傷
前面有說到肌肥大(hypertrophy)指的是每一肌纖維直徑的增加,因此,我們需要透過阻力訓練造成微量的肌纖維損傷;再透過營養與休息讓肌肉獲得修補與成長,通常這個時候就會產生所謂的延遲性肌肉痠痛(DOMS),一般來說,等張性離心收縮動作較向心收縮容易發生,但隨著動作的熟練與肌力的增加,同一個訓練動作造成肌肉纖維損傷的情形就會越來越少,所以,訓練肌肥大需要一段時間後就改變刺激方式,例如換不同的訓練動作、增加訓練重量或延長肌肉張力時間。
 3 代謝壓力
許多研究支持代謝壓力是肌肥大訊號的重要來源之一,有些學者更認為如果要透過訓練,追求最大化肌肥大,代謝壓力的角色會比肌肉張力還重要。代謝壓力指的是養分往肌細胞滲透的壓力代謝壓力主要來源是「肌肉細胞在運動過程中進行無氧糖解所產生的產物」,這裡面包含了乳酸、氫離子、無機磷酸和肌酸之外,還有自由基與一氧化氮等等,這些代謝廢物會透過一連串分子路徑去告訴肌肉細胞,你應該長大了,好去適應這些代謝壓力。這也就是為何許多健美人會採用「低重量高反覆次數」來做訓練,不是他們偷懶不拿大重量;而是為了要產生代謝壓力。

代謝壓力是肌肥大訊號的重要來源之一。

訓練肌肥大三大關鍵

 1 6-12RM重量
我們都知道要肌肥大就需要產生足夠的張力,而適時的增加重量除了可產生相當程度的張力之外,還能有效率的增加肌力,接著隨著重量的調整降低進而讓代謝壓力參與這項工程,因此,許多肌肥大的重量都會抓在6-12RM之間,最後幾組再用15-20RM進行代謝壓力。
 2 肌肉混亂訓練
最愛用肌肉混亂(MUSCLE CONFUSION)訓練的人就是阿諾.史瓦辛格,主要是利用不同的行程或重量來做訓練,讓肌肉不要長時間去習慣一種訓練模式、重量與角度,透過不斷執行不熟悉的動作,讓訓練的過程中能不斷的造成肌纖維損傷,再透過身體的肌肉修補機制產生肌肥大;最經典的就是金字塔訓練法。
 3 縮短組間休息
一般而言,組間的休息時間通常都在30-60秒左右,但這需要看你訓練的強度與訓練的肌群來衡量,通常越大的肌群或越大的重量,組間休息的時間就會越長,但如果你要讓肌肥大的效果越好,就盡量讓組間的休息時間縮短,這樣就能讓肌肉恢復的時間越短,因此,越能讓代謝壓力增大且增進肌耐力,我們常聽到的做到力竭就是運用代謝壓力刺激肌肥大。

訓練肌肥大有這三大關鍵要注意!

結論

有了以上的三大原則與三大關鍵的知識之後,你就可以重新檢視你原本的訓練菜單,是否都有融合這些訓練的重點及原則,之後如果有看到新的訓練菜單也可以了解這個背後設計的方向,讓你的訓練效率能獲得更好的提升!

資料來源/bodybuilding、muscleandfitness
責任編輯/David

分享文章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ABOUT
Copyright © 2025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