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知識庫
  • 跑馬拉松不渴也要先喝水﹖ 科學研究推翻這個說法
1
馬拉松補水
跑馬拉松不渴也要先喝水﹖ 科學研究推翻這個說法
2
肥胖的原因在醣類 低醣飲食才能讓你邊吃邊瘦
3
老而彌堅!96歲耆老完賽紐約市第五大道一英里路跑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跑馬拉松不渴也要先喝水﹖ 科學研究推翻這個說法

2020-01-06
知識庫 跑步 飲食 馬拉松 鐵人三項 單車 觀念 運動補給

在馬拉松、自行車、鐵人三項等耐力運動的賽場上常聽到一句老話:「在感到口渴之前先喝水」,現在這句話已不再適用。以往美國運動醫學會(ACSM)的建議是在運動過程「盡可能飲水」、「取代運動中減輕的體重」或「隨意飲用」,但現在都已被「依據口渴程度飲水」的建議所取代。

馬拉松補水
跑馬拉松不渴也要先喝水﹖ 科學研究推翻這個說法

根據口渴程度飲水

這方法簡單得令人難以置信,但根據科學證據顯示,口渴的感覺事實上可以保護你免受飲水不足或飲水過度的風險,特別是在長時間運動過程中。此外,國際田徑總會(IAAF)與國際馬拉松醫學指導協會(IMMDA)皆建議,如果你沒感到口渴,建議不要強迫自己喝水。目前已知,「根據口渴程度飲水」與「飲水預防體重流失2%」兩種方法對運動表現同樣有效。

先說後者:有關運動中脫水和表現關聯性的的研究顯示,如果水分流失小於體重的2%,這種輕度脫水不太可能妨礙運動表現;大量的液體流失對大部分運動員(非菁英運動員)來說,則可能導致運動表現下滑。因此,專家建議將水分流失限制在體重的2%以內。

有關前者「根據口渴程度飲水」,一份加拿大的研究可以佐證。研究發現自行車手根據口渴程度而飲水的表現,優於「不渴」或「過渴」時飲水的表現,也就是說,在沒感覺口渴時喝水,不會為你帶來任何好處。再者,依據上一段研究結果,輕度脫水(少於2%體重)不會影響運動表現或健康,因此補充運動中「所有」流失的汗水,並不會對運動表現有益。

運動喝水
研究顯示,在沒感覺口渴時喝水,不會為你帶來任何好處

運動中要喝多少水﹖

美國運動醫學會(American College of Sports Medicine)以往沒有提供關於飲水量的具體建議,因為每個人的排汗率與汗水成分,可能依據運動強度、持續的時間長短、健康程度、耐熱性、海拔高度、熱量和濕度而有所不同。

不過,有個簡單的方法可以計算,透過在運動前後測量體重,藉由排汗計算出流失的液體,然後確保水分流失不超過體重的2-3%(但在寒冷環境中,可能更能承受超過2%的脫水狀態)。

體重計
每次訓練都必須監控自己的體重,以體重增加或減少作為運動中喝水量的參考依據

流汗率計算

跑步前後體重差(g)+ 液體攝入量(g)= 流汗量(g)
流汗量 ÷ 跑步時數(hr)= 每小時需補充的液體量(g)
每小時需補充的液體量 ÷ 4 = 每15分鐘需補充的液體量(g)

e.g. A跑者跑前體重61公斤,跑後60公斤,跑步時攝取680克液體
61,000g - 60,000g + 680g = 總排汗量1,680g
1,680g ÷ 2hr = 每小時約補充840g(或少於840g)的水或運動飲料
840g ÷ 4 = 每15分鐘約補充210g(或少於210g)的水或運動飲料

要注意的是,每次訓練必須監控自己的體重,如果在訓練過程或比賽中體重增加,代表飲水過量;如果體重減少2–3%以上,那就該增加液體攝取。此外,運動前後檢查尿液顏色也是檢視水合狀態的好方法,若尿液顏色為「非常淡黃」或「淡黃色」,表示處於最佳水合狀態1%內。

資料來源/莫克文化出版《運動營養完全指南》 、《完全跑步聖經》 
責任編輯/Dama

分享文章

肥胖的原因在醣類 低醣飲食才能讓你邊吃邊瘦

2017-07-09
飲食知識庫觀念飲食方式低醣飲食瘦身

低醣飲食為什麼能瘦?請跟著我們學習背後的機制,和帶來成果的基本規則!國人主食的碳水化合物就是醣類,若要成功減重,控制這些食物的攝取量才能夠達成功效!本文簡單為您說明原因,並示範一道低醣又美味的瘦身料理,你一定要試試!

醣類是三大營養素之一,米飯和麵包都是醣!

近年,由於減重效果很好, 「 醣類OFF」減重法廣獲注目。說到醣,或許你會直覺想到蛋糕和甜點等甜食吧。

不過,其實米飯、麵包等穀類,還有蕎麥麵、義大利麵等麵類,都是亞洲人攝取量很高的醣類。碳水化合物由醣類與膳食纖維構成,但醣類佔了絕大多數。

那麼,為何去除醣類會和減重扯上關係呢?這得先從背後的營養機制看起。

所謂的醣類,其實是能轉化為人類維持活動必須熱量的三大營養素之一。三大營養素,就是蛋白質、脂質和醣類。

蛋白質是構成身體約60兆個細胞的原料,負責製造肌肉、血液、骨頭和皮膚等組織。大家常會誤會脂質只會變成脂肪堆積在體內,但它不僅是熱量來源,也肩挑細胞膜、荷爾蒙的原料等重任。醣類則是身體活動的熱量來源。

就像這樣, 三大營養素各有其功能。你或許會感到疑惑,「即便如此,去掉醣類也沒問題嗎?」不過,沒問題的。背後自有其理由。

肥胖的原因在醣類

 
 
就算不攝取醣類
身體也不會熱量不足

胰島素會堆積脂肪

醣類在體內會被分解為葡萄糖。所謂的血糖值,就是血液中葡萄糖的濃度, 身體有一套維持血糖值在一定範圍內的機制。

攝取醣類、血糖值就會上升,不過這時,胰臟會分泌稱為胰島素的荷爾蒙,它會將血液中的葡萄糖移動到肝臟,讓血糖下降。送到肝臟的葡萄糖以肝醣的形式儲存,當體內面臨葡萄糖不足的緊急時刻,肝醣會再度轉換回葡萄糖,讓身體利用。不過肝醣的存量有其上限,胰島素便會將多餘的醣類轉換為中性脂肪(又稱三酸甘油酯)囤積在體內。胰島素之所以會被稱為「肥胖荷爾蒙」,就
是這個原因。

簡言之,「只要限制攝取醣類,就能抑制血糖值上升,進而抑制胰島素分泌,於是就能瘦下來」。

人體內也會製造醣類!
酮體會轉化為腦的能量

醣類雖然是身體活動的熱量來源,當醣類不足時,可以靠脂肪彌補。

此外,人體內有稱為「葡萄糖新生」的製造醣類機制,所以不致讓血糖值過低。

當葡萄糖枯竭,身體會藉由葡萄糖新生作用製造缺乏的葡萄糖,藉以調整血糖值。這時,中性脂肪就會被燃燒。

也就是說,「如果減少攝取醣類讓體內的葡萄糖處於不足,脂肪就會逐漸燃燒」。

這就是「醣類OFF」能讓人瘦下來的原理。

血糖值急速上升,會讓血管受傷,血液循環進而惡化,更會成為動脈硬化的原因。而且過剩的醣類會與體內蛋白質結合,形成「醣化蛋白質」,讓肌膚、頭髮、骨頭等全身器官加速老化。

或許有人會認為:「葡萄糖不是腦唯一的能量來源嗎?」不過,其實沒有葡萄糖也沒問題。在葡萄糖新生的過程中,肝臟會製造稱為「酮體」的物質。酮體可以取代葡萄糖,成為腦的能量來源,所以無須擔心。

下面就為您示範一道營養又美味、邊吃邊瘦的低醣飲食食譜:

◎材料(2人份)
豬肉片⋯⋯200g
綠蘆筍⋯⋯3根
黃甜椒⋯⋯½個
調理用油⋯⋯1小匙
 A  味噌⋯⋯1大匙
      酒⋯⋯1大匙
      LAKANTO-S (零卡路里天然甜味劑) ⋯⋯½大匙

◎作法
 1  豬肉切成一口大。
 2  蘆筍先用菜刀切掉根部,再用刨刀削掉硬皮,切成5cm小段。黃甜椒去蒂去籽後,切成滾刀塊。
 3  大碗中放入 A 拌勻,加入豬肉仔細攪拌。
 4  平底鍋內倒入調理用油熱鍋,先炒 2 ,待蘆筍變軟加入 3 ,一邊留意不要燒焦,炒到豬肉熟透。

 營養成分 
醣類 ...............................5.0g
熱量 ......................... 246kcal

蛋白質 ..........................22.8g
脂質 .............................12.9g

書籍資訊
◎圖文摘自遠流出版,RIZAP著作《王牌健身教練在你家【運動篇】:日本第一健身機構RIZAP最有效率的肌肉訓練,增肌減脂事半功倍,戰勝停滯期不復胖!》一書。

RIZAP是擁有頂尖營養師、教練與醫師的專業健身團隊,以科學為基礎,開發出獨特的健身課程,提供讓會員能確實獲得「理想身體」的服務。主軸正是「飲食」、「運動」和「心理」。

香取慎吾、遠藤章造、峯岸南、江戶睛美……等日本名人,都透過RIZAP找回好身材與自信。

一對一的指導,讓會員能確實獲得瘦身成果。雖然許多人對RIZAP有興趣,但要實際上門,還是有點難度……於是RIZAP將減重方法分為「飲食篇」、「運動篇」,將課程再現成書,讓你在自己的家中也能按照書中的指導實行,實際感受到身體如何在RIZAP式生活下產生變化!


•書籍資訊 請點此

責任編輯/Oliver Wu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老而彌堅!96歲耆老完賽紐約市第五大道一英里路跑

2016-07-21
跑步知識庫馬拉松故事高齡

美國Runner’s World網站報導,2015年9月13日,一位當時96歲的男性跑者成為紐約市第五大道一英里路跑年紀最大的完賽者。他已經連續16年參加這場比賽,並將追求個人生涯的1千場路跑賽事紀錄。

2015年紐約市第五大道一英里路跑在70歲以上這組競爭變得有點激烈,因為比爾·班森(Bill Benson)吸引了大多數人的目光和加油打氣。他們相對年輕的腿當然會跑得比較快,但「事情是本來就是這樣的,(我一點也不在意輸贏。)」班森說。

這位96歲的紐約州Valley Stream鎮居民,成為第五大道一英里路跑(Fifth Avenue Mile)在其35年的歷史中年紀最長的完賽者。對於班森爺爺來說,他已經連續16年跑了這條從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到中央公園的東南角的20街區1英里(1600公尺)路線。他在當天以21:43完成這場比賽。

「我認為這場路跑最吸引人的是,所有的人沿著第五大道一字排開看你比賽,」班森說。「這是一場讓你得以更親近紐約人的賽事。」

班森說,他在1940年代念俄亥俄大學時就是田徑隊的一員。四分之三個世紀之後,他仍然在相同的距離上面競速。班森在第五大道一英里路跑的70歲以上組贏過13次之多,並仍保持85歲時創下的9:18完賽紀錄。

「這段一英里的路跑一直是我最喜歡的比賽,」他說。「這是我最拿手的距離。」

雖然他現在一英哩的完跑時間比他大學時代的個人最好成績4:29.9慢了許多,他說,他仍然能夠跑步已經覺得很快樂了。

班森爺爺把他長壽的秘訣歸功於大學畢業36年後重拾跑步的這雙腿。當他60歲時,他對他的妻子抱怨說,他的衣服怎麼縮水了。「她告訴我,『它們不是縮水,是你越來越胖,』」班森說。

她的責難說服他重新開始跑步,扔掉他的煙斗,並停止喝啤酒。從那時起,他說,他跑19,781英里且參加了941場比賽。他的目標是要達到20,000英里和1,000場比賽。

在他漫長的跑步履歷中,班森爺爺說,他最喜歡的比賽將永遠是第五大道一英哩路跑。「這真是對我來說,一整年裡最好玩的一場比賽」。

他計劃明年還要來參賽,希望能夠給那些相對於他來說更為精力充沛的70多歲參賽者另一個比試的機會。

©NEW YORK ROAD RUNNERS

這裡有班森爺爺當天完賽的影片:

分享文章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ABOUT
Copyright © 2025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