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飲食
  • 訓練動作
  • 瘦身
  • 跑步訓練
  • 運動生理
  • 跑5K
  • 核心訓練
  • 瑜伽動作
  • 增肌
  • 跑10K
  • 觀念
  • 徒手訓練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知識庫
  • 跑馬拉松不渴也要先喝水﹖ 科學研究推翻這個說法
1
馬拉松補水
跑馬拉松不渴也要先喝水﹖ 科學研究推翻這個說法
2
如何克服馬拉松賽後的憂鬱?
3
2017 日本馬拉松參與動向調查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跑馬拉松不渴也要先喝水﹖ 科學研究推翻這個說法

2020-01-06
知識庫 跑步 飲食 馬拉松 鐵人三項 單車 觀念 運動補給

在馬拉松、自行車、鐵人三項等耐力運動的賽場上常聽到一句老話:「在感到口渴之前先喝水」,現在這句話已不再適用。以往美國運動醫學會(ACSM)的建議是在運動過程「盡可能飲水」、「取代運動中減輕的體重」或「隨意飲用」,但現在都已被「依據口渴程度飲水」的建議所取代。

馬拉松補水
跑馬拉松不渴也要先喝水﹖ 科學研究推翻這個說法

根據口渴程度飲水

這方法簡單得令人難以置信,但根據科學證據顯示,口渴的感覺事實上可以保護你免受飲水不足或飲水過度的風險,特別是在長時間運動過程中。此外,國際田徑總會(IAAF)與國際馬拉松醫學指導協會(IMMDA)皆建議,如果你沒感到口渴,建議不要強迫自己喝水。目前已知,「根據口渴程度飲水」與「飲水預防體重流失2%」兩種方法對運動表現同樣有效。

先說後者:有關運動中脫水和表現關聯性的的研究顯示,如果水分流失小於體重的2%,這種輕度脫水不太可能妨礙運動表現;大量的液體流失對大部分運動員(非菁英運動員)來說,則可能導致運動表現下滑。因此,專家建議將水分流失限制在體重的2%以內。

有關前者「根據口渴程度飲水」,一份加拿大的研究可以佐證。研究發現自行車手根據口渴程度而飲水的表現,優於「不渴」或「過渴」時飲水的表現,也就是說,在沒感覺口渴時喝水,不會為你帶來任何好處。再者,依據上一段研究結果,輕度脫水(少於2%體重)不會影響運動表現或健康,因此補充運動中「所有」流失的汗水,並不會對運動表現有益。

運動喝水
研究顯示,在沒感覺口渴時喝水,不會為你帶來任何好處

運動中要喝多少水﹖

美國運動醫學會(American College of Sports Medicine)以往沒有提供關於飲水量的具體建議,因為每個人的排汗率與汗水成分,可能依據運動強度、持續的時間長短、健康程度、耐熱性、海拔高度、熱量和濕度而有所不同。

不過,有個簡單的方法可以計算,透過在運動前後測量體重,藉由排汗計算出流失的液體,然後確保水分流失不超過體重的2-3%(但在寒冷環境中,可能更能承受超過2%的脫水狀態)。

體重計
每次訓練都必須監控自己的體重,以體重增加或減少作為運動中喝水量的參考依據

流汗率計算

跑步前後體重差(g)+ 液體攝入量(g)= 流汗量(g)
流汗量 ÷ 跑步時數(hr)= 每小時需補充的液體量(g)
每小時需補充的液體量 ÷ 4 = 每15分鐘需補充的液體量(g)

e.g. A跑者跑前體重61公斤,跑後60公斤,跑步時攝取680克液體
61,000g - 60,000g + 680g = 總排汗量1,680g
1,680g ÷ 2hr = 每小時約補充840g(或少於840g)的水或運動飲料
840g ÷ 4 = 每15分鐘約補充210g(或少於210g)的水或運動飲料

要注意的是,每次訓練必須監控自己的體重,如果在訓練過程或比賽中體重增加,代表飲水過量;如果體重減少2–3%以上,那就該增加液體攝取。此外,運動前後檢查尿液顏色也是檢視水合狀態的好方法,若尿液顏色為「非常淡黃」或「淡黃色」,表示處於最佳水合狀態1%內。

資料來源/莫克文化出版《運動營養完全指南》 、《完全跑步聖經》 
責任編輯/Dama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如何克服馬拉松賽後的憂鬱?

2016-12-13
觀念馬拉松跑步話題

一場馬拉松,在通過終點線的那一刻,相信每個人的心中都充滿著無比的感動與榮耀,但事過境遷後,是否曾有過突然感到憂鬱或悲傷的時刻呢?是否覺得跑完之後,然後呢?

首先,完成一個馬拉松是一個成就,並非每個人都能有所經歷,所以你一定要欣賞你所獲得的這份成就。第二,許多跑者在馬拉松之後,迎面而來的競是滿滿的憂鬱,所以我們必須學會安慰自己其實並不孤單,也並沒有損失任何東西。

如何克服馬拉松賽後的憂鬱

失去目標如同失去人生的方向

馬拉松後的憂鬱症或許不需要進到醫院做診療,但在現實生活中是有可能發生的。當你訂定了一個目標,並在這一大段時間之中,你的生活一直致力於朝這個目標實現前進,無論營養、睡眠模式甚至是社交活動,全數圍繞在你的生活之中,甚至幾乎決定了你的生活型態。所以當他結束之後,會從天堂掉到地獄的感覺是不可避免的,那感覺就像人生突然失去了方向一樣。
 
但若換一個角度想,當這件事情結束後,現在的你便開始有了自由的睡眠時間、飲食以及社交活動,無須在被限制於這個目標。

繼續挑戰或休息?全憑你做主

那麼現在怎麼辦呢?是否該尋找下一個馬拉松賽事做為目標呢?答案是否定的,雖然有一些跑者確實會這樣做,在他們的字典裡,永遠有下一場更艱鉅的挑戰。這也就是為什麼有那麼多不同的跑步比賽,如七大洲馬拉松的挑戰,因為對他們來說唯有挑戰,才能使生命持續燃燒。
 
但也或許,這是他們逃避憂鬱的另一種方法。不過一個跑者若有一套良好的訓練策略;通過不同的比賽達到不同的訓練目的或是為下一場更高難度的比賽做準備,如果你選擇了這一種訓練方式,必須要確保自己擁有足夠的恢復時間,以防止下一場比賽表現不佳或是運動傷害。

要避免賽後的憂鬱,其真正的關鍵是要找到一種方法把你平時在馬拉松訓練中學到的東西融入到你的日常生活。嘗試應用結構、組織、重點和目標設置到每天的規畫之中。如果你能做到這一點,你會發現,生活和跑步是可以是令人興興奮與滿足,而不容易因為失去目標而感到恐慌害怕。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2017 日本馬拉松參與動向調查

2016-07-19
賽事路跑馬拉松跑步話題

2016年已進入下半年,2017年大型馬拉松已陸續開始準備報名,您已經準備好經費,想好要到日本參加哪幾場馬拉松賽事了嗎?

來自日本的觀光旅遊組織JTB為了更瞭解各位的需求,自即日起舉辦「2017日本馬拉松參與動向調查」,只要您有打算前往日本參加馬拉松的活動,都歡迎您前往調查表網頁填寫意見,為了感謝各位填寫的跑者們,該社將會抽出10位幸運兒,提供日本各縣市提供的精美紀念禮物!現在就來去填寫吧!

➡ 調查表網址請點我 ⬅
time 2016年7月18日~7月25日 一週

*歡迎大家轉載*

看到這麼熱情的水站工作人員,真是令人把跑步的疲憊感都一掃而空了呢! ©marathontourist.wordpress.com
分享文章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飲食
  • 訓練動作
  • 瘦身
  • 跑步訓練
  • 運動生理
  • 跑5K
  • 核心訓練
  • 瑜伽動作
  • 增肌
  • 跑10K
  • 觀念
  • 徒手訓練
ABOUT
Copyright © 2023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