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陸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武漢肺炎)疫情持續升溫,台灣歷經一波口罩搶購之亂後,也在2月6日起實施口罩販售實名制,買口罩要去全台 6,505 家健保特約藥局。不過,每家藥局每天配發200片成人和50片兒童口罩,如果你仍在附近藥局找不到口罩,小編模擬出配合熱門練跑場所的「買口罩練跑路線」,不僅可以小練3K加強你的免疫力,還能順路經過6家以上健保特約藥局,你也來規劃一條專屬自己的買口罩+增強免疫力的練跑路線吧!
台北田徑場是無論自主訓練、跑步課程或活動都相當熱門的場所。在北田吃甜甜圈吃到膩了嗎?那就跑出去,沿敦化南路巷弄繞一圈,再往寧安公園方向到南景東路,繞一圈小巨蛋後再回北田。全程2.9K的路程經過6間健保特約藥局,買完口罩回去繼續吃甜甜圈,是不是很方便?
中正紀念堂也是許多跑友聚集的熱門練跑場所。從自由廣場牌樓開始往愛國東路方向,轉進林森南路之後,你就會發現這裡根本是健保特約藥局大本營!短短不到900公尺內就有8家藥局,尤其南昌路一段上更是密集。買完往杭州南路回到中正紀念堂範圍繼續繞行,一圈3.6K輕鬆完成。
不過,跑這條路線時必須特別小心!路程行經金鋒魯肉飯、南門市場、杭州小籠湯包等罪惡之地,經過請趕快跑走不要停留,以免補給過多無法完跑。
以上是因應2月6日起施行「口罩販售實名制」之小編自行補腦;以下才是正式制度與查詢方式。不過,除了確實洗手、出入高危險場合戴口罩,多運動、營養充足確實能提升你的免疫力,從最根本預防感冒、流感、新型冠狀病毒等任何細菌和病毒入侵!
.衛生福利部中央健保署 健保特約醫事機構查詢,可輸入任一條件進行查詢。
.藥局口罩採購地圖 請點此,含庫存量查詢。
.全台健保特約藥局地圖 請點此,此地圖由「硬是要學」製作,僅列出登記資料含地址之特約藥局。
.手機免費下載「全民健保行動快易通│健康存摺APP」,點選「院所查詢」,同樣可查詢特約藥局,並透過地圖顯示口罩販售地點的所在位置。
戴口罩的對象與時機:
X 身體健康、在戶外運動時都不用戴口罩
O 出入醫院者,要戴口罩
O 有發燒或呼吸道症狀者,要戴口罩
O 免疫較差者,要戴口罩
△ 近距離、密閉空間長時間接觸人群時,可考慮配戴口罩
資料來源/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疾病管制署
責任編輯/Dama
2020 長榮航空城市觀光半程馬拉松 25 日於總統府前廣場盛大開跑,長跑名將曹純玉與謝千鶴分別在女子半程馬拉松與 10 公里完成三連霸,疫情後第一場路跑賽就在男子 10 公里奪冠的李奇儒更大呼:「在台灣真好!」主辦單位表示,2021 年的長榮航空城市觀光馬拉松將升級為全程馬拉松,參賽人數也會提升到兩萬四千人。
第三屆長榮航空城市觀光半程馬拉松 25 日在涼爽無雨的完美天氣下開跑。即使在 COVID-19 疫情影響下,今年報名兩萬個名額依舊秒殺,開跑前,台北市副市長黃珊珊、長榮航空董事長林寶水及多位貴賓共同鳴槍,林寶水表示:「看到今天那麼多人參加,非常感動,有大家的支持,辦這場比賽很值得。辦下去就要成長,明年要提升成全程馬拉松,讓更多人參加,規模更擴大,國外的跑者也能一起參加!」
國內女子全馬紀錄保持人曹純玉,以 1 小時 14 分 56 秒完成女子半馬三連霸!透過這場比賽為年底全程馬拉松賽事準備的她透露,今天身體狀況並非最佳,一度「掉速」,不過平常訓練就會跑河濱,跑進大佳河濱公園的賽道有種熟悉感。曹純玉接續就要朝全程馬拉松努力,盼之後國外也能像台灣控制疫情,讓她朝東京奧運達標的目標前進。
第一屆賽事男子半馬冠軍「印帝」周庭印,去年因傷無緣連霸、改擔任鳴槍嘉賓,今年重返賽道,以 1 小時 07 分 41 秒奪回冠軍寶座,賽後他表示:「前半年因為疫情,都在調整沒比賽,這是疫情後我參加的第三場比賽,一次比一次好,本來就預設 68 分內,這成績還可以。」
賽事「全勤生」謝千鶴以 36 分 29 秒完成女子 10 公里三連霸,她表示台北今天天氣涼爽,抱持享受心情參賽,並笑說:「今天就是享受跑,沒設目標、沒什麼壓力,和去年這場(38 分整)比起來還快 1 分多鐘。」
同樣完成三連霸的李奇儒,長榮航空城市觀光半程馬拉松是他在 COVID-19 疫情爆發後第一場路跑賽,以 32 分 13 秒率先衝線的他笑說:「好久沒遇到那麼多人,活在台灣真好!」
剛過生日的李奇儒兩個月前出現三叉神經痛狀況,吃熱食臉部都會抽痛,透過西醫、中醫和冥想等方式治療舒緩,上賽道已不影響表現,跑出滿意的成績更讓他注入強心針,他說:「本來沒什麼信心,結果成績比預期快。」
會場活動中,長榮航空提供 4 張歐美澳不限航點經濟艙機票、5 張亞洲區不限航點經濟艙機票及 15 張立榮航空國內線不限航點經濟艙機票讓參賽者抽獎,除此之外,今年加碼由一人獨得 1 張歐美澳不限航點經濟艙機票及 5 張立榮航空國內線不限航點經濟艙機票,幸運得主都在大佳河濱公園會場抽出。
此外,長榮航空今年再次邀請知名運動品牌 Nike 為跑者設計賽衣,半程組跑友參賽另獲得精美的賽事衣保袋;凡完成半馬、10 公里、3 公里組報名並登錄活動,即可分別獲得長榮航空無限萬哩遊哩程數 3,000 哩、2,000 哩與 1,500 哩的好康。跑者憑號碼布優惠碼,長榮航空國際機票最高可折扺 NT$500 元、長榮航空樂e購 8 折、立榮假期以及台灣地區長榮桂冠酒店之專屬優惠。詳細活動辦法歡迎民眾至https://www.evaairrun.com 查詢。
長榮航空以實際行動投入關懷社會與照顧弱勢團體,此次將提撥報名費 120 萬捐贈予若竹兒教育基金會,期盼可以拋磚引玉,讓更多朋友響應社會公益。
長榮航空致力於推廣運動賽事,自 2018 年舉辦馬拉松以來獲得許多單位鼎力相助,包含教育部體育署、台北市政府、台北市政府民政局、台北市政府觀光傳播局、交通部觀光局、台北市政府體育局、Nike、中華民國路跑協會及中華民國文化休閒運動協會。
2021 年的長榮航空城市觀光馬拉松將升級為全程馬拉松,參賽人數也會提升到兩萬四千人。為了邀請跑友們持續關注賽事,長榮航空同步於賽事當天成立長榮航空馬拉松臉書粉絲團「懂跑部」,邀請跑友們加入,與長榮航空共同迎接明年盛大的 2021 年長榮航空城市觀光馬拉松。
資料來源/長榮航空
責任編輯/Dama
相信許多朋友都知道跑鞋的避震很重要,但你知道避震指的是什麼嗎?而跑鞋的避震設計又有哪幾種?他們又是如何實現避震效果的呢?本文以淺顯易懂的方式說明什麼是避震以及避震的設計,並用影片和過程分解讓你秒懂避震是如何達成的。
避震,是跑鞋設計中重要元素之一,因為跑步時雙腳需要反覆承受約體重1.5至3倍的衝擊力,長時間累積下來,對下肢的負擔不容小覷。各家運動鞋廠牌無不投入心力在研究如何提升避震功能,從鞋底的緩衝材質、厚度、形狀等角度,尋求最佳的配置,來減少著地的衝擊力。避震的目的是減緩足部接觸地面時,衝擊力上升的速度與幅度。
如下圖所示,穿上有避震功能的鞋子後,可降低力量上升的速度(藍箭頭的斜度)與幅度(藍圈的高度),進而達到避震緩衝的目的;反之,若不能有效延緩衝擊,如赤腳後足著地,則會使力量急劇上升,並承受較大的力量峰值,進而導致傷害發生的風險提高。
要達成避震的目的,使鞋底在接觸地面時能吸收衝擊,實際的方法是透過鞋底的「形變」,來延緩撞擊的持續時間並吸收力量,其方法有兩種,材料避震與結構避震。例如當你踩在軟墊時,軟墊會下陷藉此吸收衝擊,使你感覺到避震的效果,這類我們稱為材料避震;而另一種結構避震,則如生活中常見的彈簧或拱橋,透過外部結構的形變來達吸收與緩衝避震。目前市面上跑鞋的避震設計也可分為此兩類。
材料避震:利用材料自身的形變來達到避震的功能。跑鞋中常見的材料避震設計,透過使用發泡材料、EVA、E-TPU 等較軟的材料,來吸收撞擊。例如 NIKE ZOOM X VAPORFLY NEXT% 及 ADIDAS ULTRABOOST 20。
結構避震:利用外部結構的形變來達到避震的效果。經常利用波浪或拱橋的形狀來到支撐與緩衝的功能。例如 MIZUNO WAVE RIDER 23 及ON CLOUD ACE。
本文使用上述各兩雙代表材料避震與結構避震的跑鞋做示範,請兩名退役的田徑跑者,分別穿著兩款鞋進行測試,A 跑者穿著NIKE 與 MIZUNO,B 跑者穿著ADIDAS 與 ON,以5 分速 (5min/km) 進行30 公尺平穩速度跑。於20 公尺處架設攝影機,以高速攝影模式 (每秒240格) 捕捉足部著地瞬間到腳掌踩平地面的變化。
NIKE ZOOM X VAPORFLY NEXT % 著地後變化
ADIDAS ULTRABOOST 20 著地後變化
NIKE ZOOM X VAPORFLY NEXT% 的中底搭載Zoom X 泡棉材質,在著地瞬間後開始產生形變擠壓,藉此吸收了部分的衝擊力,當腳掌踩平地面時,可看到整體壓縮的現象;ADIDAS ULTRABOOST 20 全中底由Boost 顆粒所組成,其材質為E-TPU (熱塑性聚氨酯),我們可觀察到Boost 跑鞋著地時,衝擊力也會使得Boost 有一定程度的擠壓,腳掌貼平時,亦可看到明顯的變化。
NIKE ZOOM X VAPORFLY NEXT% 著地後中底材料形變過程
ADIDAS ULTRABOOST 20 著地後中底材料形變過程
MIZUNO WAVE RIDER 23 著地後變化
ON CLOUD ACE 著地後變化
我們可以觀察到MIZUNO WAVE RIDER 23 在跑步著地瞬間,其後跟的Wave波浪片會因受力而變得扁平,使原本波浪片前後的空隙都被填滿,波浪片幾乎完全與中底貼合;而ON CLOUD ACE 本身雲端科技緩衝系統 (鞋款波浪狀大底) 在跑步著地瞬間時,波浪受到擠壓,尤其是後足幾乎變為扁平,其透過結構形變而吸收衝擊力的方式明顯可見。
MIZUNO WAVE RIDER 23 著地後中底結構形變過程
ON CLOUD ACE 著地後中底結構形變過程
利用影像捕捉的方式,我們可以清楚觀察到不同款跑鞋透過材料或結構的設計,皆可藉由形變的過程來達到避震的功能。但隨著不同的避震設計,實際上也會有不同的效果與特性,所適合的族群也有所不同,並非越軟越好。例如較軟的避震設計可能有較佳的緩衝效果,但卻會使鞋底穩定性變差,不適合足踝不穩定的人;而較硬的避震設計,也許增加了後足著地衝擊力,但相對提高了穩定性,且對中足或前足著地形態的跑者而言,可能沒有太大的影響,反而可藉此減少緩衝材料的重量,適合競速需求。
因此,根據自身的需求挑選跑鞋,才能達到最佳的效果。
參考文獻:
Lieberman, D. E., Venkadesan, M., Werbel, W. A., Daoud, A. I., D’andrea, S., Davis, I. S., ... & Pitsiladis, Y. (2010). Foot strike patterns and collision forces in habitually barefoot versus shod runners. Nature, 463(7280), 531-535.
撰文/董智尚、陳韋翰、相子元
*文章授權轉載自《運動科學》網站,原文:跑鞋的避震是如何達成的?
在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的實驗室裡,一群由相子元教授帶領的研究團隊正全心投入運動科學研究,和你一樣對未知的領域充滿探索熱忱。
面對運動科學興起的熱潮,許多人想瞭解正確的運動資訊卻不知道從何下手? 運動科學網持續更新經過科學驗證的運動知識與運動觀點。不論是創新產品、研究結果,甚至是專業理論,我們都會轉譯成簡單易懂的文字,讓讀者利用最短的時間瞭解運動的最新趨勢。
為了讓健康的運動觀念進入日常生活,我們創立了運動科學網;為了讓正確的運動知識提升生活品質,我們創立了運動科學網,我們致力於運動科學的研究,希望這些努力不僅僅侷限於學術領域中,而是讓熱愛運動的普羅大眾更健康快樂地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