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知識庫
  • 採取高強度與快節奏的運動訓練將會增加心臟病發生的風險
1
運動與訓練都潛藏著風險
採取高強度與快節奏的運動訓練將會增加心臟病發生的風險
2
臀大肌 Gluteus maximus
3
身體要能動,就要顧好關節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採取高強度與快節奏的運動訓練將會增加心臟病發生的風險

2020-03-03
知識庫 運動生理 間歇訓練 馬拉松 路跑 鐵人三項 有氧運動 觀念 新知

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進行有氧運動的好處將遠遠勝於潛在的風險性,然而,一項新的科學聲明“長時間訓練後與運動有關的急性心血管事件,和潛在有害的風險將會浮出檯面”這項聲明於2020年2月26日發表於美國心臟協會(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的主要期刊上。裡面提到極限耐力運動,例如不習慣高強度運動的人參加馬拉松和鐵人三項運動,可能會增加心臟驟然停止的風險性。

運動與訓練都潛藏著風險
採取高強度與快節奏的運動訓練將會增加心臟病發生的風險

我們經常聽到「運動就是醫學」這句話,毫無疑問的進行中度到劇烈的運動訓練整體心血管健康有好處的;但是就如同醫學一樣,運動過頭時就如服藥過量將會對身體產生一些危害,並且可能導致心臟方面的問題,尤其是當你身體狀況或不經常運動的人,這個風險性將會大幅度的上升。

HIIT的風險

博蒙特衛生公司預防性心臟病學和心臟康復主任Barry A. Franklin博士說,近幾年來越來越多人參加馬拉松賽事與鐵人三項比賽,在比賽之前的訓練都會加入所謂的高強度間歇訓練(HIIT),然而,許多的人都沒有在進行這項訓練前,先評估自身的狀態是否能在此獲得好處或是增加危害的風險。

強度的間歇性訓練
近來熱門的高強度間歇訓練(HIIT)存在著許多風險。

然而,在審查了300多項科學研究之後,Barry A. Franklin博士發現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說,運動和訓練對於改善體能狀態的好處會大於風險,前提是在於找出適合自己本身的運動強度。例如一般人進行普通的步行運動,心臟病發作和猝死的風險將會降低了50%,但是,只要提高運動的強度至激烈就確定會提高潛在的風險。

這些研究小組還審查了一項小型的研究,該研究得出的結論是,參加高強度運動(例如馬拉松和鐵人三項)的人,心臟猝死或心臟病發作的風險較低;但是隨著訓練的時間增加,男性馬拉松運動參與者心臟病發作或心源性猝死的風險便會增加,這表明這些事件正在提高某些潛在的風險族群,那些可能具有潛在或未診斷的心血管疾病的人,例如心律異常或先前心臟疾病,對於僅佔研究人群15%的女性,心臟性猝死的發生率比男性少3.5倍。

另外,在鐵人三項的參加者中,幾乎有40%的心臟突發事件發生在首次參加的人中,這項研究將表明這樣的風險可能涉及訓練不足或潛在的心臟問題。同時,也發現有一些心臟病事件發生在全馬或半馬的最後一英哩,因此,建議跑者保持平穩的速率與步伐,千萬不要過於激烈的衝刺。

太長時間的運動或訓練,都會增加心臟病發作與猝死的發生率!
隨著訓練的時間增加,男性馬拉松運動參與者心臟病發作或心源性猝死的風險便會增加。

健康的運動訓練計劃

在進行運動或訓練之前,應該要以較慢的速度進行熱身(例如慢走),使得你的心率能以較緩慢的速率提升;當你在一般平路上行走6-8週之後,如果沒有呼吸急促、頭昏眼花、胸痛或胸悶等症狀出現,就可以開始進行上坡行走或慢跑等較為劇烈的心肺運動。

在一開始時,可將訓練的時間從5分鐘逐漸的增加到10分鐘,然後再依據體能狀況增加到你所需要的運動時間,這時也要特別注意當心臟承受更大的壓力時(例如不習慣的劇烈運動或強度)請盡快調整降低運動強度。 最後,在運動或訓練到一段落時,請不要立刻停止身體要以慢走的方式讓心率慢慢的恢復正常,讓心率狀態冷靜下來。

如果你在過程中有遇到任何與心臟有關的症狀,如頭昏眼花、呼吸急促、胸痛或壓迫,請立刻停止運動或訓練並尋求醫院與醫師的評估,千萬不要忽略這個症狀。

資料參考/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責任編輯/David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臀大肌 Gluteus maximus

2017-02-20
臀部肌群下半身肌群運動生理知識庫

臀大肌是人體內最大的肌肉群,它是從人體骨盆後面延伸到股的上部,它可以幫助人體從事站立行走奔跑和上臺階等動作,但是實際上,凡是伸直或伸展腿部時,都必須要運用這塊肌肉,臀大肌也與其他數塊肌肉一起形成臀部,像是臀中肌等。

臀部肌群是由腰和腿相結合成的,由兩個髖骨和低骨所組成的骨盆,外面包覆著肥厚寬大的臀大肌、臀中肌、臀小肌,以及體積相對較小的梨狀肌,臀部肌肉主要扮演著穩定腰部和膝關節的作用,良好的臀部肌肉力量,可以降低腰部和膝蓋關節傷痛的發生率,除了核心肌群之外,臀部的力量也相當重要,許多運動科學家研究發現,如果人體的臀部力量不足,就可能會導致膝蓋在跑步後容易痠痛,虛弱的臀部肌肉力量可能還會影響跑步的效果,因為它們無法控制雙腿在跑動的動作,這些都會導致膝蓋受到一些不健康的施壓。

臀大肌的位置 ©familyhealthtracker.com

以下介紹三種基礎臀大肌訓練,可以增加我們臀部的肌肉力量。

 1  直腿硬舉

步驟1:採站姿,雙手握住槓鈴,上半身向前彎。
步驟2:吸氣時,將雙手打直將槓鈴往上硬舉,上半身跟著起來,吐氣時,再緩緩回到初始位置。

 2  前蹲舉運動

步驟1:採站姿,雙腳打開與肩膀同寬,雙手正向握住槓鈴,舉至在胸前。
步驟2:吸氣時,將身體下蹲,膝蓋彎曲,臀部重心向後,吐氣時,再緩緩起來。

 3  槓鈴深蹲

步驟1:採站姿,雙腳打開與肩膀同寬,背部打直,雙手握住將槓鈴,並將槓鈴放置在肩膀上。
步驟2:呼吸時,將膝蓋彎曲下蹲,臀部重心向後,吐氣時,再緩緩放下。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身體要能動,就要顧好關節

2016-05-12
伸展保健觀念運動生理話題

關節主要是由兩個骨骼以肌腱或是韌帶連接,並讓肌腱附著在兩側而構成,因此才能產生動作。在關節的連接面中,由關節軟骨所包覆,使關節成為一個具有彈性的構造,在兩個軟骨之間有關節腔以及關節腔裡的滑液。在關節腔外側則有韌帶的保護以及協助穩定,因為這樣複雜的構造,才讓關節有這樣多樣化的動作出現。

在動作中,需要各種關節的配合,才能夠完整的進行一個動作,可是現代人的生活或是運動習慣的問題,造成了關節的受傷或是限制了關節的活動性的問題,更因為關節的疼痛或是關節的活動度受限,造成了在生活上的許多不便。

圖片來源:golfloopy.com

在之前的文章中,會提到藉由鍛鍊關節附近的肌群,來保護關節,但是對於關節活動性較差的人來說,反而比較不容完成那樣的訓練動作。

以常見的腿部訓練動作深蹲來說,因為彼此間關節活動度的差異,有些人即使不是老手,在深蹲時可以輕鬆地做到全蹲的動作,但是有些人卻怎麼蹲都覺得不順。以深蹲的動作來說,需要踝、膝及髖關節彼此配合,才能完整的做完動作,對於關節活動度差的人來說,要同時讓這麼多的關節同時配合,並且達到這樣關節活動角度是有困難的。所以在訓練上往往就會有問題,像是屁股眨眼,或是髖關節造成傷害等等。

©Shutterstock

所謂關節的活動不佳,簡單來說就是關節柔軟度不佳,當關節的活動角度被限制時,就會造成身體的動作不順暢,與其直接開始對於肌肉進行訓練,不如先提升關節活動度,增加了關節活動度之後,在開始進行肌肉訓練或是運動會比較恰當。

對於提升關節活動的方式有兩種,可以藉由運動前的動態暖身與運動後靜態伸展,來伸展關節提高活動度。在做這類型的伸展時,只要做到肌肉稍微有拉緊的感覺即可,再依照身體狀況延長伸展的時間以及角度,時間久了,身體的關節自然就會變得比較柔軟,也提高了身體上的活動性。

所以藉由提高關節的活動性,讓身體在任何動作以及運動下都能有更好的表現。

©Shutterstock

參考資料
1.《運動健身知識家》,旗標出版公司出版 (2015)
2.《運動生理學》,新文京出版公司 (2014)
3.《肌力訓練解剖學》,合記圖書出版公司 (2015)
4.《肌力訓練圖解聖經》,旗標出版公司出版 (2015)
5. 司博特-提升關節活動度 沒事多伸展!
6. 司博特-深蹲請小心:屁股眨眼

分享文章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ABOUT
Copyright © 2025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