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健身
  • 訓練動作
  • 跑步
  • 跑步訓練
  • 核心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增肌
  • 瘦身
  • 觀念
  • 運動生理
  • 徒手訓練
  • 飲食
  • 跑5K
  • 瑜伽動作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運動部落
  • 大腿內側該怎麼變瘦? 3個觀念一次看懂
1
大腿內側
大腿內側該怎麼變瘦? 3個觀念一次看懂
2
高碳飲食對於運動的表現有何幫助
你每天應該攝取多少碳水化合物才能承受更強的訓練計劃?
3
澳洲胖宅為脫魯瘋狂健身 努力甩肉轉為帥氣猛男
筋肉媽媽
筋肉媽媽

大腿內側該怎麼變瘦? 3個觀念一次看懂

2019-04-03
運動部落 健身 專欄 筋肉媽媽 腿部肌群 下半身肌群

「大腿內側該怎麼瘦?」這是已超過500位網友或學生詢問我的問題,詢問度數一數二之高,頻次跟「肚子該怎麼瘦?」不相上下,我們2015年發布的「訓練大腿內側四招」影片與痞客邦網誌,居然直到至今,每週都是位居前三名點閱的「金榜王」。兒子都從牙牙學語長到快要小學了,也該是讓大家更深入了解這個議題的時候。關於大腿內側該怎麼變瘦?以下整理成條列式的觀念,訓練之前一定得先了解。

大腿內側
大腿內側該怎麼變瘦? 3個觀念一次看懂

觀念一:大腿內側脂肪多,減體脂比練內側有用!

女性很容易在下半身堆積體脂肪。通常覺得自己大腿內側、馬鞍肉肥滋滋,堆積滿脂肪,就是體脂過高脂肪堆積的明顯狀況。這時候,如果拼命做大腿內側的局部肌肉訓練,有可能很難有改善。像是健身房內常見的「坐姿腿內收」器材,坐在椅子上練習夾腿動作,這器材常常被女性們大排長龍,但是很難看到這些同學真的有美麗的腿內側線條,搞得這類器材真的很委屈。

大腿內收肌群訓練機台
健身房常見的大腿內收肌群訓練機台

肌肉骨骼這部分後面再說明,第一個你要知道的觀念就是:「想瘦大腿內側,請先從改善飲食習慣開始!」從飲食控制去降低體脂,沒運動大腿內側也會變瘦啊!「熱量控制」與「營養素均衡攝取」,是絕對的飲食基礎,之後,要考慮更多飲食攝入內容物與生體化學的影響。

大腿內側與馬鞍肉位置
整體體脂減少,大腿內側、馬鞍肉位置,都會跟著變瘦,因為這是女性容易堆積體脂的部位

觀念二:下肢臀腿脂肪多,請考量女性荷爾蒙與飲食!

雌激素大大影響了女人的人生與身形健康。這一點都不難理解,因為當小女孩青春期前,她們的骨盆、脂肪堆積,跟小男孩都是一樣的,你不會看到女童裝去製作腰線與臀線。當青春期開始後,雌激素讓女孩開始乳房變大、長出體毛、骨盆變寬、脂肪堆積位置改變……身形上與生理上,才出現了改變。更年期後的女性,如果好好觀察,會發現她們的脂肪也逐漸堆積在肚子腰背更多,臀部反而變小變窄,從洋梨型變成了中廣身,這也不難理解,因為支配著女人變成西洋梨身型:腰細屁股澎的雌激素,已經隨著更年期後減少了。

年齡與女性荷爾蒙的關聯
年過四十後,荷爾蒙議題會是女人必須十分重視的內容

雌激素不是敵人!事實上,正常分泌量的雌激素可以幫助女性更容易肌肉合成、增加基礎代謝能力(可能妳會想看:女人,為何妳的鍛鍊不該跟男人一樣?)但是當雌激素過多時,就完全不是這麼一回事了。

雌激素其實有三種:雌二醇(E2)、雌三醇(E3)、雌酮(E1)。雌三醇跟懷孕時的相關度高;雌酮是更年期、沒有月經後,女人體內的雌激素,由脂肪產生;雌二醇主要改變了我們身形的雌激素,當它過量分泌時,甚至與許多的婦科癌症問題有關。許多女性下半身肥胖甩不開,跟體內雌激素值過高有關。好的女性荷爾蒙水平,是雌激素與黃體酮有相當的量,雌激素相對於黃體酮來得量多,就屬於雌激素過高。這可能來自於:飲食吃進太多精緻澱粉(胰島素不敏感會間接導致雌激素生產過多)、吃太多含有環境荷爾蒙的肉品(例如穀飼紅肉)、不好的脂肪攝入過多(毒物都殘留在脂肪)、喝酒(酒精提高雌激素)……又鮮少吃蔬菜(蔬菜可以幫助排出體內過多的雌激素)。

還有,我遇過多數女生都很愛喝豆漿,認為喝豆漿補充蛋白質不容易胖。要仔細思考,如果妳可能有雌激素過多的問題,又拼命喝豆漿、吃黃豆類食物,即使控制了熱量,荷爾蒙失調導致下肢依舊肥大也是預料中的事了。

蔬菜幫助排出雌激素
蔬菜可以幫助排出體內過多的雌激素

觀念三:訓練大腿內側肌群,不該只做「內收」動作!

下肢的肌動學是有點複雜的,因為髖關節的肌肉群,可以做出:矢狀面的「髖屈」、「髖伸」;額狀面的「髖外展」、「髖內收」;水平面的「髖內轉」、「髖外轉」多種動作。想鍛鍊到全面內收肌群,不是只做「內收動作」就可以,髖關節在多種平面上的動作,都會使用到內收肌群。

舉例來說:我就僅僅這麼一次,做髖內收夾腿機器時,想用重一點、想範圍大一點、結果,自己的肌肉柔軟度不足,內收肌群拉傷。離開健身房後,過馬路時眼看公車就在眼前不遠,想要跑去搭車,竟然,跑步時完全大腿使不上力,我完全無法跑步,兩條腿不聽使喚。內收肌群一旦受傷失去功能,基本的走路、跑步、騎車……都是做不來的。

髖內收與外展

肌肉解剖上,髖內收的「主要」肌群有:恥骨肌、內收長肌、內收短肌、內收大肌、股薄肌。

髖內收主要肌群

髖內收的「次要」肌群有:股二頭肌長頭、臀大肌下部纖維、股方肌。(沒想到它們也會負責到內收動作吧?)

髖內收次要肌群

當做出單側內收動作時,同樣單側外展肌群相對被拉長,才能協同做出動作。外展肌群包含:「臀中肌」、「臀小肌」、「擴筋膜張肌」、「梨狀肌(次要)」、「縫匠肌(次要)」。(你可能想看:膝蓋痛、下背痛、可能都是因為它?臀中肌覺醒了嗎?)

臀中肌、臀小肌、擴筋膜張肌、梨狀肌

簡單的內收肌群動作,事實上一點都不簡單,當外展肌群緊繃短縮時,就會限制了內收肌群的活動範圍,外展肌群會因為哪些原因而緊繃?長時間坐著就是最大殺手了!常常伸展與放鬆外展肌群,是維持好姿態的必要功課。

還要考量到,內收肌群的力線包含許多不同角度,在髖關節的三個平面上,內收肌群都會產生力矩。除了直接聯想到的大腿內收運動,當髖處在髖屈「40-70度以外」的位置時,內收肌群就會是有效率的髖伸或髖屈肌。

例如:衝刺跑的時候。頭昏了嗎?你只要先記得,當已經實現了減脂、也改善了可能因為荷爾蒙失調導致的下肢肥胖後,想鍛鍊出美麗的大腿內側線條,可以從多種下肢運動開始著手,而不是單純的以為只有內收動作才會練到。舉例來說:騎飛輪與跑步,都會訓練到大腿內側。請記得保持膝蓋對齊第二根腳指頭,不要內夾。

筋肉媽媽鍛鍊大腿內側

我常常強調要優先訓練的髖屈運動,也會使用到大量的大腿內側肌群。

髖屈運動

當肌肉筋膜夠柔軟、關節活動度好的時候,做「全蹲」,也能夠使用到更多大腿內收肌群。你可以試試看不負重狀態下,1/4蹲、半蹲、與全蹲的肌肉感受度,你將會發現,全蹲再站起來時,大腿內側肌肉真的非常的酸。

全蹲使用到更多大腿內收肌群

彈力繩型的彈跳床,對於筋膜的動力儲存、核心肌群活躍、肌肉柔軟度增加,是非常有幫助的。利用彈跳床做下肢彈跳運動,對於內收肌群的訓練也十分有幫助。或是利用彈跳床床面與地面的高度,做出側向移動、單腿的穩定訓練。當運動可以進階到單腳時,身體為了能維持平衡,大腿內收肌群們可是要負擔起很大的責任!單腳運動,也是訓練內收肌群們必要的方法。

利用彈跳床做下肢彈跳運動

簡單的三個觀念,對於生活上要實際執行改變,卻沒有那樣的簡單。從飲食、作息、生活型態,到運動觀念的改變,都關係著外型上的變化、健康上的促進。老話一句,想要進步,練腦是很重要的,我們一起加油努力吧!

/ 關於筋肉媽媽 /
筋肉媽媽

現任

Fit Strong飛創國際專任證照講師

TPPPC孕產婦訓練/PS型體訓練專家認證

Fit Asia 台灣/中國講師 FEA台灣/中國講師

2016~2018 體育署運動企業認證合作講師

IFBB運動營養專家/康復專家講師

IFBB業馀健體比基尼選手

FB 筋肉媽媽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你每天應該攝取多少碳水化合物才能承受更強的訓練計劃?

2020-11-10
健身知識庫飲食方式觀念重量訓練單車鐵人三項路跑

對於大多數運動員,科學家建議採用高碳水飲食,以補充肌肉糖原儲備,並達到最佳常規訓練的適應性。已經有大量證據表示,「高碳水化合物可用性」(即運動過程中糖原水平高和在運動過程中碳水化合物攝取高)可增強時間持續超過90分鐘,或高強度間歇性運動的耐力和運動表現。

高碳飲食對於運動的表現有何幫助
你每天應該攝取多少碳水化合物才能承受更強的訓練計劃?

此建議是基於以下事實:碳水化合物可用性是耐力型運動的限制因素,因為存在肌肉和肝臟的糖原儲存是受到限制的,這些糖原存儲的耗竭(碳水化合物可用性不足)就是疲勞與運動表現降低的結果。

糖原存儲的耗竭
碳水化合物可用性是耐力型運動的限制因素!

如果你運動前的糖原儲備很低,以上現象就會很容易發生。因此,為了讓超過90分鐘的鍛鍊或高強度間歇性訓練進行時能夠充分發揮訓練的成效,你應該確定每天的碳水化合物攝取量與訓練中所需消耗的能量需求相符,以此維持鍛鍊前的糖原儲備水平,這會提高耐力延緩疲憊外,並幫助你進行更長更強的鍛鍊。

碳水化合物能量比

基於先前的研究,1991年國際食品營養與性能表現會議的共識聲明中建議,碳水化合物提供的能量比例應佔每日飲食的60–70%。但是,這種方法不是很實用,而且可能會誤導,因為它假定了一種最佳的能量(卡路里)參考值。它並不能為那些能量攝取量很高或很低的人建議最佳的碳水化合物攝取量。例如,對於每天消耗4000–5000大卡的運動員來說,從碳水化合物滿足60%的能量攝取(即600克以上)將超過其糖原的存儲能力。相反的,一位每天消耗2000大卡的運動員,從飲食中得到能量有60%來自碳水化合物(即300克),又將不足以維持肌肉糖原的儲存。

碳水化合物的能量補充比例
運動或訓練時消耗的大量能量,該用多少的碳水化合物來做補充?

於是,科學家建議根據你的體重和訓練量來計算你的碳水化合物需求,因為你的糖原儲存能力與肌肉質量和體重大致成正比,也就是說,當體重越重,肌肉質量就越大,糖原儲存量就越大。又訓練量越大,為了供應肌肉作為燃料,對於碳水化合物需求就越多。這方法的彈性在於它考慮了不同訓練對於能量的需求,並且可以不用考量卡路里的總攝取。

運動強度與補充量

根據你的運動強度,下圖將列出每日每公斤所應攝取碳水化合物的含量。

運動強度與每日碳水補充量
依據你運動訓練的強度來推算出每日碳水化合物的攝取量

大多數每天訓練最多1個小時的運動員需要約每公斤5–7克碳水化合物,但是在密集訓練期間,就可能增加到每日每公斤6–10克碳水化合物。

例如,一位每天訓練1小時的70公斤運動員:

碳水化合物攝取量=每公斤5–7克碳水化合物

每日碳水化合物的建議攝取量=(70×5)–(70×7)=350–490克

責任編輯/David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澳洲胖宅為脫魯瘋狂健身 努力甩肉轉為帥氣猛男

2017-08-04
趣味減脂瘦身故事健身話題

麥可·傑弗里斯(Michael Jeffries)是歐洲一名從未交過女友的魯蛇,由於身材肥胖導致異性緣非常不佳,他為了要找到她的真命天女便開始積極投入健身來甩肉,好讓自己身材更加健壯,過了四年後,他終於成功達到他想要的身材並且甩去60磅(約30公斤),而且異性緣變得越來越好,雖然目前尚未找到他的真命天女,但他已經成為人人心中的猛男天菜。

澳洲胖宅為脫魯瘋狂健身,努力甩肉轉為帥氣猛男 ©menshealth.com

27歲的傑弗里斯從以前就喜歡窩在家裡看電視、打電動、聽搖滾樂,每次還會配上許多垃圾食物,像是漢堡、披薩以及甜食等,在週末與友人去聽搖滾樂團表演時,總是會喝下許多酒精,在毫無節制地大吃大喝又不運動的情況下,導致體重攀升至235磅(約117公斤)的大胖子,在成為一個胖宅後,他的交友圈也越來越狹隘,時常與朋友聚會時,傑弗里斯都無法受到異性的青睞,因為這個關係,導致他有一段時間沉溺在憂鬱的心情不敢跟朋友說話。

傑弗里斯:「我從未意識到我自己的身材有多麽走樣,直到跟好友參加聚會時,我發現所有異性都不太正眼看我,連我上前跟他們說話時,都感受到明顯的冷淡,我才了解到是自己的外貌、身材讓她們不想與我做朋友。」

熱愛酒精又愛搖滾樂的杰弗里斯 ©Facebook/Michael Joffa Jeffries

在朋友的建議下,傑弗里斯決定開始制定甩肥肉計畫,他開始不喝酒精、含糖飲料,也改變飲食型態,從油膩、高熱量食物漸漸改成吃新鮮蔬果以及充滿許多蛋白質的食物,隨後開始踏入健身房開始鍛鍊,在2017年5月份時,他終於成功甩去了30公斤,雖然花了有快4年的時間來改變,但對一個宅男說真的非常不容易。

減重成功的他,皮膚開始出現許多明顯的肥胖皺、橘皮甚至下垂,由於在自己國家動手術的費用相當驚人,因此杰弗里斯飛往泰國進行除皮手術,而手術總共花了21萬元才成功,傑弗里斯表示,自己寧可皮膚有疤痕也不要有皺紋。

©Facebook/Michael Joffa Jeffries

除皮手術復原後,傑弗里斯又開始積極健身。

©Facebook/Michael Joffa Jeffries

隨後傑佛里斯開始在自己的社交平台上展現他瘦身的成果,並且還受到許多女粉絲追捧。

©Facebook/Michael Joffa Jeffries

有網友表示,傑弗里斯一定會脫離魯蛇的,我們祝福你!也有網友看到他這麼積極健身也想跟他一樣成為人人都愛的猛男天菜。傑弗里斯表示,當你越來越好時,才會吸引到更好的人!

資料來源/Men's Health、Daily Mail
責任編輯/妞妞

分享文章
  • 健身
  • 訓練動作
  • 跑步
  • 跑步訓練
  • 核心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增肌
  • 瘦身
  • 觀念
  • 運動生理
  • 徒手訓練
  • 飲食
  • 跑5K
  • 瑜伽動作
ABOUT
Copyright © 2023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