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健身
  • 訓練動作
  • 跑步
  • 減脂
  • 瑜伽
  • 徒手訓練
  • 核心訓練
  • 啞鈴
  • 瘦身
  • 增肌
  • 觀念
  • 體脂肪
  • 飲食
  • 運動生理
  • 瑜伽動作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話題
  • 運動不分年紀!專家:輕度運動就能降低心血管退化
1
運動不分年紀!專家:輕度運動就能降低心血管退化
2
懷孕期掌握11個飲食規劃原則 教妳如何成功養胎不養肉!
3
每天只要5分鐘,幫你緊實過多的小腹肉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運動不分年紀!專家:輕度運動就能降低心血管退化

2020-03-04
話題 健身 保健 觀念 生活

許多年長者都會質疑自己年紀一大把了還適合運動嗎?無論是真的擔心、還是不運動的藉口,大家都會擔心是否自己開始運動的時機已經太慢了。不過根據研究指出,就算是70歲才開始做一些輕微的運動,都還是對心血管有改善效果的。然而運動的好處說不完,小至讓人精神好,大至降低心臟病、中風、糖尿病、骨質疏鬆甚至失智症的風險。

©thehealthpoint.co

對於平時不做任何運動的老年人來說,或是現在只能做一些輕度的活動,但是,能夠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嗎?這些疑惑已經在許多研究中研究出來,不管幾歲運動都不嫌晚。

中年開始運動,死亡率降低了30%~40%

根據美國國家癌症研究中心的研究團隊,針對315,059位年齡介於50~71歲的人進行分析他們每星期運動時間與死亡率的相關性。根據研究發現,那些從40~61歲之間才開始運動的人,即使在這之前的大半輩子他們都沒有運動,但是一開始運動後,心血管疾病和全因性死亡率都降低了30%~40%,下降的幅度跟一輩子都在運動的人差不多,證明中年運動為時不晚。

©fitfatherproject.com

輕運動也可以降低心臟衰竭機率

此外,另一個來自《美國心臟病學會雜誌-心臟衰竭》期刊的研究顯示,美國多個醫學中心的聯合研究團隊針對137,303位年齡介於50~79歲的婦女,平均追蹤了14年,分析運動與罹患心臟衰竭的關係,結果發現即使是休閒式的身體活動像是走路、或輕度的運動,就可以降低30%罹患心臟衰竭的機率。根據研究表示,輕運動其實對身體某種程度上也有良好的效益。

久坐不動最不利,70歲以上每天輕度運動一小時就足夠

從剛剛的這些研究就能夠歸納出,稍微動一動都比久坐來得好。根據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研究者在《PLOS ONE》上發表了一項研究,就發現久坐與認知功能退化有直接的關聯性。這些久坐不動的人,心臟病、代謝性疾病的風險都是最高的。此外,一項刊登在《JAMA Network Open》的研究,追蹤了5,861位平均78.5歲的婦女,發現與久坐不動的婦女相較,每天只要多1個小時的輕度活動,就可以降低14%罹患冠狀動脈心臟病的機率,也可以減少8%罹患所有心血管疾病的機率。

因此,建議一般人千萬不要攤在椅子或是沙發上就動也不動,每隔30分鐘就起來上個廁所、喝個水,對健康是加分的,同時也可以把做家事的時間,和玩手機、追劇、工作的時間穿插起來,比如工作半小時就起來去洗衣服,拖拖地什麼的,避免長時間坐著。

資料來源/HEHO健康網

責任編輯/妞妞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懷孕期掌握11個飲食規劃原則 教妳如何成功養胎不養肉!

2019-01-10
飲食書摘孕婦健身知識庫觀念飲食方式

妳是否覺得懷孕期就應該要多吃,才能讓肚子內的寶寶有充足的營養成長!但生產完身型體重卻完全破表,有種已經回不到懷孕前的樣子?其實,在懷孕時你都遺忘了肚子裡的小寶寶在初期甚至只有草莓般的大小而已,但我們卻認為因該要多吃一點才有足夠的營養供給,然而,一般來說在懷孕12週前體內的卵黃囊可以充分提供胎兒營養;在12週之後胎盤才會成形轉由母體來供應胎兒營養。

懷孕期的11個飲食規劃原則 教妳如何成功養胎不養肉!

要記住!我們一生最容易生成脂肪細胞的時期,除了嬰兒期外就屬懷孕期了,因此,在懷孕時只要維持均衡的營養加上熱量攝取維持在懷孕前的分量即可,切勿有一人吃兩人補的心態,否則一但脂肪細胞增加之後就無法減少,頂多只能靠減脂縮小細胞而已,這也就是產後很難回到產前的體態與體脂率的原因。然而,​我們只要把握好以下這幾個原則,就能讓我們養胎不養肉!

 原則  1 均衡飲食
不要因為怕胖就完全不吃澱粉,不要因為怕熱量高就不吃脂肪,也不要因為孕期不適就拒吃所有蛋白質,整日的三大營養素: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脂肪都要均衡攝取,才能確保胎兒的健康,以及避免營養不均而影響賀爾蒙失調而發胖。

 原則  2 適量攝取全榖根莖類
全穀根莖類就是所謂的低GI 值優質澱粉,雖然他們屬於澱粉,但因為其中含有大量的纖維素,吃下肚之後,身體無法立即消化吸收,因此血糖也不會急速上升、胰島素也不會急速大量分泌,造成脂肪囤積。所以孕期可以多多用全榖根莖類取代精緻澱粉,不過注意還是不要過量,平均每天吃2-3 碗的量就已足夠,千萬不要一旦餓了就隨時以麵包或餅乾來充飢,攝取過多、身體消耗不掉的澱粉,最終都會轉為脂肪囤積在自己身上,養肉不養胎。

孕期可以多多用全榖根莖類取代精緻澱粉,不過注意還是不要過量。

 原則  3 蛋白質是養胎的重點
蛋白質是建構身體重要的基石,攝取優質的蛋白質可以使胎兒健康穩定地成長。如果你在懷孕時特別想吃甜食,也很有可能是因為蛋白質攝取不足,在吃甜食之前,不妨補充一些蛋白質,可能就會發現沒有那麼嗜甜食了。低脂起司、堅果、牛奶、雞蛋以及豆類和肉類,都是很適合孕期補充的的優質蛋白質來源。但注意切勿過量攝取,因為過多多餘的熱量一樣會養出自己身上的肥肉喔! 攝取過量的蛋白質也會對腎臟造成負擔,也會提高鈣質流失,所以記得適量即可。也要注意盡量攝取優質蛋白質,盡量挑選非加工、油脂少、精肉多的部位,像是雞胸肉優於雞腿肉,瘦豬肉優於肥五花,生肉及深海魚盡量少吃,可以讓身體補充到蛋白質卻不會吸收到太多比較不健康的脂肪。

 原則  4 吃健康脂肪
上面說少吃豬油雞油的肉不代表不要吃油脂,而是少攝取不健康脂肪,另外再攝取健康脂肪,例如酪梨、堅果類、橄欖油等等,吃足夠的油脂可以讓身體吸收脂溶性維生素,不吃油會掉頭髮皮膚乾燥指甲粗糙,對胎兒的營養吸收也非常的不好,所以千萬不要怕胖就完全不吃油喔!

 原則  5 多吃蔬菜
蔬菜中含有大量的膳食纖維與維生素,可以幫助我們孕期時預防便祕,建議每天可以吃3 到5 盤蔬菜、2 份水果,並且最好多更換不同種類的蔬果,也要記得喝水,幫助膳食纖維促進腸胃蠕動。

 原則  6 吃適量且較不甜的水果
幫助排便、讓身體吸收維生素,水果也含有很多維生素,但是如果是很甜的水果就要避免吃太多,因為也是高糖碳水化合物,吃過多也會長脂肪,可以挑選像是小番茄、橘子柳橙、藍莓、等甜份較低的水果,高糖的瓜類少吃。

 原則  7 熱量的計算
首先了解自己一整天大約吃幾大卡不會胖不會瘦,那就是維持妳一天代謝與日常活動量的TDEE(每日消耗總熱量),一般女性大約在1500-1800 之間。在第一孕期的時候吃大約孕前TDEE 的熱量是ok 的,寶寶自己有帶便當,不需額外攝取太多熱量,到第二三孕期時寶寶開始依賴母體的營養,所以要比第一孕期多攝取300 大卡,千萬不要有一人吃兩人補的想法而狂吃!絕對長肉不長胎。

 原則  8 三大營養素比例也很重要
根據衛福部建議,合宜的三大營養素比例蛋白質10-20%,脂肪20-30%,醣類50-60%,我覺得沒有需要特別減脂增肌的孕媽咪們,配合這樣的比例飲食就很能達到飲食均衡,提供自己身體所需及寶寶營養目的囉。

衛福部建議合宜的三大營養素比例。

 原則  9 多喝水、少喝含糖及咖啡因的飲料
一天一杯咖啡是ok 的,但超過了對寶寶可能有比較不好的影響,另外也不要加太多糖,糖是會長脂肪的毒藥,不想產後減得辛苦,孕期就要多多克制囉!水要多喝,懷孕的時候寶寶、羊水都需要很多水分,我們自己身體也需要更多水分來維持提高的代謝,所以喝水超重要!喝水不會讓妳水腫,不喝水身體失衡才會水腫喔!

 原則  10 盡量避免甜食與含糖飲料
甜食對於非懷孕的人來說,本來就是肥胖的主因、減肥的敵人,我知道在我們懷孕時,有時會無法克制地想要吃甜食,但是為了養胎不養肉、為了寶寶的健康,還是盡可能的克制比較好,甜食吃多不但容易引起妊娠糖尿病,也容易使孕婦變胖。除了甜食之外,也要記得減少果汁及含糖飲料的攝取,即使是新鮮果汁也含有較多的糖分,比起果汁,新鮮水果有較低的熱量以及較高的纖維含量。

 原則  11 注意飲食的分量
就算吃得食物都很健康,但是吃得過多、總卡路里攝取過量,還是可能造成額外的體重與體脂增加喔。如果你像我一樣,會突然想吃這個想吃那個,沒有吃到會很不開心,百分之百執行上面那樣飲食妳會有壓力、無法享受在其中也沒有關係,我自己在懷孕期間,大概也只有60-70% 執行上述的飲食原則。

我覺得懷孕期間最不需要的就是多餘的壓力,我自己很不喜歡正義魔人在旁說:「你懷孕耶!不要吃冰啦!」「你懷孕耶!你不要拿剪刀喔!」「你懷孕了,不要去舉重啦!」這時候我都會心想⋯⋯我是懷孕還是生病啊?可以放過孕妹嗎?懷孕已經夠不舒服了,為什麼還要被一些沒有科學根據的規定限制呢?這種時候我都會很開心我的孕期幾乎都待在美國,美國人對於孕婦的態度跟台灣真的差很多,大著肚子去星巴克買咖啡冰沙,穿著比基尼躺在泳池邊曬肚子、喝冰沙也沒有人會管我,有的老外還會跑來恭喜我要當媽媽了。我有台灣懷孕的朋友只是去早餐店買杯不去糖的冰豆漿,就被好意的老闆娘逼著去冰去糖⋯⋯孕婦為什麼要這麼辛苦啊?

懷孕已經夠不舒服了,為什麼還要被一些沒有科學根據的規定限制呢?

上述那些飲食概念,執行的前提是:「這樣吃我很開心,為了寶寶這樣飲食可以既營養又不讓我胖,所以準備食物和吃飯的時候我都心情很愉悅!」如果妳那樣飲食覺得壓力很大,那我強烈建議妳這段孕期就放鬆心情的吃想吃的食物吧。(但是還是可以默默的把上面的飲食概念埋在心裡,吃想吃食物的時候可以盡量不要走鐘太多啦。)

書籍資訊
《好孕動STAY FIT WITH MI:超人氣健身教練的孕期健康動‧營養吃‧養胎不養肉全計畫》/ Michelle著

醫生說懷孕可以運動,但該做什麼運動?可以做到什麼強度?
孕媽咪們該怎麼運動才不會受傷?
 

身為專業美女健身教練/超人氣部落客/二寶媽的Michelle,以兩胎孕期的親身實證,為「預備懷孕」、「正在懷孕」、「產後恢復」的媽咪,全階段量身打造的健康好孕動計劃!
 
「跑步對寶寶不好?」
「懷孕就是要多休息?」
「孕期運動可幫助減重?」
這些孕妹們在腦袋中千迴百轉的問題就由Mi來幫忙解答吧!
運動,所得的不只是緊緻的身段,更是建立自信與維持自我的一種方式,而運動帶來的快樂因子,更是孕媽咪及寶寶最珍貴的養份。
跟著Michelle一起動起來,Happy Mom, Happy Life!
【獨家設計】
◎老公可陪做的好隊友運動!
◎附有好孕動手冊,隨著懷孕周期列出適合運動、飲食及注意事項,是媽咪的貼心小本本。
◎不只孕妹需要,一般人也能輕鬆上手的居家運動,必備!
◎養胎不養肉食譜,讓孕妹及寶寶們吃得好、吃得飽、吃得更健康!
【名人推薦】
孕婦教練Akemi(香月明美)
康柏體能訓練中心創辦人 江蕙妤
禾馨醫療營運長  林思宏
體適能教育機構創辦人  周博陽
ViaSweat創辦人  許安璿
前新光醫院營養師/台大公衛學院博士生/營養師的餐桌營養顧問 梁家瑋
飛創國際課程講師  筋肉媽媽
營養顧問  楊哲雄(好食課)
人氣多功能家管  隱藏角色

責任編輯/David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每天只要5分鐘,幫你緊實過多的小腹肉

2016-12-05
減脂核心訓練徒手訓練健身知識庫動學堂訓練動作增肌

美國知名健身教練——安娜(Anna Renderer),她不僅擁有美國運動協會證照(ACE)同時也是美國知名健身頻道 POPSUGAR Fitness 的健身教練,近日,她為了許多長期久坐的上班族或是腹部較多脂肪的人訂製了這份只要花上5分鐘就能有感的訓練菜單,這個訓練不只可以鍛鍊到腹部,同時連大腿以及臀部都可以訓練到。

Anna Renderer ©listal.com

 1  High-knee Sprint 原地抬腿跑

步驟1:雙腳打開與肩同寬,雙手可向前平舉或是抓舉啞鈴。
步驟2:腹部收緊,背部打直,開始在原地抬膝跑,持續30秒。

原地抬腿跑 ©POPSUGAR Fitness

 2  Standing Rainbow Crunch 站姿捲腹

步驟1:雙腳打開與肩同寬,雙手打直抓舉啞鈴。
步驟2:腹部收緊,背部打直,將啞鈴從左邊繞頭到右邊,臀部也跟著往下蹲,膝蓋微彎,持續30秒。

站姿捲腹 ©POPSUGAR Fitness

 3  Wood Chop With Knee Raise 伐木抬膝

步驟1:雙腳打開與肩同寬,雙手打直握住啞鈴,將啞鈴往左上方舉。
步驟2:雙手往下擺置右側,下去時,右腳抬起。(一邊做30秒,再換邊)

伐木抬膝 ©POPSUGAR Fitness

 4  Figure 8 With Twist 8字扭轉

步驟1:雙腳打開比肩寬,雙手握住啞鈴,背部打直,腹部收緊。
步驟2:雙手開始畫8字,從左邊開始畫到右邊,持續一分鐘。

8字扭轉 ©POPSUGAR Fitness

 5  Sumo Squat With Side Bend 側彎相撲深蹲

步驟1:雙腳打開比肩寬,腳尖朝外後,深蹲下去。
步驟2:雙手握住啞鈴,將啞鈴舉在頭頂上,背部打直,腹部收緊。
步驟3:將上半身往左邊側彎,再保持水平往右邊,持續一分鐘。

側彎相撲深蹲 ©POPSUGAR Fitness

 6  High Kinks 抬腿踢

步驟1:雙腳打開比肩寬,雙手握拳在胸口,膝蓋微彎。
步驟2:背部打直,腹部收緊,將右腿往右側踢,持續30秒,再換邊。

抬腿踢 ©POPSUGAR Fitness

Anna Renderer:「每天只要5分鐘,一星期過後就會明顯感受到,比起仰臥起坐,這樣的訓練更值得做。」

分享文章
  • 健身
  • 訓練動作
  • 跑步
  • 減脂
  • 瑜伽
  • 徒手訓練
  • 核心訓練
  • 啞鈴
  • 瘦身
  • 增肌
  • 觀念
  • 體脂肪
  • 飲食
  • 運動生理
  • 瑜伽動作
ABOUT
Copyright © 2022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