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水好處眾人皆知,不只可以排毒、減重,還可以讓代謝增加讓精神變好,進而讓大腦運轉速度變快。雖然很多人覺得喝水就能治百病,其實喝水不是能治百病,而是在還沒有生病之前多補充水分,能促進新陳代謝並預防生病這項動作,如果等到身體真的損毀了,當然單靠喝水是沒辦法逆轉的。
人體排泄廢物的最大方式就是「排尿」,而排尿就需要大量的水,所以光是喝水就可以幫助身體排出體內的廢物,排出廢物後,自然能增加精神、腦袋也能變得更加清爽,此外,還能保護腎臟功能,還可以預防泌尿道感染。
根據腎臟科名醫洪永祥也不斷提醒大眾,每個人每天都要再多喝500cc的水!因為根據台灣尿液常規篩檢的數據來看,超過8成的台灣人都沒有喝到足夠的水份,但都會認為自己有喝很多,事實上是遠遠不足的。多喝水能幫助腎臟健康,為了健康請多喝水。而除了排毒之外,身體中有足夠的水分,也能維持正常的生化反應,來提高新陳代謝、達到減肥的目標。,如果是想要用喝水減肥的人,就需要將自己的體重乘以40,作為每天的基本喝水量。像是60公斤的人,就需要喝到2400c.c.的水。
在西元2013年時,根據英國東倫敦大學的研究人員做了一項實驗,就是水份對身體的重要性。當人一旦口渴得到緩解,大腦就會空出空間來運作,平均可以增快14%的速度。因此,他們針對34名受試者進行了一項實驗。在實驗開始前,每個人都被問說口不口渴?結果不管回答口渴、還是不口渴,做測驗時的速度、反應都一樣快;但讓口渴的人喝了一杯水之後再透過腦部儀器分析,他們大腦運作的速度增加了14%。而另外一項研究是針對穿著3層衣服騎腳踏車90分鐘的人做研究,發現這些持續90分鐘大出汗、呈現輕微脫水狀況的人,大腦皮質是萎縮的,幾乎等於老化了1年之久,當他們補充水分後,大腦又逐漸慢慢恢復正常。
在所有食物中,幾乎都含有水份而在消化時才會被身體所吸收,除了白開水以外,水果與蔬菜是水份的良好來源。水是最好的良藥,如果水喝得太少或不夠的人,除了容易得生病外,身體也比較容易疲倦且不容易排除身體新陳代謝的毒素。現在的上班族整天坐在辦公室吹冷氣、不活動,這樣更容易會出現皮膚乾澀、長細紋的苦惱,則對於上了年紀的人、小孩或運動員來說,若長時間曝曬在太陽下時,就很有可能會有頭暈目眩、心跳加快、呼吸急促、臉色蒼白、血壓下降等脫水的症狀。 雖然水很重要,但是喝太多也可能會造成水腫或是增加代謝的負擔,嚴重者可能還會水中毒,所以,適量的攝取水分才能真正的達到健康。
不過根據專家提醒,一次喝太多的水,其實身體也沒辦法吸收,所以營養師建議每個小時可以喝250cc的水,只要起床開始的8小時內有規律喝水,就能讓自己每天喝足至少2000cc的水。
資料來源/HEHO健康網
責任編輯/妞妞
有鑑於世界人口急速老化,有許多的老年人都出現癡呆症和阿爾茨海默氏症的發病現象,因此,由澳大利亞悉尼大學(University of Sydney)所領導的一項研究中發現,透過適當的阻力與重量訓練增加肌肉力量,可以有效改善大腦對於認知的能力,這項研究的發現十分的重要,因為,根據2016年世界老年癡呆症報告(World Alzheimer Report)指出,全世界有4700多萬人有這項問題,這數字預計在2050年增加到兩倍,所以,該如何提升大腦的健康與降低認知問題的風險,就變得極為重要。
這項發表於《美國老年醫學雜誌》(Journal of American Geriatrics)上的研究報告,是由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大學(University of New South Wales ,UNSW)和澳洲阿德萊德大學(University of Adelaide)的健康腦老化中心(CHeBA)合作進行,該試驗涉及對55-68歲之間的輕度認知障礙(MCI)患者進行的心理抵抗力訓練(SMART)研究,發現MCI患者罹患癡呆症和阿爾茨海默氏病的風險更高。
由於罹患癡呆症的患者護理費用十分的昂貴,因此《世界老年癡呆症報告》建議超越專科護理範圍,該報告提出了一種整體方法重點是改善有條件的人生活的品質。在這種情況下,運動訓練與改善大腦功能之間的聯繫,可能是朝著正確方向所邁出的第一步。
這項研究特地進行阻力(重量)訓練和腦部之間有什麼關連,研究檢查了100名患有輕度認知障礙(MCI)的老年人;然而,輕度認知障礙是指認知障礙明顯,但不足以影響其日常活動的老年患者。在試驗中,MCI患者分為四組並分配了一系列活動,包括抵抗運動包括重訓和坐姿拉伸形式的安慰劑抵抗相互結合,以及數字計算方面的認知訓練,同樣也包含有安慰劑的訓練,大約6年後診斷出患有MCI的患者中,有80%患有阿爾茨海默氏病。雖然,認知訓練與安慰劑對照組之間並沒有產生認知能力的改善,但這項研究確實證明了肌肉力量的改善與腦功能之間存有比例關係。研究人員Yorgi Mavros博士表示,我們在這項研究的後續發現,當人體的肌肉變得越強壯,大腦的健康狀況就越好。
先前的研究表明,運動訓練與腦部認知功能之間存在正向聯繫,但由馬夫羅斯博士領導的心理抵抗力訓練(SMART)試驗,提供了要提升腦部認知所需的運動類型、質量和頻率的進一步消息。在試驗中,參與者每週進行兩次重訓課程歷時6個月,在重訓的強度至少達到其峰值力量的80%;隨著參與者的肌力變強並將負重逐漸增加,同時,將其峰值強度持續維持在80%。
馬夫羅斯博士說,如果我們越能讓人們適度的進行重量訓練刺激肌肉成長,那我們就越有可能擁有健康的高齡人口;但適度重訓的關鍵是必須每週2次高強度的訓練,才能促進肌肉與力量的成長,這樣也才能對於腦部的認知功能獲得最大的好處。這也是首次研究表明,55歲以上患有輕度認知障礙(MCI)患者肌肉力量增加與腦功能改善之間存在明顯的因果關係。
隨著年齡的增長腦部的海馬迴(Hippocampus,又稱海馬體)會縮小,在常見的阿茲海默病症中,海馬體是首先受到損傷的區域,表現出來的症狀為記憶力衰退以及方向知覺的喪失,大腦缺氧(缺氧症)以及腦炎等也可導致海馬體的損傷。因此,一些研究還建議增加某些大腦區域的大小與運動訓練之間的聯繫,運動有助於諸如葡萄糖調節和心血管健康的生理過程,另外,有氧運動顯示海馬前體的大小增加了2%可以改善空間記憶。在2016年的時候,包括馬夫羅斯博士在內的一組研究人員發布了一項類似的測試,他們發現重訓後腦部認知能力有所改善的研究報告。
他們使用功能性磁共振(fMRI)分析老年人,在進行6個月的漸進式阻力訓練和算數認知訓練後的大腦變化,他們發現諸如重訓之類的漸進式阻力訓練,能顯著的提高了腦部認知度。這項研究人員指出,目前尚不清楚運動訓練本身是否能阻止老年人腦部退化的影響,或者這些運動是否還能促進一些認知方面的機制。儘管增加肌肉力量似乎與腦部認知障礙之間有明顯的相關性,但其背後的機制現在仍不完全清楚。Mavros博士及其研究團隊,希望能透過將大腦認知能力與肌肉增加的關聯性搞清楚,才能在未來發現這種症狀時更有效的改善。
資料參考/onlinelibrary、World Alzheimer Report
責任編輯/Dav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