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下午三點,你是不是開始眼皮和腦袋都失去控制,對著電腦呈現夢遊狀態?本文從食物、環境、身心技巧著手,提供22種快速又方便的方法,讓你花幾分鐘甚至幾秒鐘,就能輕鬆增加能量、集中精神,順利邁向打下班卡的美好時刻。
1. 喝一杯咖啡:靠咖啡提神也別喝太多!一杯就夠了。2012年一項研究發現,喝一杯咖啡足以使長時間困倦的司機對方向盤更加警覺。
2. 吃巧克力:巧克力雖然也含有咖啡因,但這並不是讓人快速清醒的主要原因。研究發現,可可黃烷醇可能提高人的認知能力,其中黑巧克力中的黃烷醇含量又比牛奶巧克力(白巧克力)高。
3. 做咀嚼動作:人們常在開長途車時嚼一塊口香糖,以保持頭腦清醒,研究顯示嚼口香糖可以提高機敏性,並且改善情緒。
4. 多喝水:「每天喝足夠的水」是大家都知道卻鮮少人做到的事,但即使是輕度脫水都會讓你困倦,因此疲勞感爆發時,試著喝一兩杯熱水吧!
5. 正常吃飯:身體的能量需要燃料,而燃料來自食物。沒有食物,你的精力和情緒都會急劇下降。2000年一項研究發現,經常進食可以增強能量、改善記憶力和動力。要注意的是,睡眠不足可能導致你吃更多零食,進而吃下更多垃圾食物。
6. 打開窗簾:環境提示對人體能量扮演的重要性,有如人體的開關(又稱晝夜節律),陽光也可以減緩季節性情感障礙。如果你唾手可得陽光充足的窗戶,就不用安排做光照治療了。
7. 把燈光轉亮:如前述,陽光是最有效的,因為晝夜節律對我們有很大的影響,但一項研究發現,要在一天當中任何時段感覺清醒,打開一盞燈就能辦到了。
8. 放一盆綠色植物:成天悶在辦公室不流通的空氣中,室內空氣汙染物可能對健康產生長期或短期影響,包括消耗能量、過敏,讓人昏昏欲睡。如果增添一盆室內植物,能幫助讓空氣更乾淨,也讓心情更美麗。
9. 聞檸檬的氣味:聞某種氣味會帶來多種情緒上的好處,這是芳香療法的一環。而檸檬油是種刺激性的香氣,也是對人體有效的精油之一,檸檬氣味早在2008年就被研究證實可改善人的情緒。
10. 看一些紅色:紅色與勝利、自信心有關,嘗試看一些紅色、紫色的色調(或穿上它們),可使自己更加清醒。
11. 出去走走:走出辦公室、走向戶外,如果附近沒有樹林沒關係,有種植綠色植物的公園就可以了。根據2010年一項研究,僅在戶外20分鐘就足以讓人感覺更活耀。
12. 伸展:研究顯示,做一些瑜伽伸展能使人感到精力充沛且充滿自信,工作空檔就伸展一下吧!
13. 加快思考:眼皮下垂時頭腦可能也處在渾沌狀態,但此時如果讓大腦更快地運作,可能會幫助身體適應。根據2006年一項研究,更快的思考(例如更快的閱讀速度、小組討論或學習新概念)會讓人感到精力充沛。
14. 深呼吸:研究發現,以瑜伽使用的腹式呼吸法讓氣體通過橫膈膜,能促進血液循環,也可能會增加你的能量。
15. 找個有趣的事做:你可以計畫在每天最睏的時間(通常是下午3點左右),執行一天中最有趣的任務。研究顯示,對一項任務感興趣會使人更容易保持警覺性。
16. 多聊聊天:安靜的辦公室總是讓人昏昏欲睡;聊天歡笑的辦公室不只有趣,更有研究顯示,有穩固社交關係的人較快樂、健康且睡眠更多。2006年一項研究指出,比起安靜的辦公室,聊天使人更能打起精神。
17. 抬頭挺胸:駝背會導致疲勞。研究顯示,抬頭挺胸地坐著,讓肩膀向後、眼睛向前、腰部略為拱起,可以使人更有活力,甚至能增強自信心。
18. 笑:笑已被證實可以減除壓力,而研究還發現笑具有包括提升能量在內的許多健康益處。
19. 把音樂調大聲:許多人戴著耳機聽音樂紓解上班壓力,研究更發現,沉迷於一些令人振奮的音樂,可以提高警覺性、注意力和記憶力。另一篇研究則發現,長途駕駛時播放中等速度音樂最能提高警覺性、減少疲勞。
20.運動一下:當你有打瞌睡的衝動時,請用出去運動替代吃下午茶。2011年一項研究發現,在工作之間進行訓練可有效提高工作效率,而這剛好可抵銷你離開辦公桌去運動的時間。
21.午休小睡:與其跟瞌睡蟲拉扯糾結,不如選在午休時間小睡片刻。理論上,午睡能使人恢復活力,以保持精神集中在工作上,也不大會干擾到夜間睡眠。
22.離開辦公桌:很多人習慣在辦公桌上吃午餐,千萬不要!2016年一項研究發現,午餐時間從工作中抽身,讓心靈真正休息一下,可以提高你的能量水平。
資料來源/GREATEST
責任編輯/Dama
擁有肌肉時,不只能讓身體曲線好看,還能抗老化、促進新陳代謝以及增加免疫力等。因此,如果想要活得好且活得更久,一定要避免會讓肌肉快速流失。肌肉流失的原因除了和運動有關外,也包括了年紀、飲食、疾病等因素皆會影響肌力,因此,先了解哪些原因容易造成肌肉流失,並且盡量避免。
蛋白質是組成肌肉的元素之一,不管男女老少都非常需要它。蛋白質是構成體內每個細胞和組織(包括肌 肉組織、內部器官、肌腱、皮膚、頭髮和指甲) 結構的一部分。平均而言,它約佔你身體總體的20%。蛋白質是新組織的生長和形成、組織修復 和調節許多代謝途徑所必需,可以用作產生能量的燃料,也被用來製造幾乎所有的人體酶以及各種激素(例如腎上腺素和胰島素)和神經傳遞物質,然而蛋白質維持組織中最佳的液體平衡,將營養物質送進與進出細胞,運送氧氣和調節血液凝結作用。因此,如果當蛋白質攝取不足時,會出現肌肉無力、新陳代謝降低等情況。
過多的有氧運動會導致肌肉流失而抑制荷爾蒙製造。運動時主要消耗的能源,首當其衝就是肌肉中的肝醣,若是長時間只做有氧運動,都不做上無氧運動,把肌肉所需的能量都消耗光,自然會造成肌肉負成長的情況。因此,有氧以及無氧運動必須一起搭配才行。
當運動量太少時,肌肉就會逐漸流失。肌肉必須先透過訓練讓肌纖維受損,接著利用睡眠修復、補充營養才能幫助肌肉長大,因此若是不運動只吃吃蛋白質、碳水化合物等,反而會造成肥肉長一堆的問題。但是,也不要過度訓練。如果你過度訓練,沒有注意到營養攝取和休息,身體沒有時間修復損傷,肌肉也不會增長。
人一定都會老化,但隨著逐漸老化,我們更要做好減少這速度,而不是維持年輕時的生活方式,像是熬夜、飲食不當,在30歲以後如果還是這樣子,老化速度一定會增快。從30歲後,肌肉會以每年1%的速度流失,並且平常少運動的人,更是每10年就會失去3~8%的肌肉量,加上年長者胃口、牙口不好,攝取不到足夠的營養,肌肉喪失的程度就會更大。
資料來源/HEALTHLINE
責任編輯/妞妞
人的成長隨著年齡增長而累積,但是幼兒的動作能力,往往是奠定日後成年人的身體運作的基礎,不可不慎。人類社會過度都市化的發展,使得現今大多數的幼兒多半在一個鋼筋水泥的環境中成長,與早昔農業社會充滿泥土與大自然的環境大相徑庭,美國研究發現,青壯期的成年人與30年前的同齡人相比,體能已經大不如前。因此,如何挽救幼童越來越貧弱虛胖的體質,便成為今日父母的最大課題之一。
台灣社會過於功利主義,學生往往被賦予考試升學為唯一出路的使命,甚至學校的體育課都挪為複習和考試之用,長久以往,一個個都變成新一代的「東亞病夫」!體能發展必須從小就開始培養,因此,從小孩會爬行開始,父母就應該為孩子打造一個可以儘量有利於小孩訓練基礎動作能力的環境,讓您的小孩成為一個身體強健的SuperKid!
體適能(Physical Fitness)的定義,可視為身體適應生活、運動與環境 (例如溫度、氣候變化或病毒等因素)的綜合能力。體適能較好的人在日常生活或工作中,從事體力性活動或運動皆有較佳的活力及適應能力,而不會輕易產生疲勞或力不從心的感覺。在科技進步的文明社會中,人類身體活動的機會越來越少,營養攝取越來越高,工作與生活壓力和休閒時間相對增加,每個人更加感受到良好體適能和規律運動的重要性。
而積極參與體適能活動,可為幼童帶來以下的正面影響:
◎透過相關活動去認識身體不同部分的特徵和功能
◎配合身體動作與感知能力,對環境有更高的敏感度。
◎鍛鍊出良好的體格、感官機能和身體活動能力。
◎培養意志力、信心和勇氣。
◎建立保護自己的意識和能力
此外,外國研究亦發現,積極參與體適能活動的學童在學業成績、認知能力及課堂行為上都有改善;而比例過高的靜態活動,則與獲得較差的學業成績有統計學上的關聯。
良好的體適能,不但能讓幼兒身體強健,其心理發展與社交能力都可以得到明顯的助益,由此可見,體適能活動對於幼兒的全人發展極為重要!2-7歲是孩子基礎動作發展的重要階段,尤其學齡前的幼兒,大多數的學習都是來自家中,若父母能夠給予適當的環境與輔助,定能有效促進幼兒體能發展,讓孩童早早養成健壯的身體,快樂長大!
幼兒的基礎動作能力包括大肌肉(Gross Motor)和小肌肉(Fine Motor)技巧,以穩定、移動及操控身體:
(1) 大肌肉技巧
◎穩定性:伸展、卷縮、扭轉、彎曲、翻滾、躲避、平衡、翻轉、推拉等。
◎移動性:走、跑、跳、快走、滑步、踏跳、彈跳、跑步等。
◎操控性:投、接、打擊、踢球、踩球等。
(2) 小肌肉技巧
◎操控性:扣鈕扣、書寫、疊積木、剪紙等。
根據以上原則,父母可以在家設計一些體適能活動來幫助幼兒的肌肉發展。香港衛生署提供了一個「幼兒體能活動金字塔」,可作為家長安排幼兒體適能活動的參考:
金字塔的最底層是建立活性生活模式的基礎,應佔全日體能活動的最多時間,建議鼓勵幼兒於日常生活中盡量多做。家長應於日常生活中多提供機會來增加幼兒的體能活動量,以促進幼兒的體能及動作發展。
第二層則包括不同形式的體能活動,活動強度一般比最底層的較高,而當中一些項目更能促進幼兒的健康體適能、基礎運動技能和社交技巧的發展。家長應讓幼兒於課餘時間多參與此類型的活動,讓他們的身心有更全面的發展。另一方面,幼兒應盡量減少進行金字塔最頂層所列的靜態活動,避免對其健康造成不良影響。
1 幼兒活動傾向間歇性與劇烈性
幼兒時期是人生活力充沛的階段,他們一般比較不懂得如何調節強度,運動節奏往往會比較快,而且比較劇烈。但由於年紀小,耐力較成年人低,故運動時多以間歇性的方式來進行。另一方面,幼兒體力恢復得快,只需短暫休息便能再投入活動,因此,家長設計活動可以分段進行,讓小朋友有充分的休息,並適當補充水分,幫助他們調整身體節奏。
2 給予明確直接的鼓勵 增加其成就感
建立幼兒的成就感是有效刺激其學習意願的方法。在幼兒嘗試期間,父母可以設定較簡單的目標,並不時多給予鼓勵,以增加其成功機率。
3 動作技能從小培養
大部分的動作技能對於幼兒來說都十分重要,例如步行、跑及跳等等。良好及純熟的動作技能有助於幼兒學習自理的技巧,倘若孩童未能從小學習基礎體適能技巧,對於身體靈活度、反映、手眼協調和柔軟度都未能儘早訓練,他們將較難在成長後鍛鍊及掌握,也可能造成其他方面的學習障礙。
4 幼兒的專注力較差
幼兒體力充沛,但專注力較成年人為差。因此,家長安排體能活動時要注意時間的調配,發現小孩已經轉移注意力時便可以靈活調整活動,重新引起幼兒的興趣。
從零歲開始,隨著幼兒的成長,對於體能活動的需求與技能也會日漸提升,因此,爸媽最好根據不同的年齡層設計相應的體能活動,讓孩子在快樂遊戲中成長。
0~1歲 肢體發展+感覺刺激
這個階段的孩子,逐漸學會自己移動,從坐到爬,同時透過自己的眼睛與雙手來探索周遭世界。爸媽在設計遊戲時,可以利用一些會發出響聲或色彩鮮豔的器材或玩具來吸引其注意,讓他移動過來向父母取走該玩具,如此也是一種基本的人際互動遊戲。會有響聲的玩具,也可以刺激孩子的感覺器官,藉由敲擊或打鼓的遊戲,可以讓孩子立即得到聲音的回饋,讓他得到鼓勵,從而積極地去摸索出更多方法來製造更多聲響。
1~2歲 大肢體動作
這個時期可以多訓練孩子的大肢體動作及其協調性。1歲的孩子最重要的就是學走路,父母可以準備一個小桌子,再將玩具置於其上,讓孩子學習用跪姿趴在桌前,同時伸手去拿取玩具,這樣的動作可以訓練孩子學習使用臀部的力量,同時增加髖關節的穩定度。在1歲半之後,孩子多半會喜歡彈跳動作,此時父母可以拿一兩個玩具舉在手上,讓孩子學習跳起來抓取,此動作可以訓練孩子腳筋的力量,日後才不容易跌倒。1歲之後的孩子大多可以走路,是其發展大肢體動作的階段,此時父母可以準備一些球類玩具,例如輕盈的氣球或海灘球,讓孩子踢、追、打,或與父母玩拋接等等,不但可以充分運用到孩子的四肢,而且不慎打到孩子也不會痛,比較不會造成孩子排斥或害怕的負面影響。
2~3歲 精細動作+創意引導
在這個階段,主要要訓練孩子發展精細動作的靈巧度,可以讓孩子多多動手去操作,並以鼓勵引導的方式激勵其發展。父母可以準備一些彩色積木或拼圖等,訓練其小肌肉的發展。這個階段的孩子,由於平衡感較好,可以玩一腳站立,使用另一腳將球踢出的遊戲,也可以試著抱接彈地而起的皮球。
3~4歲 轉移孩子的好奇心
在這個階段中,孩子對於週遭許多事物都充滿好奇心,若爸媽告訴他不要碰,反而會更激發他的好奇,如此會更容易接觸到危險的事物。父母應該準備一些相應的玩具,轉移其注意力。這個時期的孩子有更多想像力,可以與玩伴一起玩扮家家酒的想像型遊戲,他們的肌力和肢體協調能力也更強,可以和爸媽一起玩拋接皮球的遊戲。
4~5歲 認知遊戲
4、5歲的孩子多半已進入幼兒園學習,其注意力更持久,也較能遵守遊戲規則。在這個時期,父母可以帶孩子一起完成一些策略性的遊戲,例如躲貓貓、黑白猜、紅綠燈等等,也可以進行一些需要道具的遊戲,例如躲避球、火車過山洞、折返跑木頭人等等,除了促進其手眼協調、提升專注力,還能訓練身體各部位的肌肉,或是預防不良的姿勢對身體造成影響。另外,也可以進行一些較為進階的遊戲,例如人體籃框、或是以網球大小的皮球玩拋接球遊戲。因此,需要準備的玩具有球類、玩具車、絨毛布偶等等,也需要注意其安全性,避免在操作時讓小朋友不慎受傷。
責任編輯/Oliver Wu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