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訓練動作
  • 啞鈴
  • 健身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瑜伽
  • 重量訓練
  • 初階訓練
  • 運動器材
  • 核心肌群
  • 跑10K
  • 跑步
  • 跑5K
  • 肩部肌群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話題
  • 台灣30萬老人陷肌少症風險!醫師指出:「這部位」肌肉流失最快
1
台灣30萬老人陷肌少症風險!醫師指出:「這部位」肌肉流失最快
2
寶寶按摩:經由觸摸,傳遞揉軟的愛
3
久站舒緩!快跟腰酸背痛說掰掰
優活健康網
優活健康網

台灣30萬老人陷肌少症風險!醫師指出:「這部位」肌肉流失最快

2024-10-02
話題 保健 觀念

台灣將於2025年進入超高齡化社會,每5人就有1位是65歲以上老人,老年健康問題成為國人關注焦點。而隨年紀增長,肌肉也會加速流失,影響行動能力和疾病發生。復健科醫師指出,許多人以為疲倦、易跌倒是正常老化,卻不知道已是肌少症找上身,建議透過下列3朝自我檢測肌肉及體能狀況,評估是否陷入肌少症風險。

台灣將於2025年進入超高齡化社會,每5人就有1位是65歲以上老人

台北慈濟醫院復健科醫師簡子軒表示,台灣65歲以上肌少症盛行率約為6.8%,意指有將近30萬人罹患肌少症,其中80歲以上男性的罹患率更高達30%。然而,但這些患病者中,有高達8成的人不知道自己罹患肌少症,因此,提升民眾對肌少症的認識相當重要。

大腿肌肉流失最快

簡子軒指出,肌少症是漸進性肌肉質量減少與肌力、功能下降,也是老年人失能的一大主因。一般來說,人的肌肉質量約從40歲開始,平均每10年會流失8%,70歲後的流失率增為兩倍,其中以大腿肌肉的流失最為迅速,直接影響行動能力。

簡子軒說,肌少症徵兆包括容易感到疲勞、行走困難、跌倒風險增加等。更嚴重的是,肌肉減少會導致新陳代謝變慢,引發一連串健康問題,如肥胖、高血壓、高血糖等。此外,骨質密度下降也會增加骨折風險。研究顯示,肌少症甚至會使老年人死亡率提高2.34倍。

起立坐下就能測肌肉功能

當民眾來到診間,醫師會透過雙能量X光吸光式測定儀(DXA)、Inbody體脂機以及握力器檢測量肌肉的質量、力量及功能。測量肌肉功能時,會請個案坐在椅子上,重複進行起立及坐下的動作共5次,若秒數大於或等於12秒,即代表功能衰退;或是測量個案步行的速度,若每秒小於1公尺,亦符合衰退標準。

而上述質量、力量及功能的3項測試,若1項低於正常值,即是肌少症前期,低於2項就是肌少症,3項都不足者即可判定為嚴重肌少症。簡子軒提到,肌肉量與變胖與否無關,縱使體重持平,也可能是脂肪增加、肌肉減少的狀態,因此不能以體重為判斷標準。

肌少症自我檢測3招

而民眾在家也可以自行評估肌肉狀態,簡子軒提供3個肌少症自我檢測方法:

用雙手的食指和拇指,將小腿最粗的地方圈起來,若手指能夠完全圈住小腿,就可能有肌肉量不夠的問題。

以量尺測量,女性小腿最粗的地方小於33cm、男性小於34cm,也可能是肌肉量不足的警訊。

使用2019亞洲肌少症共識會(AWGS)所提供的肌少症風險自評問卷(SARC-F)進行檢測,若總分超過4分,即有肌少症的風險。建議應至復健科就診,讓醫師提供專業的診斷及治療。

肌少症風險自評問卷(SARC-F)

肌少症從運動、飲食預防

此外,肌少症目前無特定藥物可治療,針對此類患者,臨床醫師會以在評估後照會物理治療師和營養師,依據個別狀況進行運動訓練、調整飲食。而一般民眾,同樣可以透過運動、飲食兩大面向著手,前者可從事慢跑等有氧運動,或透過重訓、彈力帶、深蹲等阻力型運動,藉此強化肌耐力和肌肉質量,促進肌肉生成。

至於後者,一般人每天需要攝取約每公斤體重1公克的蛋白質才足夠,而針對想增肌的民眾或肌少症患者,則會建議每日攝取到體重每公斤1.5公克的蛋白質。

許多長者認為,少油、少鹽及少糖就是維持健康的最佳方式,但卻忽略蛋白質的補充,無形中提升罹患肌少症的機率。簡子軒提醒,補充足夠的蛋白質、持續保持肌力訓練是預防肌少症的不二法門。

延伸閱讀:

運動後少吃胺基酸,竟會流失肌肉!帶你看BCAA「5大好處」能減肥

運動完洗冷水澡,竟加速燃脂瘦身?研究實測「3大好處」肌肉速修復

本文獲優活健康網授權轉載。

原文:超高齡危機!30萬老人陷肌少症風險:當心「這部位」肌肉流失最快

 

/ 關於優活健康網 /
優活健康網

《優活健康網》為台灣極具專業權威性的健康知識平台,擁有完整醫療記者與編輯群,提供最正確的就醫認知與醫療知識。
【Uho優活健康網】:http://www.uho.com.tw/
【Uho優活健康網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uhofbfans/

分享文章
Ivy
Ivy

寶寶按摩:經由觸摸,傳遞揉軟的愛

2017-05-09
兒童專欄親子運動保健運動部落

 1   印度擠奶法

一手握著寶寶腳踝,另一手四指與拇指呈C型,從腿部按摩到腳踝處。

 2   擁抱滑轉法

雙手撐開90度,兩手上下重疊握住寶寶大腿,雙手做開合狀,進行腿部滑轉。

 3   姆指連續推按

利用拇指外緣側邊,輪流從寶寶的腳底板根部向腳趾頭處做連續推按。

 4   腳指柔捏

利用自己的5隻手指頭以旋轉的方式來揉捏寶寶的每一根腳趾頭,促進血液循環。

 5   拇指雙側分推

利用雙手大拇指外的四隻手指扶助寶寶的腰部兩側,兩手大拇指在寶寶肚臍處左右推按。

注意:腹部按摩前,避免喝奶的前後30分鐘再進行。

 6   日月法

左手掌貼於寶寶腹部,以順時鐘方向畫圓連續推按,右手從11點到5點鐘方向放開。

注意:腹部按摩前,避免喝奶的前後30分鐘再進行。

 7   跟寶寶說I Love You

在腹部倒著寫下 I、L、U,是寫給寶寶看的。

I:在寶寶腹部上方,往下滑落,寫出英文字母I。
L:再從寶寶腹部左邊平行滑至右邊,再至右下方,就像寫出倒的字母L。
U:再從寶寶的右下腹,像是畫出一個馬蹄形,在往上滑到上腹部,再到寶寶的左下腹。

注意:按摩時要避開寶寶肋骨,順著腸胃蠕動方向按。

I
L
V

關於Ivy三個寶貝的媽咪,專長為寶寶瑜珈、寶寶按摩以及兒童按摩。

專業證照
英國生之光嬰兒瑜珈講師
Rainbow kids yoga 講師
IAIM國際嬰幼兒按摩協會講師
MISP國際兒童按摩講師
中華民國國際幼兒教育協會專業講師
蒙特梭利教學法理論與教法(3-6歲)
保母人員技術士證

/ 關於Ivy /
Ivy

三個寶貝的媽咪,專長為寶寶瑜珈、寶寶按摩以及兒童按摩。

證照

英國生之光嬰兒瑜珈講師

Rainbow kids yoga 講師

IAIM國際嬰幼兒按摩協會講師

MISP國際兒童按摩講師

中華民國國際幼兒教育協會專業講師

蒙特梭利教學法理論與教法(3-6歲) 保母人員技術士證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久站舒緩!快跟腰酸背痛說掰掰

2016-09-22
趨勢伸展觀念保健知識庫

久站對身體的傷害程度不比久坐給人造成的傷害低,久站或久坐都會引發身體許多問題,根據調查指出,長期久站的姿勢會帶人體的脊椎以及腰部很大的傷害。長時間站立工作的人,很容易患靜脈曲張,由於下肢血液循環不順暢所導致;如果長期久站的姿勢不當,就很容易引發腰椎彎曲和酸痛的狀況。

而長期久站導致的腰痛是非常常見的毛病,你會發現自己的腰部痠澀、疼痛,甚至有麻痺的現象。嚴重時恐怕會站不直、走不動、睡不著,讓你痛不欲生。

久站 ©epicstretch.com

脊椎運動可以有效的改變我們長期久站所產身的問題,它可以減緩我們背部以及腰椎酸痛的問題,而脊椎運動可以帶來更持久療癒的效果。當你發現自己因為長期久坐的姿勢不良導致脊椎有問題,一定要開始做脊椎運動,預防勝於治療,不然長期久站的痠痛將會一輩子跟著我們。

久站的壞處

 1  下半身循環變差
 2  腰酸背痛
 3  脊椎承受壓力導致受損

關於楊琦琳老師太P力脊椎體況管理運動學苑 執行長
TPM國際脊動健康管理事業 執行長
TPM脊椎運動墊 專利發明人
財團法人脊椎損傷潛能發展中心 脊動講師
TutorABC兒童脊動專題講座 講師
世界國際健康管理學會 脊椎體況管理主委
民視、東森、蘋果日報脊椎體況管理 媒體專家
台北市體育學院休閒運動管理 碩士
曾任台北榮民總醫院 護理師
曾任松山醫院加護病房 護理師
著作:體重管理自己來,快樂享瘦一輩子

分享文章
  • 訓練動作
  • 啞鈴
  • 健身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瑜伽
  • 重量訓練
  • 初階訓練
  • 運動器材
  • 核心肌群
  • 跑10K
  • 跑步
  • 跑5K
  • 肩部肌群
ABOUT
Copyright © 2025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