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看哪一類醫生,他們都會告知病人要保持良好的心態,不要壓力太大跟想太多,以為只是醫師安慰你的一句話,其實這樣的說法在臨床上也是有根據。根據一項刊登在《美國醫學會雜誌》(JAMA)的研究顯示,發現樂觀不僅讓人生活比較快樂外,可以預防心臟病發作和心血管及疾病,甚至引起的嚴重併發正也會降低。
不少研究都指出,情緒和癌症息息相關,心情的好與壞確實影響著你的身心健康。此研究有來自世界各國,包含不同人種,將近有23萬名參加者,這群人被追蹤了平均14年。研究人員利用了心理量表,來測量及評估參加者的「樂觀程度」和「整體健康」。
發現在測試中較為樂觀的人,減少罹患心血管疾病,甚至早死的死亡率也下降14%。研究人員也表示,比起悲觀的人,樂觀者因為心臟病,引起比較嚴重併發症的風險降低35%且不論各年齡,從青少年到年紀90多歲的結果都一樣。此研究成員是紐約市西奈山聖盧克醫院心臟病學教授Alan Rozanski博士,他們認為會有這樣的結果,是因為有正面思考的人會保持運動和健康飲食,加上少抽菸和喝酒,所以身體更為健康。
研究也推論出,一個人如果對於未來的想法越積極,罹患心臟病或死亡的風險就會越小。至於為什麼會有這樣的關聯,研究人員推論因為樂觀的人或許更能面對壓力和焦慮,從而減低對心臟的壓力,並減低引起炎症的機會。研究人員表示,無論年齡多大,樂觀都是一種財富。且越來越多的數據顯示,悲觀情緒可能會損害健康,這些關聯也顯示出一些心理風險因素,像是憂鬱症、躁鬱症等。
保持樂觀遠離心臟疾病。其實過去荷蘭的一份研究,也是持相同見解,共有545位年紀介於64到84歲的男性,被長達15年的追蹤,這些人除了接受樂觀程度的測驗,同時也要評估健康狀態。結果發現,樂觀的男性比較不容易死於心臟疾病。較為天性樂觀的女性,心血管疾病致死風險明顯比較低。
資料來源/HEHO健康網
責任編輯/妞妞
全球新冠狀肺炎(Coronavirus)確診者持續增加,雖然台灣目前疫情有控制,但在國外還是持續蔓延。但是根據國外研究證實,肥胖其實是染病及導致重症的重要危險因子。根據專業醫師指出,肥胖者的肺功能通常不好,一旦染病就容易併發重症。然而疫情流行期間,肥胖者如何減重來提升免疫力成為重要課題。
根據英國一項新冠狀肺炎對於肥胖者的研究中發現,叫肥胖者容易感染。研究人員分析了196名平均年齡為64歲的新冠肺炎重症患者,其中76.5%的人體重屬於過重或肥胖。而根據美國對流感的長期觀察研究發現,肥胖患者感染流感後,痊癒所需花費的時間較體重正常者多出42%,死亡率則高出2倍。然而為何肥胖者較容易感染新冠病毒以及流感等上呼吸道疾病?研究人員以及專業醫師都表示,肥胖者的身體長期處於發炎狀態,導致免疫系統混亂時,一旦病毒侵襲,較難啟動免疫反應,此時又容易被感染。
肥胖者除了較容易罹患新冠狀肺炎外,也較容易得到流感。近年學界發現肥胖者被流感侵襲的機率也特別高。一項發表在《The Journal of Infectious Diseases》(傳染病雜誌)上,此研究是由密西根大學針對1,800名志願者的研究指明,肥胖會增加併發重症的風險。根據研究進一步指出,產生流感症狀的肥胖A型流感患者,擺脫流感病毒的時間比非肥胖患者多出了42%。產生症狀的肥胖患者,平均花費5.23天才完全擺脫流感病毒,而非肥胖者僅需3.68天,兩方出現明顯的差距。
首先,肥胖者可以先從飲食調整。肥胖者應控制每餐熱量,少吃精緻糖、精緻澱粉以及油炸物來以防免疫力降低,然而補充足夠蛋白質為每天必要。再來必須每天飲用足夠的水分,避免喝上含糖飲品。再來就是要保持運動習慣。每星期至少運動3次,一次約30~60分鐘,運動項目包括有氧運動以及重量訓練等,透過交叉方式進行運動能比單一運動來的更有效。最後重要的一點為充足睡眠。許多人都有睡眠品質不佳、睡眠不足等情況,這些都是引起肥胖的原因之一,睡眠不足會降低人體20%的代謝力,使飢餓素增加,讓人陷入暴飲暴食的惡性循環中,同時也會降低免疫力。
資料來源/BBC NEWS
責任編輯/妞妞
大家可能聽過<RICE這個運動傷害防護名詞,不過,這個在1978年由Dr. Gabe Mirkin在《運動醫學雜誌》首次提出的理論,已經由他本人親自推翻了!
RICE是指:Rest 休息、Ice 冰敷、Compression 加壓、Elevation 抬升等運動傷害急救四大要領,其中冰敷是針對運動傷害和肌肉痠痛的療法,推廣多年來已經成為教練和運動防護員們在第一時間處理運動傷害的準則,但最近 Mirkin博士發表文章說,現在看來,冰敷和全面休息可能會延遲治療,而不是幫助患者療癒。
Mirkin博士指出,近來越來越多的研究發現,冰敷其實對運動傷害完全沒有好處,甚至會延緩恢復的時間,因為冰敷會影響神經傳導速度、阻礙血液回流,還可能降低肌肉彈性。
在2013年發表於《美國運動醫學雜誌》的一項研究中,受試運動員從事劇烈運動以至於出現嚴重的肌肉損傷,並導致廣泛的肌肉痠痛。研究者發現,雖然冰敷延緩腫脹的症狀,但並沒有加速肌肉損傷的恢復。2004年發表於同樣刊物的一篇總結22篇科學論文的研究發現,幾乎沒有證據能表明冰敷和加壓的成效要比單獨加壓來得好,雖然冰敷加上運動可能有助於治療踝關節扭傷。
1999年發表在美國骨科醫師學會雜誌的一份論文指出,當你藉由創傷損傷組織,或透過非常強烈地鍛鍊出現肌肉酸痛時,你的身體會使用自身的免疫力來自我治療,這與身體用來殺死細菌的生物機制相同,而這就是所謂的發炎。當細菌進入你的身體,你的免疫系統將細胞和蛋白質輸送到感染區以殺死細菌。當肌肉和其他組織受到損傷時,免疫力會將相同的炎症細胞發送到受損組織,促使其癒合。也就是說,人體的免疫系統對感染和組織損傷的反應是相同的。炎症細胞衝向受傷組織以開始癒合過程。被稱為巨噬細胞的炎症細胞釋放稱為胰島素樣生長因子(IGF-1)的激素進入受損組織,其幫助肌肉和其他受傷部位癒合。
一項發表在美國實驗生物學聯合會研討會的研究佐證了上面的理論。研究作者使用了兩組小鼠,其中一組遺傳性徵被改變,無法產生對身體損傷產生正常的發炎反應,而另一組則保持正常身體機能。接著從事研究的科學家注射氯化鋇到實驗小鼠的身體中來對牠們產生肌肉損害。第一組對損傷無法產生先天免疫反應小鼠的肌肉一如預期無法癒合,而具有正常免疫力的小鼠則迅速癒合。後者在其受損的肌肉中含有非常大量的IGF-1,而身體自癒能力消失的小鼠則幾乎沒有IGF-1。
2014年一篇線上發表在《膝蓋手術、運動創傷學和內視鏡 (Knee Surg Sports Traumatol Arthrosc)》期刊的研究表明,在受傷組織上冰敷會使創傷附近的血管收縮並阻止血液輸送炎症癒合細胞。研究並指出,冰敷後數小時血管才會再次打開,血流量減少會導致部分組織由於血液供給不足而死亡,甚至會造成永久性神經損傷。
Mirkin博士指出,任何減少身體發炎反應的事物,通常會阻礙肌肉癒合,例如:
• “cortisone 可的松”一類的藥物,這是一種具礦物皮質固醇活性的短效糖皮質固醇
• 所有的止痛藥物,例如非類固醇類抗炎藥如布洛芬(Pharmaceuticals)
• 治療關節炎、癌症或牛皮癬的免疫抑制劑
• 冰敷
• 其他任何阻礙免疫系統對於身體受傷產生反應的事物
等等。
據Sports Med網站發表於2011年的一篇文章指出,冰敷或冰浴處理通常被用作短期治療,幫助受傷的運動員重返比賽。冷卻可能有助於減輕疼痛,但它會干擾運動員的力量、速度、耐力和協調性。在這篇論述中,作者研究了35份關於冰敷或冰浴對於身體表現影響的醫學文獻,大多數研究使用這些冷卻方式超過20分鐘。作者發現,大多數報告說,冷卻後立即降低了身體的肌力、速度以及在爆發性和靈活性跑步上的運動表現。而這些受試者藉由短暫的暖身才恢復了力量、速度和協調性。作者建議,如果需要冰敷以限制腫脹,則應該在不到五分鐘的時間內完成,然後在返回運動之前逐漸讓身體回溫。
最後,Mirkin博士建議,如果一旦受傷,請立即停止運動。如果感到非常疼痛、身體無法動彈,或者如果你感到困惑或甚至感覺快要失去意識,那麼就應該確認你是否需要緊急醫療。開放性傷口應該立即清洗乾淨並檢查是否有更深的傷害。如果可能的話,提高受傷部位以利用重力來幫助減輕腫脹。最好請有經驗的運動防護員來確認是否有骨頭碎裂,並且移動患者不會增加損傷。如果受傷僅限於肌肉或其他軟組織,醫生或教練可以使用壓縮性繃帶。由於在創傷部位使用冰塊可以減輕疼痛,因此在運動傷害發生後不久可以短時間冷卻受傷部位。您可以冰敷患部10分鐘,將其移開靜候20分鐘,再重複一到兩次10分鐘的冰敷施作程序。受傷六小時之後就沒有任何理由再使用冰塊了。
Mirkin博士建議,如果受傷嚴重,請按照醫生的建議進行治療。如果是輕傷,通常可以在第二天逐漸康復。只要不會增加疼痛和不適感,就可以移動和使用受傷部位,只要不再感到疼痛,就可以儘快恢復運動。
資訊來源/DrMirkin.com
責任編輯/Oliver W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