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看哪一類醫生,他們都會告知病人要保持良好的心態,不要壓力太大跟想太多,以為只是醫師安慰你的一句話,其實這樣的說法在臨床上也是有根據。根據一項刊登在《美國醫學會雜誌》(JAMA)的研究顯示,發現樂觀不僅讓人生活比較快樂外,可以預防心臟病發作和心血管及疾病,甚至引起的嚴重併發正也會降低。
不少研究都指出,情緒和癌症息息相關,心情的好與壞確實影響著你的身心健康。此研究有來自世界各國,包含不同人種,將近有23萬名參加者,這群人被追蹤了平均14年。研究人員利用了心理量表,來測量及評估參加者的「樂觀程度」和「整體健康」。
發現在測試中較為樂觀的人,減少罹患心血管疾病,甚至早死的死亡率也下降14%。研究人員也表示,比起悲觀的人,樂觀者因為心臟病,引起比較嚴重併發症的風險降低35%且不論各年齡,從青少年到年紀90多歲的結果都一樣。此研究成員是紐約市西奈山聖盧克醫院心臟病學教授Alan Rozanski博士,他們認為會有這樣的結果,是因為有正面思考的人會保持運動和健康飲食,加上少抽菸和喝酒,所以身體更為健康。
研究也推論出,一個人如果對於未來的想法越積極,罹患心臟病或死亡的風險就會越小。至於為什麼會有這樣的關聯,研究人員推論因為樂觀的人或許更能面對壓力和焦慮,從而減低對心臟的壓力,並減低引起炎症的機會。研究人員表示,無論年齡多大,樂觀都是一種財富。且越來越多的數據顯示,悲觀情緒可能會損害健康,這些關聯也顯示出一些心理風險因素,像是憂鬱症、躁鬱症等。
保持樂觀遠離心臟疾病。其實過去荷蘭的一份研究,也是持相同見解,共有545位年紀介於64到84歲的男性,被長達15年的追蹤,這些人除了接受樂觀程度的測驗,同時也要評估健康狀態。結果發現,樂觀的男性比較不容易死於心臟疾病。較為天性樂觀的女性,心血管疾病致死風險明顯比較低。
資料來源/HEHO健康網
責任編輯/妞妞
57歲的資深藝人沈玉琳,近日確診急性白血病而緊急住院,所幸目前治療情況順利。事實上,急性白血病可分為淋巴性白血病、骨髓性白血病2種,醫師指出,若出現不明發燒、全身無力等症狀,需警覺可能是白血病初期症狀,因病程進展迅速,需即刻治療,可輔助中醫治療以緩解副作用不適。
亞東醫院傳統醫學科醫師廖國帆表示,急性淋巴性白血病(ALL)是白血病的一種,就是俗稱的血癌,症狀常來得又快又兇猛,主因為骨髓中生成的淋巴細胞未成熟就開始大量增殖,並進入血液循環,使紅血球和血小板數值遠低於正常值,常伴隨突然貧血、免疫力下降等症狀。
廖國帆說明,急性淋巴性白血病等血癌的初期症狀,常常與一般感冒或疲勞相似,容易被誤認而延誤診斷。若身體持續出現以下異常反應,應立即提高警覺,並及時就醫檢查:
持續疲憊無力,稍微活動即氣喘
臉色蒼白、頭暈目眩
不明原因發燒
牙齦出血或身上莫名瘀青 骨骼、關節疼痛,尤其胸骨處
廖國帆提到,急性淋巴性白血病雖以化療、標靶治療、免疫治療與幹細胞移植等多元西醫療法為主,能有效清除癌細胞,但患者在治療過程中,常伴隨免疫力下降及體力衰弱,影響療程持續性與生活品質。
廖國帆指出,血癌的治療不僅在於消滅癌細胞,更重視鞏固身體正氣,提升患者的抵抗力與恢復力。中醫認為,血癌屬於「正虛邪實」的體質,治療過程中,適當使用中藥與針灸,可有效減輕化療副作用,如噁心、疲倦及免疫力下降,並透過益氣養陰、補脾健胃,幫助患者建立抗癌的力量。
廖國帆說,中醫輔助治療遵循「攻補兼施」原則,依據病程階段靈活調整策略,與西醫形成互補:
化療期間:運用益氣養陰、健脾和胃的中藥配合針灸,幫助緩解噁心、食慾不振及白血球下降等副作用,增強患者免疫功能,使療程得以穩定推進。
治療中後期:著重補益元氣,促進血球生成與體力恢復。
緩解期:則以扶正固本、調整體質為主,降低復發風險,協助患者恢復健康。
吃補血食物、溫和運動改善氣血循環 廖國帆提醒,白血病患者可經中醫評估,服用益氣養陰、健脾和胃的中藥並配合針灸,成功緩解化療引起的噁心嘔吐與食慾不振,減少白血球過低現象,幫助患者的體力回升,穩定完成療程,不因副作用中斷治療。
除了治療外,廖國帆也建議患者,可調整飲食與生活習慣,如適量的枸杞、紅棗、蓮子粥,幫助補氣養血與改善面色;偶爾攝取牛肉、菠菜等富含鐵質的食材。體力允許時,也建議練習八段錦等溫和氣功,促進氣血循環,提升免疫力。
《優活健康網》為台灣極具專業權威性的健康知識平台,擁有完整醫療記者與編輯群,提供最正確的就醫認知與醫療知識。
【Uho優活健康網】:http://www.uho.com.tw/
【Uho優活健康網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uhofbfans/
夏天到來,要消暑最除了喝冰涼的水,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洗冷水澡。洗冷水澡可以快速將體溫下降,同時也能達到降暑的效果。根據英國倫敦一名博士研究發現,冷水可以刺激血液循環和激活免疫系統以及的身體棕色脂肪會被激活,對於減重燃脂非常有幫助。但是特別要注意一點的是,對於年長者要洗冷水澡要多加注意。以下為洗冷水的好處,看完之後還不洗嗎?
人體中有兩種脂肪,一種是褐色脂肪,另一種是白色種脂肪,當我們攝取過多的卡路里時,就會產生白脂肪,最後這些白色脂肪會轉成肥肉囤積在身上。而褐色脂肪則為好脂肪,可提供人體熱量。根據哈佛醫學院報告顯示,洗冷澡時身體為了保持溫暖,同時褐色脂肪會被激活,進而加速和帶動脂肪燃燒。此外,相較平時的速度,冰冷溫度會以15倍速度燃燒脂肪,意指每天沖冷澡,一年即使不做任何運動,就能減下4公斤,對減肥的人來說可說相當吸引人的方式。
根據許多專家表示,許多運動員在比賽或是訓練過後,都會泡上冷水澡。因為冷水可預防肌肉疼痛。有證據顯示,冷水浸泡法可減輕運動後24、48、72,甚至96小時的肌肉酸痛。來自4項試驗的有限證據顯示,在剛結束冷水浸泡時,冷水浸泡組的身體恢復較快,且疲勞能減輕。
當冷水沖在身上時,會感覺到身上的每一處神經都被激發,而這樣的刺激也重新激活了大腦。根據2007年維吉尼亞醫學院研究人員就發現,洗冷水澡可治癒憂鬱症病情,若長期洗甚至效果比吃抗憂鬱症藥還要好;同樣研究也發現,洗冷水澡可激活大腦裡的「藍點(Locus Coeruleus)」,其為負責去除掉憂鬱感覺的主要來源。
雖然冷水澡對瘦身減脂有幫助,但有也專家表示,人體接觸涼水一定時間後,散溫過多過快,會出現防衛機制減少散熱,包括周靜脈收縮、毛孔關閉減少出汗、避免體溫過低而增加產熱、身體代謝和心率加快等。此時會加重心臟負擔、增加心肌梗塞的風險。因此要洗冷水澡時,請先衡量深柢健康再做此動作。
資料來源/WOMAN'S HEALTH
責任編輯/妞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