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訓練動作
  • 啞鈴
  • 健身
  • 上半身肌群
  • 跑步
  • 核心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瑜伽
  • 初階訓練
  • 徒手訓練
  • 重量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跑10K
  • 跑步訓練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話題
  • YOU CAN'T STOP US!NIKE激發周興哲與莫莉,面對窘境也能迎刃而解
1
YOU CAN'T STOP US!NIKE激發周興哲與莫莉,面對窘境也能迎刃而解
2
肱三頭肌的12個訓練動作
練不出好看的三頭肌?收錄12個完整的肱三頭肌訓練動作
3
有氧運動與無氧運動可以自我判別?教你運用RPE自覺用力係數調整訓練強度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YOU CAN'T STOP US!NIKE激發周興哲與莫莉,面對窘境也能迎刃而解

2020-05-04
話題 健身 NIKE 生活

隨著全球正面臨巨大挑戰,忙碌的世界也在瞬間慢了下來,宅在家中各個角落成為新的工作形式,居家客廳成為專屬健身空間,然而,無論是閃耀於世界舞台的菁英運動員,還是全球各地的運動愛好者,都沒有停下往前的決心,用自己的方式詮釋 #YouCantStopUs 的熱情,其中也包括莫莉以及音樂創作人周興哲。

YOU CAN'T STOP US!NIKE激發周興哲與莫莉,面對窘境也能迎刃而解

當無可預期的巨變打亂了原有的行程,面對整整14天的獨處時光,Molly 除了照樣活得精彩忙碌外,她更多了時間沈澱自我,儲備靈感,為自己創造更多可能性。每天固定用活潑的影片與粉絲互動,分享美妝保養的知識和穿搭靈感,號召所有人一起養成運動的日常習慣,展現#YouCantStopUs 正面積極的力量,向世界宣告任何逆境都擋不住Molly美麗活躍。

「真實面對挫折與低潮,把專注焦點放在自己可以做的事情上,而非集中在無能為力的事上,轉換心態,就能創造無限可能,度過困境。」- 莫莉 Molly

運動對Molly 來說已是不可忽視的生活日常,凡事都像「拼命三娘」的她,經常挑選NTC App裡進階紮實的運動菜單,暢快流汗「逼出極限」的過程讓Molly更有挑戰自我的成就感。但即使是在家運動,時尚感十足的Molly也不忘記要時刻展現自己最好的一面,堅持挑選適合自己身形剪裁的運動緊身褲與運動內衣,讓她在運動時更能展現自信態度。當穿的舒適好看,就更有動力享受每天的運動時刻。此外,Molly 特別在意各個單品的整體性搭配與配色,她認為穿搭沒有既定規則或正確解答,運動內衣也可以搭配正裝或是簡單配件,就能展現出具有個人特色的整體感。

帶著期待、熱情、還有一貫的率性瘋狂,Molly 以最佳的姿態完美回歸,在這段期間她所儲備的能量與靈感,將成為接下來繼續朝目標前進的動力,什麼都不能阻止Molly拼命活出精彩漂亮的自己。

創作能量不間斷,周興哲用音樂與熱情陪伴你我更強大

面對突如其來的轉變,讓原本應該在各地宣傳演出的周興哲,順勢成為「宅男」。即使是居家期間,周興哲的創作靈感與能量也不曾間斷;在全球陷入低潮時,他用溫暖動人的歌聲陪伴大家,鼓勵在各地為突破逆境而努力的人們。周興哲用音樂支持更多人無懼向前,他更堅信度過難關後的世界將一樣美麗。多了時間在家,也有了更多的時間嘗試新事物。即使無法近距離與粉絲互動,但周興哲透過直播影片分享音樂靈感、日常下廚做菜、與挑戰新運動時的片刻,發現更多生活的可能,也讓大家在低潮時期也能感受到他的親切溫暖。

希望我可以用音樂陪伴大家,一起突破困難時刻,堅強迎接一樣美麗的世界。- 全方位音樂創作人周興哲

在無法隨心所欲的這段期間,周興哲仍積極維持運動習慣,一向喜愛突破自我的周興哲,藉由Nike Training Club的幫助達成訓練目標。為了能隨時就緒,展現最好的舞台演出,有氧運動與核心鍛鍊是他最重視的訓練菜單,在大力揮汗過後,運動的正面能量將激盪更多靈感,儲備挑戰的熱情動力。

Nike 也邀請所有人跟上莫莉Molly以及周興哲的腳步,透過Nike Training Club 中數百個專業運動計畫,持續建立日常運動習慣,讓身體與心靈更加強大,並將運動的力量轉化為突破困境的動力。#YouCantStopUs。

資料來源/NIKE

責任編輯/妞妞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練不出好看的三頭肌?收錄12個完整的肱三頭肌訓練動作

2020-02-10
上半身肌群重量訓練訓練動作動學堂健身槓鈴啞鈴手部肌群

肱三頭肌以及肱二頭肌都是非常重要又密不可分的肌群,尤其時對男性來說,因為擁有厚實又威猛的手臂,才能讓自己身材更加凸顯以及完美。肱三頭肌英文名「triceps brachii」中的「tri」說明它有三個頭:肱長頭肌附著在肩胛骨上,而另兩個附著在肱骨上。肌肉的遠端有一條有力的腱在肘處附著在尺骨上。如果你盡量伸直手臂,就會感到這條腱繃緊了。

肱三頭肌的12個訓練動作
肱三頭肌訓練動作將分為:複合式關節與單關節訓練兩大塊!

在肱三頭肌的練習動作中,使用啞鈴、槓鈴以及其它扶助器材都是相當重要,肱三頭肌的訓練方式非常多,像是有槓鈴頸後臂屈伸、啞鈴頸後臂屈伸、槓鈴仰臥臂屈伸、仰臥反撐等,這些都可以扎實的訓練到肱三頭肌,為了達到最佳訓練效果,在訓練的過程中,要紮實的用力並注意動作的正確性,在推起或者是壓下重量的訓練時,要持續將手臂完全打直,使每一次訓練都要做滿全程。

首先,讓我們開始進行6個複合式動作練習,以增強肱三頭肌的力量和大小。

複合式訓練

01.窄握臥推

當我們透過分析臥推時的動作,能很明顯的看出肱三頭肌承受了很大的壓力。因為,它們必需要有力的收縮並完全伸展手臂將槓鈴向上推;儘管臥推主要被看作是一種胸機訓練動作,但只要稍微改變一下動作,就可以讓三頭肌的負荷增加。這邊我們建議將雙手間距放置約8-10英吋(20-25.4公分),但實際的間距還是要依據每個人的體型以及負荷狀態,當把握距縮小並將槓鈴下降至胸前時,我們的手肘關節就會更貼近身體,這時,就會將力量由胸部轉移至三頭肌上,因次,增強肱三頭肌的肌肉刺激度。這邊要特別注意手腕的壓力也會同時增加,請考慮最大的負荷強度。

示範影片:

02.限制槓鈴握推

一般的槓鈴握推或是窄距槓鈴握推,基本上都是將槓鈴下降至胸前再往上推,透過一些分析研究表示,在處碰胸前的槓鈴握推有3/2的動作都涉及肘部的伸展,因此,有些人就會在胸前放置一個木板(俗稱握推板),主要是用來限制槓鈴下降的高度,運用這樣的做法就可以讓三頭肌承受更大的壓力,以刺激三頭肌的成長。

示範影片:

03.雙槓撐體

三頭肌還有另一個訓練動作,就是透過兩個橫槓進行雙臂的彎曲動作,讓身體向地面下降接著靠三頭肌的力量將身體往上撐起。當我們肘關節彎曲大約達到90度左右,三頭肌以及其餘的肌肉就會用力的收縮,然而,這個動作最困難的部分就在於動作的頂點而非底部,所以,身體不需要下降到太低點,反而要在動作上升時將手臂伸直。

示範影片:

04.反向撐體

這個動作可以算是困難度較低的訓練方式,因為,我們的雙腳會分擔部分的壓力,非常適合還無法做到雙槓撐體標準動作的人練習,並且這個動作也是一個強化型訓練的好選擇。

示範影片:

05.機械雙槓撐體

這是一個可讓你完全掌握訓練重量的訓練動作,但當你採用大重量做雙槓撐體訓練時,身體就有可能會被抬離椅子,這個時候你可以考慮採用較輕的重量進行單臂側的練習,它算是少數可以完整針對整個三頭肌訓練的動作。

示範影片:

06.窄板伏地挺身

一般的伏地挺身都是將手掌放置於肩部外側,而窄板伏地挺身則是將雙手放置於胸部下方,當你身體下降的時候,重量就會轉移至肱三頭肌。如果為了增加訓練難度,也可以將腳放置於較高的凳子或椅子上,也可以在背部放置重量,增加三頭肌的訓練困難度。

示範影片:

接下來,將讓我們開始進行6個單關節的動作練習。

單關節訓練

07.啞鈴坐姿三頭肌伸展

三頭肌有三個需要獨立訓練的頭部,它們都有助於產生力量和穩定的運動,因此,在選擇單獨訓練肱三頭肌每個頭部的訓練時,將以四捨五入的方式來刺激肱三頭肌的發展。而過頭的伸展動作就是專門針對長頭部位進行訓練,首先,我們可採用坐姿用雙手或單手握住啞鈴,並將啞鈴高舉過頭接著下降於頭部後方;這個動作必需要鎖定肘關節的位置只靠前臂上下伸展動作。

示範影片:

08.背向滑輪三頭肌伸展

這個三頭肌伸展動作,是運用滑輪繩索來進行訓練,與使用啞鈴或槓鈴的動作比較起來,採用滑輪機訓練肱三頭肌比較不傷手肘,算是比較溫和的訓練動作。

示範影片:

09.啞鈴三頭肌屈伸

除了坐姿啞鈴伸展之外,啞鈴三頭肌屈伸也是一個十分出色的自由重量三頭肌訓練動作,且是專門針對長頭與側邊的練習動作,最好一次採用一隻手臂單側進行訓練,同時,採用一側膝蓋與手臂放置於長凳上,使得身體俯身向前與地面成平行,前臂與上臂成90度彎曲,上臂緊貼身體並與地面平行,然後,肱三頭肌出力收縮將前臂向後抬高打直,維持收縮狀態約1秒讓肌肉收縮,然後再恢復原始動作。與其它三頭肌動作訓練的差異處在於,此動作為了保持手臂伸直狀態,會產生大量的肌肉張力,讓整體的刺激度變得更好。

示範影片:

10.滑輪三頭肌屈伸

滑輪三頭肌屈伸是上一個啞鈴三頭肌屈伸可替代的訓練動作,這也是最不傷手肘的三頭肌訓練動作之一,如果你其餘的三頭肌訓練動作都會有手肘不舒服的感覺,則就可以嘗試使用這個訓練動作來進行練習。另外,在雙手同時訓練時會造成下背的壓力問題,因此,建議採用單手的訓練方式進行。

示範影片:

11.仰臥三頭肌伸展

毫無疑問,仰臥三頭肌伸展訓練是一種有效率的三頭肌單關節訓練動作,在肌電圖的研究中表明,仰臥三頭肌伸展動作具有相當大量的肌肉刺激性,因為,採用的訓練為上臂與身體呈現垂直狀態,對於增加肱三頭肌的側頭和長頭肌力都十分的有幫助。這個動作最大的優勢則是可使用啞鈴、槓鈴或滑輪來進行訓練。

示範影片:

12.肱三頭肌滑輪下拉

最後一個推薦動作肱三頭肌滑輪下拉也是大家最常見的訓練,這個動作比其它三頭肌訓練更能刺激側頭的肌肉,也是最簡單最常做錯的訓練動作。因為,滑輪能讓手腕自由活動而非常的受到歡迎,也可使用短柄或握把的器具進行,同時,也可以選擇正握或是反握的選擇訓練,讓肱三頭肌獲得最佳的收縮方式。如使用直徑較粗的橫槓,能更完全運用肱三頭肌發揮出更強的力量,降低對手肘的壓力。

示範影片:

資料參考/mensjournal、generationiron

責任編輯/David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有氧運動與無氧運動可以自我判別?教你運用RPE自覺用力係數調整訓練強度

2019-08-12
增肌補帖觀念體適能無氧運動有氧運動健身知識庫

你知道要如何分辨自己的運動強度是屬於有氧還是無氧嗎?當然,用心率錶或配帶心率帶是其中一個方式,但其實有另一個方式可以讓你,隨時了解自己目前的運動強度到達哪個程度,是否需要增加強度或是已經訓練過頭,這個量測的方式被稱為Ratings of Perceived Exertion(RPE)評量表,又稱為自覺用力係數,這個量表是採用瑞典心理學家Gunnar Borg發展出來的感覺盡力程度評級表,主要是藉由運動時的自身感覺包括心跳、呼吸、排汗與肌肉疲勞等情況,來估計當下運動時的強度,接著我們將介紹RPE的數字與使用方式,讓你可以快速又簡單的調整訓練量。

有氧運動與無氧運動可以自我判別?教你運用RPE自覺用力係數調整訓練強度!

感知運動為何?

你有沒有遇到過有些人3000公尺可以用衝刺的速度跑完!但你用他不到一半的速度跑確快喘不過氣來?如果你有這樣的經驗就可以知道,這樣的速度對他來說就只是有氧訓練,反觀對你來說就是無氧訓練。然而,自覺用力係數(RPE)就是透過自我的感知,來分辨你的身體在這項運動所費力的程度,當你運動時心臟與呼吸會隨著強度而增加,接下來為了調節身體熱能汗水也會越來越多,緊接著你身體的肌肉就會開始疲憊,這就是自我感知。

為何有些人3000公尺可以衝刺跑完,你卻連慢跑都吃力?

博格量表

我們經常會看到的標準尺度是Borg Scale of Perceived Exertion(Borg RPE Scale,博格量表)其範圍為0-20,然而這個表準尺的比例會從6開始到20它與心率具有高度的相關性,因此,你只需要將數字乘以10就是你當下的訓練心率,後來更延伸出另一種被稱為Borg CR10 Scale的量表,並將將自覺量測範圍縮減成0-10。那為何Borg RPE Scale會將範圍設定從6開始?這是因為它主要的用途,是讓你在活動時對你的實際心率進行相當好的估計,例如你的RPE是12那就將12乘上10就等於心率120的運動,這時後你就可以知道這運動對於你的身體強度到哪,以及這樣的運動強度對你來說是有氧或無氧運動。雖然,0-20的博格量表是最初的設計,但目前最常使用的RPE評量表是採用Borg CR10 Scale這張。

目前最常使用的RPE評量表是採用Borg CR10 Scale這張。

RPE融入訓練計劃

如果我們要將RPE量表的概念融入訓練計劃之中,就會衍生出許多不同的訓練方式,舉例來說如果你在使用RPE之前的硬舉訓練計劃是5組3下180KG;那我們就可以將它調整成5組3下RPE9-9.5;這代表著你每一組的訓練強度,都是做完三下之後大約還可以再做一下的重量;另一個方式就是採用180KG/5組的硬舉RPE9,這樣就代表著重量固定但每一組做的次數取決於你的RPE。

最簡單的方式就是當你最後一組RPE10或是做不到目標次數時,下次的訓練重量就減少1.25KG;但如果RPE9-9.5那你就維持現有的重量,RPE8-8.5的時後你就可將重量增加1.25KG,RPE7以下就將重量增加2.5KG。

使用RPE調整你的訓練可以使訓練菜單更加貼合自己的情況,但也需要誠實的評估自己的能力,RPE 9或RPE 8不代表就用九成力或八成力練,而是要很精確的預估自己還能多做幾下,一般來講,用RPE決定一組做幾下是比較容易的,這也是一般剛開始採用RPE訓練時會用的方式;如果要固定每組做幾下使用RPE決定單組重量就比較困難,需要透過練習才能迅速找到正確的重量。如果這是你第一次聽到RPE訓練,可以試著下次安排菜單時,利用RPE估計每組動作該做幾下。等到熟練之後,便能在重量上,也廣泛的運用RPE的概念了!

資料參考/bodybuilding

責任編輯/David

分享文章
  • 訓練動作
  • 啞鈴
  • 健身
  • 上半身肌群
  • 跑步
  • 核心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瑜伽
  • 初階訓練
  • 徒手訓練
  • 重量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跑10K
  • 跑步訓練
ABOUT
Copyright © 2025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