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知識庫
  • 你怎麼每次吃完飯後就想睡?就是這兩種營養素混和造成的
1
飯後愛睡的原因
你怎麼每次吃完飯後就想睡?就是這兩種營養素混和造成的
2
健身房訓練肌力
大腦也需要健身一下嗎?教你每天都能訓練腦子的10個方式
3
採用彈震式訓練能有效增加肌力嗎?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你怎麼每次吃完飯後就想睡?就是這兩種營養素混和造成的

2020-05-18
知識庫 運動生理 觀念 新知 飲食方式

有許多人在吃完飯之後都會產生疲倦想睡的感覺,一般我們知道的答案都是「身體為了消化食物,都將血液集中流向腸胃等消化器官,因此,造成腦部缺乏氧氣造成昏昏欲睡的感覺」,這樣的答案與說法似乎頗具說服力,但其實會產生這樣的問題跟我們吃進去的東西有很大的關連性,這篇我們將討論進食之後會感覺疲倦想睡的原因以及如何預防這個問題。

飯後愛睡的原因
有許多人在吃完飯之後都會產生疲倦想睡的感覺,真的是因為血液集中到消化系統造成的嗎?

血清素的影響

進食之後為何會想睡?有研究說跟血清素有關!然而,什麼是血清素(Serotonin)?血清素又被稱做血清張力素也可稱做5-羥色胺和血清胺簡稱為5-HT,被普遍認為是幸福和快樂感覺的貢獻者,然而,血清素在我們的大腦內的總含量大約為2%,有超過9成都位於黏膜腸嗜鉻細胞和肌間神經叢,參與腸蠕動的調節,與腸黏膜進入血液的5-HT主要被血小板攝取(8%-9%的位於血小板中),剩餘部分在中樞神經的血清素能神經元中合成,其中它具有各種功能,這些包括調節心情,食慾和睡眠;血清素還具有一些認知功能包括記憶和學習,在突觸處調節5-羥色胺被認為是幾類抗抑鬱藥藥物的主要作用。

飲食造成疲倦?

因此,有些研究人員認為,當一個人透過進食之後會感受到疲倦的狀態,就是因為身體產生更多的血清素所造成的現象。尤其是食物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質與碳水化合物,會比一般的食物要容易造成疲倦,這是因為許多富含蛋白質的食物中都含有一種叫色胺酸(Tryptophan)的胺基酸,這是一種人體不能合成的必要胺基酸之一,因此,我們必需由食物中攝取它;而色胺酸的明顯結構式特徵是,它含有吲哚官能團也是血清素(5-HT)的前體,而碳水化合物會引起胰島素釋放,胰島素反過來刺激的大的中性支鏈胺酸(BCAA)的攝取,但不是色胺酸(芳族胺酸)進入肌肉,在血流中增加色胺酸在(BCAA)的比例,由此產生增加色胺酸比率,降低在大型中性胺酸傳送的競爭(其傳輸兩者(BCAA)和芳族胺酸),從而導致吸收更多的色胺酸穿過血腦屏障進入腦脊液,一旦在腦脊液在中縫核色胺酸通過正常酶途徑轉化為血清素,所得的血清素是由松果體進一步代謝成褪黑素。所以,才會有研究表示,進食之後容易引起疲倦與嗜睡的問題,最主要可能是吃進大量的蛋白質與碳水化合物的混和食物,間接增加能促進大腦睡眠的退黑激素。

飲食成份造成疲倦
有些研究人員認為,當一個人透過進食之後會感受到疲倦的狀態就是因為身體產生更多的血清素所造成的現象。

避免進食後疲倦

吃完飯之後感受到疲倦想睡覺,這個問題對於一般人來說如果沒有太大的影響,那就不如好好的去睡一覺補充體能,但如果你是需要在危險情況下工作的人,例如工具機台操作人員或是開車的駕駛者,吃完飯想睡覺造成注意力與反應無法集中的狀況,反而,是提升危險的可能性。

進食後產生疲倦感
吃完飯後產生疲倦感對於某些許要專注力與反應力的人來說,是增加許多的危險與風險因素!

在2017年的「模擬夜班時間進食造成嗜睡與胃部不適」的研究報告中指出,要防止進食之後就想睡覺的人,必需要注意以下這4點建議才能防止飯後所產生的疲倦感與嗜睡狀態。

1.盡量少量多餐:

可以每隔幾個小時吃進一些食物或是小點心,避免一次就吃進大量的餐點造成疲倦感,少量多餐可以維持能量的平衡也能讓整體的精神更加充沛。

2.充足的睡眠時間:

如果你在晚上有獲得充分的且良好的睡眠品質及時間,在午餐過後身體會出現疲憊與嗜睡的症狀就會相對的減少許多,但不見得會完全消除。

3.適度的運動:

進行輕度的運動例如飯後散散步這類的活動,也可以讓你的身體減緩皮老的感覺,尤其是中午吃過飯之後,去戶外走走更能增進腦部的精神狀態,讓下午的體力更好。

4.午餐後曬太陽:

根據2015年這項研究調查,休息時間充足的受測者透過午睡或陽光照射這兩組研究,對進食後改變任務轉換性能的影響性有何改變,研究結果為午餐過後透過陽光的照攝,可以改善腦部認知的能力,

容易飯後嗜睡的人
為了避免飯後嗜睡的情況,你可以試著改變以下四點建議!

結論

有許多的人在進食之後都會感覺到疲倦愛睡的現象,這是由於你的餐點內含有大量的蛋白質與碳水化合物所造成,在大多數的情況之下,吃完飯之後會產生這樣的狀況是屬於自然現象,但如果你的狀況會妨礙你日常的生活造成危險性,哪你就必需要改變進食的內容與份量,如果你嘗試這樣的調整還無法改變飯後疲倦與嗜睡的症狀,請立即連絡醫生進行檢查與調整。

資料參考/NCBI、medicalnewstoday

責任編輯/David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大腦也需要健身一下嗎?教你每天都能訓練腦子的10個方式

2021-07-08
話題運動心理運動生理觀念新知綜合

關於「鍛鍊」,通常大家會想到去健身房鍛鍊肌肉、在戶外跑步訓練耐力等等,我們花了很多時間專注於改善我們的身體,那麼你有想過大腦也需要「鍛鍊」嗎?

健身房訓練肌力
你知道除了外在的肌肉需要鍛練之外,我們的大腦也需要好好的健身一下嗎?

大腦適應性的基本原則是:多樣性和好奇心。當你發現自己有任何一件事已經上手到和吃飯一樣簡單時,那就表示你的大腦需要新的挑戰了。隨著年齡增長,人體大腦的功能也會衰退,這個時候鍛鍊大腦就非常重要,對周圍世界的好奇心、去了解生活周遭每件事情如何運作等等,都可以讓我們的大腦快速有效地工作。

大腦面對新挑戰
適度的訓練大腦將有助於讓我們的大腦能快速且有效率的運作。

鍛鍊大腦有許多好處,你可以在碰到各種不同新的技能時學習得更快、或是避免隨著年齡增長而罹患像老人癡呆或是阿茲海默等疾病;隨著鍛鍊大腦,也能提高認知能力,以及進步你的短期和長期記憶,這在日常生活中都是非常受用的。今天我們就來看看專家推薦的十種鍛鍊法吧!

鍛鍊1. 玩遊戲

沒錯!就是玩遊戲!不過當我們想到如何鍛鍊大腦時,或許許多人都會想到填字遊戲對吧?沒錯,填字遊戲確實可以提高我們的大腦流利程度,但是已經有許多研究提供了相互矛盾的觀點,認為如果想要訓練自己的大腦並預防像阿茲海默症這樣的疾病,那麼單憑填字遊戲是還不夠的。儘管它們可能很有趣,但是它們並不能有效讓你的大腦更加聰明。

當然,如果你玩填字或是拼圖這些益智遊戲是真的覺得有趣好玩,那麼請一定要繼續!而如果你是以訓練大腦為動機而玩,那麼你可能需要選擇更具挑戰性、更能活絡大腦的遊戲,例如已有研究指出,打麻將可以預防失智及憂鬱症。每天花個十五到二十分鐘訓練大腦一下,但可別沈迷於遊戲!

益智遊戲練大腦
益智遊戲是訓練大腦最常見的方式,但也可以運用更具挑戰性的遊戲來活絡大腦。

鍛煉2. 冥想

每天的冥想會是你可以為自己的身心健康做的最棒的事情。冥想不僅可以讓你放鬆,還可以鍛鍊你的大腦。通過冥想來建立不同的心理狀態,你隨時可以以新穎有趣的方式來讓大腦參與其中,同時還可以提高大腦的適應能力。

冥想放鬆大腦
冥想不僅可以讓你放鬆還可以鍛鍊你的大腦。

鍛鍊3. 健康飲食不可少

為了身材我們需要吃健康的食物,那麼很顯然地你的大腦也會需要你多吃健康的脂肪!例如鮭魚的魚油、核桃等堅果,橄欖油和亞麻籽等。多吃這些食物,少吃不健康的脂肪,讓心血管保持乾淨!

鍛鍊4. 練習說故事

今後當你有什麼趣事想要和朋友分享時,可以多一層思考來想想怎麼讓自己說的引人入勝且有趣,故事是我們鞏固記憶、解釋事件和分享時刻的一種方式,在建構故事的過程中,也是對大腦脈絡非常好的一種訓練哦!

鍛鍊5.遠離3C

無論是電視、電腦、手機,這些電器已經佔據了我們日常生活的大多時間,不僅阻礙人際關係、生活以及其他方面的發展,也容易讓我們的大腦遲鈍、呈現「單方面吸收垃圾資訊」的狀態。即使因為工作所需,還是要適時地遠離它們,然後花費更多時間生活和鍛煉身心吧!

鍛鍊6. 運動動起來

的確,鍛鍊不僅可以鍛鍊身體,還可以改善大腦的健康狀況。即使短暫運動20分鐘也可以促進大腦中的資訊處理和記憶功能。不僅如此,運動實際上可以幫助我們的大腦更快地建立這些新的神經連接。你將學習得更快、認知、警覺度將提高,並且通過移動身體就能獲得這些好處!

運動鍛鍊大腦
鍛鍊不僅可以鍛鍊身體還可以改善大腦的健康狀況,就算只有短暫的20分鐘也可以促進記憶功能。

鍛鍊7. 閱讀不同的東西

即使你原本就是個愛看書的人也好,也可以試著從熟悉的閱讀主題中分支出來。例如如果你通常喜歡閱讀歷史相關的書籍,那麼就嘗試閱讀當代小說、甚至去接觸自己平常不會想到的外國作家、經典著作。重點是「求新求變」,這樣不僅能讓你透過想像不同的時代、文化和民族來鍛煉大腦,還能讓有趣的故事來刺激大腦,加深你與文字在現代生活的聯繫。

鍛鍊8. 學習新技能

聽起來似乎很明顯,但是原理其實很簡單,你動腦筋的次數越多,大腦的表現就會越好。例如,學習一種新樂器可以提高將看到的東西(樂譜)轉換為實際要做的事情(彈奏樂器)的技能;學習一種新語言會使大腦接觸到不同思維和表達自己的方式。你甚至可以從字面上更進一步,並學習如何跳舞。研究也發現,學習舞蹈有助於老年人避免罹患老人癡呆。

鍛鍊9. 告別套路

的確,很多人嘴上說厭倦,卻其實很安於一成不變的生活,我們會喜歡上我們的「套路」,甚至上癮。但是請記得,當你「自然而然」的事越來越多,大腦就越不需要努力工作。因此,要保持大腦年輕的方式,就是去挑戰它!就算是回家路線稍微不一樣也能夠刺激到大腦,最根本的原則就是打破日常生活的一切俗套,讓大腦每天都有不同的新刺激!

鍛鍊10. 發揮你的記憶力

紐約市著名的編舞家 Twyla Tharp 曾提出以下記憶鍛鍊方法:當她觀看自己的表演之一時,她能夠一口氣記住約十四點她想要和演員討論、改進的地方,而完全不需要寫下來。在她所寫的《創造性的習慣》一書中,她說大多數人通常記不起三個以上。

記住事件或事物然後與他人討論它們的實踐,實際上已經得到了大腦適應性研究的支持。研究發現,參與大腦操作的各個層面(接收、記憶和思考)的記憶活動有助於改善大腦的功能。

當然,你可能沒有舞者可以糾正,也不需要一口氣記住這麼多事,但如果當朋友問你昨天晚上做了什麼事?晚餐吃什麼?或許你可以試著把重要的細節都說出來,因為這些都是通過訓練記憶力來實際訓練大腦的絕好機會。 幫助自己記住所見內容的最簡單方法是什麼?那就是重複。舉例來說,當你遇到一個新朋友時,對方說出了自己的名字,或許你可以不用只是回「你好」,而是自己再唸出一次對方的名字,然後,嘗試將這個名字加入對話的其他部分!

訓練大腦是每天要做的事

現在你已經知道如何訓練大腦,是時候選擇上述步驟之一並開始了!提高學習和記憶的能力需要時間,而且並不是一夜之間就能看到結果,但當你有效地訓練大腦後,你絕對能迅速察覺到自己的不同,並將這些知識付諸實踐,變得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聰明!

本篇文章由「健身工廠」授權刊登

責任編輯/David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採用彈震式訓練能有效增加肌力嗎?

2018-11-20
知識庫觀念運動生理重量訓練槓鈴健身

你知道何謂彈震式訓練(ballistic training)?在瞬間發揮力量的訓練方式就可以稱作彈震式訓練;也可以解釋為一瞬間出力接著再進入脫力狀態的訓練方式,它的操作重點在彈震與速度上,舉個例子來說,當你在臥推時迅速將槓鈴上舉或將槓鈴迅速推高離手的仰臥推擲(bench throw);以及跳躍式訓練或增強式訓練都屬於彈震式訓練。

彈震式訓練(ballistic training)最常見的動作就是擊掌伏地挺身。 © Street Workouts

一般來說我們最常見的彈震式訓練動作就是擊掌伏地挺身,在執行動作過程中身體始終要挺直,快速下降到最低點後再用力將自己推起,當動作達到最高點時讓手掌暫時離地;在半空中快速擊掌然後讓手掌著地,反覆上述的動作練習。你將自己推起的力量越大身體就抬得越高,相對來說用於擊掌的時間也就越長。

仰臥推擲(bench throw)也是彈震式訓練(ballistic training)的一種。 ©FourFourTwo

彈震式訓練跟肌力增長

大家都很關心運用彈震式訓練能增加肌力嗎?那就必須先從肌肉纖維的分類與徵招方式來做說明!一般來說在肌肉纖維的徵招上神經系統會先招募I型肌纖維(俗稱的紅肌纖維/慢縮肌纖維);紅肌纖維它的收縮速度慢及力量小,但卻能夠持續很長時間不疲勞,而當需要更高的收縮力量與速度時,則會開始招募II型肌纖維(俗稱的白肌纖維/快縮肌纖維);白肌纖維含較多的肌原纖維橫斷面較粗,在運動時收縮的速度快而有力及爆發力強,但相對來說持久力較差,正因為白色快肌纖維橫斷面比紅色慢肌纖維更大(大約大22%左右)更強。

因此,在彈震式訓練時會使用較多的II型肌纖維(俗稱的白肌纖維/快縮肌纖維);這也就是肌纖維徵招時所遵循的大小原則(Size principle),所以,這種訓練方式對於增加絕對肌力,還不如做相當程度的負重式訓練,但是,這樣的訓練法具有增加瞬間肌肉爆發力的特色,因此,對於維持現有肌力有著不錯的更效與表現。

不同的訓練速度與強度將徵招不同的肌纖維,這也就是肌纖維徵招時所遵循的大小原則(Size principle)。

你要知道彈震式訓練一般需要猛力瞬間的抬起重量(要以平穩與控制的方式);而不是以我們常見的勻速方式抬起,在增肌負重的訓練過程中,由於使用的重量相對來說較重,重量移動速度一般來說不會一直較快,但嘗試使用更快的方式訓練會得到很多好處,這也就是為什麼許多人會要進行彈震式訓練的原因,相對於運動風險來說也較大;因此,比較不建議新手們來做這樣的訓練操作。

結論

一般來說彈震式訓練應該應用到涉及很多大肌群參與的訓練中,如仰臥推舉、肩上推舉和深蹲等。你應該使用通常狀況下可以完成10次反覆的重量,實際上你會發現使用彈震式訓練方法使用同樣的重量你大致完成7次反覆左右。也因為它屬於進階訓練法則的一塊,如果在肌力上沒有一定的基礎時,就採用這樣的訓練模式是相當容易造成肌肉受傷,當然,彈震式訓練不能作為日常訓練計劃的一環,但卻能當作偶爾為之的訓練補充技巧。

資料來源/bodybuilding、muscleandfitness
責任編輯/David

分享文章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ABOUT
Copyright © 2025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