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話題
  • 後疫情時期賽事回歸! 2020下半場 Challenge Taiwan 11/14-15登場
1
 2020 Challenge Taiwan
後疫情時期賽事回歸! 2020下半場 Challenge Taiwan 11/14-15登場
2
真人版「少年Pi」!英漢隻身划艇橫越太平洋
3
破紀錄!電動機車單趟長征19,000公里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後疫情時期賽事回歸! 2020下半場 Challenge Taiwan 11/14-15登場

2020-06-01
話題 戶外運動 鐵人三項 賽事

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武漢肺炎)肆虐,2020上半年國內外各賽事紛紛停辦、延期,人們通通Stay Home,而每年四月底聚集千人的鐵人三項國際賽事Challenge Taiwan也延至11月14、15日,這是CT首次舉辦在下半年度,沈寂已久的選手們是否準備好,用更好得自己迎接2020下半場呢?

 2020 Challenge Taiwan
後疫情時期賽事回歸! 2020下半場 Challenge Taiwan 11/14-15登場

Challenge Taiwan以選手角度出發,把每一位選手當作家人,儘管四月份無法相見無法完成約定,但為了努力訓練的選手,期望大家持續訓練一起戰役。首創鐵人三項品牌APP「Challenge Asia Pacific」,未來透過APP即可一鍵報名亞太區Challenge Family系列賽。

因為疫情無法大型群聚活動,CT團隊也舉辦全台第一場線上鐵人三項/鐵人二項競賽,在原定的4月底號召941位全台鐵人Stand Together自主完成線上三鐵挑戰,並且設計限量棉T讓每一位家人11月穿上它,一起回家比賽。

Challenge Taiwan鐵人三項
Challenge Taiwan鐵人三項賽

Challenge Taiwan今年邁入第八週年,已成為亞太區第一大賽,適合全家大小一起運動的氛圍,讓賽事每年四月底聚集五萬多位民眾齊聚台東。這次台灣的抗疫行動積極,使2020下半年度賽事紛紛即將回歸,被打亂的計畫也將慢慢步入正軌。下半場設定好目標11月14-15日,一起回到台東活水湖參與最盛大的鐵人三項嘉年華!

 

11月14-15日,We Have A Deal 台東見!報名連結 請點此。

資料來源/Challenge Taiwan   
責任編輯/Dama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真人版「少年Pi」!英漢隻身划艇橫越太平洋

2016-09-20
戶外運動話題故事新聞

你應該看過電影《少年Pi的奇幻漂流》,它描述一名印度男孩在太平洋上與一頭孟加拉虎共處227天的生存故事;在現實中,的確有不少人曾經嘗試過要獨自划著小艇橫越太平洋,不過,這的確不是件容易的事,因為太平洋上詭譎多變的天氣和海象,有許多人功敗垂成。不過,有一名英國冒險家,已經成功從美國西岸的舊金山出發,中間沒有停頓休息地獨力划艇,經過超過200天的時間,終於平安抵達澳洲北部,成為完成這項壯舉的第一人。

John Beeden ©stuff.co.nz

據英國媒體《Sky News》報導,這名英國人叫做約翰·比登 (John Beeden) ,現年54歲,他於2015年6月1日自舊金山出發,划著他20英尺長的小船,花了209天獨自划過6,500海浬 (約12,100公里,此數據為比登的個人網站所記載),於2015年12月27日抵達澳洲北岸凱恩斯的一個小城市,成為史上獨自划艇自北美西岸成功橫越太平洋航行到澳洲的第一人。比登事後表示,他平均每天都划了15個小時,並且,他「沒有意識到這次旅行會如此困難。」

他6月從舊金山出發時,原本預計在10月中可以完成這個挑戰,但是沿路上極端惡劣的天氣阻礙了他的旅程,他最終花了超過6個月才到達目的地。

John Beeden ©bbc.com

根據《衛報》報導,來自英國雪菲爾德的比登,現居加拿大,之前也曾於大西洋挑戰過比較短的橫越划行旅程。根據他的網站,他於53天之內划了2,600海浬,這是這項橫越大西洋壯舉的第二快紀錄。

「要成為實現如此規模壯舉的第一人實在是一件令人難以置信的事,而且到現在我都還在消化它。」他於上陸後告訴記者。「這一路上都很艱難,但平心而論,這正是我一直在尋求的挑戰。我只是不知道,當你真正上路才發現實際上是這麼困難。」

「我三年前完成了橫越大西洋的挑戰,那雖然也很辛苦,但我發現實際上去做的那53天相對來說容易得多。這只是一些辛苦的工作而已,你付出時間心力就可以辦到。所以,我想去尋找一些更難的挑戰來將自己推到極限。在這次挑戰中,我有好幾次真的覺得自己已經在這個極限邊緣,而且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撐得下去了。」

他告訴Sky News的記者說,每一天,這片汪洋都給予他「一些極大的挑戰」。他說,這次的橫越是「10、15、甚至100倍於我自己所想像的難度」。

在1983年,另一位冒險家彼得·伯德 (Peter Bird) 也曾挑戰過獨力而且中間不休息地從舊金山划到澳洲,但他最終沒能完成登陸。他的船困在大堡礁附近而被澳洲海軍救出來,但這也使他成為最接近獨自划艇從美國橫越太平洋到澳洲的這項金氏世界紀錄的人。

John Beeden ©cbc.ca

比登說,相較於整趟橫越大西洋的挑戰,他對於是否創下世界紀錄實在是沒什麼興趣。

當他最終划進澳洲大陸時,他的妻子雪兒和兩個女兒在凱恩斯的碼頭迎接他。據英國廣播公司 (BBC) 報導,雪兒說:「他真是一個了不起的傢伙。他和其他很多人比起來是那麼不同。不管那一天遭遇好壞,他總是盡最大的努力要划到預定的進度,……他非常熱愛划艇,也應該會一直划下去。」

「我們一直都知道他能辦到,只是他這趟旅程花了超乎我們預期更多的時間。當然,我們最高興的是他能安全回家。」雪兒開心地談到,「他說,他短時間內應該不會再上船了,但我相信,幾個星期後,他又會想到一些其他的冒險,而我則不得不稍微制止他一下了。」

她告訴記者,她丈夫的成就真的令人不可思議,並補充說她這7個月以來一直生活在提心吊膽之中。然而,但她知道他能辦到的,她說。

在安全到達凱恩斯之後,比登接受了妻小和當地居民的祝賀,並於自己的Twitter上面感謝他們:「謝謝凱恩斯人們的盛大款待,我實在是不勝感激,您們讓我這趟209天的辛苦都值得了。感謝老天,它終於結束了!」

在2001年,英國賽艇選手吉姆·雪克達 (Jim Shekhdar) 也完成過從南美獨自划艇橫越太平洋來到澳洲,成為挑戰這條路線的第一人。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破紀錄!電動機車單趟長征19,000公里

2016-07-06
戶外運動話題趨勢單車

隨著Gogoro電動智能機車的發表,讓我們對於這種新的移動方式有了更多想像與疑惑,到底電動機車可以騎多遠?

去 (2015) 年8月初,美國人湯馬士·湯姆齊克 (Thomas Tomczyk) 騎著他的電動摩托車進入哥倫比亞的翁達市(英文名Honda,位於波哥大西北部約150英里之遙),打破了電動摩托車單趟騎行路途最長的世界紀錄。湯姆齊克以他的2012 Zero S這款電動重型機車,騎了12,644公里(7,856英里),來到這個位於中央哥倫比亞的美麗小鎮。

Thomas Tomczyk騎在南美鄉間小路上。 ©facebook/Electric Powered Odyssey
Thomas Tomczyk騎到Honda鎮時,打破紀錄的GPS紀錄。 ©blog.motorcycle.com

在這之前的世界紀錄也有超過12,000公里,但那個紀錄其實是得力於一輛廂型車的幫助,為那台電動機車提供充電和維修。湯姆齊克這趟是獨自騎行,得靠自己維修和少數充電站來完成這次壯舉——能提供充電的包括監獄、學校、博物館、住宅、車庫,以及咖啡館等等。

他這趟騎行的最終目標是提升大眾對於永續旅遊的認知。「我想證明以電動摩托車做長途旅行不是未來的想像,而是現今一個可被實行的選擇,」湯姆齊克說。「我和兩個朋友共同創建了一個名為『電能奧德賽 (Electric Powered Odyssey) 』的計畫,通過它,我們希望傳播這種新冒險旅行方式的消息。」

當然,這個壯舉也關於締造一個新的世界紀錄。「我也想成為以電動摩托車從美國騎車到南美洲盡頭的第一人。」沒錯,他正準備進一步往南走,儘管已經打破了紀錄。他的計劃是繼續一路騎車到南美洲南端的巴塔哥尼亞,這意味著他還有6,000多公里要走。

Thomas Tomczyk騎在南美沙漠中。 ©facebook/Electric Powered Odyssey

他的Zero S機車一天可以騎乘200英里,但每次充飽電只能走大約90英里路。還有其他一些獨有的挑戰,例如荒涼而遙遠綿長的公路和維修資源的缺乏。「在墨西哥北部塔毛利帕斯州一些冷清的道路上騎這台摩托車真是相當大的挑戰,這個地區的基礎建設匱乏和不安全感,令人在車上隨時擔心害怕,」湯姆齊克說。「在拋錨時,與當地維修師傅合作,來維修這台他們從來沒見過的車輛也是一大挑戰。」

當地修車師傅對於這款車感覺新奇。 ©facebook/Electric Powered Odyssey
Tomczyk必須四處找插座充電。 ©facebook/Electric Powered Odyssey

但湯姆齊克對這趟長途騎行意志堅決。他擁有超過17年的摩托車長途道路騎行經驗,並有單趟從南非一路騎到歐洲的紀錄。然而,這趟旅行對於他來說,有一點比別人更特別。「今天,在南北美洲的公路上騎傳統摩托車更是一種耐力和耐心的鍛鍊而不是冒險,」他說道。

湯姆齊克和他的團隊一路上會同步拍攝紀錄片,來向世人呈現這種旅行是什麼樣子,與之前任何電動機車的騎行有什麼不同,並透過在Kickstarter網站上面募款來為這個計畫籌得更多資金。此外,他以社交媒體同步更新他這個冒險,在透過Twitter發布和網站更新的同時,他將繼續往巴塔哥尼亞騎去。

在前不著村後不著店的荒漠中,有任何狀況都很棘手。 ©facebook/Electric Powered Odyssey
Tomczyk已成功騎到南美洲南端。 ©facebook/Electric Powered Odyssey
駱馬是南美常見野生動物。 ©facebook/Electric Powered Odyssey
深入南美大陸,才能見到如此美景。 ©facebook/Electric Powered Odyssey

臉書專頁:Electric Powered Odyssey

分享文章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ABOUT
Copyright © 2025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