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話題
  • 後疫情時期賽事回歸! 2020下半場 Challenge Taiwan 11/14-15登場
1
 2020 Challenge Taiwan
後疫情時期賽事回歸! 2020下半場 Challenge Taiwan 11/14-15登場
2
登山技巧
登山容易腿部無力?教你擅用身體縱軸走法讓上下山更加輕鬆愉快!
3
帶著The North Face野聚行囊裝備露營去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後疫情時期賽事回歸! 2020下半場 Challenge Taiwan 11/14-15登場

2020-06-01
話題 戶外運動 鐵人三項 賽事

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武漢肺炎)肆虐,2020上半年國內外各賽事紛紛停辦、延期,人們通通Stay Home,而每年四月底聚集千人的鐵人三項國際賽事Challenge Taiwan也延至11月14、15日,這是CT首次舉辦在下半年度,沈寂已久的選手們是否準備好,用更好得自己迎接2020下半場呢?

 2020 Challenge Taiwan
後疫情時期賽事回歸! 2020下半場 Challenge Taiwan 11/14-15登場

Challenge Taiwan以選手角度出發,把每一位選手當作家人,儘管四月份無法相見無法完成約定,但為了努力訓練的選手,期望大家持續訓練一起戰役。首創鐵人三項品牌APP「Challenge Asia Pacific」,未來透過APP即可一鍵報名亞太區Challenge Family系列賽。

因為疫情無法大型群聚活動,CT團隊也舉辦全台第一場線上鐵人三項/鐵人二項競賽,在原定的4月底號召941位全台鐵人Stand Together自主完成線上三鐵挑戰,並且設計限量棉T讓每一位家人11月穿上它,一起回家比賽。

Challenge Taiwan鐵人三項
Challenge Taiwan鐵人三項賽

Challenge Taiwan今年邁入第八週年,已成為亞太區第一大賽,適合全家大小一起運動的氛圍,讓賽事每年四月底聚集五萬多位民眾齊聚台東。這次台灣的抗疫行動積極,使2020下半年度賽事紛紛即將回歸,被打亂的計畫也將慢慢步入正軌。下半場設定好目標11月14-15日,一起回到台東活水湖參與最盛大的鐵人三項嘉年華!

 

11月14-15日,We Have A Deal 台東見!報名連結 請點此。

資料來源/Challenge Taiwan   
責任編輯/Dama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登山容易腿部無力?教你擅用身體縱軸走法讓上下山更加輕鬆愉快!

2023-03-23
知識庫書摘下半身肌群觀念登山戶外運動

學會不對身體造成負擔的穩定步行方法後,獨攀就會更加輕鬆愉快。儘管如此,在本身就必須承受沉重負擔的登山過程中,就算知道「這樣走比較好」也很難修正。畢竟身體面臨嚴峻考驗時,特別難做出與日常不同的行動,因此必須從平常開始修正步行方法。事實上,在生活中使用正確步行方法的人相當少。首先就先找到身體的縱軸,學會用骨骼支撐身體開始吧。平常多加留意走路方法,使其成為一種習慣是很重要的。只要身體習慣這種走法,登山時自然就能夠走得輕鬆。

登山技巧
登山會膝蓋痛?教你擅用身體縱軸走法讓過程更加輕鬆愉快!

學會正確走路方法的第一步,就是像下方照片一樣擺出正確的姿勢,這時要特別留意的是軸與重心。此外也要改變步行的觀念,那就是走路時不是只動腳,重心與縱軸也要跟著移動。以身體後側肌肉將身體往前推出的感覺踏出前腳後,利用著地至重心移動這一瞬間的時間延遲,確認接到地面的狀態。若有溼滑、不穩等不安定因素,就要立即修正身體的均衡,或是把重心挪回後腳。未經過確認就一口氣將重量施加在前腳時,容易造成跌倒或扭傷,遭受的損傷也會特別大。正確的行走方式是靠重心移動,縱軸則要在前腳正上方,因此應確認身體縱軸維持筆直後再踏出下一步。

正確姿勢
學會正確走路方法第一步就是擺出正確的姿勢,並特別留意的是軸與重心。

爬升與下降都必須留意軸的移動

爬升時的姿勢與步行方法大致相同,但是因為是走在斜坡上,所以要特別注意別讓重心往後。學會正確步行方法後,能夠實際感受到「啊!不一樣!(步行感覺變了)」的時機通常是抬起前腳的瞬間。讓重心自然移動,並在抬腳的同時維持筆直縱軸的話,會發現登山時的省力程度令人訝異。「能夠用這種方式登山的話……」實際體驗後光是想像就覺得期待。然而放空腦袋走路時,很容易就恢復原本的姿勢,所以請養成定期確認的習慣。

基本步行:

1.抬起前腳

抬起要往前的這隻腳,後腳則要維持筆直的縱軸,重心也留 在原處。這裡要特別留意的,就是避免上半身往前傾。

2.前腳著地

移動重心的同時,前腳以平坦的方式往下踩。這時的縱軸在雙腿之間,並且要利用縱軸與重心移到前腳之間的短促時間,確認落腳處的狀態。

3.將重心移往前腳

將重心完全移至前腳後,縱軸就會豎直在前腳正上方,過程中應使用大腿後側與臀部的肌肉。接著踏出後腳時,請不要往前踢,以自然往前的方式即可。

基本步行法
基本步行,以筆直縱軸的狀態俐落往前。

上樓梯的動作近似於爬升,所以不妨把握日常走樓梯的機會多練習。若能夠藉此察覺原本的爬升方法與正確的步行方法有哪些差異,將有利於登山過程中的姿勢修正。

爬升方式:

1.抬起前腳

抬起前腳時縱軸與重心都要留在後腳,這時縱軸要維持垂直(垂直於水平面)。 骨盆若能隨著腿部動作抬起會更理想。

2.前腳著地

著地時的腳掌會成平坦狀態,縱軸會落在雙腿之間,並應利用這一瞬間確認落腳處的地面狀態。步行時應運用大腿後側與臀部的肌肉,使縱軸與重心往前移動。

3.重心移往前腳

為了避免身體往前傾,要採用與地面平行的方式,將重心移往前腳。後腳往前時不要用腳尖往前踢,只要自然離開地面即可。

4.用前腳立起

重心移動到前腳後,就立刻形成筆直的縱軸,使身體站在前腳的正上方。同時頭部要抬高,視線望向前方數步之遙,才能夠避免姿勢亂掉。

上坡步行法
懂得善用縱軸,讓移動時省力的程度令人訝異!

下降時的關鍵在於要伸直前腳著地,過程中要避免重心移動過慢。下降時會遇到斜坡陡峭或是沒有好踩腳的地方,所以比較容易小心翼翼,結果就造成身體縱軸彎曲、重心的移動延遲,對膝蓋與大腿前側造成沉重負擔。所以這裡要建議各位大膽地把身體(重量)往前挪動,移動時試著第一個往前的不是前腳腳尖而是骨盆。

試著將重心往前挪動的話,更容易看清楚適合落腳的位置,足部也較易維持平坦的狀態。而步伐縮小一點,則會讓步行更加順暢。另外著地時伸展前腳時,應讓前腳與頭部形成筆直的縱軸。用骨骼支撐身體的方式著地,就能夠避免過大的衝擊力道,膝蓋與大腿前側就不會過於緊繃。這裡的基本原則就是要維持良好的視野,並視情況將注意力在腳尖或視線之間自由轉移。

下坡步行法:

1.伸出前腳

後腳形成筆直的縱軸後,重心留在原位並伸出前腳,這時要避免恐懼心讓動作變得過度小心,並留意縮小步伐。

2.前腳著地

移動重心的同時,前腳以平坦的方式著地。這時並非僅輕緩伸出腳尖,應用整個身體與斜面平行後移動的感覺進行。

3.用前腳站穩

重心移往前腳,並以筆直位在正上方的縱軸站穩。膝蓋維持伸展的狀態,用骨骼支撐起往下的力量,如此一來,衝擊力就不會被膝蓋的屈伸所吸收。

下坡步行法
下降時伸長腳,並以縱軸(=骨骼)落地
上階梯步行法
上階梯時隨著重心俐落移動。
下階梯步行法
下階梯時維持縱軸沉穩落下

資訊

• 文章摘自采實文化 , 山與溪谷編輯部、 黃筱涵譯《一人登山完全攻略》一書。

【本書特色】

1.面向廣、專業性高:本書集結了資深登山者、山難搜索顧問、國際山岳醫師、登山嚮導等專家,以多面向撰寫,能給予適切且專業的建議。   

2.滿足登山愛好者的需求:不只提供了登山的實用技能與解決方法,還分享許多實際案例,彷彿跟著書中的主角身歷其境。   

3.一人登山的安心守則:將本書送給身邊喜歡獨自登山的朋友,照著書中的提點並指示製作計劃書,更為放心。   

4.借鏡日本山林文化:本書雖然以日本山林為主,但登山方法與遇到的危機大多相似參考價值高,還可借鏡日本的搜救方法、安全網,作為台灣改進的參考。

• 更多《一人登山完全攻略》資訊 請點此 

責任編輯/林彥甫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帶著The North Face野聚行囊裝備露營去

2017-06-03
配備館運動配備生活THE NORTH FACE戶外運動

多數人對於炎炎夏日的印象大多停留在沙灘、海水,但其實自2014年開始,露營已悄悄成為新的旅遊趨勢,尤其到了氣候宜人的初夏六月,不少家庭就會呼朋引伴驅車駛近山林,投奔嚮往已久的山野美景,準備來場舒壓的樂活輕旅行。全球戶外運動領導品牌The North Face祭出「野聚」新概念,鼓勵都市人遠離城市叢林,以最輕便的裝備親近自然,享受夏日露營的樂趣。「野聚」最令人著迷的地方在於其At Home In Wild的精神,領著時尚性能兼具的輕裝備,與家人、朋友聚在一起紮營、生火、炊煮,就算奔向野外卻有如回到家的感覺! 加入The North Face夏日探索風潮,成為今夏最時尚的必做之事!

【The-North-Face】At-Home-in-Wild夏日探索風潮-收拾行囊露營去

時尚機能兼具 夏日探索系列專為「野聚」概念打造全新裝備

身為露營必備品的帳篷,The North Face本次春夏新款Homestead Dome 3採用巨大的圓頂設計,單層結構不僅防水,搭建也十分輕鬆,主體由3個帳門組成,網布天窗的設計,讓露營者躺著就能享受滿天星斗的奢侈,如遇雨天,只要將附加的防水外帳蓋於外層就可以有效防止濕氣進入,既舒適又能享受露營DIY的樂趣。

The North Face三帳門防水戶外帳篷透過網布天窗, 在帳內就可以看到繁星滿天

為了滿足露營愛好者所需,「野聚」主打配件商品皆具有出色的防水隔熱性能,頗具時尚感的潮流後背包以黑白潑紋作為主要設計特色,嵌入的9形鉤扣環除了確保背包的閉合以保乾燥,同時具備的開瓶器功能更是一大巧思,尤其對露營者來說,隨時來一杯沁涼飲品絕對是必要的!除此之外,其保冷保溫的貼心設計,加上可容納26瓶飲料的內部空間,肩帶所附的菊繩環承受度高,為戶外露營絕佳選擇。另一款潑漆設計的柔亮色手提包最吸睛之處莫過於其獨特的「雙主袋設計」,主袋搭配冷藏袋共可容納40瓶飲料,不但同時擁有保冷保溫的功能,內置的網布口袋也可協助將物品整理地井然有序,手提包內層同樣附有開瓶器的貼心設計,必定成為露營者愛不釋手的配件。

The North Face潮流防水隔熱後背包,獨特的9形鉤扣環更具備開瓶器功能。

親水透氣再提升 夏日亮色印花打造露營新風格

除了在配件上的提升,野聚系列的主打服飾同樣讓人驚艷!全套裝備以亮色、親水、舒適作為設計主軸。男款具設計感的芥黃色透氣上衣搭配通風的彈性短褲,任何露營活動都能輕鬆面對!外觀時尚的白底外套以大地綠點綴,採用防風、抗紫外線的科技,幫助露營者對抗不定氣候。新款的The North Face Litewave Flow BOA鞋款以簡約外型問世,鞋面保有快乾透氣的性能,採用無縫TPU貼片增強支撐性,鞋底則透過VibramR XS Trek科技提供露營者完善的抓地力,應付山間各種陸地、水塘的多變地形。

新款的The North Face Litewave Flow BOA鞋款以簡約外型問世,鞋面保有快乾透氣的性能,採用無縫TPU貼片增強支撐性,鞋底則透過VibramR XS Trek科技提供露營者完善的抓地力,應付山間各種陸地、水塘的多變地形

女款上衣胸前approach life as an adventure的編織設計象徵人生有如山林探索的精神,展現女力個性,搭配下身頗具夏日風情的透氣短褲。跳色的印花外套同為一大亮點,除了貼心的防風、防潑水科技,大膽運用層層花瓣堆疊於大理石色底,營造獨特的潑墨效果,採用運動剪裁的全套設計讓愛好露營的女性也能一展活力卻又不失時尚。野聚女鞋款Litewave Flow Lace與男鞋款一樣擁有快乾透氣、高支撐性以及水陸兩用的效能,亮色簡約且輕巧的迷人外型,絕為今夏第一選擇!怕曬的女孩也不用擔心,抗紫外線UPF50的寬沿帽更是必備的百搭小物!

【The-North-Face】女款防風防潑水印花外套_大理石底印花

關於The North Face
The North Face的名字緣起於北半球,在這裡尤以山脊北壁的日照時間最短、也最寒冷嚴峻,是最具危險與挑戰性的區域,需要較好的技巧與絕佳的裝備來克服,而真正的登山愛好者總能無所畏懼、迎難而上,這正是品牌被命名為The North Face的原因,“探索永不停止Never Stop Exploring”也成為品牌永恆的精神口號。The North Face自1966年由兩位熱愛登山的年輕登山者在美西舊金山創立至今50年,始終以最先進的技術投入設計,生產專業戶外服飾與配備。在全球市場上,The North Face永遠都是成功登頂者、世界性探險隊、極限運動選手、極地探險家的首選,品牌在1976年便成立了品質控制實驗室,專門用於材料測試,研發適合不同戶外環境、滿足各類需求的材質及面料;並且每一件產品都需要經過嚴格的運動員實地測試、精進設計,至今,The North Face代表著的不僅只是優良的裝備,更是人們走出戶外或是從事惡劣苛刻的戶外探險時的最佳夥伴。憑藉對戶外運動的熱愛和極致的探索精神,The North Face不斷追求設計與性能的極限,透過不斷的科技創新,提供更舒適安全的戶外裝備,讓每一位生命中充滿理想、熱血的探險家與戶外愛好者,盡情的挑戰自我的極限;歷經跨越五十年的傳承發展,The North Face探索故事仍在續寫。

分享文章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ABOUT
Copyright © 2025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