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話題
  • 極限直排國手王韋傑:不管有沒有觀眾,我都要繼續溜到沒有力氣為止
1
極限直排國手王韋傑:不管有沒有觀眾,我都要繼續溜到沒有力氣為止
2
高山症
登山遇到「高山症」該怎麼辦?學會「自救法」你要先做這1件事
3
台灣自由車一哥馮俊凱領騎2017香港單車節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極限直排國手王韋傑:不管有沒有觀眾,我都要繼續溜到沒有力氣為止

2016-07-18
話題 戶外運動 專訪 故事 極限運動

攀岩、滑板、走繩,甚至是最近開始流行的跑酷,都是我們很常聽見的極限運動項目,但是直排輪其實也是極限運動的一個項目,它滑行的一分鐘就好像跑了30分鐘一樣,相當的辛苦。在台灣,由於全民政策以及推廣的諸多限制,使我們以為這項運動好似很少人在玩,可是在那個我們以為的角落裡,有一位名叫王韋傑的大男孩,他親眼看著直排輪的興起,親身經歷著這項運動的沒落,無論現處怎樣的趨勢,身為國手的他始終帶著希望持續溜著,盼望有一天,大家能再度愛上直排輪。

直排國手王韋傑

溜直排輪?好酷喔!

從小就喜愛在外頭到處跑的韋傑,只要是街坊鄰居邀請的各項運動活動,他一概不拒絕,所以運動對他來說不是一個後天衍生出的興趣,更像是與生俱來的能力。某天,有如往常一樣,正當他要出去打球時,看見鄰居好友們的腳上分別都有一雙直排輪鞋,在那兒溜阿溜的,好像很酷的樣子。為了跟上鄰居朋友的進度,韋傑請求父親給他買了人生第一雙直排輪鞋,也因著這個開始,便開啟了他往後的直排輪人生。
 
那時地他與朋友們也才處於國中的年紀,所以對於任何事物是好奇心大於堅持下去的毅力,很快地,鄰居朋友們就對這項運動失去了興趣,但是韋傑不同,再溜直排輪的這些日子,他是一天比一天興奮,只要有一天沒有溜,他便會感到渾身不對勁。後來,他開始到公園去練習,在那裡,也有著些與他一樣喜愛溜直排輪的同好們。但不同的是,過去僅與鄰居朋友隨意在平地溜的他,在公園卻看見同好們不僅能夠在平地溜,還能夠跳轉、飛越障礙物…等,那一刻,才真正開啟了韋傑對於直排輪的眼界,他心想:「好,我想我是沒辦法放棄直排輪了。」

跳耀、旋轉,開啟韋傑的視野

當國手教我的事

當時的直排輪風氣雖然還算旺盛,但是實際上的資源還是不足夠的,所以他們在練習的過程中也只能看著影片,或是與朋友們互相切磋、分享,參加大小活動賽事。經過許多的努力和徵選,在他17歲的時候,便已經成為國手,代表台灣去亞洲各個國家參加極限直排的比賽,對韋傑來說,那可是無比光榮的事呀!雖然有幸能到國外比賽,但過去只靠著自己練習的他,總是帶著吊車尾的成績歸國…其實韋傑並不氣餒,因為比成績更納悶的是,明明動作都差不多,為什麼我們總贏不過其他亞洲國家?於是他開始觀察韓國、日本等選手的練習方式。他發現,即使一個再熟悉不過的動作,但他們仍是溜了再溜、轉了再轉,永遠不會認為自己這樣已經很好了,反觀台灣選手,我們總覺得自己會了就已經很好了,而不願再深入的鑽研練習,這樣的態度不僅影響到個人,甚至是整個國家的風氣,韋傑說:「這也難怪當一個台灣和韓國、日本的選手站在一起時,觀眾更願意地去買他們選手的單,因為人家努力的細節,觀眾感受的到。」

17歲時期的韋傑已是直排輪國手

我以為,自己這輩子都不會在碰觸直排輪了…

儘管如此,儘管他在努力地改變自己的態度,但也因為這項冷門運動的關注度,使得韋傑一直沒有受到相對的肯定。19歲那年,在一個直排輪U型版的小型活動表演中,為了想要給觀眾更多驚喜,贏得更多掌聲,同時自己的內心也急於要表現得更好,他試圖表演了自己不熟悉的動作而從高處摔下,導致右邊的骨盆斷裂…在眾目睽睽之下,韋傑強忍著自己的眼淚,用勉強擠出的微笑跟觀眾說再見。這次的重傷使韋傑的內心承受相當大的打擊,他甚至以為自己這輩子都不會在碰觸直排輪了…

受傷後的韋傑,曾以為自己再也不會碰觸直排輪了

不管有沒有觀眾,我都要繼續溜到沒有力氣為止

復原後的韋傑也剛好到了入伍時期。期間,他認識了許多同梯的兄弟,有時也會相互聊聊自己的未來規劃…等。韋傑發現,大部分與他年齡相當的兄弟,鮮少有人像他一樣,從小就有著自己愛好,年輕人流行什麼,兄弟們也隨波逐流,反觀自己,至少還有著直排輪這項的興趣愛好。於是他開始思考過去這些年來,自己整體對於直排輪的態度以及未來是否該延續這項專長?!他不斷地回顧過去自己在公園、活動比賽現場那個旋轉跳耀的自己,懷念著過去在跳耀中得到的成就感,每每想到常會不自覺地流下男兒淚,終於在退伍前他決定:「不管有沒有觀眾,不管再累,我都要繼續溜到沒有力氣為止。」
 
退伍後他一邊當著教練,一邊持續練習著。韋傑把過去在國外看到的許多畫面和心得蒐集起來,並努力鑽研每個動作、角度,思考為什麼有些力量是自己沒有的,再將這些沒有的東西:肌力、技巧…等,加強再加強。韋傑說:「直排輪得到的快樂只有自己知道,旁邊的人不會了解,不要受到別人的否認就打擊自己。」

即使沒有觀眾,也要練到沒有力氣為止

懂得珍惜資源,才是學習之道

在教學的過程當中,他也強烈地感受到台灣的學生並不會好好利用現有的資源。「我們一直怪政府資源給的不足夠,但實際上是因為太方便,所以不懂珍惜」韋傑說。台灣有著太多可以免費去的極限公園或是體驗活動,可是實際好好利用的人沒有幾個,絕大部分的人皆是三分鐘熱度或是根本從來沒有用心想好好了解。
反之國外,無論場地、課程沒有免費這件事,只有使用者付費的概念。雖然收費高,但是他們的觀念卻是不管未來我會溜多久,既然付錢了,此刻就是要用心學習。所以如果台灣的孩子能夠懂得珍惜這些資源,也許台灣的運動風氣就能夠自然而地蓬勃發展。

韋傑期盼大家能珍惜現有的資源

專業的事就應當交給專業去做

堅持著自己的理想、未來,韋傑會想要把自己這份專業變成幫助大家的事業,他期望能將國外真正專業的直排輪相關配備代理進來台灣,讓喜歡直排輪或是想開始學習這項運動的大家知道;玩直排輪就應當要有這樣的配備才不會導致運動傷害。同時,他也會持續辦許多專業極限運動的活動,期望有一天大家不在害怕極限運動。
 
「堅持自己的快樂,不要被環境所影響」韋傑說。所謂的快樂就是在投入的當下,認真溜完一天,就是真正的快樂,沒有這一天,就不會有未來的成就。

堅持自己的快樂,不要被環境所影響

撰文/瀅瀅
攝影/鄧穎謙

分享文章
優活健康網
優活健康網

登山遇到「高山症」該怎麼辦?學會「自救法」你要先做這1件事

2023-12-06
新知觀念戶外運動知識庫

秋天是最適合爬山的季節,除了氣溫涼爽之外,還可以看到楓葉轉紅、芒草片片等美景。不過,隨著海拔高度的提升,身體也會出現「高山症」的症狀。這次《優活健康網》整理高山症症狀、高山症判斷、高山症用藥等相關知識,幫助民眾更瞭解高山症,也能在危急時刻進行自救,爬山一定要注意安全!

高山症
隨著海拔高度的提升,身體也會出現「高山症」的症狀。

為什麼會得高山症?

高山症也稱作「高海拔疾病」,因為登山時身體無法適應環境,進造成頭暈、倦怠等症狀。高山症與體力好不好、身體強不強壯無關,主要因為隨著高度增加、大氣壓力逐漸降低、同時吸入的氧氣也隨著降低,當上升的速度超過身體適應的能力時,就有可能會發生高山症。

高山症依症狀不同,也分成急性高山症、高山肺水腫、高山腦水腫,其中「急性高山症」是最常見的類型,以下為高山症的嚴重程度分級:

輕度症狀:頭痛、頭暈、厭食、失眠、噁心、周邊水腫、全身倦怠等。

中度症狀:嘔吐、使用一般止痛藥無法緩解的頭痛、尿量減少等。

重度症狀:意識改變、步態不穩、休息時呼吸困難、皮膚發紫等。

高山症
高山症與體力好不好或身體強不強壯無關!

哪些人容易發生高山症?

一般而言,攀爬至高度超過2500公尺以上的高海拔地區,就會出現高山症的症狀,尤其患有心衰竭、肺動脈高壓、心肌缺氧、鐮刀形貧血、任何型式肺功能不良者,這些族群對缺氧環境特別敏感,最容易發生高山症,登山前應先諮詢醫師是否適合到高地活動。想預防高山症,建議上山前可先到醫院做健康檢查,瞭解自己的身體狀況,並根據醫師建議準備合適的藥物。

如何判斷自己有高山症?

要怎麼知道自己有沒有高山症?事實上,可以運用簡單的「路易斯湖高山病指數」(Lake Louise acute mountain sickness score)來診斷,這也是目前世界通用的高山症指標,只要符合其中一種判斷標準就是高山症:

1.符合以下3個條件:

有登高

發生頭痛症狀

至少有頭暈、失眠、噁心或嘔吐、及虛弱等1個以上症狀

2.符合以下2個條件:

有登高

加上頭痛、頭暈、失眠、噁心或嘔吐及虛弱,5個症狀至少中3個

要注意的是,少數發生急性高山病的旅客,有可能會惡化為高海拔腦水腫,高海拔腦水腫的症狀包括嚴重頭痛、嗜睡、步態不穩甚至昏迷。其中,步態不穩是高海拔腦水腫的重要指標,若沒有給予妥善治療或降低高度,24小時內可能會致死。

高山症
自己有沒有高山症?可以運用簡單的「路易斯湖高山病指數」(Lake Louise acute mountain sickness score)來診斷!

高山症發作怎麼辦?

頭暈、嘔吐⋯高山症發作怎麼辦?當高山症發生時,除了給予氧氣、藥物治療以外,應該要避免繼續往上爬,最好立即下山,降低海拔高度才是減緩高山症最重要的方式。

此外,發生任何高山症的患者,千萬不能落單或獨自下山,至少要由一位具有基本醫療知識、熟悉路況的隊員陪同。

如何預防高山症?

千萬別以為高山症只是小病,若不謹慎看待可能會有嚴重後果,究竟要如何預防高山症呢?《優活健康網》整理以下方法,建議民眾出發前先做身體評估,而且爬山時不要太急,才能有效預防高山症:

出發前諮詢醫師作身體檢查評估。

1.避免晚上睡在海拔2750公尺以上的旅遊行程,並且避免直接以飛行的方式前往高地。

2.在海拔2000~2500公尺以上的旅遊,最好過夜後再上升高度。

3.在抵達高地後的首24小時避免過度運動以及酒精性飲料。

4.爬山時慢慢爬不要操之過急,使身體有足夠的時間對低氧氣的環境轉變作出適應。

5.注意自己或隊友是否出現高山症的早期症狀。

高山症預防用藥有哪些?

高山症的藥物選擇,通常分成預防、治療2種,藥物的成分與使用方式也會有所不同。若想要提前準備高山症用藥,建議民眾可以在登山前向醫師諮詢,並按醫師指示來服用,以下為常見的高山症「預防藥物」:

丹木斯(Diamox):為一種利尿劑,可以預防急性高山症並且加速身體適應高地環境,出發前一日開始服用,每日兩次,每次125毫克。

得利生(Dexamethasone):可以預防急性高山症及高海拔腦水腫,是一種類固醇類藥物。

硝苯地平(Nifedipine)、口服威爾鋼(Viagra):用來預防高海拔肺水腫。

延伸閱讀:

登山新手必看!裝備清單、注意事項、推薦路線「登山指南」一次看

常見6種頭暈症狀,醫警告「這1種最嚴重」恐中風前兆

本文獲優活健康網授權轉載。

原文:怎麼知道自己有沒有「高山症」?爬山必學「自救法」最好先做1件事

 

/ 關於優活健康網 /
優活健康網

《優活健康網》為台灣極具專業權威性的健康知識平台,擁有完整醫療記者與編輯群,提供最正確的就醫認知與醫療知識。
【Uho優活健康網】:http://www.uho.com.tw/
【Uho優活健康網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uhofbfans/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台灣自由車一哥馮俊凱領騎2017香港單車節

2017-08-16
新聞單車戶外運動話題

由香港旅遊發展局連續第三年舉辦的「香港單車節」是各界單車好手最引頸期盼的盛事之一,2017單車節活動即將於10月8日(日)舉行,今年專業繞圈賽項目規格升級,為香港首次舉辦列為國際自行車聯盟(UCI)亞洲巡迴賽1.1級賽事,目前國際頂級車隊ORICA-SCOTT GreenEDGE Cycling(UCI世界排名第4)、UAE Team Emirates(UCI世界排名第14)都已確定參賽,預期將有更多國際精英好手前往挑戰,賽事可看性也將大幅提升!而現效力於巴林美利達車隊的台灣自由車一哥馮俊凱,今年也將再次出征並邀請車友一同馳騁香港!

馮俊凱去年隨代表車隊參與香港單車節的專業繞圈賽,同時也參加了50公里挑戰組,他表示:「香港單車節是個結合休閒活動及頂級車隊競速的賽程,當清晨馳騁在總是車水馬龍的香港主要道路上,眺望沿途的高樓大廈及山景,一路上震撼的視覺感受令人睡意全無,而且香港還封路讓車手有機會在高速公路上騎車,是一個非常難得的體驗,很值得推薦給台灣的車友們!」
 
香港旅遊發展局台灣處長徐維妮表示:「今年香港單車節預計吸引五千名香港本地及海外單車愛好者一起享受破風樂趣。為了讓來自各地的車友都能夠盡情享受賽事,特別規劃了『國際高手領騎、高速道路全程封道、高難度賽事路線規劃』的三高特色規格,海外旅客可以報名參與50公里挑戰組,趁著難得一年一度沿線全程封路的機會,騎著單車穿梭在香港許多地標建築及主要道路上。」

馮俊凱號召車友與國際精英選手共同並肩馳騁

UCI 1.1級國際高手領騎香港單車節

自行車國際專業賽事與休閒賽選手一直都有明顯的分野,專業車隊鮮少在休閒賽事中現身,但因香港單車節的賽事安排,不少專業車隊選手運用50公里挑戰組賽事為下午的專業繞圈賽熱身,也讓參與香港單車節的車友們得以與來自世界各地的勁旅一同享受破風樂趣,而台灣的自由車一哥馮俊凱,也將會在50公里挑戰組為台灣的車友領騎!

台灣的自由車一哥馮俊凱

高速道路「三橋三隧」全程封路任你馳騁

香港單車節廣邀單車愛好者參與50公里挑戰組,路線由尖東出發,會覆蓋香港多個標誌性建築及主要道路,像是尖沙咀文化中心、全港最高的建築物ICC環球貿易廣場、維多利亞港的優美景緻等,除了一般的平面道路外也包含快速道路「三橋三隧」(即青馬大橋、汀九橋、昂船洲大橋、長青隧道、南灣隧道及尖山隧道),其中全球最長的行車鐵路雙用懸索吊橋「青馬大橋」全年僅有單車節一天能夠讓單車車手暢行!能夠透過如此獨特的角度旅行香港,台灣車友絕對不能錯過!

高難度路段挑戰自行車好手速度與耐力

喜好參與國際賽事的車友追求自我挑戰、追逐高難度的路線,香港單車節50公里挑戰組沿路有多段斜路挑戰車手的技巧,其中高難度的路段包括當地車友暱稱「攞你命斜」尖山隧道路段,其1公里長斜坡、斜度6%需要速度與耐力兼具的好手才有辦法順利通過;強烈側風的青馬大橋、昂船洲大橋也需要良好的控車技巧。根據香港旅遊局資料顯示,要成功完成50公里挑戰組路線,平均時速至少需達29公里,要具豐富經驗的車手才有辦法完成!

台灣車友免報名費  香港單車節雙十連休NT18,900起

香港單車節適逢台灣雙十連假,台灣車友不用請假即可來趟海外單車之旅,包括東南、雄獅及趣健行旅行社都已預留了連休假期的機位推出香港單車節套裝行程,並加贈50公里組的報名費(約折合台幣2,600元),旅行社會為台灣車友安排單車的接駁服務,住宿也安排臨近的飯店,東南旅行社更安排了約騎的活動,帶旅客體驗香港單車祕境登頂大帽山及大美督單車徑的獨特海景;趣健行則安排了商務艙來回,約騎香港船灣郊野公園新娘潭及南丫島健行。

圖片、文字提供/香港旅遊局
責任編輯/妞妞

分享文章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ABOUT
Copyright © 2025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