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風氣盛行,G-SHOCK推出該品牌首款搭載心率偵測的錶款GBD-H1000,宣示邁入行動裝置運動領域。此款結合心率偵測與GPS衛星定位功能,可即時顯示心率、移動距離、配速等資訊,並保有G-SHOCK招牌特色耐衝擊、防水200米,同步搭載戶外探索必備的高度/氣壓、方位、溫度與計步感測器。收集的數據可搭配專用App分析訓練成果,無論跑步、戶外訓練或日常配戴都能輕易轉換。
自2018年推出G-SQUAD運動系列後,CASIO於今年3月發布首款心率偵測和GPS定位錶款GBD-H1000,邀請職業籃球選手八村壘(Rui Hachimura)擔任形象大使,6月在台正式上市,即日起至6月15日首波預購開跑。
GBD-H1000配備心率光學偵測器、加速傳感器、氣壓/高度、方位與溫度感應器,其中錶背設有光學偵測器,透過LED光照射並感應體內的血液流動以測量心率。三軸加速傳感器偵測身體的移動並測量步數和行進距離,並可在無GPS訊號的環境中計算距離。內建的小型感應器可測量高度、氣壓、方位及溫度。此外內建GPS接收功能,可自動調整時間、日期與時區,並可測量移動距離、時間與配速…等,除了接收GPS外,也支援GLONASS和MICHIBIKI衛星。
手錶透過心率光學偵測器與GPS定位測量後,可顯示每次訓練當下心率、心率圖、距離、時間、速度、配速、最大攝氧量(VO2Max)、訓練狀態、健身水平與訓練負荷,並與智慧型手機的專用App G-SHOCK MOVE連結後,透過FIRSTBEAT演算法制訂專屬訓練計畫,以改善心肺功能或賽前準備,分析訓練成果並以圖表顯示於App內,讓你更輕鬆掌握每次訓練,也可記錄多筆訓練日誌,包含:訓練的移動軌跡、跑步距離/時間/配速、卡路里消耗量、心率區間停留時間與訓練效果,亦可透過VO2Max和訓練狀態的變化,做未來訓練的調整方向。
此外,透過App設定訓練類型、訓練日程、目標心率區間、訓練時間、訓練距離打造專屬訓練計畫,並可將目標心率區間傳送至手錶,將其作為訓練指標,協助達成設定目標。
GBD-H1000為G-SHOCK專為運動訓練而打造的G-SQUAD系列,維持G-SHOCK既有的耐衝擊構造與防水200米特色,訓練模式下透過USB快速充電,可於2.5小時內完成充電,在訓練模式下最長可續航14小時;而日常手錶功能,則可採用便利的太陽能充電,不論日常配戴或專業訓練,使用過程中皆無後顧之憂。
為了提高訓練過程中的配戴舒適感,背蓋加入樹脂墊片與多孔洞錶帶以兼具服貼與透氣,樹脂錶殼包覆金屬錶圈,除了增添整體質感外,也讓按壓操作更直覺,防滑刻紋的按鈕設計,更大幅提升操作性。高清晰與高對比的反射式MIP LCD液晶顯示,搭配全自動高亮度LED照明,讓夜間、強光下判讀資訊都不費力。貼心設有通知功能與震動提醒,透過Bluetooth®連接智慧型手機接收來電、電子郵件和SNS通知,即使在運動中也不漏接重要訊息。
活動期間:即日起至2020年6月15日(一)
活動店家:CASIO直營門市與線上指定官方通路
CASIO品牌概念店(直營門市)
線上指定官方通路: e-CASIO 台灣卡西歐官方商城、Yahoo!奇摩購物中心-台灣卡西歐官方旗艦店
活動辦法:凡於指定期間於指定通路,預購G-SHOCK G-SQUAD GBD-H1000系列錶款,隨貨附贈摩曼頓商品提貨券NT$1,500元整,詳細預購方法請洽門市或電商預購頁面。
資料來源/台灣卡西歐
責任編輯/Dama
因為疫情關係,已有 2 年半沒有出賽的極地好手陳彥博,終於赴斯洛維尼亞挑戰 250km 世界超馬錦標賽,賽事於昨日台灣時間下午兩點開始。陳彥博賽前考察了一些路線,山脊滾動的石頭很難跑,包含很多細節需要考量。此次賽事許多國家的超馬頂尖好手都來挑戰,是一個極高強度的超耐力賽事,雖然已經有許多賽事經驗,陳彥博仍表示,太久沒參加國際賽事了,還是會緊張,但會盡全力拚好成績,再將挑戰故事分享鼓勵給更多的人!
斯洛維尼亞 250km 世界超馬錦標賽總距離 250km,路線地形包含碎石、山徑、溪流、山脊、攀爬技術路段,預計前兩日賽程降雨機率為 80% 以上,此次賽事海拔總爬升 10189m 海拔總下降 10142m,在山脊上如 16 度有大風與大雨,技術攀爬與下降路段會是很大的挑戰,隨時都要能夠做轉換和彈性調整。
賽程第一天總長 42.7km,海拔爬升 1132m,海拔下降 1155m,賽前半夜還突然大風大雨,到開賽又突然大太陽。陳彥博於官方 FB 表示,一出發第一集團選手配速 3 分 47 秒,他緊跟在後穩穩推進,結果才第七公里就錯過標記多花了 50 秒,直到過了 10km 還沒看到 CP1,心裏開始擔心沒有沒跑錯路、有沒有錯過檢查站?會不會被罰時?要不要折返?後來跟著地圖轉了好幾條路線,終於看到 CP1。
過了 CP3,氣溫突然飆高到大約超過 30 度,曝曬在無風的山上,體能有些下滑,他又擔心後方選手追上,前幾名選手時間差距非常近,且因路線複雜,這天就有 2 名選手摔傷。陳彥博坦言:「太久沒有比國際賽事了,第一天後段才慢慢找回比賽的感覺」
首日賽程陳彥博以第三名做收,還有 4 天挑戰,一起為台灣之光陳彥博加油!
資料來源/全球超馬工作室
責任編輯/Dama
文章摘錄自《一萬天不休跑:地才跑步教練黃崇華與他的31年跑界風雲》「兩張切結書換3952公尺-奧林匹克盃玉山高山馬拉松賽」
賽道上的風景,永遠比終點更精彩迷人;
賽道上的感動,永遠比終點更難以言喻。
眼前一片壯麗遼闊,工作人員對我說:「來,先拍一張!」接著問我要不要喝水,我心想「真的很需要,我已經兩小時沒有喝到水了!」最後有點捨不得地多看了一眼。在低溫低氣壓中,我只停留了一分多鐘就趕著離開, 因為我仍在比賽中,所在位置卻是台灣最高峰 — 玉山主峰。
這場賽事由中華民國健行登山會主辦,名為「奧林匹克盃玉山高山馬拉松賽」。我當時越野跑的跑齡約四年,殊不知「越野跑」與「高山越野跑」是兩回事,即便在相同困難度(海拔高度、距離、總爬升、路況、爬升曲線 等)之下,個人運動能力的差異將會展現不同的運動型態。例如運動能力較佳者,運動型態屬於越野跑;運動能力較弱者,則屬於登山或健行,兩者因為運動時間落差極大,所需裝備也截然不同。
玉山單攻從海拔高度約2,610公尺的玉山登山口開始,登上海拔高度約3,952公尺的玉山主峰,總距離約22公里,爬升1,342公尺高度,相當於連續爬2.6座台北101大樓高度;如果精算累積總爬升,可能接近三座台北101。複雜的地形路況以及空氣稀薄等環境因素,讓單攻己不是一件輕鬆的挑戰,還要應變高山變化多端的氣候。
一般登山客會安排兩天一夜行程入住排雲山莊,第二天清晨攻頂後返回。近幾年開始流行單攻玉山主峰,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也開放單日往返申請,但每日僅60位名額限制。單攻因個人運動能力、經驗、裝備等因素,花費時間差異甚大,大部分登山客往返約8-12小時不等,如果能在8小時內完成,屬於登山好手等級;若能在4-6小時內完成,則屬於越野跑好手等級。
玉山高山馬拉松賽的報名簡章清楚寫著「限18歲以上」,當時我明知不符合資格,但運動員的性格就是不到最後一刻絕不放棄! 賽前一天,我心想「反正先去再說,有去有機會」,抱持著試看看的心態前往賽事說明會場,並將命運交給上天。
主辦單位深知這場比賽有相當難度與一定風險,賽前一夜特地舉辦一場賽前 說明會,詳細說明路線困難度與注意事項,所有參賽選手幾乎都到場仔細聆聽。 說明會結束後,我與父親立刻拉住主辦單位負責人,不斷尋求能讓我報名參賽的 任何可能性,我們坐下來商量很久,負責人詢問我的運動能力、馬拉松成績以及登山經驗等,但就是沒有詢問越野跑經驗。因為在二十五年前,台灣運動界還沒 有「越野跑」運動型態一詞,甚至更早期台灣路跑賽簡章中,還常以「越野賽」為活動名稱,但實際上全程皆是一般道路。當時台灣越野賽除了沒有強制裝備(註)的觀念,更沒有GPS衛星定位手錶輔助,僅能倚賴傳統計時碼錶、個人方向感及體力分配經驗,或是參賽者在賽前預先路線勘察,來熟悉賽道與高山變化多端的天候。
最後,負責人經不起我苦苦哀求的攻勢,沈思許久後終於說出:「好吧! 既然你那麼堅持要參賽,父親與當事人都要簽下切結書,我才能讓你報名。」聽到終於可以參賽的我雀躍不已,根本不管切結書的法律效力與嚴重性,隨 手拿了兩張白紙,在大會負責人指導之下,一字一句寫上切結書內容,最後也被要求要親筆簽名、蓋上手印與壓上日期。
切結書內容我早已忘記,甚至根本沒有在記,我只知道不斷與對方再三確認, 如果我得獎是否可比照一般選手,具有錄取領獎資格及完賽證明? 等到對方當場允諾後,我才心滿意足地離開。
由於賽前一天才確定獲得參賽資格,我在訓練上並沒有特別針對性的準備, 僅維持一週早晚訓練6天的節奏、假日參加越野跑團體活動,跑山比例維持在每週4次以上。但我認為如果能做好模擬賽、移地訓練、裝備訓練、高度適應等針對性訓練,雖然不一定能完全反應於成績表現,但一定能將運動風險降至最低,這是高山越野跑競賽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觀念。
直到賽前,我只知道總距離約二十多公里、主峰海拔高三千九百多公尺,如果經過排雲山莊就代表快到了,其餘賽道資訊完全不清楚。這是場風險相當高的 賽事,現在回想起當時的我僅憑著一股傻勁。
在補給方面我更是非常外行,可說是幾乎零分。全身裝備跟參加馬拉松一模一樣,不過那時台灣還沒有水袋背包裝備的觀念,為了求速度和成績排名,僅以 最輕便的裝備應戰,全程倚賴大會設立的補給。而大會除了在會場外,賽道上僅在登山口、主峰折返等兩處設有簡易補給。 所幸平常訓練已習慣並適應在2小時運動時間內、30公里距離內可以全程不用補給。不過這有兩項前提條件,第一是訓練前後必須充分補給,讓水分與肝醣充分儲存於人體肝臟與肌肉中(現代跑者過度依賴大會補給,而遺忘身體原 本就擁有最佳的儲存能量系統);第二是紮實的訓練,在相同距離、速度、強度、 氣溫變化之下,實力較佳的選手在競賽途中的身體能量耗損程度相對較低,體重 較輕的跑者能量保存也相對較高。
現在我不會建議一般跑者效仿2兩小時不補給的訓練法則,畢竟這存在一定的風險,也不是完全健康的做法。競技選手與健康運動法則,仍存在一定的衝突與抵觸。不過,不能過度依賴大會補給這方面是肯定的,也是選手訓練的基本原則。
玉山高山馬拉松賽的起終點設於塔塔加遊客中心,出發後很快就遇到山路上坡,我猜主辦單位用意是藉此疏散選手密度,避免在登山口發生選手擁擠狀況, 這也是國內外所有越野賽道設計上的基本程序。
大會鳴槍,選手們從塔塔加遊客中心出發,自己像是無頭蒼蠅地盲目跟從,這條約3公里的山路道路位於海拔2,600公尺高度,跑起來不算輕鬆。所有選手皆爭先恐後,搶在進登山口之前取得最佳位置,到登山口前己不像出發時擁擠,大家也陸續搶入山徑。
不過,因為比賽一開始的卡位爭奪戰,不少選手在折返前,甚至進山徑後不久的上坡段,即發生體力衰竭等狀況,代表大家在體力分配、路線熟悉度,甚至競賽心態等各方面,都還有提升與進步空間。再加上25年前的玉山路況與危險困難度高上許多,多年後我才聽說,玉管處修補許多危險的登山路段,沿路架設不少木棧道與木橋。
進入山徑不久,我的前後就看不到任何選手,只遇見幾位一般登山民眾,因此幾乎是獨自一人在山林中奔跑,遇到較陡峭上坡時,就改以快走前進。不知過了多久時間,我終於來到排雲山莊,賽前得到的賽道資訊顯示,抵達排雲山莊後距離玉山主峰就更近了,只是這最後一哩路、關鍵攻頂段,更加考驗體能與毅力。
峭壁、鐵鏈、大小碎石相繼來打擊挑戰者的決心,這段路我花費了不少時間,也曾多次嘗試切小徑上攻,但數度以滑落失敗收場,只得乖乖沿原路徑而行。就 在不斷遭遇打擊時,終於看見第一名選手吳有家,大幅領先群雄率先折返下山, 此時無疑是對自己注入一劑強心針,不斷告訴自己:「主峰真的不遠了!」
繼續加油、不能放棄,更不能放慢。眼前的霧氣都是自己的喘息,我也終於深刻體會到,在高山上拼鬥、生存,是如此的殘酷與現實。最後聽到前方山頭有眾人呼喊聲音,我才知道即將攻頂。
攻頂那一刻,我聽到大家接連的鼓掌聲,還有人說:「這位好像比較年輕噢!」攻頂後,眼前的壯麗景色沒有讓我淚流滿面、感動不已,心裏只想著:「台灣最高峰長這樣喔,終於看到了!」
大會工作人員先幫我拍一張照片,背景是于右任銅像(後來銅像遭人破壞移除了),接著我趕緊喝了幾杯純水,回眸一眼便趕緊下山,在主峰僅短暫停留一分多鐘。此時我大約在總排前十名左右,換句話說約有十名選手比我更早攻頂。
下山後,我繼續奔跑於高原山林之間。當天所有登山客都知道有這場玉山攻頂比賽,所以在途中遇見我們,都會禮讓比賽選手優先通行,每位選手胸前也都配掛顯眼清楚的號碼布,在遠方即可辨識。
返程途中遇到一處斷崖段,此時前方有兩名登山客看到我迎面而來,立即做出禮讓動作,我也急忙揮手表達感謝之意。但是當我接近時卻發現,兩名登山客面朝峭壁、背朝著斷崖站立不動,但他們的登山背包相當龐大,以致可通過的空間相當有限,我小心翼翼地經過時看著下方斷崖,心想「萬一不小心滑落下去, 就真的掰掰了,我還年輕啊!」此刻才是我在這場比賽印象最深刻的一幕。
驚險萬分地通過後,接著延綿不絕的長下坡似乎沒有上坡輕鬆,可能此時體力已大幅衰退,也可能心態上急於奔回終點失去耐心,無論如何,正好驗證「上 山容易下山難」這句名言。
衝出登山口後還得面對3公里道路,雖然知道完賽已不成問題,總排名也在前段班,但總覺得相當煎熬與折磨,因此衝進終點後的畫面,我著實一點印象也沒有!
跨過終點線,大會準備不少熱湯熱飲,為每位選手驅寒暖身,也慰勞選手的辛勞,此時的粗茶淡飯肯定不亞於平地的美味佳餚。
簡易果腹充飢之後,我聽到大會廣播我的名字—黃崇華! 是的,我獲得分組錄取,準備上台接受頒獎。當屆大會分組範圍相當廣,男子組只分甲、乙、丙、 丁四組,我這組是男丁組29歲以下最年經的組別。 雖然早已忘記自己是分組第四或第五名,但是總時間成績卻記得非常清楚, 因為這場成績與我人生第二場馬拉松,也是人生唯一「破四」(在此指超過4小時)的馬拉松成績相近,總時間4小時10分左右;若從玉山塔塔加登山口至玉山 主峰往返,換算約花費3小時40分。
本場賽事總冠軍吳有家以3小時02分23秒成績,超越上屆冠軍黃世瓊所保持的3小時08分最佳紀錄。而大會登記吳有家選手僅花費1小時45分登頂成功,如果扣掉前段道路約3公里時間,吳有家從玉山登山口至主峰實際登頂時間大約1小時32分(我則花費約2小時07分),此驚人成績雖有當年的報紙為證, 現在卻無法在網路上搜尋到相關紀錄,實為可惜!
據傳,吳有家選手為了本場賽事積極特訓備戰,更提前在賽前一週前往當地適應調整,最終如願奪下冠軍並創下紀錄,實至名歸,更展現台灣數十年越野跑霸主地位。
就在心滿意足地完成玉山登頂任務,捧著獎盃準備驅車離開會場之際,大約下午一點多,大會工作人員、選手,應該說是會場的所有人,包含許多等待的選手家屬不斷議論紛紛。 當我坐上車後,會場才傳開來不幸的消息:大會工作人員接到山上無線電傳回來,一名選手不幸掉落山谷,可能兇多吉少,也有人說已經氣絕身亡! 大會現場可能為了查證消息,也避免還在等待選手返回的家屬過於焦慮,在我們離開前尚未正式宣布這件令人震驚錯愕的不幸消息,我們則帶著遺憾與祈禱離開會場。
賽後一個月,我收到主辦單位寄來一張登頂成功的證書,證書中間放上一張照片,正是我登上玉山主峰的照片。
「一登玉山,二單車環島,三勇渡日月潭」。此三項戶外運動曾是身為台灣人最流行,也是必須做的三大壯遊。
民國82年,也是我15歲的這一年,前後不到兩個月時間就完成了登玉山、跑步環島兩項任務。然而這27年來,卻沒有完成勇渡日月潭最後這塊拼圖。原因無它,當我沒有把握、沒有準備好時,絕不貿然嘗試,更不心存僥倖。
即便我早在15歲就以2小時站上玉山主峰,27年來,我仍然對玉山心存敬畏。
註:強制裝備
越野賽特有的賽事 規範,所有參賽選 手出發前,必須先通過大會列舉的裝 備檢查項目,全部 合格後才能取得正式出賽資格。
責任編輯/Dama
• 本文摘自莫克文化,黃崇華著《一萬天不休跑:地才跑步教練黃崇華與他的31年跑界風雲》一書。
本書特色
✓ 十餘場經典路跑賽、國家級競賽詳實紀錄
✓ 超過百名台灣近30年馬拉松、田徑、越野跑界風雲人物紙上現身
✓ 退役長跑選手暨資深跑步教練分享對跑步訓練的策略與心法
✓ 以親身案例分析馬拉松、中長跑比賽戰略
✓ 超人氣跑者雷理莎初全馬破3的完整訓練策略大公開
適合讀這本書的人
✓ 跑步教練︰讀完彷彿跟一位資深前輩促膝長談教學理念
✓ 現役與退役長跑選手︰絕對一面讀一面感嘆:「這不是我嗎!」
✓ 路跑、越野跑賽事相關工作者︰深入了解已消失的各大經典賽事規則和舉辦型式
✓ 市民跑者︰沒天賦沒關係!看一名地才跑者如何透過不斷訓練、堅強的意志和比賽戰略贏得勝利,再透過跑步回饋到跑步以外的世界
✓ 一般大眾︰維持31年努力不放棄的經歷,不只能轉化成職場、人生上的養分,更吸引你踏出跑步的第一步!
更多《一萬天不休跑》資訊 請點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