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重下降已經不再是減肥成功的代表,真的要減重你需要減的是體脂。當你少吃一餐、多喝點水,以及多運動,這些都是減重時必要做的事情,但是,當站在體重機上數字掉下去時,其實你的體脂肪未必下降。但是還好現在大家已有降低體脂肪才是真正瘦的概念,但要成功降低體脂肪除了要真正了解體脂肪外,還要避免以下幾點失敗的原因。
體脂肪可以分成以下3種,都是人體必須的能量來源,也具有護器官的功能,不能缺乏但是也不能過多。
內臟脂肪:儲存在腹部、胃腸的脂肪,從人體外觀無法看出脂肪的多寡。功效是保護內臟、協助器官固定位置。內臟脂肪過多,影響健康甚大。
皮下脂肪:佔全部脂肪80%以上,包括:臉、手臂、臀部、腿等遍佈全身。功效是保暖、提供與儲存能量、維持生理機能。皮下脂肪過多會產生大家最在意的「肥胖外型」。
血脂:血脂是由膽固醇及三酸甘油脂所組成,從人體外觀無法看出脂肪的多寡。然而血脂過高,就容易引發腦中風、心肌梗塞等心臟病變。
身體的體脂肪是靠吃進的食物和熱量來決定是否累積,吃足且不超過自己每日最大消耗熱量/TDEE通常是不容易囤積過多脂肪的。如果每天吃超過TDEE的熱量,多250~1000大卡,每周會增加約0.2公斤~0.9公斤(如想變成肌肉或脂肪,得看運動訓練和食物類型而定,若不運動,多的熱量就是脂肪)。從上述得知,如何減少體脂肪,吃就是增加體脂肪的關鍵點。然而以下想要降低體脂,多數人都是因為這3個原因所導致,來檢視一下自己是否都上榜。
脂肪製造的重要來源碳水化合物,台灣太多美味食物,像是水煎包、、燒餅油條、炒麵、炒飯、雞蛋糕、剉冰、甜湯、手飲料、炸雞排等,真的讓人難以抗拒。然而處處是高糖又高醣的食物,熱量容易破表不提,營養價值真的太少,吃進去身體就是空熱量,最後只好囤積成脂肪。根據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的每日飲食指南手冊顯示,人體基本要攝取蛋白質10~20%、脂質20~30%、醣類(碳水化合物)50~60%。然而蛋白質應該以瘦肉、植物性蛋白為主。脂質來源有動物性、魚類、酪梨、植物性油脂做多元化攝取,盡量不要吃高溫油炸過的油以及精緻澱粉,碳水要吃高營養價值的全穀物、蔬果為主。
許多人在減重時期,都會喝上一些飲品來化解嘴饞,但是,你是否有檢視自己喝的東西正確嗎?否都喝無糖咖啡、無糖茶、純果汁、牛奶、優酪乳、無糖豆漿等? 小心,這其中有陷阱,喝無糖咖啡或茶不能代表補充水分,相反的,它們有利尿作用,會讓你失去更多水分,這會使身體的血液變濃稠且對健康十分不利。而且,攝取太多咖啡因,對於骨質也會有影響。另外,果汁含有水果糖份、奶類商品和豆漿都有熱量,不是可以無限暢飲。
為了紓解壓力、排出負面情緒,許多人都會透過暴飲暴食來緩解,然而這點是現代人的通病。當加班、生活勞累、人際關係不佳、支出過大等壓力一來,許多人會開始亂吃東西,像是炸雞、珍珠奶茶、披薩、漢堡等高熱量食物隨之下度,然後下班與放假藉機會聚餐吃好料,但正在降體脂的你仔細想想這樣你真的對身體好嗎?當你眼前事情尚未解決時,身材還跟著胖了一圈。
然而想降體脂,吃真的是關鍵,然而一公斤的脂肪體積是肌肉的3~4倍大,這樣思考你會發現,哪一項會在身上會看起來比較臃腫呢?
資料來源/Health line
責任編輯/妞妞
一年一度中秋節即將來臨,中秋除了烤肉、賞月外,「月餅」更是過節不可少的應景食品之一,不過市售的月餅的1顆熱量約200大卡,有的種類熱量更是超過半碗飯,一不小心就會攝取過多熱量,到底要怎麼吃才不會變胖?營養師也分享挑選原則、健康吃月餅的方法供民眾參考,中秋也能安心吃月餅!
中秋節吃月餅是習俗,近年來月餅種類推陳出新,除了傳統蛋黃酥、芋頭酥外,還有流心奶黃月餅、冰淇淋月餅等供選擇。不少民眾會擔心享用月餅之餘體重也會飆升,對此,大里仁愛醫院營養師沈沛儀建議,民眾可先查看月餅的「營養標示」,先查詢有多少熱量、脂肪及糖量,才不會愈吃愈胖。
沈沛儀表示,月餅主要材料由麵粉、砂糖、油脂組成,市售蛋黃酥熱量1顆約234大卡、廣式棗泥核桃月餅1個約496大卡、流心奶黃月餅1個約178大卡、冰淇淋月餅1個約223大卡(依不同品牌而有差異),不論哪種月餅的熱量都將近200大卡以上,因此,建議民眾可依原則挑選月餅。
市面上的月餅那麼多,想要健康吃月餅要怎麼挑比較好呢?沈沛儀表示,民眾可根據月餅的油脂含量、糖含量、大小去做選擇,建議可挑選油脂含量低、糖含量少與小份量的月餅:
油脂含量低:內餡含鹹蛋黃、流心、奶黃等油脂含量多熱量亦高,可改選不含鹹蛋黃、奶油含量較少膽固醇較低的品項。
糖含量少:豆沙餡、蓮蓉餡含糖量高,可改選堅果、雜糧月餅,但堅果屬油脂類,仍須留意避免攝取過多熱量。
選擇小份量:常見廣式月餅1個動輒100公克以上,建議可挑選小份量(如蛋黃酥大小)的種類,避免一次吃進過多負擔。
月餅的油脂、熱量都很高,一不小心就會攝取過量,要怎麼吃才不會變胖呢?沈沛儀說明,享用月餅時以試著和朋友一起分食,同時也要注意別配含糖飲料,吃完月餅散散步也能幫助體重不失控:
分食不獨享:可與家人朋友共同分食,既可品嘗味道,又可避免吃進過多熱量。
不當正餐吃,正餐多蔬菜:月餅建議小份量當點心食用,避免當正餐容易吃過量;正餐改以低油烹調,並多吃蔬菜類,以平衡一整天熱量攝取,避免過量。
避免含糖飲料:享用月餅時建議搭配無糖茶飲,不僅解膩亦可避免再額外攝取更多糖份。
飯後散散步:飯後建議增加活動量,可與親朋好友散步賞月,同時幫助消化增加熱量消耗。
沈沛儀呼籲,慢性病患者更須留意月餅份量,糖尿病患者須注意一整日醣類攝取量;高脂血症患者則建議少吃含豬油、油酥、酥皮類糕點(如蛋黃酥等)。體重控制或減重者則需留意月餅熱量,點心若吃1個流心奶黃月餅,熱量即超過半碗飯;食用前多看營養標示,避免一整日熱量攝取超標。
《優活健康網》為台灣極具專業權威性的健康知識平台,擁有完整醫療記者與編輯群,提供最正確的就醫認知與醫療知識。
【Uho優活健康網】:http://www.uho.com.tw/
【Uho優活健康網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uhofbfa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