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訓練動作
  • 啞鈴
  • 上半身肌群
  • 健身
  • 下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瑜伽
  • 重量訓練
  • 初階訓練
  • 跑5K
  • 跑步
  • 運動器材
  • 核心肌群
  • 肩部肌群
  • 跑步訓練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知識庫
  • 為什麼蛋白質的攝取量是增肌減脂飲食重要的關鍵要素?
1
三大營養素蛋白質最重要
為什麼蛋白質的攝取量是增肌減脂飲食重要的關鍵要素?
2
專家:習慣喝運動飲料的人,小心一年增10公斤!
3
健身教練的生酮奇蹟親身見證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為什麼蛋白質的攝取量是增肌減脂飲食重要的關鍵要素?

2020-07-17
知識庫 飲食 增肌 減脂 飲食方式 重量訓練 觀念

對於許多想要增肌減脂的人來說,攝取大量蛋白質能更有效率的達成目標。你有想過為什麼嗎?我們人體為了能維持生命之所需的能量,必須不斷的攝取來自於外界的營養素,其中又以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與脂肪這三大塊最為重要,然而,為何蛋白質的攝取量會成為最關鍵的要素?

三大營養素蛋白質最重要
攝取大量蛋白質能更有效率達成增肌減脂的目標,你有想過為什麼嗎?

蛋白質(Protein)這個常見的名詞,主要是來自於希臘用語Proteios有第一名或是最重要的意思,在18世紀,蛋白質被安東尼.弗朗索瓦(Antoine Fourcroy)等人識別為一類獨特的生物分子,以在加熱或酸處理下該分子的凝結或絮凝能力為特徵。由首位荷蘭生物學家葛哈德.穆德勒(Gerardus Mulder)進行科學實驗,並於1838年被瑞典化學家瓊斯·雅各布·貝澤留斯(JönsJacob Berzelius)命名。

雖然,我們不用知道為何蛋白質這個營養素被命名為這樣重要的名詞,但我們要知道為何蛋白質可以幫助體重控制,以下這三點是最主要的原因:

1.能夠幫助身體建構並維持肌肉組織,幫我們將肌肉組織中的水份完全抽乾時,剩下的幾乎可以算是蛋白質。

2.蛋白質比起脂肪與碳水化合物擁有更高的食物熱效應,然而,蛋白質中所提供的卡路里大約有25%在消化的過程中被消耗掉,反觀,碳水化合物只有6-8%;脂肪更少只有2-3%。

3.蛋白質含量高的食物更容易使人感到飽足感,因此,能延長人體再次感到飢餓的時間。

蛋白質比較不易感受到飢餓
蛋白質除了可以促進肌肉合成之外,還可以延緩產生飢餓感的時間。

基於以上這三個特點,因此,有許多的減重研究都表明,在日常飲食中攝取更多蛋白質的人將會減去更多的脂肪、保留肌肉以及降低飢餓的感覺,所以,能更有效的減少進食的總量。另外,在一項動物的實驗研究也發現,攝取過低的蛋白質就容易導致飲食過量,並增加脂肪的儲存與堆積外,還會加速肌肉的流失,因此,所有的科學家都認為人類與動物都應該要攝取更多的蛋白質,才能有助於身體肌肉的成長。

【延伸閱讀】初學者的增肌訓練指南

肌肉成長仰賴蛋白質
許多的減重研究都表明,在日常飲食中攝取更多蛋白質的人將會減去更多的脂肪、保留肌肉以及降低飢餓的感覺。

該攝取多少比例?

根據一本由斯蒂芬.辛普森(Stephen Simpson)和大衛.勞本海默(David Raubenheimer)所合著的營養本質一書中有提到,對於絕大多數生物來說,每日攝取總熱量中有15%來自於蛋白質時,我們就能讓身體獲得蛋白質所提供的一些好處。然而,這項理論看起來並不適用於人類身上,根據一項「蛋白質如何幫助人體減重」的臨床研究報告中指出,只有當蛋白質攝取量達到總熱量的30%以上,才會為身體帶來顯住的效果。無論男女在這項實驗中雖然總熱量攝取變少,但只要提高蛋白質在這中間的比例,就能感受到飢餓感明顯的減少。

在一項整合統計分析中,研究人員檢閱了24份與減重相關的研究報告,比較蛋白質佔總熱量達25-30%的高蛋白飲食方式;與佔總熱量12-18%的標準飲食之間的差異,參與研究的人員皆攝取相同的脂肪及總熱量,最後分析的結果發現,從一個月到一年內採用25-30%的高蛋白飲食的人,比標準飲食的人平均多減掉0.45公斤。

雖然,減少0.45公斤看起來沒有很多,但你有發現到它們所攝取的總熱量是相同的。因此,在飲食計劃裡攝取更多的蛋白質不僅僅可以幫助減重,同時,還可以促進肌肉合成進而改善身體的組成,同時,蛋白質攝取較多的人比起攝取較低的人,能更有效的將身體脂肪減去。

【延伸閱讀】健身新手們先該減脂還是增肌?

蛋白質的攝取總量
一項整合統計分析中發現,採用25-30%的高蛋白飲食的人比標準飲食的人平均多減掉0.45公斤。

結論

看完上面的研究與說明,相信你已經能夠了解為何高蛋白飲食計劃可以有效率的減重及減脂,這是當我們身體的肌肉合成率越高就能擁有更多的肌肉,這也代表著我們的基礎代謝率也隨之提高,同時,從飲食中攝入更多蛋白質代表身體在消化的過程中,必須要消耗更多的卡路里熱量;另外,蛋白質正因為消化的時間較慢,因此,能在腸胃道停留較長的時間,這也代表著身體較不容易感受到飢餓,你也比較不容易攝取過多的碳水化合物與脂肪。

【延伸閱讀】適合初學者增肌的一日5餐食譜

資料參考/draxe、muscleandfitness、NBCI

責任編輯/David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專家:習慣喝運動飲料的人,小心一年增10公斤!

2020-01-02
話題觀念保健飲食

隨著運動風氣盛行,無論你是在從事健身、跑步還是騎自行車,這都讓你已經養成了運動的好習慣。但是,維持正常的運動雖然好,如果你實在在運動後都慣性喝運動飲料,長期下來,攝取的糖分恐怕會讓你的運動後的效果都前功盡棄,尤其是想減重瘦身的人。

專家:習慣喝運動飲料的人,小心一年增10公斤!

根據營養師蘇政瑜表示,運動飲料除了水以外的主要成分,就是電解質加上糖。電解質可以避免、緩解抽筋的問題,而糖類則可以快速供給身體需要的能量。

一瓶350cc的運動飲料,內含有5.4顆方糖

在運動之後,如果你猛喝一瓶冰涼的運動飲料的話,小心運動都白工了!喝下一瓶350cc的運動飲料,熱量高達110卡,必須再花半小時游泳的運動量,才能消耗這些熱量。如果每天運動時喝2瓶運動飲料,一年就讓你胖超過10公斤。此外,根據馬偕醫院小兒腸胃科主治醫師江椿彬指出,若把運動飲料當水喝,當電解質進入身體後,需要更多水分稀釋血液中的電解質,可能使血壓升高、增加心臟和血管的負擔,同時腎臟的工作也增加,尤其是高血壓、使用利尿劑的病患要格外小心。此外,運動飲料屬於酸性,有消化潰瘍病史的病患應避免空腹使用,以防止復發。

©gethealthguru.com

運動超過2個小時,再考慮喝運動飲料

對於一些研究顯示,超過2個小時的運動,例如馬拉松、單車與鐵人三項等,運動飲料的功能性好處的確有幫助。針對這些長時間、著重在耐力的運動來說,運動飲料可以將疲勞降到最低。對於有志於提高運動表現的人有幫助,想要補充消耗掉的體液,運動飲料功能要比單純喝水要好。但對於一般人來說,如果平日已有正常的飲食,並不需要額外再喝運動飲料。也就是說,運動飲料是一種快速地幫助肌肉維持良好運動功能的補充品,但是如果你並不需要消耗那麼多熱量,運動飲料也就跟含糖飲料是一樣的結果,讓你吃下更多熱量。

耐力型運動員比較需要補充運動飲品

營養師教你自己做健康運動飲料

根據蘇政瑜營養師表示,如果不喜歡喝白開水,在運動期間仍然希望喝運動飲料的話,不妨自己做運動飲料,既可以享受喝飲料的感覺,也避免了市面上的高糖分的運動飲料。只要準備800c.c.的水,加上6.5克的糖,以及1/4小湯匙的低鈉鹽,如果想要添加風味,可以自己加上一些檸檬汁即可。

運動飲料示意圖 ©cocospure.com

總之,運動量沒有大到像專業運動員那樣需要運動飲料的人,為了降低疲勞、避免脫水而攝取的話,果導致運動量根本無法抵銷結,再加上平日飲食加運動飲料帶來的熱量,結果會更讓你胖。

資料來源/HEHO健康網

責任編輯/妞妞

分享文章

健身教練的生酮奇蹟親身見證

2017-09-05
飲食話題生酮飲食

生酮飲食的奇蹟成效,已在全球各地陸續發生,而且許許多多媒體也都陸續報導。以下是一位日本健身教練瀧井真一郎先生使用生酮飲食後的奇蹟見證,她表示:要讓肌肉增量、有型好看,生酮飲食與運動都很重要。

健身教練的生酮奇蹟親身見證

生酮奇蹟親身見證者

瀧井一郎先生

基本資料
身長176㎝
體重70kg
體脂肪12%
肌肉重量57㎏

專業經歷
四十歲男性,健身房經營者。
生酮飲食資深顧問

左圖為某日的酮體值(空腹時) 1.0 /ℓ,右圖為某日的血糖值(空腹時) 78 ㎎/㎗

兼顧飲食與運動,有助於改善身體不適

瀧井真一郎先生在東京與橫濱經營以個人訓練為主的健身房,除了一般民眾之外,高爾夫球員、拳擊手等武術家、足球選手、花式滑冰選手,就連頂級職業運動員也會去的健身工坊。

目前活躍於教練工作的瀧井先生,在取得針灸師的國家執照後,長期在綜合醫院等醫療機構提供復健治療。瀧井先生表示:「復健能夠幫助狀況不佳的病患回到正常狀態,然而,如果該名病患本來體力就不好,再怎麼治療也都很難維持。與其那樣,我認為倒不如在生病或身體不適之前,就好好培養自己的肌肉力量,事先打好身體基礎,才能因應各種狀況。」

確實,運動不足或隨著年齡增長導致的肌力衰退,這些都會使人變得容易疲勞,又或者產生肩膀僵硬、腰痛、膝蓋疼痛等各種不適症狀。透過增加肌肉量、提高基礎體力,都將有助於預防和改善這些不適症狀。因此瀧井先生認為:「飲食也就變得很重要,沒有好的飲食將無法打造良好的體態。然而,若是不得其法的飲食也難以增長強健的肌肉,你得要全面檢視飲食與運動,才能夠改變身體狀況。」
這麼說來,訓練肌力與生酮飲食之間的關聯究竟為何呢?

瀧井先生表示:「生酮飲食理論的前身是阿特金斯理論(低醣、高蛋白質、高脂質的飲食法),這是在高持久性運動或健美界很知名的理論,而我認為這是醫生以更容易理解且融合科學、健康的方式將這個理論升級,就成了『生酮飲食法』。」

想要健康又瘦得好看有型,就得兼顧運動和飲食 瀧井先生成為生酮飲食資深顧問之後,提供運動和飲食方面的指導,深受許多男女老少的客人信賴。

生酮飲食容易持續,即使是外食族也毫無困難

瀧井先生自實行生酮飲食以來已邁入第三年,讓我們來聽聽他如何介紹平日的飲食:「多半不吃早餐,但是會喝蛋白質飲品或蔬菜汁,到工作地點後再喝一杯添加椰子油的咖啡。偶爾有吃早餐時,就會是牛排搭配蔬菜汁。」

「中午就在健身工坊附近的餐廳吃午間套餐,不點米飯、麵包,只選擇主菜與沙拉。主菜個人偏好選擇雞肉等肉類或蝦、魚貝類的燒烤料理。常去的餐廳有吃到飽的沙拉吧,真可說是外食族的好朋友。」

附沙拉吧午餐,解決蔬菜不足問題 某日的午餐。位在健身房附近,是經常光顧餐廳的午間套餐,附有很適合外食族的沙拉吧。

他笑著接下去說:「其實即使是沙拉吧也該留意,要避開醣質偏高的蔬菜,選擇葉菜類、海藻類、花椰菜等以及不淋沙拉醬,固定以橄欖油搭配一點鹽和胡椒。」

基本上,晚餐會吃三百到五百公克牛排,並依當天的身體狀況或食慾調整份量。瀧井先生說,由於自己喜歡吃魚,所以會用魚類與肉類交替變換料理的菜色。

很喜歡吃魚蝦貝類,肉類與魚類交替著吃 原本就喜歡吃魚的瀧井先生,也會到美味海鮮餐廳吃晚餐。

職業運動員也會在減重時實行生酮飲食

從一般大眾到職業運動員,指導過各種不同個案的瀧井先生,也會為拳擊手等武術家特別提供量身打造的減重計畫。瀧井先生表示:「減重時會採取生酮飲食,限制醣質、多攝取蛋白質。相反地,要增加體重時,就得要多攝取碳水化合物。」然而,若是胡亂攝取碳水化合物,肌肉就會變得相當鬆軟,因此要在訓練期間的前後攝取,像這樣的細節就相當重要。

此外,想要透過重量訓練增加肌肉量的人,要優先攝取較多的蛋白質,從肉類攝取蛋白質並搭配蔬菜。針對各種情況,瀧井先生會依訓練目的,提供適合職業運動員運用的技巧;而一般人在減重時,容易減少身體上的肌肉量,他就建議要確實攝取蛋白質。

試著請教瀧井先生成功減重的訣竅,他說:「首先試著持續一段期間,一旦開始實行新的飲食方式或運動之時,無論好壞你的身體都會產生變化。只要忍住不放棄,努力堅持一下,身體必然就會有大幅轉變!」

選擇起司做為點心和零食 以擁有優良蛋白質的起司當作點心和零食。

無論是想成為運動員或是俊男美女,最建議的飲食方式就是生酮飲食。

親身運動員生酮飲食的範例:重量訓練中。想要增加肌肉量,要減少醣質並確實攝取蛋白質
健身房裡每年都有大賽得主:左邊是井埜奈奈繪小姐,中間兩名是健身房教練,右邊是坂卷惠美小姐,這兩位女性都是BEST BODY大賽常勝軍。

白澤醫生的溫馨提示
酮體與運動之間的關係,尤其專為運動員設計的營養學,會是未來受關注的領域。不只體重管理,對於搭配個人或競賽的健身需求,都請盡量活用生酮飲食。

書籍資訊
◎圖文摘自方言文化出版,  白澤卓二博士著作《生酮奇蹟實現教科書:全身酮體循環啟動,就能越吃、越瘦、越健康》一書。日本權威名醫白澤卓二博士,歷經長時間臨床診療,遍覽醫學專書、文獻,以及自己多年的科學研究發現,許多藥物無法治癒的慢性病,甚至是癌病,都能利用酮體的中鏈脂肪酸來改善,甚至痊癒!於是,白澤醫生全面紀錄「自己生酮飲食生活」並接受貼身專訪,以一整天從清晨空腹到晚上就寢前的所有生活作息,酮體值與血糖值的切換變化,運用圖解、淺顯的解說方法,道出生酮奇蹟的核心概念、基礎知識和「實踐方法」,讓你Step-by-Step輕鬆照著做,隨時啟動「自身酮體循環」,改善身體不適、遠離癌症、心血管等重大疾病以及「塑造不易胖體質」,擁有一輩子身心都健康的奇蹟生活。

全彩圖解!權威名醫親自解說──
  ►生酮奇蹟實現的6大祕訣;
  ►醫學認可,50道生酮料理與食材選擇;
  ►生酮飲食常遇問題Q&A;
  ►酮體質在家自我檢測方法;
  ►酮體能量切換的基礎知識與科學
  生酮飲食生活概念與實踐方法,一應俱全

•書籍資訊 請點此

責任編輯/瀅瀅

分享文章
  • 訓練動作
  • 啞鈴
  • 上半身肌群
  • 健身
  • 下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瑜伽
  • 重量訓練
  • 初階訓練
  • 跑5K
  • 跑步
  • 運動器材
  • 核心肌群
  • 肩部肌群
  • 跑步訓練
ABOUT
Copyright © 2025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