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健身
  • 訓練動作
  • 跑步
  • 減脂
  • 瑜伽
  • 徒手訓練
  • 核心訓練
  • 啞鈴
  • 瘦身
  • 增肌
  • 觀念
  • 體脂肪
  • 飲食
  • 運動生理
  • 瑜伽動作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知識庫
  • 瑜伽牛面式有助於放鬆斜方肌,改善血液循環幫助一覺好眠
1
瑜伽牛面式
瑜伽牛面式有助於放鬆斜方肌,改善血液循環幫助一覺好眠
2
International Yoga Day 國際瑜伽日 ── 與全世界同享身心靈的統一
3
疲勞性骨折Stress Fracture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瑜伽牛面式有助於放鬆斜方肌,改善血液循環幫助一覺好眠

2020-07-31
知識庫 瑜伽 保健 瑜伽動作

現代人長期使用手機、平板,以及電腦,長久下來容易肩膀與背部僵硬,當我們肌肉變僵硬時,血流也會變差,還會影響到日常生活。斜方肌是負責支持頭部的重量,以及連結了背部、肩膀更容易累積疲勞,瑜伽老師透露可以透過幾招動作達到舒緩背部及腰部的不適。

瑜伽牛面式
瑜伽牛面式有助於放鬆斜方肌,改善血液循環幫助一覺好眠

脖子痠痛可能是斜方肌緊繃引起

斜方肌是位於人體的上背及中背的表層肌肉,其肌肉纖維走向分成上、中、下三部分,起自上項線、枕外隆突、項韌帶和全部胸椎棘突,肌肉纖維向外側集中,止於鎖骨外側的三分之一,斜方肌對於上背部的肌肉來說,是範圍較大的肌肉,相對疼痛影響的範圍和程度也比較大,像是偏頭痛、頸部痛、肩膀痛等,都和它有密切的關係。當斜方肌過度緊繃時,可能會引起整個肩頸區域的痠痛與頭痛。

牛面式緩解緊繃的斜方肌

對於許多熱愛舉重的健身者或是在辦公室打一整天電腦的上班族們來說,都會過度使用肩膀以及頸部、背部的肌肉,當該部位肌肉長期處在緊繃的狀態下,就會造成痠痛、疼痛狀況,嚴重時還會罹患五十肩,然而一般治療方式為吃藥或開刀,但都會有一定的風險存在。透過牛面式(Cow face pose)能拉開緊繃的肩頸,幫助血液順暢,以及恢復周圍的肌肉彈性,除此之外對還有許多益處。

牛面式預防駝背

駝背這種常見的情況已經不只是發生在老年人身上,現在許多年輕人都有慣性駝背的問題。長期駝背會導致脊椎側彎,嚴重時會壓迫到周圍的神經導致疼痛。此外,長時間的駝背也會造成斜方肌無力。透過牛面式能預防駝背,便將姿態調整好,整個身形也會看起來就為挺拔。

©michaelgleibermd.com

如何做牛面式:

步驟1:採坐姿,將左腳彎曲進來,右腳跨到左腳外側,雙膝交疊。

步驟2:吸氣後將左手上舉,繞過肩膀彎曲,將手掌放在脖子或肩胛骨的中間,右手彎曲繞到背後,雙手交握。

步驟3:吐氣時肩膀放鬆,上面手臂再貼近耳朵,下手臂再靠近身體,停留保持呼吸3~5的呼吸,之後換邊進行。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International Yoga Day 國際瑜伽日 ── 與全世界同享身心靈的統一

2017-05-22
活動瑜伽話題

從2015年開始,國際瑜伽愛好者每年有一天可以大肆慶祝自己所喜愛的瑜伽,而且,是與世界上各個角落的民眾一起,歡慶這個舉世同享的世界性瑜伽日活動。

國際瑜伽日主視覺 ©Yoga Day Celebration

在2014年12月11日,聯合國大會正式將6月21日訂為「國際瑜伽日」,風行全球的瑜伽運動開始有了專屬的紀念日。

之所以將夏至6月21日定為國際瑜伽日,這是北半球一年中最長的一天,對世界許多國家都有著特殊的意義,在台灣,夏至在端午節隔天,是重要的傳統節氣,也是季節交替的時刻。

瑜伽起源於古印度,擁有超過6000年歷史,是一種身體、心理以及精神的統合鍛鍊,目的是為讓身心靈合一,通過提昇意識,幫助人類發揮潛能的運動。在聯合國正式公告之後,從2015年開始,每年在6月21日這天,世界各地的瑜伽團體、場館、老師等等紛紛發起了各項活動,大部分是在一些公眾場所一起做瑜伽,吸引了大批瑜伽愛好者參加,場面極為壯觀。

發起國印度在其首都新德里舉辦的活動,吸引數萬人參加。 ©theindianeye.net

根據聯合國網頁說明,設立國際瑜伽日的決議草案由印度提出,受到175個成員國支持。該提議最初由印度總理納倫德拉·莫迪在第69屆聯合國大會上提出,他說:「今天,我要強調的是,瑜伽是我們古老傳統的寶貴禮物。瑜伽體現了心靈和身體的統一、思想與行動的統一……這種整體方法有益於我們的健康和福祉。瑜伽不僅僅是鍛鍊;它是一種發現自己、世界與自然三者合為一體的方式。」

該決議指出“個人和全民作出更健康的選擇和採取有利於身體健康的生活方式十分重要”。在這個方面,世界衛生組織已經敦促成員國鼓勵國民多進行身體活動。目前,身體活動不足位列全球十大導致死亡原因之中,也是包括心血管疾病、癌症、糖尿病在內的非傳染性疾病的一個主要風險因素。

但瑜伽不僅僅只是一項身體的運動。在對決議進行投票之前,大會第69屆會議主席薩姆·庫泰薩強調:「數世紀以來,各行各業的人們修習瑜伽,認識到瑜伽獨具令人身心合一的特點。瑜伽實現了思想與行動的和諧統一。」

在第一次慶祝國際瑜伽日之際,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也發表講話指出了瑜伽的益處:「今年國際瑜伽日活動所強調的重點是,健康生活對於實現聯合國193個會員國去年全體通過的可持續發展目標有著重要作用。」

最有名的瑜伽師之一,已故的拜魯爾·克里希那馬查爾·桑達拉拉亞·艾揚格曾說:「瑜伽修煉出維持日常生活中平衡態度的方法,並賦予個人採取行動的技能。」

國際瑜伽日發起人印度總理納倫德拉·莫迪參與新德里國際瑜伽日活動。 ©theindianeye.net
紐約時代廣場的國際瑜伽日活動。 ©wallpart.com

法國巴黎/

巴黎的國際瑜伽日在艾非爾鐵塔之下舉行。 ©postpickle.com

英國倫敦/

倫敦的國際瑜伽日活動。 ©Times of India Blogs

俄國莫斯科/

莫斯科的國際瑜伽日活動。 ©Russia & India Report

台灣台北/

台北的國際瑜伽日活動。 ©i.dawn.com

想要在6月21日共襄盛舉一下嗎?現在就洽詢一下附近的瑜伽場館或老師,或者上網搜尋一下「國際瑜伽日」的相關活動吧!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疲勞性骨折Stress Fracture

2016-11-23
觀念運動傷害運動生理保健知識庫

疲勞性骨折,又稱壓力性骨折,多因骨骼系統長期受到非生理性壓力所致,多發生在腳部(蹠骨和腳跟),臨床上無典型的外傷史,早期X光片通常為陰性,容易漏診或誤診。
 
疲勞性骨折是一種常見的運動傷害,在運動員中常有發生。它最容易發生在骨骼應力集中的部位,是常見訓練傷之一。通常與超強度訓練或姿勢不當有關,多發生於頻繁的長跑、越野訓練或單一科目的超負荷訓練。此外,也常見於足部承重較多的運動員,如籃球、足球、網球、田徑、體操運動員和芭蕾舞演員,亦可見於經常堅持大運動量訓練的中老年人。

症狀

疲勞性骨折的症狀會在病症開始的二到三週內逐漸地顯現出來,並且和其他因過度使用所造成的慢性傷害的症狀很類似,但是疲勞性骨折的症狀會停留在同一處且較劇烈。患者會抱怨患處痛,而且疼痛通常集中在受傷的地方,但傷處若是位於較深處的構造,例如股骨,則疼痛會有擴散的情形。

患者偶爾也會突然出現急性疼痛的情形。若在疲勞性骨折的症狀出現後未對其做適當的處理,在運動後疼痛會更加地顯著,此時就需要較長的休息時間才能使疼痛平息下來;假使情況更加惡化時,患者在做輕微的活動後,甚至在休息的時候亦會感到疼痛。

以下是疲勞性骨折四個基本的型式:
1. 斜線式(oblique fracture):是最常見的種類。
2. 壓迫式(compression fracture)。 
3. 橫斷式(transverse fracture):因為有可能會移位,所以最危險。 
4. 縱向式(longitudinal fracture):此種型式非常罕見。

不同運動型態所引起的疲勞性骨折的位置也不同,但一般來說,較易發生疲勞性骨折的運動還是長跑。

如何預防

避免骨骼疲勞損傷是預防疲勞性骨折的關鍵。運動要循序漸進,根據自身情況制定科學的訓練計劃,掌握好運動量,避免超負荷運動而導致骨骼損傷。

運動量較大者,每天要攝入充足的營養,補充體力消耗的熱量和水分,並且適當增加鈣和維生素D的攝入,肌力訓練對預防疲勞性骨折也很重要,有助強化骨骼,並增強身體的主要吸震器,也就是肌肉。

如何治療

在治療上,最重要的莫過於與醫師合作了。在短期內,最好至少六星期內完全不要運動,然後開始回復運動時,要遵照醫囑循序漸進地增加份量,並有充分的間隔以讓骨頭有完全恢復活力的機會;至於藥物,無論是口服或局部,都只是降低不適及減少發炎而已,並無法加快其復原速度的效果,但只要有了充分的認知,及正確的治療,疲勞性骨折,發生率也就能隨之降低。

參考資料
1.《完全跑步聖經》,天下出版公司出版 (2015)
2. 成大醫院
3.  厚生健康園區

分享文章
  • 健身
  • 訓練動作
  • 跑步
  • 減脂
  • 瑜伽
  • 徒手訓練
  • 核心訓練
  • 啞鈴
  • 瘦身
  • 增肌
  • 觀念
  • 體脂肪
  • 飲食
  • 運動生理
  • 瑜伽動作
ABOUT
Copyright © 2022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