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保健
  • 日常4個伸展動作快速放鬆你緊繃的斜方肌群
1
日常4個伸展動作快速放鬆你緊繃的斜方肌群
2
工作時提升能量
工作時昏昏欲睡? 這22種簡單技巧研究證實有效提升能量
3
肌能系貼紮如何減輕疼痛?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日常4個伸展動作快速放鬆你緊繃的斜方肌群

2020-08-20
保健 動學堂 運動恢復 瑜伽動作

現代人因為時常划手機打電腦造成肩頸部位的痠痛,這時一般的人都用採用按摩棒或按摩槍對著肩頸部位敲打一通,然而,這樣痠痛的部位其實就是我們人體的斜方肌,當斜方肌長期處於緊繃的狀態時,我們就很容易感覺到肩頸的不舒服,並延伸出頭痛與頸部痛的問題。尤其,加上這幾年健身重訓的族群也愈來越多,很多人都只懂得練斜方肌但卻不知道如何適度的放鬆。接下來,我們將介紹4個在日常生活中也可做的伸展動作,讓你快速的放鬆斜方肌吧!

一、側彎頸部

這個動作是許多人在肩頸痠痛時都會做,你可以採用站姿或坐姿來進行放鬆。

步驟:

1.緩慢的將右耳朝向右肩處移動,並注意在執行這個動作時左肩是否會抬起,如果有抬起時,請將左耳朝左肩移動,並觀察頸部往哪個方向移動會比較舒適和放鬆。

2.找尋到舒適的位置時,再抬起手部將它放置於颧骨上,這時不要過度的拉或壓頭部,只需要輕輕的施加一點壓力,並停留10-30秒。

3.輕輕的將頭部恢復到正中央位置,接著再將頭部往另一邊彎曲,並進行步驟2的動作。

二、鱷魚式

這個動作有在練瑜伽的人一定都會知道,主要是透過趴在地上放鬆肩頸及舒緩腰部肌肉。

步驟:

1.採用趴姿雙腳打開與腰部同寬,並把腿伸直。

2.將雙腿力量放鬆,接著將雙腳尖相互靠近。(張開也可)

3.肩膀不要上抬放鬆,並把雙手交疊額頭放置於上方,閉上眼睛自然呼吸。

4.過程中要特別嘗試將肩膀處放鬆,並延長頸部處的肌肉。

三、眼鏡蛇式

這個同樣也是瑜伽中常做的動作,可以有效釋放下頸部和斜方肌之間的緊繃感,同時,還可舒展喉嚨增加脊椎的靈活性。

步驟:

1.趴好後將雙腿伸直與腰同寬,額頭抵住地板肩膀後拉手臂夾緊,手掌平貼於地面準備後彎。

2.邊吸氣邊抬頭,運用背部肌肉與手的力量撐起上半身,抬高脖子時脖子不要縮成一團。

3.以胸部為中心抬起上半身,看向斜上方微微的抬高下顎。

四、貓式

這個動作可以緩解頸椎部位的緊繃,並伸展背部肌肉與身體前半部,當要專注放鬆斜方肌時,就必需要專注於上肩胛骨之間的區域。

步驟:

1.四肢著地背部打直,雙手與肩同寬加上雙膝與腰同寬,並將雙腳尖踮起。

2.邊吸氣邊看向斜上方,肩膀向後拉長頸部伸長,並讓背部下凹。

3.接著邊吐氣邊看向肚臍,將背部拱起讓其呈現出拱橋狀,同時,腹部向上收緊。

4.過程中要注意頸部與腰部不要向後彎。

資料參考/healthline

責任編輯/David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工作時昏昏欲睡? 這22種簡單技巧研究證實有效提升能量

2020-04-10
營養補給伸展保健觀念生活知識庫

每到下午三點,你是不是開始眼皮和腦袋都失去控制,對著電腦呈現夢遊狀態?本文從食物、環境、身心技巧著手,提供22種快速又方便的方法,讓你花幾分鐘甚至幾秒鐘,就能輕鬆增加能量、集中精神,順利邁向打下班卡的美好時刻。

工作時提升能量
工作時昏昏欲睡? 這22種簡單技巧研究證實有效提升能量

用食物提升能量

1. 喝一杯咖啡:靠咖啡提神也別喝太多!一杯就夠了。2012年一項研究發現,喝一杯咖啡足以使長時間困倦的司機對方向盤更加警覺。

2. 吃巧克力:巧克力雖然也含有咖啡因,但這並不是讓人快速清醒的主要原因。研究發現,可可黃烷醇可能提高人的認知能力,其中黑巧克力中的黃烷醇含量又比牛奶巧克力(白巧克力)高。

3. 做咀嚼動作:人們常在開長途車時嚼一塊口香糖,以保持頭腦清醒,研究顯示嚼口香糖可以提高機敏性,並且改善情緒。

4. 多喝水:「每天喝足夠的水」是大家都知道卻鮮少人做到的事,但即使是輕度脫水都會讓你困倦,因此疲勞感爆發時,試著喝一兩杯熱水吧!

5. 正常吃飯:身體的能量需要燃料,而燃料來自食物。沒有食物,你的精力和情緒都會急劇下降。2000年一項研究發現,經常進食可以增強能量、改善記憶力和動力。要注意的是,睡眠不足可能導致你吃更多零食,進而吃下更多垃圾食物。

喝咖啡提神
喝一杯咖啡足以讓人更提高警覺 ©Dai KE on Unsplash

改變環境打起精神

6. 打開窗簾:環境提示對人體能量扮演的重要性,有如人體的開關(又稱晝夜節律),陽光也可以減緩季節性情感障礙。如果你唾手可得陽光充足的窗戶,就不用安排做光照治療了。

7. 把燈光轉亮:如前述,陽光是最有效的,因為晝夜節律對我們有很大的影響,但一項研究發現,要在一天當中任何時段感覺清醒,打開一盞燈就能辦到了。

8. 放一盆綠色植物:成天悶在辦公室不流通的空氣中,室內空氣汙染物可能對健康產生長期或短期影響,包括消耗能量、過敏,讓人昏昏欲睡。如果增添一盆室內植物,能幫助讓空氣更乾淨,也讓心情更美麗。

9. 聞檸檬的氣味:聞某種氣味會帶來多種情緒上的好處,這是芳香療法的一環。而檸檬油是種刺激性的香氣,也是對人體有效的精油之一,檸檬氣味早在2008年就被研究證實可改善人的情緒。

10. 看一些紅色:紅色與勝利、自信心有關,嘗試看一些紅色、紫色的色調(或穿上它們),可使自己更加清醒。

11. 出去走走:走出辦公室、走向戶外,如果附近沒有樹林沒關係,有種植綠色植物的公園就可以了。根據2010年一項研究,僅在戶外20分鐘就足以讓人感覺更活耀。

辦公桌窗簾
讓陽光灑進辦公桌,可以減緩季節性情感障礙 ©KOBU Agency on Unsplash

在辦公桌前的身心甦醒技巧

12. 伸展:研究顯示,做一些瑜伽伸展能使人感到精力充沛且充滿自信,工作空檔就伸展一下吧!

13. 加快思考:眼皮下垂時頭腦可能也處在渾沌狀態,但此時如果讓大腦更快地運作,可能會幫助身體適應。根據2006年一項研究,更快的思考(例如更快的閱讀速度、小組討論或學習新概念)會讓人感到精力充沛。

14. 深呼吸:研究發現,以瑜伽使用的腹式呼吸法讓氣體通過橫膈膜,能促進血液循環,也可能會增加你的能量。

15. 找個有趣的事做:你可以計畫在每天最睏的時間(通常是下午3點左右),執行一天中最有趣的任務。研究顯示,對一項任務感興趣會使人更容易保持警覺性。

16. 多聊聊天:安靜的辦公室總是讓人昏昏欲睡;聊天歡笑的辦公室不只有趣,更有研究顯示,有穩固社交關係的人較快樂、健康且睡眠更多。2006年一項研究指出,比起安靜的辦公室,聊天使人更能打起精神。

17. 抬頭挺胸:駝背會導致疲勞。研究顯示,抬頭挺胸地坐著,讓肩膀向後、眼睛向前、腰部略為拱起,可以使人更有活力,甚至能增強自信心。

18. 笑:笑已被證實可以減除壓力,而研究還發現笑具有包括提升能量在內的許多健康益處。

19. 把音樂調大聲:許多人戴著耳機聽音樂紓解上班壓力,研究更發現,沉迷於一些令人振奮的音樂,可以提高警覺性、注意力和記憶力。另一篇研究則發現,長途駕駛時播放中等速度音樂最能提高警覺性、減少疲勞。

瑜伽伸展
瑜伽伸展動作能使人感到精力充沛

離開辦公桌的甦醒技巧

20.運動一下:當你有打瞌睡的衝動時,請用出去運動替代吃下午茶。2011年一項研究發現,在工作之間進行訓練可有效提高工作效率,而這剛好可抵銷你離開辦公桌去運動的時間。

21.午休小睡:與其跟瞌睡蟲拉扯糾結,不如選在午休時間小睡片刻。理論上,午睡能使人恢復活力,以保持精神集中在工作上,也不大會干擾到夜間睡眠。

22.離開辦公桌:很多人習慣在辦公桌上吃午餐,千萬不要!2016年一項研究發現,午餐時間從工作中抽身,讓心靈真正休息一下,可以提高你的能量水平。

資料來源/GREATEST
責任編輯/Dama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肌能系貼紮如何減輕疼痛?

2019-08-16
運動傷害保健知識庫

人體的運作相當精細與巧妙,我們可以看到東西、聽到聲音、聞到 氣味、嚐到味道、感到撫觸,是因為我們有視覺、聽覺、嗅覺、味覺、 皮膚感覺等感官功能,讓我們可以跟外界接觸與互動。除了上述所提到的感覺功能外,人體有一種非常重要卻令人不悅的感覺——痛覺。

肌能系貼紮如何減輕疼痛? ©mds-protect.com

我們如何感覺到疼痛?

疼痛 是因真正或潛在的身體組織損傷所引起之不舒服的知覺和心理感覺,它 是主觀的感受。因為無法用客觀數據來量化,所以大多只能根據病患描 述的強度、種類,以及持續時間來判斷其嚴重性。疼痛的覺察是一連串 複雜而精密的神經系統運作。有害而危險的刺激會被人體感覺接受器接 收,將刺激轉換成電訊號,透過神經纖維傳遞到脊髓再進入到大腦,大 腦會進行分析、區別與判斷,並決定需要採取的反應,將訊息以相反方 向往外傳送到肌肉或其他器官,進而產生行動或是生理反應。對人體來 說,痛覺就像警報器,是種保護機制,當我們感受到疼痛時,即預期人 體遭受到有害刺激,我們便會避免有害刺激持續傷害人體。

疼痛的種類與成因可以簡單地用下列兩種方式來分類:

分類一

傷害刺激性疼痛(Nociceptive): 大多數疼痛屬於此類,它是人體組織如皮膚、肌肉、關節、肌 腱、骨頭或內臟器官受到傷害而產生的正常反應。又可以分為軀體性(Somatic)與內臟性疼痛(Visceral),前者主要來自肌肉骨骼(關節疼痛、肌筋膜疼痛)與皮膚,疼痛通常容易定位。後者主要來自內臟器官與平滑肌,疼痛通常會轉移。

神經源性疼痛(Neuropathic): 由於體感覺神經系統的損傷或疾病所產生的疼痛,可能來自周邊神經、脊髓神經與腦部的傷害,因此症狀表現差異性大,從麻木感或過度敏感皆有可能,疼痛性質則多為麻痛、燒灼感、針刺感等。例如糖尿病神經病變、帶狀皰疹後神經痛、脊髓損傷、腦中風後中樞神經痛、幻肢痛等都屬於此類。

發炎疼痛(Inflammatory): 是指由於發炎組織釋放出多種傳導物質,使傷害感覺受器疼痛路徑活化與敏感化所產生的疼痛,發炎疼痛包括盲腸炎、類風濕關節炎等。

分類二

急性疼痛:一般伴隨疾病、傷害或手術產生,可以明確知道造成疼痛的原因,且持續時間較短,可於一段可預期的時間之後消失。將其做為疾病或組織傷害的指標具有警示作用,可用來保護身體。

慢性疼痛: 一般沒有明確造成疼痛的原因,通常持續時間超過三個月,疼痛程度不一致,可能反覆間歇性或持續性發作。可能是身體對於疾病的預警,通常只能控制無法治癒。

疼痛的理論

疼痛是每個人一定有過的經歷,更是所有醫療人員從患者身上常常 接收到的訊息,如何減輕甚至消除疼痛,成為最重要也最被關心的課題。傳統的止痛理論,如門閥理論(Gate Control Theory)認為,脊髓後角膠質層細胞與T細胞扮演控制疼痛門閥的角色,利用按摩或振動,可使Aβ纖維興奮並傳遞訊號,讓傳遞疼痛的門閥關閉,使傳導速 度比較慢的C纖維傳遞痛覺訊息受到阻隔,痛覺無法向上傳到大腦,疼痛感因此減輕。常見的傷害刺激性疼痛,特別是肌肉骨骼相關的疼痛,常利用門閥理論的概念來處理。當疼痛發生時,可以使用按摩輕 撫或是振動來減輕痛覺的感受,物理治療所使用的經皮神經電刺激的止痛理論基礎也是根據門閥理論概念開發出來的。

在門閥理論提出之後,有學者提出另一個疼痛理論,稱之為神經矩 陣理論(Neuromatrix Theory),有別於傳統門閥理論強調脊髓與大腦 之間神經傳導的機制,神經矩陣理論的核心概念指出:大腦是負責與疼痛有關的神經衝動之過濾、選擇及調節的主要系統。學者認為,疼痛並不是單一原因造成的,而是與認知、感覺區辨、情感情緒有所關聯。也就是說,疼痛感受是大腦接收到認知、感覺與情感三層面訊息輸入的交互影響,經過整合後產生反應輸出。因此,人體對疼痛的解讀與反應有所不同,疼痛的感受未必跟刺激的強度成比例,個人主觀感受、負面情緒、心理壓力等心理因素都有可能造成疼痛感受的加劇。

從早先發展的門閥理論到較新的神經矩陣理論,我們可以瞭解到,透過特定感覺的輸入,可以進一步改變人體對於疼痛的感受。

肌能系貼紮如何減輕疼痛?

不同於我們熟悉的藥物是以化學性作用來改善疼痛,貼紮是以物理 性的力學作用來影響人體,達到減輕疼痛的效果。貼布以不同的張力貼 紮在人體,可提供各類神經受器不同的感覺刺激,達到減輕疼痛 的目的。例如:自然張力的貼紮提供表皮層及真皮層的觸覺及壓覺等不 同的感覺刺激輸入;中度張力及特定方向的貼紮可以刺激肌肉的高爾基 氏體,調節肌肉的收縮作用;極大張力的貼紮則是可保護彈性相對較不 足的韌帶與肌腱被過度的拉扯,並提供本體覺刺激來穩定關節。

換句話說,當我們了解疼痛的起因是什麼,且運用正確的方式貼紮在目標組織上時,便可以藉由貼紮與身體組織之間發生的力學作用來改善疼痛。舉例來說,當疼痛是因急性發炎而產生的,自然張力的貼布能促進 循環代謝以減輕疼痛;若是因慢性發炎而引起的疼痛,可以藉由自然張力的貼紮減輕皮膚內神經受器的壓力,調節傳導到腦部的神經訊息,另外藉由較大張力的貼紮方式可以影響較深層的組織以間接處理疼痛。若疼痛是因筋膜肌肉過度拉扯,或是過度緊繃所引起的,可以運用中度張力與特定方向的貼紮來引導筋膜肌肉,讓身體產生預期的活動,或運用極大張力的貼紮維持關節之間良好的相對位置,讓人體姿勢或動作趨向避免傷害且正常化的模式。

如何使肌能系貼紮發揮最佳作用?

執行貼紮前、中、後若能留意以下幾件事,可以讓貼紮作用發揮到最大喔!

1. 使用肌能系貼布前應先清潔皮膚,可以用水清潔或用酒精消毒,確認皮膚乾淨無水分後再進行貼紮,能減少皮膚過敏的發生,也有助於貼布對皮膚的附著性。

2.將肌能系貼布兩端的直角修剪成圓角,有助於延長貼布停留在皮膚的時間,避免因為摩擦而掀起。

3.肌能系貼布上的膠屬感溫膠,貼紮後用掌心摩擦或按壓貼布,能幫助膠的黏著性更好。

4.如要進行劇烈運動,例如游泳、球賽,建議至少於運動前三十分鐘 完成貼紮,以讓貼布在身上的適應性及黏著性穩定。

5.撕除貼布時,從較靠近軀幹的一端開始往遠端肢體的方向將貼布撕除。可以一手抓握貼布一端,另一手輕壓皮膚或按壓在貼布上移除貼布。

6. 貼紮後若感到任何不適,或是皮膚有搔癢的感覺,須立即用正確方式撕除貼布。

7. 貼布的固定端與末端不拉張力,張力主要施予在目標區域。

8.若一條貼布必須重疊貼在另一條貼布上,上層的貼布會較容易脫落,因此進行貼紮時,應盡可能讓貼布固定端及末端直接黏著於皮膚上。

9.貼紮時應盡可能伸展貼紮區域的局部皮膚,貼布與皮膚愈密合,貼紮效果愈佳!

10.貼在身上的貼布若因洗澡、游泳或是淋雨而浸濕,可使用乾毛巾或紙巾按壓吸乾水分,不可以使用吹風機的熱風吹乾,避免造成皮膚燙傷。

11.懷孕或是特殊疾病患者,例如心臟病、糖尿病、腎臟疾病、呼吸系 統問題等,如有貼紮的需求,必須先徵詢醫師建議。

12. 皮膚有開放性傷口、蜂窩性組織炎等感染現象,勿進行貼紮。

書籍資訊

◎ 圖文摘自臉譜出版社,侯雅娟、洪千婷 著作。

本書特色

對症舒緩,輕鬆應付30種「你一定遇過」的日常不適

提前預防,根據生活情境量身設計預防性貼紮

調整姿勢,輔助維持健康良好的體態

全彩圖解,初學者也能輕鬆上手

安全有效,醫師與物治師專業解說,無藥免手術

落枕、閃到腰、脹氣、便祕、吃蘿蔔乾、骨盆前/後傾……,面對日常的小病小痛,你通常都怎麼解決?是放任不管?還是拿罐藥膏塗一塗就了事?其實你可以從現在就開始學習肌能系貼紮,從此擺脫難忍的疼痛!不論是因長期累積,或是突然發生的意外,日常的病痛都大大影響我們的生活品質。由日本加瀨建造博士發明的肌能系貼紮利用皮膚與貼布之間的交互作用,帶動皮下筋膜移動、促進循環代謝,因此不用藥物就可以安全地達到放鬆肌肉或促進肌肉收縮、緩解疼痛、穩定關節等效果,進而解決日常病痛的困擾。例如,當腹部脹氣時,將貼布以自然張力貼上,可以提供皮膚觸覺與壓覺,減輕腹脹感;腳踝扭傷時,貼上貼布可調節肌肉收縮與減輕局部壓力來穩定受傷的腳踝;另外,如退化性膝關節炎等不穩定的關節也可用貼布來支持保護。

本書由復健科主治醫師與物理治療師集結十多年的臨床經驗撰寫而成,收錄了30多種可解決現代人常見疼痛與不適的貼紮,與20個改善、調整身形與預防傷害的預防性貼紮法,不但能讓你重拾無疼痛的健康生活,更能進一步在傷害發生之前事先預防與自我保護,是每個努力為生活奔波忙碌的你/妳一定要擁有的疼痛自救指南。現在就請快打開本書,一起來體驗肌能系貼紮的神奇之處吧!

• 更多臉譜《肌能系貼紮2日常生活與工作的痠痛一貼見效!》一書資訊 請點此

分享文章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ABOUT
Copyright © 2025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