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天你卻提不起精神、只想在冷氣房裡躺一整天嗎?天氣炎熱高溫的情況下,人們喜歡躲在冷氣房裡納涼,再享受冰涼的冷飲,這些作法往往可以達到快速止汗的效果。但就中醫的觀點,這樣也會讓體內的「濕氣」排不出去,讓你整天懶洋洋。
究竟什麼是「濕氣重」?台中慈濟醫院中醫師伍崇弘解釋,以水蒸氣比喻,水喝進人體,需要熱能把液態水變成水蒸氣才能送進細胞使用。經常喝冰水,熱能無法馬上將水化為水蒸氣,於是身體瀰漫著水,濕氣重的人,吃什麼都補不到該補的地方,代謝性廢物反而會積在體內排不出去,濕久不去會積成痰,所以有些人痰多,都是濕氣作崇。
「腸胃不好、消化吸收差及心肺腎臟排水功能差,容易淪為『濕氣』一族!」伍崇弘指出,頭重、全身沒力氣、早上起床累、舌苔白厚或大便不清爽等都是「濕氣重」的表現。
其他濕氣重的表現,還包括了肌肉無力,因脾主肌肉,當濕氣進入脾胃會有肌肉無力情形;大便不清爽,排泄物不成形、溏瀉、黏膩或出現便秘,但大便形質軟黏等都是體內過濕的症狀。
為了擺脫夏季炎熱造成的體內濕氣重的問題,中醫提出了 4 個方法,協助有效幫身體去除濕氣。
1. 調整飲食,少喝冰涼甜飲
飲食建議除了注意營養均衡,食材應該以高纖與蛋白質為多,碳水化合物與高脂肪則較少,口味清淡,食用過程中宜細嚼慢嚥,飯後應該靜慮,因此不管坐或行,都要放空,減少接觸影音或 3C 產品,避免干擾氣血在脾胃的運作。 或是,可以每天煮點紅豆薏米湯喝,儘量少碰冷飲。如果想見效更快,推薦可以喝些用芡實、薏仁、紅小豆、馬齒莧、淡竹葉、槐米、綠茶等食材煮成的芡實薏仁茶,不但可以祛濕消腫,還能健脾美白。
2. 用中醫「五苓散」趕走濕氣
伍崇弘表示,以豬苓、茯苓、澤瀉、白术與桂枝 5 種藥材組合的「五苓散」,有健脾利濕功效,也可經中醫師診斷後服用除濕; 此外,足三里、三陰交等穴道按摩,也可健脾益氣除濕。
3. 控制冷氣溫度,洗完頭馬上吹頭髮
建議根據室外溫度來調節室內的冷氣溫度,讓兩者的溫度反差不要太大,必要時可以開電風扇輔助增加室內冷空氣的對流。另外,夏天洗完頭之後會面臨吹頭髮很熱的問題,伍崇弘指出,如果沒有做到儘快吹頭髮,又一邊吹冷氣,也容易讓濕氣鎖在體內。
4. 下半身肌肉訓練運動有益除濕氣
運動也是一個主要的除濕方式,運動發汗,讓水從毛孔排出即是排濕的良好管道,現代人如果不能避免冷氣房,可以多運動, 應看重早上 7 點到 11 點這段期間,就中醫理論上是脾胃經絡運行的時候,因此早餐是三餐的重點,應該質要好、量要夠。又脾主肌肉,運動上建議多鍛鍊下半身肌群,加強肌肉收縮,促進氣血循環,由外影響臟腑,來強健脾胃功能,如進行慢跑、單車、游泳等。
由於現在社會工商繁忙,多數上班族下班後沒有足夠時間進行較大的活動,建議可以進行健身運動如深蹲、橋式、棒式等,如果想柔性活動身體,可以選擇瑜珈來進行經絡的展延。但不管甚麼運動或活動,希望都是至少一週 3 次以上,每次 30 分鐘,長期實施才能獲得健康效益。
圖文/林以璿
* 文章授權轉載自《Heho健康》網站
原文:夏天懶洋洋是因為身體「濕氣」太重!中醫 4 招幫身體除濕
什麼是「Heho」?Heho = Health & Hope
我們有最豐富的健康、運動、休閒、養生、美食,和人生經驗的心靈分享……我們有動人的小故事,更有醫生、護理師、營養師等專家對於健康和生活的建議,為大家帶來健康與希望。而我們的小心願是:您能喜歡這份用心,並分享給您的朋友!
【Heho官網】
無論你有多健康,隨著年齡增長,身體狀況自然會漸漸衰退,但其實我們可以靠努力降低衰退幅度,讓自己即便老去仍能繼續奔跑、開心運動。據一項發表於《實驗老年醫學》的新研究指出,運動可使 DNA 老化標記「端粒」的縮短過程減慢,運動員的端粒比同年齡人更長、具有更高的抗氧化能力,也意味他們的細胞比一般人更年輕。
我們可把 DNA 染色體之於端粒,比喻為鞋帶與其上方的塑膠鞋帶頭。端粒會罩住染色體的末端,保持染色體的完整性、防止它們磨損,並控制細胞分裂週期,研究推測和細胞老化有明顯關聯。
事實證明,端粒會隨著年齡增長而大幅衰減、變短,也增加細胞衰老機會,進而引發一系列問題,例如傷口癒合緩慢、阿茲海默症風險升高…等。
前述發表於《實驗老年醫學》的新研究為統合分析研究,刊載於 2020 年12月《實驗老年醫學 the journal Experimental Gerontology》。研究人員分析 11 項研究報告,比較同一年齡區段共 240 名的 30 歲以上運動員以及 209 名非運動員的「端粒」長度,其中, 30 歲以上運動員平均參加 16.6 年的高階競賽。
該研究發現,運動員體內的端粒不僅比同年齡人更長,且具有較高的抗氧化能力,也代表他們體內的慢性炎症更少。此外,久坐不動並不是端粒變短的唯一可能因素。發表於《衰老 Aging》期刊的一項研究發現,COVID-19 重症患者的端粒明顯較短,推測是由於病毒感染抑制患者組織再生,這可能是重症患者肺部造成如此嚴重長期損害的原因。
前述新研究顯示,保持身體活躍,尤其是高水平的活躍,可以減少上述各種問題的風險;簡言之,運動會減慢端粒縮短的過程,也隨之減緩你的細胞老化。
不過對於一般人而言,保持端粒強健並不是一個常見的健康目標,因為至今沒有「端粒追蹤器」之類的技術,可以讓我們知道自己的努力是否能讓端粒頭好壯壯﹖研究人員、德國薩爾蘭大學醫學博士 Christian Werner 則指出,端粒的強健可與保持肌肉質量、關節健康、骨骼密度等關連,而這些都可以通過運動訓練來實現。Werner 其他研究中發現,耐力運動和間歇運動對端粒長度的影響特別有效,但最大重點是,所有身體活動其實都有助於保護端粒、減緩細胞老化。
資料來源/Runner's World, Experimental Gerontology Volume 146
責任編輯/Dama
痠痛的問題已經不是老年人才會發生,現今許多年輕人因工作繁忙,導致全身上下都時常出現痠痛的情況,嚴重時,還會造成生活不便!因為想快速改善,所以會服用止痛藥來緩解,但長期吃藥並不是一種好的辦法,以下根據專業物理治療師針對有全身痠痛困擾的人制定出了6種舒緩動作,平時可以靠這些動作改善外,也要維持良好姿勢才能事半功倍。
1 拇指屈曲與伸直
這個動作能伸展到大拇指到手腕內側的肌肉,針對有手腕痛、媽媽手、板機指的人來說非常適合。
步驟1:將手掌輕鬆打開,將大拇指往內靠伸展,同時停留約3秒時間。
步驟2:再將大拇指回到原位停留3秒。
步驟3:來回為一組,重複8~10次。
2 頸部伸展
這個動作很適合長期使用電腦、低頭滑手機的人,能幫助肩頸伸展達到舒適。
步驟1:跪在地上,頭輕碰地。
步驟2:將雙手往後反釦並往上延伸。
步驟3:停留10~15秒後休息,重複3~5次。
3 背部伸展
這個動作很適合長期使用電腦、彎腰的工作者。
步驟1:坐在一張椅子上(最好有靠背那種)。
步驟2:將雙手十指緊扣並環抱後腦勺。
步驟3:將上半身整個往後仰,並伸展到覺得適合的位置。
步驟4:停留10~15秒後休息,再重複3~5次。
4 瑜伽橋式
橋式這個動作雖然是屬於瑜伽動作,但許多物理治療師都會透過這個動作來讓有髖關節疼痛的人得到舒緩,非常適合長期久坐、騎自行車的人。
步驟1:平躺於地,屈膝保持在舒適角度,雙手放置兩側,將背部往地面平貼,收緊肚子預備。
步驟2:臀部抬起,讓身體呈一直線,停留10~15秒後休息,重複3~5次。
5 股二頭肌伸展
這個動作能伸展到大腿、小腿,幫助長期久站導致酸痛的人可以得到舒緩。此動作可以透過彈力帶或是毛巾來執行。
步驟1:側躺在床上或是沙發上。
步驟2:將右腳往側躺的那邊伸出,同時彈力帶套入腳底板。
步驟3:雙手緊握彈力帶,同時右腳打直。
步驟4:維持10~15秒後休息換邊。(兩邊為一組,重複3~5次。)
6 腳底板滾球
這個動作能按摩到腳底板的穴道,以及放鬆腳底的肌肉、筋膜來緩解腳底疼痛。
步驟1:準備一顆小球(網球或是專門按摩的為佳)
步驟2:坐在椅子上後,將一隻腳踩在球上。
步驟3:開始慢慢的前後滾動球。
步驟4:一腳約做1分鐘後再換邊執行。(重複3~5次)
資料來源/WEbMD、Team Movement Life、Medical News Today
責任編輯/妞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