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孩子走路時,是否發現他們或站或走時會有內八或是長短腳的症狀呢?這些稱為鴨母蹄的走路姿勢大都起因於扁平足的關係。除了先天遺傳的扁平足孩子,若是後天造就的就必須多加注意並給予矯正,扁平足的成因很多 : 例如,孩子們足部太早承重,或是肌肉韌帶無力、姿勢不良等都會導致扁平足的產生,大人要多多注意小朋友的足部發展,把握2~8歲的發育時期避免錯誤的姿勢產生,與加強足部運動來誘發足弓之發育。
大多數的扁平足不一定有症狀,但是少數扁平足會在走路、跑跳、平衡等動作受影響而經常跌倒,除此之外,如果併有足跟外翻、歪斜的現象,會更讓孩子們在走路時接觸地面後,足跟不穩、歪斜,也會因為身體受力而改變,並且造成足部膝關節內側受到不正常的拉扯、韌帶受損等狀況。
以下有四種體適能遊戲,能鍛鍊孩子足底小肌群的發展,並且可以增進足部、踝關節等肌肉控制,並且防止扁平足的產生。
這個動作可以幫助孩子伸展雙腿、踝關節。
步驟1:首先,將小孩的雙手放在小板凳上,雙腳腳掌貼在地面。
步驟2:讓孩子的屁股向上翹高,身體呈現倒v型,在訓練的過程中,雙腿越後面,越有拉筋的效果。
這個動作可以訓練到孩子小腿肌肉力量以及平衡感。
步驟1:首先,準備幾個寶特瓶或是娃娃排列在地板上。
步驟2:讓小孩墊起腳尖站立,再來回繞過這些障礙物。
這個動作可以訓練到孩子的足底小肌肉群並穩定髖關節。
步驟1:首先,將小孩屈膝躺平,雙腳與肩膀同寬踩在彈力帶上,並且在彈力帶中間塞入一顆球。
步驟2:讓孩子的雙腳保持踩穩後,再利用小球滾過孩子的屁股下方,當球要滾過去時,請孩子將臀部往上抬起。
這個動作可以訓練到孩子小腿肌肉力量以及平衡感。
步驟1:首先,分別與孩子站在軟墊或是枕頭上。
步驟2:站好後,大人可以與孩子互相丟球,或是與孩子一起比手畫腳。
肌肉是維持人體代謝、產生能量的重要組織,當人們在運動後肌肉損傷、或是運動傷害造成的發炎不適時,會想吃上消炎藥。但要小心!如果是肌肉受傷的發炎反應,吃下消炎藥反而可能造成肌肉無法恢復,表面看起來減低痠痛,實際上肌肉卻流失了。
身體在發炎時會分泌前列腺素PGE2,也就是所謂的「炎症因子」,它會刺激免疫系統產生發炎反應。在感冒時,PGE2會刺激肌肉的痛覺神經,造成全身痠痛,但通常幾天就會消失。不過在肌肉受傷、拉傷的狀況下,PGE2反而會刺激肌肉幹細胞生長,用最快的速度修復肌肉。肌肉細胞本身處在一種不斷代謝、汰換的動態過程中,而肌肉幹細胞就是負責製造新肌肉的細胞,可以分化成不同部位的肌肉。而在小鼠實驗中,肌肉受傷後,不只體內的PGE2濃度會急速上升,如果額外注射PGE2一天,肌肉幹細胞的數量也會上升。
根據史丹佛大學醫學院研究顯示,實驗小鼠腿部受傷後,3天內的PGE2都明顯的升高,研究人員表示,這是一種免疫調節的現象,透過發炎來刺激肌肉重新生長。而小鼠接受PGE2注射後,除了幹細胞增加之外,新長出來的肌肉也比原本的肌肉有力。為了證實PGE2對幹細胞的影響,研究人員將小鼠的幹細胞放在培養皿中,暴露在PGE2下一整天,結果細胞生長達到了原本的6倍之多,顯示PGE2的確是促進幹細胞的原因之一,同時還能增強肌肉力量。
但是研究人員使用非類固醇的消炎藥,像是阿斯匹靈、普拿疼等藥物來抑制PGE2時,肌肉再生能力明顯變差,恢復速度也變慢了;而在肌肉處於動態平衡的狀態下,恢復時間一拖長,最後肌肉量會比受傷前略減,如果是正在肌肉訓練的人,長期來說是不利的。 但另一個角度來看,PGE2屬於短期的免疫反應,只要肌肉一直處在受傷、發炎的狀態,分泌還是會趨緩,反而會讓肌肉產生慢性發炎,抑制重生的效果;這也是做了重量訓練、肌力訓練後需要休息幾天的原因。
資料來源/HEHO健康網
責任編輯/妞妞
武漢肺炎疫情持續,口罩資源有限,對跑者們多了一個難題,儘管口罩還夠用,但跑步時要不要戴?這篇文章請鐵人三項高手兼神經科學醫師黃秉康解答「跑步時應否戴口罩?」的疑惑。出門練跑、上跑課時之前,不妨先看看他解答5個常見問題,再下決定。
解答:外科口罩功能受呼吸力度影響,它主要應付我們日常呼吸產生的力度,阻擋外界有害物質進入口鼻,減低呼吸道傳染病傳播。跑步時,我們會比平常用力呼和吸,吸氣時產生的壓力比平常大,因而減低外科口罩的阻隔功能。此外,弄濕口罩也是一個問題。
解答:會,外科口罩濕了就沒有效用,所以跑到出汗,面部汗水弄濕口罩,就算戴了口罩都沒有功效。
解答:不應該,因為要保護他人。呼吸道傳染病會透過飛沫傳播,我們帶了口罩咳嗽或噴嚏,減低傳染風險。當然,這樣會略為弄濕口罩,減底它的壽命,但大家要以保護他人為重。
解答:不會。
香港01以網站、手機App、周報和01空間為本,構建跨媒體多維平台,打破了傳統媒體的限制。香港01有2017年全港獲獎最多的新聞頻道,還有雅俗共賞的娛樂、生活等主力頻道,以及個性化頻道。2018年9月起與運動星球成為內容合作夥伴,於香港01網站也能看見運動星球的自製內容。香港01以網站、手機App、周報和01空間為本,構建跨媒體多維平台,打破了傳統媒體的限制。
香港01有2017年全港獲獎最多的新聞頻道,還有雅俗共賞的娛樂、生活等主力頻道,以及個性化頻道。2018年9月起與運動星球成為內容合作夥伴,於香港01網站也能看見運動星球的自製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