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且持續性的運動習慣可以讓身體更加健康,相信這句話大家都耳熟能詳。然而,有研究發現運動還能讓我們身體的年齡減少10歲以上;這項研究是來自於美國印第安那州鮑爾州立大學 (Ball State University)人類績效研究室所發現的狀況,研究人員在70多個固定運動10年以上的人身上發現有年輕人的某些生理特徵,包含心臟、肺部和肌肉的形狀與40多歲的人形狀相同,這項發現也同時發表在《應用生理學雜誌》上。
研究人員與以下三個類型的受測者進行研究:
第一種類型為70歲的7名女性及21名男性,他們都很健康並經常運動。
第二種類型為70歲的10名女性及10名男性,過著久坐不動的生活模式。
第三種類型為20多歲的10名女性及10名男性,他們都很健康並經常運動。
關於第一種類型的受測者做出的報告指出,這些70歲左右的男性及女性,他們平均每週進行休閒運動5天總運動時間為7小時,在一個階段內研究人員試圖通過評估受測者的最大攝氧量,來確定受測者的有氧耐力;這可以評估一個人在劇烈的有氧運動中可以使用的最大氧氣量,因此,研究人員透過他們以騎室內自行車來達到這點。最大攝氧量(VO2 max)的紀錄十分的重要,因為,當一個人達到30歲後VO2 max往往每10年下降大約10%,並且會對應到患病風險的增加。
另外,研究人員還對受測者進行了肌肉活組織檢查,以評估肌肉中小血管的形成和分佈,並評估有氧酶活性,該酶活性在細胞上能驅動氧氣的代謝。在研究的另一個階段,研究人員將男性參與者分為兩組,訓練參加比賽組和休閒運動組。最後結果發現,心血管功能比賽組優於休閒運動組。研究人員認為,對70多歲運動訓練受測者的健康狀況,進行測量的結果看起來像是幾十歲的人一樣,而這些好處似乎男女均適用。
研究小組也指出,70多歲的受測者屬於年紀較大的人,他們從以前就受到了要健康就要動的觀念,以及長時間進行身體活動的生活模式。對於這樣的發現,研究小組認為這些人都來自於運動風潮正盛行的1970年代之前,當時以跑步和棒球最受到大家的喜愛,因此,養成固定的運動訓練就成為了那個年代出生的人最常做的事;這項研究的首席研究員Trappe表示,只要你每天固定離開沙發步行30-45鐘,也比整天久坐的人要健康的多。
資料參考/draxe、muscleandfitness
責任編輯/David
是否常常跟朋友討論:「如果真的要胖,胖哪邊就好。」這是一個時常被討論的問題,如果非要有一個地方胖,你會選擇胖屁股還是胖肚子?雖然大多數人都覺得胖肚子比較好藏肉、胖屁股的話舊傳統觀念好像比較受長輩喜歡,但其實大家都還少思考了一個問題,其實胖哪裡其實跟健康也有非常大的關係!
根據近期美國醫學期刊《JAMA》上的研究指出,如果你的脂肪囤積在臀部的話,相比胖在肚子的人較不容易罹患糖尿病與心臟病,胖在手臂的人,淋巴系統的循環會較為不好,因此要注意淋巴發炎等疾病,然而胖在肚子的人,可能因為遺傳基因的緣故,由於臀部無法囤積太多脂肪,進而導致脂肪都囤積在內臟器官或血液中,可能使罹患糖尿病及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大大提高。再來胖腰的人,易罹患心血管疾病、高血壓、動脈粥狀硬化等疾病!然而胖腿的人,有時不一定是真的「胖」!可能是因為內科疾病,像是充血性心衰竭症、肝臟疾病或肝硬化、腎臟疾病等病因造成,但所有疾病包含萬惡的心血管疾病、器官病變,都可能源自於身體有太高的脂肪含量!
另外,過去也有研究發現與西方人相比,亞裔人口更容易先從腹部開始囤積脂肪,這與糖尿病風險升高,有高度的關聯性。 根據期刊上研究了一項有關肥胖的實驗,研究者招募超過60萬名實驗者的基因進行了分析,此研究確定了200多種容易讓人「腰臀比」較高的基因變異,與較高腰臀比有關的這些基因,分別與較低的臀部脂肪和較高的腹部脂肪有關,並且都與高血壓、高血脂及較高的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風險相關。根據研究成果,研究團隊表示,從代謝角度來說,在臀部囤積脂肪,是一種更安全的儲存脂肪方法。
目前研究團隊正在探索研究中發現的基因,是否適合成為未來藥物開發的靶點。不過,對於那些由於遺傳而臀部脂肪較少的人群,研究人員指出,改善生活方式才是真正重要關鍵,像是限制熱量攝入或是做有氧運動,這些都能使每個人有很大的受益。
資料來源/HERO HEATHLY&HOPE、DAILY MAIL
責任編輯/妞妞
很多人會以為,只有醣類食物會影響胰島素,但事實上你只不管吃甚麼食物都會影響胰島素,只有程度上的差異大小而已。你應該關注的重點是食物的『升糖指數』(GI值)。
升糖指數用於衡量糖類對血糖量的影響。食物在消化過程中迅速分解並且將葡萄糖迅速釋放到循環系統的糖類具有高升糖指數。反之,在消化過程中緩慢分解並且將葡萄糖逐漸釋放到循環系統的糖類具有低升糖指數。低升糖指數食品有益於大多數人的健康。
高升糖指數食物包含澱粉、醣類、含白糖、蔗糖的點心,這些食物會經過消化迅速分解,使個體本身立刻血糖上升(飯後血糖),但這樣的血糖升並不會太久,所以很快神經系統就會提醒你『再次進食』囉,不管你是不是在進餐時間。這也是為什麼會有『糖癮』的問題。
低升糖指數食物包含肉類、蔬菜跟堅果、少數部分水果,很多水果其實都是高GI值的。但豆類通常都是偏屬澱粉類食物,包含紅豆、綠豆、花生都是。所以即使花生的GI值很低,但仍包含大量的澱粉。
影響升糖指數的關鍵因素,除了我們已知的澱粉、含糖量、脂肪食物或蛋白質食物外,還有哪些?料理方法,譬如麵條飽水量高,升糖指數就會提升。食物加工,加工越細,生糖指數越高。譬如生燕麥升糖指數較低,一分鐘燕麥飲升糖指數較高。不加糖牛肉乾比牛肉塊升糖指數更高。
(簡單地說,生酮飲食裡,碳水化合物你盡量少吃,不要以為你都可以吃在限定百分比下,因為事實上你會吃得更多一些。因為許多肉類脂肪食物也有碳水化合物)
部分食物如米、麥、豆莢跟堅果類,有些是澱粉食物有些則否。要怎麼辨認?這些都是種子,是植物用來孕育後代的構造。比較簡單的區分方法,堅果大多為是喬木植物,而且顆粒較大 (米麥一顆跟核桃一顆有沒有感覺差異很大)。堅果的喬木歷史悠久,比其他食用植物出現得更早。堅果之所以大顆,才能吸引動物幫忙播種。
大家應該都看過冰原歷險記電影,那隻一直努力要藏橡子然後搞出災變的古生物松鼠 (但橡子其實是栗子,比較偏澱粉類)。
由於喬木生長所需時間較長,故堅果不同於穀類以澱粉形式來儲存能量,而是改用更濃縮的能量型式『脂肪』儲存。因此,堅果一般富含脂肪,在食物分類上堅果大都屬於『油脂類』。
但有些長得像堅果的食物,其實是澱粉,除了花生之外還有蓮子、栗子、菱角,只要咀嚼起來有沙沙的感覺,多半都是澱粉(好笨的分法)。
可口可樂出了零卡可樂,標榜的是零卡、無糖成分。但事實上,糖騙得過消費者,騙不過身體。許多代糖包含阿斯巴甜、糖精或是蔗糖素、木糖醇,儘管熱量極低(還是有熱量唷),但仍會引起胰島素作用,造成血糖震盪問題。所以可口可樂的零卡可樂,儘管一開始販售時受到熱量的歡迎,但卻沒有人因此變瘦,常態飲用零卡可樂的人甚至更胖了些。
關於鄭匡寓因為減肥而開始運動,從此就戀上跑步。
透過呼吸、心跳與疲勞的雙腿體驗真實存在的美好。
多年研究運動科學及跑步技術,每天都在追求更進步的自己。
同時是個患有癲癇的運動員,所以深深期望推廣健康運動給每一個人。
因為減肥而開始運動,從此就戀上跑步。透過呼吸、心跳與疲勞的雙腿體驗真實存在的美好。多年研究運動科學及跑步技術,每天都在追求更進步的自己。同時是個患有癲癇的運動員,所以深深期望推廣健康運動給每一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