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運動風氣越來越盛行,但隨之而來就是常發生運動傷害。許多人都認為得最容易發生運動傷害的族群,應該是年齡層落在20~35歲之間,或著是關節退化的高齡長者,但根據統計,其實中年人發生運動傷害的機率較其他年齡層還要高。
隨著年紀增長,不只容貌,連骨骼以及肌肉量都會逐漸下降,因此導致運動傷害以及日常生活中受傷的機率大增。但是,為什麼在中年這個分層的人運動傷害機率最高?因為進入中年時期,骨質流失變快、肌力也開始下降,但一般人都會以為身體狀況還跟年輕時差不多,維持原有的運動方式,一不小心就容易受傷。
發生運動傷害的部位大多集中在下半身,主要是因為下半身的肌肉較少鍛鍊、柔軟度較差,如果運動時過於激烈或姿勢錯誤,就容易導致肌纖維受損、肌肉拉傷等。加上有些可能希望透過運動減重或是讓身形更好看,又或是短時間希望達到成效,然而當過度的運動量,反而容易造成受傷。雖然至今對於運動量並沒有絕對的上限,運動強度也是隨著健康狀況而改變,所以頻率應該彈性調整,而不是一味地拚命運動。
研究指出,成年人在40歲之後,肌肉質量平均每十年減少8%,大腿肌肉力量,則是每十年下降10~15%,置之不理,很容易就變成肌少症。 肌少症代表肌肉質量、肌力下降,最終可能導致行動不便、生活品質下降,也會提高疾病發生率甚至死亡率。因此,在肌少症尚未發生之前,應及早藉由飲食和適當運動做好預防。
資料來源/healthline
責任編輯/妞妞
現代人生活與3C產品密不可分,每天久盯手機、電腦螢幕,也讓「乾眼症」上身,成為常見的文明病之一。除了眼睛感到乾澀外,當出現灼熱、疲倦感,甚至異常的淚水分泌時,都有可能是乾眼症的警訊,若出現以下「乾眼症徵兆」,應及早求助眼科,以利及早治療。
每天下班眼睛乾澀又痠癢?總是忍不住用手揉?小心你是乾眼症上身!《Social Lab社群實驗室》本次透過《OpView社群口碑資料庫》追蹤近3個月內「乾眼症徵兆」話題的網路聲量表現,帶您了解網友熱議的乾眼症徵兆排行。
視力模糊
眼睛疲勞
對外界刺激敏感
眼睛發紅
淚液多
眼睛刺痛
觀察近3個月內網友針對「乾眼症徵兆」相關話題的討論,可以發現「視力模糊」、「淚液多」皆是網友經常提及的症狀。當眼睛表面的淚液分泌不穩定,不論是過多或過少,都可能影響到光線折射,引起視力模糊。
有網友提到自己就是「因隱形眼鏡戴太久,導致乾眼」,指出時常超時配戴隱形眼鏡,便可能會使眼睛表面過度乾燥,進而刺激到神經、導致淚液過度分泌,造成視野模糊,讓有乾眼煩惱的民眾表示「嚴重到似乎24小時一直流淚」,深受眼睛嚴重不適與視力不良所困擾,直呼痛苦。
而容易感到「眼睛疲勞」也是不少網友點出的乾眼症徵兆之一。當眼睛常感到疲倦、酸澀,甚至感覺睜不太開眼、想睡覺時,很有可能就是乾眼症的前兆。有人就發文分享「我每天的閱讀量非常大,看書看電腦滑手機,常覺得眼睛用久了會痠會乾」,找醫師診斷後竟發現是「嚴重乾眼」。
有網友建議「點日本高級的眼藥水,和用熱毛巾熱敷眼睛,來舒緩眼的疲勞」,也有人說可以「多吃一些花青素、維生素C比較高的補品,比如智利酒果、藍莓、櫻桃之類的」,指出除了可試著透過熱敷讓眼部放鬆,多補充葉黃素、花青素等,能有效改善眼睛疲勞的營養素也有幫助。
不過也有醫師提醒,「日常照護就要做好,才能舒適一整天」,認為比起事後治療,平日就做好眼部養護更重要。
另外,乾眼症也容易出現如畏光、怕風等「對外界刺激敏感」的反應。不穩定的淚液薄膜,也可能提高眼睛對環境的敏感度,進而引起不適,像是有民眾表示自己因為乾眼症而有畏光反應,常常「很想把眼睛閉上」,並提醒有同樣困擾的網友,除了尋求專業眼科醫生的診斷與治療外,也需「自己調整作息+運動」,才是「治本」的不二法門。
乾眼症的症狀剛出現時往往容易被忽視,但若長期不予理會,對眼睛的傷害恐不斷提升,除了長時間感到不適,更可能引發視力問題。因此若你也有以上提及的乾眼症徵兆,別忘了及早尋求專業醫療協助,讓我們抱持正確的護眼觀念,共同守護這扇連接世界的「靈魂之窗」吧!
《優活健康網》為台灣極具專業權威性的健康知識平台,擁有完整醫療記者與編輯群,提供最正確的就醫認知與醫療知識。
【Uho優活健康網】:http://www.uho.com.tw/
【Uho優活健康網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uhofbfans/
我們人體幾乎每個器官都會衰老,而免疫細胞更是如此。免疫系統在青春期發育最快,在25歲左右達到頂峰,直到40歲之後慢慢下降,為了要延緩免疫系統衰退,除了靠飲食、睡眠等方式來維持免疫細胞的青春之外,其實肌力訓練更是關鍵。
一個全身肌肉跟一個全身都是脂肪的人相比,正常觀念判斷,一定會下意識的認為全身都是肌肉的人才是健康的,其實這是正確的。其實肌肉不僅是身材曲線好看外,更是提升免疫細胞的原因之一。研究專家在動物實驗中發現,讓肥胖的老鼠跑跑步機做肌力訓練,在經過24小時後發現IL-15(介白素)的濃度上升了兩倍。而「介白素」正是影響免疫系統的關鍵。其中老人常見的肌少症除了飲食、運動外,其實和免疫系統變差也有關連。過去也有研究指出肌力較差的老人住院感染,肺炎的機率較高,顯現肌力對於免疫力還是很大的影響性。
另外一個讓肌肉可以增加免疫力的原因,是肌力訓練可以把老舊的細胞代謝掉,同時也可以把老舊的免疫細胞汰換成新的免疫細胞。根據台北市立大學運動科學研究所特聘教授郭家驊表示,免疫細胞在人體其實老化的速度很快,以淋巴球為例,出生不到一個星期就老死了一半了;而免疫細胞中,老、中、青的比例,會直接影響到人體免疫功能與健康,但運動已經證明會讓免疫細胞群體偏向年輕。在血液可同時觀察到剛出生的年輕細胞,和快死亡的衰老細胞,而這些細胞要新陳代謝,需要靠吞噬型免疫細胞來幫忙清除人體老細胞;但這些吞噬型免疫細胞,有些壽命只有2~3天,因此,多一點大強度的運動挑戰,能讓免疫細胞保持最佳狀態。不過雖然強度高一點、效果較好,但郭家驊還是建議,以自己能承受運動強度的8~9成就好,可能的話讓運動持續時間長一點。
此外,郭家驊教授也提醒,細胞死掉後需要快速大量細胞再生的材料,此時身體如能立即獲得足夠的養份,比較不會產生後面的疲勞、縮短免疫空窗期。那對於常運動的人,什麼時候才是營養補充對好的時機?其實可以在運動前、中或是運動後半小時內,補充容易吸收的雞精、氨基酸、乳清蛋白、水解黃豆蛋白,但是補充量其實並不需要太多。運動造成汰舊換新的當下,如果身體沒有足夠的氨基酸,細胞再生無法迅速進行。 如今全球被新病毒侵襲,做好外在保護的同時,也得讓自己內在維持良好身體機能。
但是,增強免疫力並不是立刻就見效,要擁有良好飲食、正常作息、心情愉悅是最好的辦法,同時也別忘了規律運動的重要性。平常也可以多做規律深呼吸,促使血液含氧量增加,保持免疫系統於最佳狀況。
資料來源/HEHO健康網、Science Direct
責任編輯/妞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