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知識庫
  • 用數字來量化跑步訓練的能力!STRYD帶你了解這4項能力指標
1
跑步技巧提升
用數字來量化跑步訓練的能力!STRYD帶你了解這4項能力指標
2
2023年雙北城市馬拉松3/5登場   獨創賽道從台北市府跑到新北市府
2023年雙北城市馬拉松3/5登場 獨創賽道從台北市府跑到新北市府
3
鐵人三項運動員的專屬訓練課表
Stryd
Stryd

用數字來量化跑步訓練的能力!STRYD帶你了解這4項能力指標

2021-02-01
知識庫 運動部落 跑步 跑步訓練 路跑 馬拉松 專欄 觀念

每一種技術都要透過無次有效率的訓練來進步,這可以運用在所有的事情上面,跑步也不例外。如果你有看過任何國際級的跑步賽事轉播,選手都會在最後進行衝刺,把握機會,也在比賽中保持在前端以防最後被超車。或是你可能知道某些選手對於跑坡特別厲害,每到上坡總是可以超越其他選手,讓其他選手膽戰心驚。

跑步技巧提升
用數字來量化跑步訓練的能力!STRYD帶你了解這4項能力指標

我不怕一位練習過一萬種踢腿功夫的人,可是我害怕一位練習一種踢腿功夫一萬次的人。 "I fear not the man who has practiced 10,000 kicks once, but I fear the man who has practiced one kick 10,000 times." - Bruce Lee 李小龍

成為一名優秀的選手,必須顧及所有技術,但是想要成為第一,絕對是在某些技術高人一籌。如果有其中一項技術不是這麼容易達成,那你就必須在另外一項將它補回來,要懂得運用自己的優勢。Stryd 希望你能發揮自己最大的優勢,這就是四項跑步能力指標出現的意義。

四項跑步能力指標
身為跑者絕對要懂得運用自己的優勢,這就是四項跑步能力指標出現的意義。

四項跑步能力指標

以下這四項關鍵指標都是根據過去 90 天的跑步紀錄分析,此分析與同性別、年齡及目標的跑者進行比較,可以更明確瞭解自己相對的強弱項。

體能(Fitness):臨界功率體重比

爆發力(Muscle Power):10 秒最高功率體重比

疲勞抵抗(Fatigue Resistance):接近目標比賽功率以下所能維持的最長時間

耐力(Endurance):≥ 50% 臨界功率以上的最長連續跑步時間

體能(Fitness)

臨界功率體重比越高的跑者,通常都代表有著相對較高的體能水平,它會自動根據功率時間曲線去推算(除非你改為手動設定)。

爆發力(Muscle Power)

對於耐力運動員來說,10 秒內的衝刺能力是常被忽略的部分,但衝刺的水平除了可以反映出無氧能力外,其實也是檢驗跑步技巧的重要環節。要知道技巧不佳的跑者是沒辦法在短時間內輸出高功率/配速的,所以 10 秒最高功率較高的跑者也表示具備良好的跑步技巧。

10秒的衝刺能力
10 秒內的衝刺能力是常被耐力型運動員所忽略的部分!

疲勞抵抗(Fatigue Resistance)

疲勞抵抗可以直接反映出跑者在維持一定強度下的續航力有多長,即在回答能不能「跑得又快又久」,跟專項比賽表現具有高度的相關性。你可以用很慢很慢的配速跑很長一段時間,但不代表能夠以接近比賽強度的配速撐很久,疲勞抵抗正是告訴我們在比賽強度下,續航力落在什麼樣的水平。它會根據跑者所選擇的目標比賽距離而有不同的標準:

五公里:≥ 96~100% 臨界功率所能維持的最長時間

十公里:≥ 92~96% 臨界功率所能維持的最長時間

半程馬拉松:≥ 88~92% 臨界功率所能維持的最長時間

馬拉松:≥ 75~88% 臨界功率所能維持的最長時間

跑者續航力有多長
疲勞抵抗可以直接反映出跑者在維持一定強度下的續航力有多長。

耐力(Endurance)

就是在 90 天內以 ≥ 50% 臨界功率持續跑步的最長時間,可作為有氧耐力的指標;但這個數據只是告訴你最長可以跑多久,跟實際競賽能力並沒有直接關係(除了超馬),能夠「跑很久」跟「跑得又快又久」是兩種截然不同的能力。以下圖為例:

有氧耐力的指標
能夠「跑很久」跟「跑得又快又久」是兩種截然不同的能力。

此跑者的目標為馬拉松賽事,年齡層在 30-39 歲,疲勞抵抗是以 88% 的臨界功率為標準,即 237 瓦。從曲線可以看到在這強度下他能夠維持 1:47:37,根據同年齡層且同樣是以馬拉松為主的 Stryd 用戶當中,平均值為 1:00:38,他的數據高了47分鐘,所以他的運動水平是相當不錯。

如果你自認體能很好,疲勞抵抗不應該這麼低,有可能是你最近 90 天內沒有進行測驗、比賽或比賽配速訓練,所以數據無法顯示,如果你目標為全程馬拉松,建議可以安排一場馬拉松配速的測驗( 15 - 35 公里,依照個人狀況及課表安排),如果是以半馬為目標,建議安排比比賽距離短的練習賽(10 公里測驗等),這樣就能看到自己目前的疲勞抵抗水平。

/ 關於Stryd /
Stryd

在這個講求科學化的時代,一昧地埋頭苦練已經不是現代人追求進步的方式。 想要更客觀、更精確的方式監控跑步訓練強度? 不用毫無頭緒的猜測是否達到訓練計畫中的每一項目標。 Stryd 可以告訴你,你還能加多少速或是是時候該放慢腳步,不畏懼逆風,且戰勝風阻。

臺灣 Stryd 粉絲專頁

臺灣 Stryd 官方網站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2023年雙北城市馬拉松3/5登場 獨創賽道從台北市府跑到新北市府

2022-12-05
賽事話題半馬馬拉松跑步

首創連結雙北的 2023 年雙北城市馬拉松,確定將於 2023 年 3 月 5 日開跑! 台灣體育運動競技協會今 (5日) 在南港瓶蓋工廠召開宣告記者會,宣布近期將開放報名。賽事包含 42 公里馬拉松菁英組及 21 公里半馬挑戰組,兩組皆由台北市政府前廣場起跑,跑上台北市內新生高架橋以及連接雙北的華江橋,半馬組則能跑上市民高架,沿途能同時體驗城市風光與河岸美景,最後自新北市縣民大道直達終點「新北市市民廣場」。

2023年雙北城市馬拉松3/5登場   獨創賽道從台北市府跑到新北市府
2023年雙北城市馬拉松3/5登場 獨創賽道從台北市府跑到新北市府

醞釀3年 終催生出串聯兩直轄市賽道

記者會邀請台北市體育局專門委員呂生源、新北市體育局教育處龔東昇副處長、台北市新科議員陳宥丞,以及台北市闕枚莎議員辦公室許德興主任等到現場支持。這場比賽籌畫近 3 年終於露面,社團法人台灣體運運動競技協會秘書長林劭宗表示,感謝在籌備期間陳宥丞議員的陪伴相挺,以及前台北市政顧問林有志先生也提供許多寶貴意見;並在新北市劉副市長及邱副秘書的協助下,帶著主辦單位一步一腳印地去拜訪許多里長,落實事前溝通的執行。更要感謝台北市體育局及新北市教育局體育處的長官跟團隊的指導與支持。

2023 年雙北城市馬拉松賽事總顧問簡坤鐘指出,越來越多的馬拉松賽事代表運動風氣提升,2023 年雙北城市馬拉松串連著兩個直轄市的賽道規劃,代表著跨越城市交通阻礙,更可以推廣新北市與台北市的特色,打造不同規格的馬拉松賽事。

現場陳宥丞議員則提到要落實運動,降低老人肌耐力不足的問題,在生活中落實運動風氣的提昇!會中特別來賓前職棒選手林其緯與大家分享過往訓練體能的經驗,提到跑步正是最簡易也最常做的訓練之一。

圖中為2023 年雙北城市馬拉松的男女賽服
圖中為2023 年雙北城市馬拉松的男女賽服

橫跨雙北3座橋 半馬組跑上市民高架

2023 年雙北城市馬拉松是橫跨雙北的 A 級賽事,擁有嶄新的城市賽道與大台北河岸美景。賽事設有 42 公里馬拉松菁英組及 21 公里半馬挑戰組,起點為台北市政府前廣場,起跑後,全馬菁英組將經由新生高架橋進入圓山河濱公園並繞行社子島,沿途享受基隆河環繞大台北地區的路線;半馬挑戰組則經新生高架橋後跑上市民高架,在臺北城市景觀中享受跑步的愉悅及自我挑戰;兩組別皆沿華江橋進入新北市江子翠河濱公園賽道,體驗大漢溪及新店溪孕育出的河岸美景;賽道最後一段為新北市縣民大道,並直達終點「新北市市民廣場」。

主辦單位台灣體育運動競技協會說明,賽道全程將經過 3 座橋,分別為新生高架、市民高架(僅半馬組),以及連結雙北的華江橋,其中除華江橋跑在人行道,在新生與市民高架可享受跑在車道上的快感。而以往少見有上市民高架的賽事,半馬組選手可享獨特體驗。

2023年雙北城市馬拉松 全馬地圖
2023年雙北城市馬拉松 全馬地圖
2023年雙北城市馬拉松 半馬地圖
2023年雙北城市馬拉松 半馬地圖

相關賽事資訊可至「雙北城市馬拉松」官網、FB 粉絲頁,或依貝特報名網站進行查詢。

■ 賽事日期:2023 年 3 月 5 日 (日)
■ 報名時間:近期開放報名至 2023 年 1 月 18 日 23 點 59 分止
■ 活動會場:台北市政府前廣場、新北市市民廣場
■ 報名費用:馬拉松菁英組 1,800 元、半馬挑戰組 1,200 元

資料來源/社團法人台灣體育競技協會
採訪撰稿/Dama

分享文章

鐵人三項運動員的專屬訓練課表

2017-06-14
初鐵515知識庫觀念跑步訓練游泳單車鐵人三項跑步

運動可以大致定義為任何一種為了改善健康的體能活動,訓練則被定義為一種有組織性的鍛鍊,以成功完成某個活動為目標。如果要能充分利用你的時間與體力達成運動表現目標,就必須有目標性和組織性的訓練計畫,完成各種短程與長程目標。

鐵人三項的運動員課表 ©220triathlon.com

週期訓練

週期訓練的定義是在特定週期內,進行各種訓練量與強度變化的訓練方式,目標是為了讓身體達到顛峰狀態,完成比賽目標。週期訓練可以分為線性週期與非線性週期。在線性週期中,運動員會在4到6週的小週期間只專注於一種能量系統或訓練重心,在每個週期中都從低強度到高強度進行漸進式訓練。在非線性週期中,運動員會在訓練週期中同時使用各種能量系統和強度來進行訓練。這兩種方式都各有其死忠支持者與批評者,不過今日多數教練都比較傾向使用非線性週期訓練,因為它可以在不同運動強度中達到訓練效果,同時可以避免線性週期中常見的過度訓練和運動傷害。

訓練負荷

對耐力運動員來說,訓練負荷是以運動頻率、持續時間、運動強度等方向來計算。運動頻率指的是在每週、每月或每年的循環中,完成某特定運動的次數。持續時間指的是一節訓練的時間長度。運動強度指的是運動時力竭的程度。這些參數會在訓練計畫中被調控,以達成促使運動表現進步的理想目標。

恢復與適應

和總訓練負荷一樣重要的觀念是恢復與適應。簡單說就是身體在恢復時期可以調整成適應訓練壓力、變得更強壯,可以在未來應付相似訓練強度的過程。當你在設計和執行訓練計畫時,必須考慮訓練適應週期。不注重恢復與適應的話常會造成運動傷害與過度訓練。

有氧代謝

在以耐力為基礎的運動比賽中,步調尤其重要。從5公里這種距離到超鐵的長距離主要都得以有氧代謝為根基。有氧代謝使用的是將碳水化合物和脂肪轉換成燃料、製造動能的有效能源生產路徑。科學家、教練和運動員都發現,低強度和中強度運動在提升心肺血管功能和肌肉系統方面,最能增強長距離賽的耐力。

無氧代謝

基本上無氧代謝就是在無氧的情況下進行代謝作用,這是一種在產生動能上比較缺乏效率的能源路徑。當運動強度增強時,身體會有微妙但顯著的轉換,開始使用碳水化合物作為主要的燃料來源。這個轉換會使工作中肌肉的產生灼熱感和加快呼吸頻率。在這種強度或更高強度下的運動無法持久,但運動員和教練都了解透過適當訓練讓無氧閾值(anaerobic threshold)提升時,運動員就能在許多高強度運動中增加速度。

功能力量開發

功能力量的開發在健身界很受歡迎,它的重點在於提升神經和肌肉系統功能的協調性。功能訓練使用的是每天日常生活中會用到的動作,像是站、扭、屈、舉、跳、走、跑等,和只鍛鍊單一關節的訓練不同。比方「弓步前進」和「大腿伸展」這兩種動作,「大腿伸展」只專注鍛鍊大腿股四頭肌,讓此處肌肉更加發達。但「弓步前進」則是針對所有和站立、走動、跑步整體流暢度相關的肌肉都加以鍛鍊。均衡的阻力訓練計畫通常都會將這兩種動作納入例行訓練中。

間歇訓練

間歇訓練是一種高強度的爆發性訓練,並在訓練中重複安插各種休息時段,這在志在得勝的運動員間很受歡迎,因為它能改善心肺功能並提升肌力與耐力。間歇訓練一般都是以使用無氧能量系統為主,改善運動員維持高強度輸出和可以高速運動更久時間的能力。對於自行車選手的間歇訓練可以舉例如下:

暖身5到10分鐘。
以乳酸閾值心率的強度騎5次,每次衝刺2分鐘,中間休息1分鐘。
緩和5到10分鐘。
乳酸閾值指的一種代謝狀況,當運動員在進行高強度運動時,血液中乳酸開始堆積的臨界點就稱為乳酸閾值。乳酸在做像是低強度的有氧運動時會比較有效率地被代謝掉。

長程穩定速度訓練

和間歇訓練恰恰相反,長程穩定速度訓練(亦常被稱為長程低速訓練)於1970年代在馬拉松選手之間風靡一時。這種訓練是在一週間數天每天跑1小時或更長時間,步調要比跑馬拉松慢上1到3分鐘,用可以和人對話的速度去跑,之間至少要挑一天進行約2小時的長跑,這個訓練的目的是可以增強心肺功能和肌肉耐力。長程穩定速度訓練今日仍是許多頂尖耐力運動員的主要訓練方式,尤其在結合適當的間歇訓練後,可以在耐力運動上有絕佳表現。

開發訓練計畫

要開發出最理想的訓練計畫必須有很多科學資料支持。隨著多元運動參與受到大眾歡迎的程度提高,各種關於最佳練習與訓練法的研究資料也以驚人速度成長。雖然有效訓練的科學基礎非常重要,但擬定訓練計畫的技巧也很重要。

三鐵指導這一塊領域在最近十年來有爆炸性成長。現在有各式各樣的三鐵指導資格證明可以取得,許多大大小小的訓練公司也都如雨後春筍般冒出,以滿足這個日趨成長的運動領域需求。開發多元運動計畫是一大挑戰,因為運動員都想有效地同時訓練好三種運動,他們發現學識淵博的教練可以為他們縮短學習曲線,省下時間和麻煩。雖然運動指導的確必須了解訓練的科學理論,但訓練的技巧也是不可忽略的。畢竟人類的運動表現並不是1+1=2那麼簡單,否則每個人都應該以類似的程度變快變強才對。事實是每個運動員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一名好的教練要能找到訓練之間的平衡,並在幫助運動員達成目標的同時也能保持健康並避免受傷。因此訓練的技巧很重要。

在許多方面來說,三鐵教練就像一名主廚。每位主廚都能拿到共同的食材,然而如何調味、製作和呈現食材、創造出餐點才是重點。不過我們得面對一項事實,有些餐點很美味,有些則否。同樣道理也適用於三鐵指導,教練如何針對個人優勢與弱點進行訓練,並制定達成目標的訓練計畫才是重點。

我們開始討論訓練計畫時得先來檢視所有三鐵教練手邊的資料。良好的規畫和策略性監督對一個訓練計畫來說是很重要的。說到制定訓練計畫,第一步就是要決定該季的最終目標,我們將其稱為A賽事。接著你要決定其他次要的賽事,這些賽事是作為增加比賽經驗和累積比賽次數所用。許多菁英運動員會把參加這些B或C等級的賽事作為一種強力的訓練,讓自己在身體上和心理上都先做好應付最終目標的準備。

一旦決定好比賽日程也下定決心要參賽後,就應該開始擬定訓練計畫。從A賽事參加日開始回頭規畫並善用週期訓練原則。你的訓練計畫應該要由不同運動強度、時間長度和訓練頻率等要素組成。綜合各項要素所安排的訓練計畫才能發揮訓練成效。在非線性的週期計畫中,先專心做某種能量系統訓練4到6週,但同時加入可以增強其他能量系統的訓練強度,因為任何能量系統都不可能排除其他能量系統
獨自存在。比方在以有氧為基礎的訓練階段中也會納入一些短程、高強度的訓練來鍛鍊無氧能源系統。這會讓你在日後比較容易轉換成以高強度為主的訓練,也會降低過度訓練和受傷的風險。

除了增加心肺功能和針對某項運動的訓練之外,多數教練和運動員現在也同意增加關於肌力和柔軟度的訓練對於增進運動表現和維持長期的健康與活力是很重要的。這些額外的阻力訓練必須全年無休,各位可以使用書中精選的各種鍛鍊方式進行,這些鍛鍊可以補足運動員所需的每季訓練。比方當運動員在比賽季時,肌力訓練課程的重心多半是在維持體力與預防受傷。而在賽季前的肌力訓練則是把重心放在增強肌力和打下生物力學上的強健基礎。

表格3.1是一個賽季前訓練計畫範本,可以作為有一到三年經驗的初學者或中階三鐵運動員準備參加「全程標準鐵人」(標鐵515)的課表範例。訓練重點是以有氧為基礎,再加上基本的肌力鍛鍊,並在每週全心投入訓練10到12小時。

在這個範例中,你會發現每種運動項目每週都至少會訓練三次,再加上三節的肌力訓練。運動員應該在肌力訓練前先做針對運動本身的訓練,以確保正確的運動姿勢並發展紮實的運動技巧。因為阻力訓練而疲累的肌肉可能會在游泳、騎車和跑步時養成不正確的姿勢,進而妨礙效率和浪費力氣。

在有這麼多肌力訓練可以選擇之際,當務之急就是專注於某個計畫以持續改善運動表現。選擇專業教練或是有證照的個人訓練師來協助你。

書籍資訊
◎圖文摘自楓樹林出版,  馬克.柯里昂, 特洛伊.傑考森 著作《三鐵鍛鍊解剖書》一書。本書所談各種增進肌力、動力、體能和技巧的訓練,跟籃球、舉重、健力、網球、瑜珈選手的訓練並不相同。訴求是提升三鐵表現,是為了特定競技目標進行鍛鍊,利用全身、局部性等訓練來提升身體素質,達到增進體能及表現的目標。是所有珍視三鐵技術及其運動精神者──包括運動員、教練、訓練員及參賽者不可錯過的最佳讀物,看完後你會發現,任何運動的晉級奧義,都蘊藏在對人體運動的認識之中。

書籍資訊 請點此

責任編輯/瀅瀅

分享文章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ABOUT
Copyright © 2025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