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號稱手搖飲王國的台灣,經常能看到民眾隨手一杯珍珠奶茶搭配下午茶點心,作為忙碌生活的小確幸,但往往多喝一杯飲料、多吃一口甜食,就可能在不知不覺中讓糖分攝取量超標!糖分過高不僅可能導致身體慢性發炎,新光醫院骨科主治醫師陳政光更指出,攝取過多糖分還可能影響身體骨骼生成、加劇肌肉衰退,進而降低骨質量,增加往後發生骨折的機率,特別對於已是骨質疏鬆高風險的中老年族群而言,每日的糖分攝取量更是不得不多加注意。
新光醫院骨科主治醫師陳政光說明,一般人骨質大約在 30 歲左右達到最高峰,中年以後骨質每年平均減少 0.3%-0.5%,如果骨質流失過多,會讓原本緻密的骨骼形成許多孔隙,呈現中空疏鬆現象,導致骨骼變得脆弱,甚至只要稍微撞到或跌倒就會骨折。
糖分對健康的影響甚大,若攝取過多,容易催化體內的糖化作用,最終生成對人體有不良影響的「糖化終產物(AGEs)」,造成膠原蛋白變質、劣化,不僅會讓全身器官和組織慢性發炎,還會導致皮膚出現皺紋鬆弛甚至蠟黃暗沉。
除此之外,陳政光指出,「糖化終產物」會影響骨骼裡的膠原蛋白,減少骨骼的有機物與礦物化基質,減少骨骼的強度,使得骨骼脆化。因此糖尿病患者即使骨密度正常,但因為骨骼強度較差,仍是骨折高風險族群。「糖化終產物」同時也會影響體內的蛋白質合成功能,降低肌肉的質量與強度,加劇肌肉衰退的速度。
陳政光指出,中老年人已是骨質疏鬆高風險族群,若是日常生活中忽視糖分的影響性,恐會增加往後骨折風險,因此,陳政光建議,除了補充鈣片外,民眾平日也應盡量減少糖分攝取、多運動,提早做好預防措施,降低日後骨質疏鬆及骨折風險。
歲末節慶活動多,大吃大喝難以避免,但千萬要注意,別一不小心就讓健康亮起紅燈!雖然健康概念人人皆知,但卻很難實踐,如何兼顧好口味與健康呢?新光醫院營養課營養師高郁雯分享日常飲食可以把握的幾項重要原則:
1. 正餐要吃飽,可以降低對飯後甜點的慾望。
2. 多吃蔬菜,增加飽足感。
3. 多攝取優質蛋白質,如白肉、瘦肉等。
高郁雯分享,民眾常有飲食迷思,以為正餐少吃一點可以有助於減肥,或是會避開油脂、澱粉類食物不吃,然而,每日攝取足夠熱量對於維持身體健康有很大的幫助,建議民眾若是擔心熱量,可以透過每日分配預計營養熱量,事先計算份量,以達到均衡營養的健康原則。
至於如何執行減糖或無糖飲食管理,高郁雯表示,約有七成糖分潛藏在日常包裝食品中,無論麵包、優格,甚至健康食品都可能含有糖分。
因此,除了應多留意食品營養成分,平時用餐時不妨多選擇原型食物,以減少多餘糖分及加工物的攝取,養成戒糖的飲食習慣,若覺得一下要改為無糖太困難,可以從降低每週飲料與甜食的頻率開始,再逐步減少每次飲食中的糖分,就能無痛戒糖、迎向健康。
文/林以璿
圖/蘇鈺婷
什麼是「Heho」?Heho = Health & Hope
我們有最豐富的健康、運動、休閒、養生、美食,和人生經驗的心靈分享……我們有動人的小故事,更有醫生、護理師、營養師等專家對於健康和生活的建議,為大家帶來健康與希望。而我們的小心願是:您能喜歡這份用心,並分享給您的朋友!
【Heho官網】
你每分鐘心跳幾下﹖一般來說健康成年人的安靜心率範圍在60-100下,但當你以為自己心率「正常」時,可能實際上有大問題!根據瑞典一項最新發表的研究指出,即便安靜心率75下在正常範圍,但75歲前死亡的早逝風險,是每分鐘少於55下者的2倍;如果你的安靜心率不斷提升,每升高1次、死亡風險就增加3%!
這項研究刊載於線上醫學期刊《BMJ Open Heart》。研究人員隨機選擇了798名1943年出生(50歲以上)的瑞典男性,並調查了他們的生活方式、心血管疾病家族史與壓力水平,讓他們接受了全面體檢,其中也包括安靜心率。測量後,以安靜心率(bpm)分為4組﹕55 bpm以下、56-65 bpm、66-75 bpm、75 bpm以上。
經過11年後(2003-2014年),原本近800名受試者中還存活的有654名,而願意繼續接受安靜心率等測驗的有536名。研究人員發現,安靜心率在75bpm以上雖然仍在正常範圍,但與55bpm以下組比較,前者因為心血管疾病、冠心病等任何原因造成死亡的風險是後者的兩倍。
此外,保持穩定安靜心率的人11年來患心臟病風險,比其他人低44%。更重要的是,研究發現安靜心率每增加一次,任何原因引起的死亡風險就增加3%、心血管疾病風險增1%、冠心病風險增2%。
指人體心臟在長時間安靜休息下的每分鐘跳動次數,通常以每天清晨剛睡醒還未下床時測量,或是坐下休息20-30分鐘後測量較準確。安靜心率愈低表示心肺功能愈佳,長跑選手的安靜心跳率約每分鐘50次,一般人的安靜心跳率約每分鐘72次;一般來說,健康成年人的範圍在60-100下(也有一說50-90下),如果安靜心跳率超過正常範圍應就醫檢查。
雖然這是個觀察性研究,無法確定死亡原因,且受試者針對男性,但仍能看出心率與死亡風險的相關。
該研究合著者、瑞典哥德堡大學學生Salim Bary Barywani博士指出﹕「研究結果顯示,中年男子的安靜心率會影響生存,推估是因為安靜心率的增加可能是心血管功能異常的警告信號,例如高血壓、早期心臟病等。此外,安靜心率上升的其他可能原因還包括藥物不良反應、甲狀腺激素升高、貧血或潛在感染。」
那麼,如果你原本的安靜心率在正常值低點,後來突然向上飆高,但仍保持在正常範圍內,這樣是否該有所警覺﹖Barywani提醒﹕「無論如何要先看醫生!這是個令人擔憂的警訊,即使心跳每分鐘只上升10下,如果是我還是會去檢查,更不用說發現安靜心率持續增加。」
資料來源/BMJ, Runner’s World
責任編輯/Da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