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話題
  • 體育熱潮:戴資穎FB貼文獲全球最多讚 登IG全球選手互動榜第九名
1
戴資穎在2020東京奧運獲得銀牌
體育熱潮:戴資穎FB貼文獲全球最多讚 登IG全球選手互動榜第九名
2
PUMA 經典 SUEDE 50週年限定 再度攜手美國西岸街頭霸主
3
2017臺北世大運開幕盛典驚豔絕倫 用年輕創意贏得喝采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體育熱潮:戴資穎FB貼文獲全球最多讚 登IG全球選手互動榜第九名

2021-08-09
話題 綜合 羽球 奧運 趣味

2020 東京奧運甫落幕,本屆台灣菁英們在賽場上屢創佳績,全台民眾常透過社群軟體隔海為台灣選手加油打氣,更有許多運動員透過直播與限時動態,零時差與粉絲們互動。Facebook公布過去兩週在台灣的數據,包含 Facebook 與 Instagram 討論度最高的選手與最熱門的表情符號。在全球運動員排行榜中,世界球后戴資穎成為全球新增最多 Facebook 粉絲的選手,她的貼文更獲得 135 萬個讚,成為全球運動員之最!其次王齊麟、楊勇緯等選手都是增粉超過 30 萬的人氣王。

大賽期間,全球運動員社群排行榜

• 全球運動員 Facebook 貼文按讚數排名:台灣羽球選手戴資穎賽後真誠分享的貼文勇奪冠軍,共獲得超過 136 萬個讚,成為過去兩週的賽程期間,全球獲得最多讚的相關 Facebook 貼文。奪下世界第二名的為羽球選手王齊麟,他在獲得羽球男雙金牌賽後的貼文,共獲得超過 104 萬個讚。

• Facebook 全球運動員增粉最多的排行榜:戴資穎再度躍居第一,大賽期間共獲得超過 50 萬個新增追蹤數,成為 Facebook 上全球獲得最多新粉絲的運動員。王齊麟則以新增 36 萬個新粉絲,位居世界第二。

• Instagram 全球互動數最多的運動員排行榜:台灣羽球選手戴資穎以 472 萬個互動次數,躍居全球第九名!其他全球互動最多的運動員前十名為:
1. Rayssa Leal(滑板,巴西):1,844 萬
2. Simone Biles(競技體操,美國):1,790 萬
3. Dani Alves(足球,巴西):1,259 萬
4. Rebeca Andrade(競技體操,巴西):1,033 萬
5. Italo Ferreira(衝浪,巴西):797 萬
6. Douglas Souza(排球,巴西):767 萬
7. Suni Lee(競技體操,美國):630 萬
8. Luka Doncic(籃球,斯洛維尼亞):484 萬
9. 戴資穎(羽球,台灣):472 萬
10. Gabriel Medina(衝浪,巴西):470 萬

大賽期間,台灣社群各項排行榜

• Instagram上,台灣運動員增粉最多的排行榜:在全球最大運動盛會期間,獲得最多 Instagram 新追蹤的台灣運動員分別為:
1. 戴資穎(@tai_tzuying, 新增 614,000 新粉絲)
2. 楊勇緯(@yangyungwei, 新增 441,169 新粉絲)
3. 王齊麟(@chilinwang, 新增 304,567 新粉絲)
4. 林昀儒(@lin__yun_ju_, 新增 295,542 新粉絲)
5. 李洋(@leeyang0812, 新增 271,191 新粉絲)

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貼文

楊 勇緯 ヤン(@yangyungwei)分享的貼文

• 台灣社群上討論度最高的運動員:在台灣,Facebook 上討論度最高的選手為:王齊麟、李智凱及李洋。Instagram 上討論度最高的選手為戴資穎(@tai_tzuying)、李洋(@leeyang0812)及王齊麟(@chilinwang)。

• 大賽期間,Facebook 上台灣民眾最常使用的 Emoji 表情符號:
 #1(Feats of Strength,加油);#2 (Party Popper,恭喜);#3 ( Flag,台灣);#4 (Sports Medal,獎牌);#5 (Thumps Up,豎起大拇指)

• 台灣最熱衷參與社群討論的族群:以年齡來看,過去兩週 Facebook 上討論的台灣人,最瘋運動的年齡層為 35 至 44 歲,約佔 29%,其次為 25 至 34 歲的族群。若以性別來看,在台灣超過 57% 的 Facebook 相關討論由女性發起。

資料來源/Facebook
責任編輯/Dama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PUMA 經典 SUEDE 50週年限定 再度攜手美國西岸街頭霸主

2018-08-02
穿搭指南鞋子運動時尚PUMA綜合配備館

全球知名運動品牌 PUMA 旗下最具經典的代表鞋款 PUMA SUEDE,誕生至今滿 50 週年,在 20 世紀街頭、流行文化、音樂、和時尚等領域皆有深遠的影響,無疑成為運動潮流界跨領域文化的經典象徵。PUMA 為再現經典光輝年代,從年初便開始與各領域知名品牌合作推出多款 SUEDE 50 重磅聯名單品,包含:街頭潮流類的國民嘻哈品牌 FUBU 及滑板神級品牌 Santa Cruz、可愛賣萌類的卡通女神 Hello Kitty 等,每每在全球造成轟動及潮人鞋迷們的搶購熱潮,再次印證 PUMA SUEDE 在經典鞋履界的不敗地位。

PUMA 經典 SUEDE 50週年限定 再度攜手美國西岸街頭霸主

PUMA SUEDE 50 聯名熱度持續飆升,在夏日之際更宣布即將與美國西岸街頭霸王 STAMPD 一同推出 88-18 Suede Classic x STAMPD 紀念鞋款,以一貫黑白簡約色勾勒出鞋履後現代美學,搭配異材質拼接巧思,獨樹一格的前衛風格勢必將再度震撼運動潮流圈。

PUMA 88-18 Suede Classic x STAMPD

美國街頭潮排 STAMPD 以黑白創新風格著稱,此次與 PUMA SUEDE 的聯名合作特別將街頭感十足的 SUEDE 翻玩轉化為文青格調小品,在兩大品牌特色完美融合撞擊下 88-18 SUEDE 就此誕生。PUMA 88-18 Suede Classic x STAMPD 鞋面以黑白兩色調一分為二,上層採用 SUEDE 經典黑色麂皮包覆,下層則以米白粗糙毛邊與紋理絨面覆蓋,並於鞋根側邊印上這雙時尚單品的詳細資料文字,包含出產地、鞋根厚度及產品名稱等,營造實驗半成品的視覺效果。

STAMPD 創意總監 Chris Stamp 表示:「就在 1998 年,也就是 PUMA SUEDE 上市二十週年之際,我購入了我人生中的第一雙 SUEDE。真的非常榮幸能有這個機會和我心目中的偶像品牌合作,一直以來 PUMA 的設計給了我很多啟發,不僅在設計靈感,整體設計概念,從鞋底、鞋面甚至於鞋帶的獨特巧思都給了我很大的衝擊與創意靈感。」

PUMA 88-18 Suede Classic x STAMPD

PUMA 與 STAMPD 兩大傳奇品牌攜手推出的 88-18 Suede Classic x STAMPD 鞋款採限量發售,全球將同步於 8 月 4 日在 PUMA 指定門市正式登台販售。

資料來源/PUMA
責任編輯/妞妞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2017臺北世大運開幕盛典驚豔絕倫 用年輕創意贏得喝采

2017-08-20
綜合台北世大運新聞話題

全球141個代表團 共7700名選手參與開幕盛會

眾所矚目、臺灣有史以來最大國際體育盛事─2017臺北世界大學運動會昨(19)日晚間7時,於臺北田徑場正式揭開序幕,以國際視野、臺灣特色與年輕主張三大創意重點為出發,在近3小時的節目中,包含正式儀典及別出心裁的文化節目,讓全球141個代表團、進場的7700名選手,及現場近19,000名觀眾,感受臺灣的熱情與創意,同時透過轉播,讓全世界看見臺灣的活力。

開幕典禮序曲以歡慶世大運揭開序幕,充滿活力與多元文化的臺北熱情地向世界展開雙手,歡迎遠道而來各國青年運動員。接著由「活力島嶼」揭開動人篇章,「島嶼生成」從臺灣原生樣態,搭配四季流轉,孕育多元的生態與文化,透過王翔如、桑布伊等原住民嘹亮美聲,詮釋「生命禮讚」,本章節中特別強調「變」的特質,視屏呈現也搭配版畫藝術家伊誕.巴瓦瓦隆的紋砌刻畫作品,呼應同心圓的融合,運用一圈圈的圓構築這片土地、大地,以及持續流轉的生命,舞者身著充滿想像力的創新編織圖騰,伴隨著燈光幻化,開啟壯麗史詩。「繽紛島嶼」匯聚臺灣客家族群、閩南族群以及民俗、戲曲融合,表現華人文化中囍慶辦桌,為賽事祈福。

2017臺北世大運共有141個代表團參加。

緊扣世大運主題For You.For Youth精神 表演高潮迭起

開幕文化節目內容上,緊扣世大運主題For You.For Youth的精神,由跨領域新生代編創設計團隊呈現,以臺灣島嶼的過去、現在及未來為演出主軸,運用翻轉、跨界、重組,透過跨產業、跨領域的創新組合,融合在地文化並連結國際。臺灣原生多元文化的「活力島嶼」,聚焦飆颯感十足的「匯聚臺北」,再轉換邁入數位時代,展現臺灣與世界不可分的互動連結「世界部落」的三段文化節目,由來自18所藝術表演專業學校系所,42個專業表演團隊,超過2,500名的各界表演者共同參與,整體演出及工作人員更高達3,800位。首次運用1,200平方公尺LED地屏螢幕作為演出舞台,搭配離地22公尺,可吊重12噸的空中懸吊系統,透過聲音、高空演出、舞蹈及多媒體的巧妙呼應搭配,呈現三度空間的立體展演,為2017臺北世大運留下經典畫面。

開幕儀式上由首位奪牌的女性運動員紀政,帶領跨越老中青三代獲獎運動員,擔任中華臺北會旗的護旗手,並由在世界各地造福人群的國際志工擔任升旗手,在臺北世大運組織委員會主任委員臺北市長柯文哲,及國際大學運動總會會長Oleg Matytsin致詞後,由總統蔡英文宣告,2017臺北世界大學運動會正式開始,曾於國際大型賽事奪得卓越成績的蘇麗文、陳立昕等人則擔任國際大學運動總會的護旗手。

曾於國際大型賽事奪得卓越成績的蘇麗文、陳立昕等人則擔任國際大學運動總會(FISU)會旗的護旗手。

棒壇傳奇陳金鋒 感動揮棒傳遞聖火

第二段文化節目「匯聚臺北」以主辦城市臺北為主軸,強調當代臺北的融合、混搭、多元、大膽,從表演者翻越穿梭於五顏六色的屋頂景觀,夜市閃爍的美食攤車,透過肢體動能及服裝趣味呈現翻轉中的重新組合,由敬天祈福的煙舞、祭神也祭民的飲食,到大火快炒與吶喊民主的分貝競速、旗幟飄揚,穿越臺北新與舊的天際線,傳統與現代不斷交錯對話,拼貼創意造就出這座城市的生猛有力,透過Boxing樂團與歌手A-Lin接力演出,臺灣之光Gogoro衝衝衝,絢麗歡騰的盛大遶境,這就是臺北,從發展、改造到翻轉,構築信仰、民主,同時結合生活,透過煙霧、空拍影像、臺北氣味、以及高彩度畫面充分表達這城市的繽紛艷麗。

「世界部落」則呈現邁入數位時代,臺灣與世界不可分的互動連結,透過晶圓、科技等未來光感、雷射與數位的時代演繹,透過科技連結全球。由國際小提琴大賽常勝軍曾宇謙的優美旋律帶動下,晶圓面板串連出世界知名的「交通號誌小綠人」,矩陣排列中美國知名舞團客座首席舞者簡珮如現身,以卓越舞姿串起點、線、面的全球網絡。接著由音樂才子王力宏接力演出全新創作,並透過DJ APP,與現場觀眾的互動合奏,將現代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手持裝置轉換為演出樂器,運用音樂傳遞多人共享、無遠弗界的年輕創意,融合科技、群眾的互動概念,突破網路與實體的疆界,達到音樂與情感串流,與舞者們共振共舞,透過活力運動場讓臺灣與世界連結,傳達這場世大運開幕式最重要的訊息- for you for youth。

臺北世大運開幕的另一高潮是點燃聖火。聖火台以象徵稻穗豐收的基座,搭配藝術家以竹編結合「搖曳生姿」的動態精密機械聖火台,由3名火炬手江宏傑(桌球)、戴資穎(羽球)、譚雅婷(射箭),分別以繞場方式傳遞聖火,「永遠的第四棒」—棒壇傳奇陳金鋒,以全球首創的揮出全壘打方式、點亮臺北世大運聖火台!當陳金鋒揮出火球,「catch the moment」點燃的聖火台,宛若巨手高舉聖火,同步引發歡慶煙火!煙火由跨國團隊首度結合了地景概念、特效技術,再融入城市地標特色,瞬間閃耀天際,震撼全場觀眾,點亮臺北夜空,2017臺北世界大學運動會開幕式,完美呈現。

大會聖火傳遞由棒壇傳奇人物陳金鋒以揮棒擊出全壘打方式將火苗打上聖火台。

反年改團體滋擾世大運選手入場 警方蒐證將依法嚴辦

開幕儀式活動進行至代表團入場分列式時,中途發生選手被阻擋在場外無法進入的窘狀,僅護旗手進場,場面極為尷尬,原來是場外反年改團體為訴求理念進行抗議,阻擋選手進場,驚擾到準備進場之加拿大代表團以及後續隊伍,狀況直至約半小時後才排除。

狀況一出,立馬引來現場與全國觀眾排山倒海的譴責,連外國選手也紛紛表示很困擾。臺北市政府警察局發出聲明表示,現場逮捕管束一名顏姓民眾,「後續並將檢視蒐證畫面,依法偵辦。」「臺北市政府警察局一向尊重民眾表達意見之自由,處理聚眾活動均秉持『保障合法、取締非法、防制暴力』之原則。對於本日發生之違法及脫序行為,警方將依法行政、嚴正執法,並呼籲民眾表達意見與訴求應以和平、理性的方式,切勿觸法,以維護社會秩序及民眾安全。」

資料、圖片提供/臺北世大運組委會
整理、責任編輯/Oliver Wu

分享文章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ABOUT
Copyright © 2025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