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人物誌
  • 雙手舉向東京帕運 林亞璇用鐵片展耀人生
1
東京帕運健力國家代表隊選手林亞璇
雙手舉向東京帕運 林亞璇用鐵片展耀人生
2
避免腰大肌過度訓練
避免腰大肌過度訓練的4個核心動作讓你遠離下背疼痛
3
由60公斤瘦子變身為88公斤肌肉男神,他花了六年的時間!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雙手舉向東京帕運 林亞璇用鐵片展耀人生

2021-09-27
人物誌 健身 故事

「失敗並不可怕,只要有機會,就能證明自己。」她說:「要珍惜每一次的機會。」 2021年總統教育獎,東京帕運健力國家代表隊選手林亞璇,燦爛的笑容身後有一長串說不完的人生故事。

東京帕運健力國家代表隊選手林亞璇
東京帕運健力國家代表隊選手林亞璇,燦爛的笑容身後有一長串說不完的人生故事。

林亞璇幼年因墜樓意外不慎導致胸部以下癱瘓,縱然必須依靠輪椅行動,但她的心靈卻比任何人走得更遠,眼界也更為寬廣。

憑著雙手舉起世界

儘管身障帶來諸多不便,她沒有因此放棄,無論是讀書求學上都有著好成績,跟著學姐投入健力運動,沒想到投入健力運動一轉眼二十多年光景。至今已經參加過五屆帕運,六屆亞帕運及多次世界盃競賽。健力運動對於身障者的分級與鑑定,並不像其他運動細分,而純粹以體重為區分。在林亞璇的 61 公斤量級,不只參賽選手眾多,也有許多身體健全的侏儒運動員、長短腳選手、小兒麻痺選手等等。

「健力是全身運動,很多侏儒選手可以靠拱腰或核心去發力,可以舉到一百三十公斤。但我因為胸椎第四節損傷,只能單靠雙手去推,能推到八十七到九十公斤就已經是極限了。」靠雙臂發力跟自核心發力是完全不同層次的健力表現,亞璇說道:「但我不氣餒,只要有兩三公斤的進步都很高興。」熟識健力運動的復健師告訴她,如果只是健身當然可以選擇健力,但目標放在競技上,脊椎受傷的亞璇在健力項目很吃虧,不適合。

東京帕運健力國家代表隊選手林亞璇
脊椎受傷的亞璇表示「我不氣餒,只要有兩三公斤的進步都很高興」。

受限於身障條件,儘管奪金很難,亞璇沒有選擇放棄,面對每一次挑戰都盡力去做出最佳表現。在不利的條件下,她在北京帕運舉出第六名的成績,不只帶給她信心,也讓她有接下一步的勇氣,接著又在 2011 年阿拉伯世界輪椅運動會女子六十公斤級奪下金牌。

「現實很殘忍,但我知道我可以,因為我夠努力。」她說:「我希望讓大家知道,參加帕運不是去玩的。」

大大小小得過無數獎牌的她,也曾在亞帕運取得銅牌、輪椅運動會女子六十公斤級金牌。言談之中,亞璇仍謙虛地把讚譽給了學妹資惠,笑說資惠表現比較好,她只是做好自己該做的事,盡力而為。不同量級的兩人,出國比賽彼此照應、形同姊妹。然而,2020年東京帕運,林亞璇將獨自前往日本參賽,承擔起隊友的祝褔,用自己的雙手舉起世界。

二十二年的健力生涯

六度前進帕運殿堂,林亞璇表示東京帕運有著不同的意義:除了獨自參賽,沒有好姊妹資惠陪同之外。這屆的難度也越來越難,許多侏儒選手越舉越重。參加過六次帕運的她也練了二十二年歲月,很難想像下一屆的巴黎帕運還有機會。

22年健力生涯林亞璇
參加過六次帕運的她也練了二十二年歲月,很難想像下一屆的巴黎帕運還有機會。

「參加這麼多比賽,我已經不需要向他人證明自己了。」亞璇說:「我對自己還是有期許,還可以再努力下去,這個信念推著我前進。」

已然站在健力項目最前端的亞璇,原本不知道是否有機會前往東京帕運,在 2019 年世界盃一舉舉起個人國際比賽最佳記錄 84 公斤,IPC(國際帕委會)宣布獲得參賽資格,這顆擱在心上的石頭才卸下。「每一屆帕運的水準越來越高,是否還有機會前往巴黎帕運也不知道。」她說道:「二十二年來付出了很多,曾經也懷疑要不要堅持下去。但這是我的選擇。」

健力國手林亞璇
她說道:「二十二年來付出了很多,曾經也懷疑要不要堅持下去。但這是我的選擇。」

身為帕運等級的健力選手,亞璇自然也是諸多付出,不久前左肩肌腱受傷,自杜拜回到台後趕緊去復健治療。為了健力的夢想,住在台中的亞璇每天騎摩托車前往彰化和美實驗學校訓練,全台灣只有和美實驗學校有專業教練與專業設備,但這樣的交通往返來回就要兩個小時,風雨無阻。

過往僅選上國手會有補助經費,但整年的訓練過程中,一切都必須靠自己。亞璇說道:「今年確實有比較多的資源與幫助,讓更多的身障運動員被看見,這是一個很大很大的進步,感謝體育署跟中華民國殘障運動總會,大家一起為身心障礙運動的努力。」,亞璇分享:「帕運跟奧運不一樣,奧運會有國光獎章,有很高的獎金。但帕運是依據績優身心障礙運動選手及其有功教練獎勵辦法辦理,沒有國光獎章,獎金也不多。如果沒有很強烈的動機,帕運運動員很難堅持下去。」,從言談中,除了感受到亞璇對於健力運動的熱愛,也發現她對於整體環境優化的期待!

健力改變我的人生

縱然過往資源不足與身障條件不適合,在鏡頭前嶄露笑容的亞璇有著自己的想法:「健力讓我更有自信,也更有信心。比起一般人,我並不差。唯一的差別是別人站著,而我坐著。」她形容就像是愛一個人,付出所有去愛它,即使沒有很好的回報,也因為愛得很開心、很痛快,也收穫很多。健力改變了她的人生,也讓她看見了世界。

亞璇不否認自己曾經很在乎他人的眼光,但接觸健力之後有了自信,在原本小小的心靈上多了一分成就感。讓她能更勇敢地面對生活種種的一切。

健力國手林亞璇
健力是一場自己跟自己的比賽。

「健力是跟自己的比賽」亞璇說道:「那怕只要多舉一公斤,你都會覺得自己有進步。」

健力國手林亞璇
亞璇說道:「那怕只要多舉一公斤,你都會覺得自己有進步。」

以自己六度參賽帕運的親身經歷,鼓勵所有身心障礙者勇於踏出自己的一步。「就算復健師說我不適合,但一次又一次我舉得更重。如果我沒有實力的話,我是不可能走到這裡的。」她說:「只要你願意行動,就算不是到最好,但還是會有奇蹟出現的。」

「有機會來了就要去爭取,不要怕失敗。」她說:「失敗並不可怕,沒有機會才可怕。如果這次帕運我比不好,我努力四年、我準備四年。但如果比不好,沒有機會了,連證明自己的機會都沒有。失敗了可以一直挑戰,但機會不會等你,你也不可能一直都有機會。」有機會就要勇敢去嘗試,而不是讓機會悄悄地溜走。

「儘管放棄一切選擇了健力。」亞璇說:「但我很感謝二十歲的自己,因為我想拚拚看,選上國手的機會不是我想要就能有。」趁著能努力的時候放手一搏,即使失敗了也不要擔憂。

健力國手林亞璇
亞璇說:「有機會來了就要去爭取,不要怕失敗。」

二十二年終不悔,要感謝殘總持續以來的栽培,也要感謝一路以來支持的家人與朋友。「我跟資惠都說,如果我們的手會斷掉,要斷也要斷在比賽台上。」亞璇笑說。

東京帕運過後,隨即到來的是亞帕運,等到年度大賽都過了,她會留給自己一點時間,除了維持訓練外,也找一份穩定的工作,並期許藉由影片或其他方式推廣身心障礙運動,讓更多人認識並感受運動的美好與樂趣。

多年的健力生涯,為亞璇帶來了自信與美好的回憶。真正的強大來自於每一次的體驗與挑戰,一點一點地把重量往上加,隨後再舉起這些重負,比賽總伴隨著成功的喜悅與失敗的淚水,而亞璇不只是舉起了鐵片,也將自己的生命舉向更高、能看得更遠的位置。

照片來源:中華民國殘障體育運動總會、林亞璇

文章出處/don 1 don

愛運動動無礙:身心障礙運動資源分享區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避免腰大肌過度訓練的4個核心動作讓你遠離下背疼痛

2020-08-06
核心訓練核心肌群健身動學堂

現代人常見的下背部疼痛,在以往都是透過訓練下背部的肌肉來減少發生的機率,一般來說,都是因為平時的姿勢不良、肌肉強度不足、遺傳性疾病、受傷、椎間盤等等的問題所導致,所以,不光光只靠訓練下背肌肉就可以改善或預防,有很多時後是需要透過腰大肌的訓練以及與背部肌群做整合。

避免腰大肌過度訓練
避免腰大肌過度訓練的4個核心動作讓你遠離下背疼痛。

雖然,腰大肌不是主動肌群但卻是相當重要的輔助肌群與拮抗肌群,能藉由腰肌輔助來保持脊椎的挺直,因此,當腰肌與背肌出現失衡狀態時,即使我們上背部的肌群鍛鍊得再好,依然無法保持脊椎的挺直,還可能無法解決姿勢不良的問題,反而增加下背部疼痛的可能性。

再加上幾乎所有訓練核心肌群的動作都會涵蓋著我們的腰大肌(Psoas);因此,就有可能會使得腰大肌出現過度使用的狀態,所以,我們可以透過下列4個訓練動作,強調其餘核心肌群的訓練。

1.側彎

作用肌群:脊部伸肌、腹肌

核心肌群:腰方肌、腰肌

步驟:

1.採用站姿將雙腳與肩同寬。

2.保持身體直立,並將上半身彎向身體左側或右側。

這個動作除了站姿之外,也可以採用跪姿或坐姿來進行訓練。同時,若把雙臂高舉過頭再進行左右側彎,會增加動作執行的困難度。

3/4仰臥起坐

作用肌群:腹直肌

核心肌群:腰肌、骨盆底肌

步驟:

1.首先,屈膝仰躺並將腳掌平貼於地面。

2.接著,吐氣彎曲脊椎將上半身向上抬起,如同一般仰臥起坐一樣。

3.上半身抬起約與地面呈現45度半仰臥姿勢即可,然後吸氣再躺回地面。

這個動作是強調專注於直腹肌訓練的動作,它不用如同傳統仰臥起坐必須全面坐起,因此,可以透過3/4高度讓腹部保持持續張力。

3.風車式

作用肌群:腹內外斜肌、迴旋肌、伸肌

核心肌群:腰肌、腰方肌

步驟:

1.採用站姿將雙腳與肩同寬,雙臂平舉於身體兩側。

2.接著,以右手彎曲觸碰左腳踝,然後恢復直立姿勢,接著換左手去觸碰右腳踝。

這個動作會訓練到腹內外斜肌,另外也能訓練到肌肉力度及延展性,同時,因為在扭轉身體的過程中產生的抗力不會太大,因此,是屬於十分溫和的訓練動作。(訓練時也可微微彎曲膝蓋,以避免過度伸展肌肉)

4.臀部翻轉

作用肌群:腹斜肌

核心肌群:腰肌、腹橫肌

步驟:

1.採用仰躺姿勢,將雙膝並攏彎曲,雙臂平伸於身體兩側掌心朝上成T字型。

2.將雙膝朝一側倒下盡量接觸地面,並左右交替進行,上半身維持固定不動。

3.當雙膝倒下時吸氣,雙膝拉回正中央時吐氣。

這個動作可以充分的訓練到核心肌群,所以在進行訓練的過程中需將動作放慢。另外,如果原本就有背痛情況的人,在膝蓋到像身體兩側時就不用完全接觸地面。

責任編輯/David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由60公斤瘦子變身為88公斤肌肉男神,他花了六年的時間!

2018-03-16
故事瘦身健身話題

相信有很多人進入健身房,都是想由胖子變身為瘦子,但在美國大西洋城有一位男孩他卻花了6年的時間,由不到60公斤的瘦子,變身為88公斤的肌肉男神,現在他是一位健美運動員,這位大衛.萊德(David Laid)他健身6年來的故事,相信一定可以激勵許多想變壯的瘦子們!

美國健美運動員大衛.萊德(David Laid) ©sometag.com

在6年前只有14歲的大衛,身高168CM體重卻不到60KG,這樣的體型在同年齡的男孩裡面顯得十分弱小,所以總是被同年齡的孩子欺負霸凌,再加上大衛的身體患有脊柱側彎,所以身體看上去左右不平衡,而骨瘦如材的他在醫生的建議下,透過健身的肌力訓練來矯正脊柱側彎的毛病,因此為了自己的身體及不想再被欺負的狀態下,大衛開始下定決心進入健身房,剛開始的時候大衛因為太過瘦弱,導致身體肌力不足,連基本的健身器材都無法使用,只好先以徒手訓練開始,再加上他患有脊柱側彎,所以連徒手訓練的強度,都比一般人要小的非常多。

骨瘦如材加上脊柱側彎 ©world.kapook.com

在接近1年半的徒手訓練之後,大衛發現自己的身型開始產生很大的轉變,除了手臂變壯許多之外,連胸肌也都跟著成長,看上去和1年半前那個瘦小的他,有著天壤之別的差異性,在身體練壯的情況之下,他的食慾也隨之增加,尤其是每天健身完之後,對於飲食的攝取也更加大,這個時候不僅幫助了他身體長肌肉外,更讓他的身高增加了10CM,這時候的大衛已經不再是以往的瘦小的男孩了!

健身1年半之後的變化 ©world.kapook.com

從肌力跟飲食開始增大之後,大衛也開始增加更多的重量訓練,並有效的學習及運用系統化健身課程,讓自己可以更加的強壯,到了2015年的時候,大衛的身材又更往上一階,體重直接來到79KG,這跟3年前的他差了快20公斤!然而這樣的努力與成績,在網路上開始被酸民攻擊,懷疑他使用了藥物才能練到這樣的體態,隨後大衛也上傳了自己父親的照片,來解釋他的家族基因打破謠言。

到了2017年的時候,大衛的身高來到了188CM體重達到88KG,這時候的他已經跌破所有人的眼鏡,完全沒有想到那個5年前的瘦小男孩,現在已經變身為肌肉型帥哥,大衛也在網路上分享自己的健身過程與經歷,鼓勵了許多跟他以前一樣的人進入健身,現在的他已經擁有超過3000萬的粉絲。

體重來到88KG的時候,根本就是男神啊! ©world.kapook.com

現在大衛除了擺脫脊柱側彎的毛病外,還交了一個健身網紅的女友Lisa,當時Lisa也是大衛的粉絲,在網路上互相學習健身的理念之後,發現兩人在健身這塊志趣相投,進而Lisa主動邀請大衛與他一起訓練,再一起訓練3次之後兩人就發展為情侶關係,直到現在兩人還是會一起訓練一同學習。

David跟他的女友Lisa ©world.kapook.com

相信大衛的故事可以激勵很多人,無論一開始你是胖子還是瘦子,只要在過程中肯付出多少你就能得到多少,大衛他花了六年的時間去鍛鍊自己的身材及意志力,所以他擁有這樣令人羨慕的身材及女友,也是理所當然的,那你是否也該更認真對待自己的身材?別再兩天打魚三天曬網了!

資料來源/MEN’S FITNESS
責任編輯/David

分享文章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ABOUT
Copyright © 2025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