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訓練動作
  • 啞鈴
  • 健身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瑜伽
  • 下半身肌群
  • 初階訓練
  • 徒手訓練
  • 重量訓練
  • 跑10K
  • 跑步訓練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話題
  • 2021台北馬拉松開報 12/19萬名跑者可不戴口罩勇敢呼吸
1
2021台北馬拉松開報  12/19萬名跑者可不戴口罩勇敢呼吸
2021台北馬拉松開報 12/19萬名跑者可不戴口罩勇敢呼吸
2
跑馬幫手能量膠怎麼吃?吃多≠滿滿能量
3
美國大隻佬不但成功減重46公斤,還贏得馬拉松冠軍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2021台北馬拉松開報 12/19萬名跑者可不戴口罩勇敢呼吸

2021-10-04
話題 跑步 馬拉松 半馬 路跑 賽事 新聞

2021台北馬拉松將於12月19日在台北市政府前廣場盛大開跑,今(4日)舉辦記者會正式宣布,10月4日中午12點起已開放馬拉松組一般跑者報名,限額9,000名;10月5日上午10點起則開放半馬組一般跑者報名,限額19,000。報名於10月27日下午5點截止,但今年參賽名額採額滿提早截止方式,非抽籤,欲報者先搶先贏。今年因為COVID-19防疫,大會祭出參賽條件健康證明三擇一的規定,不過有鑒於疫情緩和,北市府已同意跑者在路跑過程中可以不用戴口罩!

2021台北馬拉松開報  12/19萬名跑者可不戴口罩勇敢呼吸
2021台北馬拉松開報 12/19萬名跑者可不戴口罩勇敢呼吸

近來Delta病毒讓全球疫情再度升溫,台北馬拉松將依照中央疫情指揮中心的規範,升級賽事防疫及安全,蔡炳坤副市長提醒,跑者在報名後需提供健康證明(疫苗施打、隔離痊癒、快篩或PCR篩檢陰性,以上三擇一),方可領取物資及參賽。此外,全體工作人員及志工在賽前也必須提供上述健康證明或進行篩檢;邀請國際菁英選手也依防疫規範入境,以高規格防疫措施及完善的醫療團隊維護跑者健康。

台北市副市長蔡炳坤也在記者會中表示,由於指揮中心近日已鬆綁部分戶外活動的規定,台北市政府已同意,台北馬選手除了起點集合與終點會場須戴口罩外,在開跑後可以把口罩拿下,跑到終點之後再把口罩戴起來,也就是路跑過程中可免戴口罩。

2021臺北馬拉松指引
2021臺北馬拉松指引
台北市運動比賽舉辦指引
台北市運動比賽舉辦指引

「跑動臺北 那日我們重生」全新視覺識別系統展現台北城之美

2020台北馬拉松是國內唯一實際舉辦的國際性馬拉松賽事,更是疫情後全世界規模最大的體育賽事,當年以#勇敢呼吸 標語鼓舞了萬名跑者。2021年台灣雖然經歷疫情爆發、三級警戒長達兩個半月,終在近期逐漸控制下來,這都要歸功於五個月來防疫人員的辛勞及全體市民的共同努力。因此台北馬以「RUN THE CITY - THE DAY WE REBORN跑動臺北 那日我們重生」為主軸,向世界宣告最艱困的時期已經過去,疫情後我們重新開始,台北馬拉松朝如期舉行籌備。

2021台北馬拉松全新改造整體的視覺系統,以象徵無限循環的梅比斯環(莫比烏斯環)作為設計基礎,期能凝聚城市的無限可能,將市民的正向能量匯集一起,產生動能驅動著人們向前奔跑。環狀結構帶有光環、希望及團結之意,以及跑者呼吸、堅持及每天練跑生活的循環與生生不息,體現出馬拉松賽事的運動家精神與台北這座城市的榮耀感。

另外,從梅比斯環延伸素材分為四個顏色,代表台北城市中每個時段的天空顏色,也象徵在各種時段跑步的過程。四色納入有如條碼般的視覺,實際上象徵著台北日出時的天際線,視覺尤如每一名跑者看到的日出。

2021台北馬拉松全新改造整體的視覺系統
2021台北馬拉松全新改造整體的視覺系統(圖為以主視覺為設計的大賽毛巾)

減塑減碳 對抗全球暖化

這屆台北馬拉松在減塑減碳的實際作為包括:連續10年贊助賽事的adidas除了在賽衣印製上使用環保無毒油墨,更在包裝上採用紙束帶取代以往的塑料袋、賽道補給站使用CircuWell非塑紙杯、得獎選手的獎座將使用再生石頭製作,以及已推行的秩序冊、完賽證書電子化等,另外,本次賽事頂級贊助企業富邦金控也發起「Run for Green」倡議計畫,將與台北馬拉松及其他馬拉松品牌賽事結合,預計將在5年內於全台灣種下10萬棵樹,邀請所有跑者一起守護台灣與環境共好。

2021台北馬拉松記者會現場嘉賓
2021台北馬拉松記者會現場嘉賓

世界認證朝更高層級標籤邁進

世界田徑總會去年更新標籤認證規範,保留菁英白金標籤(Elite Platinum Label)、金銀銅標籤合併為菁英標籤(Elite Label)、新增初次申請的一般標籤(Label Race)三個等級,台北馬拉松是台灣唯一以市區馬拉松取得菁英標籤的賽事,未來也將透過更優質的服務讓世界看見台灣,目標朝更高層級標籤邁進。

今年國內外疫情持續險峻,2021台北馬拉松仍吸引許多企業一同成為選手們的最佳夢想推手及投入賽事贊助,包含長年支持臺北馬拉松賽事的富邦金控、運動品牌adidas、美商賀寶芙股份有限公司台灣分公司、CITIZEN、PaMi曾拌麵、財團法人台北市松山慈祐宮、台灣大哥大、富邦產險、馬拉松運動博覽會、PEUGEOT、AfterShokz、美科實業股份有限公司、健喬信元醫藥生技股份有限公司、長榮航空、萬泰集團銀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華紙漿股份有限公司、All Sports、博威運動科技、毛寶股份有限公司、久光製藥、舒跑、淨極勁、高露潔、跑步不要聽等各領域的知名企業,也都紛紛投入這項指標性的馬拉松賽事,讓選手們在今年享受到更充沛的資源。

資料來源/台北市政府
採訪撰稿/Dama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跑馬幫手能量膠怎麼吃?吃多≠滿滿能量

2018-04-02
飲食馬拉松跑步知識庫營養補給運動補給飲食方式

近年能量膠常見於馬拉松路跑、自行車或鐵人三項等賽事,市面上販售的產品琳瑯滿目,但你知道能量膠雖然是個方便的小幫手,但有些人吃了可能會嘔吐嗎?那麼哪時吃、多久吃一次能避免腸胃拉警報?不少跑者對能量膠有種「救世聖品」般的迷思,我們從作用原理開始,了解能量膠的真實效益和使用方法,看怎麼吃它才能助你達到好成績。

跑馬幫手能量膠怎麼吃?吃多≠滿滿能量 ©IRISSHRUNNER

為什麼要補充能量膠?

跑步時,身體運用兩種燃料作為肌肉能量的來源:脂肪和碳水化合物(肝糖)。兩者差別在於,脂肪分解成可用能量的速度較慢;所以當運動強度超過最大攝氧量的60-70%(約相當於有氧閾值或全馬的配速)時,為了快速提供肌肉所需能量,身體會依靠碳水化合物作為主要燃料來源。
 
一般來說,跑得越快,依靠碳水化合物的比例就越大。但問題是,肌肉能儲存的碳水化合物有限,我們能在以半馬速度跑步時儲存約90分鐘,在全馬速度跑步時儲存約2小時;然而這樣的時間幾乎只有菁英運動員辦的到,一般跑者還沒跑完,肌肉裡的肝醣早已消失殆盡。這時,能在短時間內提供密集、快速分解吸收的葡萄糖,讓你持續跑下去的能量膠,被視為跑步時補充碳水化合物的急救兵。

能量膠一下肚就能補足能量嗎?

乍聽起來,有了能量膠似乎不用擔心跑步期間能量不夠,然而,從能量膠攝取來的碳水化合物並不完全提供給肌肉能量,碳水化合物可同時儲存在肌肉和血液中,而比賽表現主要依靠儲存在肌肉的肝醣,但肝醣必須先被消化後通過腸壁,再被肌肉吸收,這個過程效率不高。
 
能量膠最大好處其實是幫助「喚醒」。高升糖指數的能量膠補充了因缺乏葡萄糖而開始混沌的大腦、振奮精力;事實上是欺騙大腦偵測到體內彷彿充滿能量(因為從補充到消化使用需一段時間),間接讓跑步的疲勞感一掃而空。
 
總而言之,能量膠有助補充比賽間燃燒殆盡的肝糖與熱量,但他們並非一對一補充能量,能不能成功在不傷身前提下補足能量,關鍵在於時間和頻率。

能量膠能否補足能量的關鍵在時間和頻率

什麼時機該補充?

每位跑者吸收和處理碳水化合物速度不一,有些人3分鐘內就有感,有些人需要長達15分鐘;又或者,有些人在高強度跑步途中胃部括約肌完全閉合,到比賽後期補水或能量膠可能馬上嘔吐出來。因此服用能量膠時機每個人不同,以下提供兩點建議。
 
1. 肝糖消耗殆盡前:建議開始跑步後45-60分鐘間服用第一次能量膠,身體更有機會在不影響胃的情況下快速處理糖,也較不會擔心嘔吐問題。
Tips:能量膠必配水喝
每一次補充能量膠必配水喝,千萬別單獨吃,也千萬別配運動飲料。如果沒配水,能量膠將花費更多時間消化和進入血液系統;如果配運動飲料,兩者加起來提供近60克純糖,等於你把自己丟入一次攝取過多簡單糖類(simple sugar,如葡萄糖、果糖、半乳糖)的風險中。

2. 避免賽前:一些跑者習慣在賽前補充能量膠,以生理學角度看似沒問題,但賽前吃含豐富碳水化合物(肝醣)來源的早餐,少使用簡單糖類,可幫助調和比賽3-4小時都只能攝取簡單糖類的情況。

吃能量膠一定要配水喝,且別配運動飲料

多久補充一次?

吃能量膠的頻率取決於胃消化處理的速度,隨著跑得越久越遠,消化過程可能放慢甚至停止,補充時小心不要讓胃超出負荷。以下提供兩點建議。

1. 每次補充能量膠相隔45-60分鐘,尤其胃較敏感的跑者應相隔60分鐘。如果以跑一場全馬約4小時來說,比賽途中補充2-3次已足夠。

2. 另一個控制頻率的原因是,應避免一次補充過多簡單糖類進入血液系統中。必須記住,從能量膠中攝取的簡單糖類會以葡萄糖的形式進入血液中,直到被肌肉或其他器官吸收;如果你持續將血液中注入糖,那麼跟孩子不斷吃糖果傷害健康是一樣的。

能量膠中的簡單糖類進入血液,如果補充過量有如孩子吃太多糖果,影響健康 ©台美檢驗科技有限公司

以上建議是通用法則,但如果想進一步精準算出補充量,那麼要先問自己的問題是:跑步中燃燒了多少碳水化合物,並需要替換多少碳水化合物?胃消化碳水化合物的效率如何?你買的能量膠中含有什麼類型的糖?這些需求會隨著比賽前後段而改變嗎?要怎麼把從運動飲料攝取的糖份考慮進去? 這些問題必須視個人身體狀況,很難遵守某個廣泛的營養計畫。較簡單的方法如下文Tips所提;若要更進階,那麼你可能需要一位營養師,客製化地制定出迎合你生理需求的策略。
 
Tips:訓練時預演可加速比賽時消化
跟身體大多數部位肌肉一樣,腸胃也需要好好鍛鍊。賽前不只要先試過前一天晚餐、當天早餐等飲食計畫,比賽期間的補給品也應加入預演。如果在訓練時按照設定時間補充能量膠,腸胃適應就能更容易地消化運行;如果沒鍛鍊過腸胃,就不要預期有好的效果,甚至吃了可能讓身體更難受。

資料來源/ Runners Connect、Competitor Running、《一個人到一家人的日常營養學》
責任編輯/Dama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美國大隻佬不但成功減重46公斤,還贏得馬拉松冠軍

2016-09-19
瘦身馬拉松跑步人物誌故事

當瓊·奧崔 (Jon Autrey) 在賽後談到他以2小時38分23秒於聖裘德孟菲斯馬拉松 (St. Jude Memphis Marathon)奪冠時,他聽起來像一個經驗豐富的選手。他說他採取了保守的跑法、平均配速,並適當地補充水分。令人難以想像的是,這位身形俐落的跑者曾經是一位美式足球後衛,而且體重曾達125公斤。

據Runner’s World網站報導,來自田納西州孟菲斯的奧崔贏得了聖裘德孟菲斯馬拉松的冠軍,這是這位32歲債券交易員的第10場超過26英里距離的全馬賽事,其中有兩場是超過50K的超馬賽。他連續參加過兩次波士頓馬拉松,並報名了第三場波馬賽。

Jon Autrey ©runnersworld.com

 但奧崔並不總是跑得很快。事實上,在13年前,他只繞著一個足球場的長度跑,而且當時他的體重是275磅 (125公斤)。現在雖然身高192公分的他已經減去了46公斤的體重,他仍然無法相信自己會成為一個非常認真的跑者。

「我總是不認為自己是一個跑者,」他說。「我認為自己是一個因為想要減肥,然後才開始喜歡跑步的人。」

憑藉堅實的肌肉和爆發力,美式足球總是奧崔比較擅長的運動。他高中時代在伊利諾伊州都在玩美式足球,並慢慢開始接受他自己成為一個大傢伙的事實。

「我的朋友叫我『肥胖傑克』,」他說。「我當時重達125公斤,不過由於我是後衛,所以這不是一個大問題。這只是我的暱稱。」

他在就讀位於伊利諾伊州布魯明頓的伊利諾衛斯理大學時,加入學校被國家大學體育協會 (NCAA) 劃為第三級別(D3)的美式足球隊,但由於在他的大一這年不斷地受傷,讓他對於自己的健康狀況有了不同的思考。

「自從我坐了冷板凳之後,我已經減去了一些體重,因為我並未吃得像一個正常的校隊後衛所應該攝取的數千卡路里的飲食,」他說。「而且我感覺很好。我想知道,如果一直把這種壓力放在我身上是不是值得。」

由於不確定他受傷之後還能有多少上場的機會,奧崔決定離開學校,回到孟菲斯,他出生的地方。

但是,回到田納西州並不是一個簡單的轉變過程。他母親當然歡迎他來同住,直到他有能力自立,但她的住家是一房一廳的公寓,並沒有太多的空間給這位19歲的大男孩伸展。「基本上我是睡在地板上,」他說。「並且,我們不得不共用一輛車。」

這樣的不便成了他開始跑步的好動機。「每當我需要去任何地方,我不得不到我媽媽工作的地方去開她的車,」他說。「從我家到那邊大約3公里。大多數日子裡,我會跑過去取車,然後開車到健身房。正是在這個期間,我決定要讓自己瘦下來。」

Jon Autrey ©runnersworld.com

不想再成為「肥胖傑克」了,奧崔開始以減肥為主要目的而越跑越遠。他承認自己最初是一個圓滾滾的跑者,他會報名參加一場馬拉松,然後密集訓練,接著再一口氣休息好幾個月。雖然如此,他的確天生有種享受跑步的能力。

藉由使用網路上的訓練計畫,他開始以1:30的時間之內完跑半程馬拉松。當他在2009年完成他的初馬,也是這場聖裘德孟菲斯馬拉松,他完賽時間是3小時14分45秒。

2011年,奧崔的體重減到225磅 (102公斤)。那年,他決定報名參加他的第二場馬拉松。不過,賽前訓練還是苦不堪言。他往往跑了幾英里就覺得身體不適,但奧崔無論如何還是完成了比賽,以3小時42分06秒衝過終點線。

「我還是帶著很可觀的肥肚圈在跑步,但它不僅只是體重而已,」他說。「這是我肥胖的來源。以前我總是想要喝啤酒就來上一罐;如果我想要披薩,我就來上一片。然而,我已經意識到,這必須被改變。」
 
於是,他專注於吃得更健康,而且他的速度改變了。在2012年時,他想要讓自己跑進波士頓馬拉松參賽時間門檻,而為了要達到這個新目標,他請了一位教練:凱文·雷勒斯 (Kevin Leathers) 來訓練他。

由雷勒斯提供更優質的訓練、補給的專業建議,以及比賽策略的諮詢,在八個星期後,奧崔在紐奧良搖滾馬拉松跑出他的最佳成績3小時00分51秒,比他以前的全馬PB還快了8分鐘。

Jon Autrey ©cantstopendurance.com

在2015年4月,現在已經減到175磅 (79公斤) 的奧崔,將參加他連續第三場波士頓馬拉松,並希望打破他16年在波馬創下的2小時36分04秒個人最佳成績。

但稍早在2014年十二月,回到他的家鄉孟菲斯,他知道有沒有什麼能打敗在家鄉奪冠的感覺。

「當那場比賽還剩下四分之一英里時,我問一個路旁觀賽者,有沒有人跟在我身後。他們告訴我,後面一個人都沒有,」他說。「這真是像一場夢一樣。在我生命中,我從來沒有想到我有一天會贏得一場馬拉松。我不得不說這是完美的一天。」

分享文章
  • 訓練動作
  • 啞鈴
  • 健身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瑜伽
  • 下半身肌群
  • 初階訓練
  • 徒手訓練
  • 重量訓練
  • 跑10K
  • 跑步訓練
ABOUT
Copyright © 2025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