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話題
  • 逆境中再出發! 新書《狂飆的18鐵人》分享超越不可能的三鐵挑戰
1
逆境中再出發! 新書《狂飆的18鐵人》分享超越不可能的三鐵挑戰
逆境中再出發! 新書《狂飆的18鐵人》分享超越不可能的三鐵挑戰
2
玉山地景-吳玉麟攝
單攻玉山來回只花3小時40分的15歲神奇少年
3
跑步74年不間斷!91歲老人再跑5K慶祝心臟手術成功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逆境中再出發! 新書《狂飆的18鐵人》分享超越不可能的三鐵挑戰

2021-11-12
話題 跑步 鐵人三項 單車 活動

感動人心的比賽真實故事分享,一本難得集結18位知名藝人、主持人、模特兒、運動企業總舵手、專業運動教練與選手等菁英,於《狂飆的18鐵人:台灣經典賽事與備賽攻略》書中親筆分享運動生涯中最深刻的比賽經歷,在自我挑戰中,激勵自己面對人生課題。

逆境中再出發! 新書《狂飆的18鐵人》分享超越不可能的三鐵挑戰
逆境中再出發! 新書《狂飆的18鐵人》分享超越不可能的三鐵挑戰

新書《狂飆的18鐵人:台灣經典賽事與備賽攻略》於11月11日舉辦簽書分享會台北場,由作者群現場分享人生的起伏轉變經歷,讓不少粉絲感動!本書作者知名藝人姚黛瑋出席分享會,首次文字創作,她逆向思考描寫自身棄賽的心路歷程,也大方分享更年期女人如何克服生理狀態與障礙、以及如何調適完成挑戰,並鼓勵大家「享受玩賽」!外景女鐵人段慧琳笑談她如何完成了226公里賽事卻沒有完成LAVA 226賽事的曲折過程。蛙式泳后李詹瑩帶著7個月身孕,以最美運動媽咪形象出席。現場出席作者還有捷安特選手林玉芳、台灣鐵人三項公司董事長林澤浩、丸鐵運動負責人郭修森、醫護鐵人何航順與醫護鐵人創辦人陳彥良,各自以不同的專長和歷練,與大家分享運動生活與訓練心法。

新書《狂飆的18鐵人》現場嘉賓大合照
新書《狂飆的18鐵人》現場嘉賓大合照
知名藝人姚黛瑋、外景女鐵人段慧琳為新書《狂飆的18鐵人》站台
知名藝人姚黛瑋、外景女鐵人段慧琳為新書《狂飆的18鐵人》站台

鐵人們不只對運動熱血,對社會更有滿滿的熱心。本書在起初撰稿階段時,作者群就已討論決議,將捐贈《狂飆的18鐵人》作者版稅收入的50%給財團法人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展現作者們滿溢的社會關懷與公益回饋。簽書分享會的捐贈儀式中,姚黛瑋作為作者捐贈代表,將這份暖心獻給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代表劉佳盈處長。

《狂飆的18鐵人》作者版稅收入的50%捐贈給財團法人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
《狂飆的18鐵人》作者版稅收入的50%捐贈給財團法人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

《狂飆的18鐵人:台灣經典賽事與備賽攻略》新書,在台灣以首創之姿難得邀約各行業傑出的19位鐵人合著出書,分享自身激勵打氣、超越自我極限的領悟。新書由統籌作者陳彥良以大數據為全台鐵人三項、馬拉松、自行車與游泳等賽事做總覽分析,接著由18名鐵人作者接棒登場。

作者群共有陳彥良﹙醫護鐵人﹚、王千由﹙277自轉車競佐訓教練﹚、王心恬﹙鐵人名模﹚、江晏慶﹙XTERRA專業教練﹚、何航順﹙公路車小馬既醫護鐵人﹚、李詹瑩﹙蛙式泳后﹚、林玉芳﹙捷安特選手﹚、林金財﹙台灣第一代鐵人﹚、林澤浩﹙台灣鐵人三項公司董事長﹚、范永奕﹙自行車登山王﹚、段慧琳﹙外景女鐵人﹚、姚焱堯﹙運動筆記創辦人﹚、姚黛瑋(知名藝人)、許元耕﹙深耕運動負責人﹚、郭修森﹙丸鐵運動負責人﹚、郭家齊﹙肉肉少女﹚、黃柏青﹙鐵人運動專欄作家﹚、楊志祥﹙鐵人暖男﹚與謝伯韶﹙鐵人警花﹚等19名鐵人作者參與創作。

新書《狂飆的18鐵人》作者群合影
新書《狂飆的18鐵人》作者群合影,(左起)作者林玉芳、段慧琳、李詹瑩、姚黛瑋、莫克文化出版社社長饒素芬、作者林澤浩、何航順 、陳彥良、郭修森

鐵人們不只親筆描述在賽道上栩栩如生的深刻故事,更搭配此故事的背景賽事,分享私房備賽攻略與星級評分,以及自己平時的獨門訓練心法,是一本集結精采故事與實用資訊於一爐的圖書,讓讀者閱讀比賽故事感動之餘,更能獲得共16場熱門耐力賽事的賽前準備實用資訊。本書並獲得鐵人一哥謝昇諺、三鐵一姐裡筱瑜、鐵人主播夏嘉璐等23位知名運動領域名家聯合專業推薦!

11月11日台北場首發場簽書會聚集8位知名作者出席,分享著不做作、不矯情全力衝刺的鐵人故事,讓讀者現場感受到激勵的人生體驗。此外,12月4日、12月18日將分別在台南、台中舉行新書分享暨簽書會,敬請粉絲期待!

《狂飆的18鐵人》新書分享會中,大批讀者排隊等待作者簽名
《狂飆的18鐵人》新書分享會中,大批讀者排隊等待作者簽名

《狂飆的18鐵人 台灣經典賽事與備賽攻略》新書分享會報名請點我。 

《狂飆的18鐵人 台灣經典賽事與備賽攻略》購書連結:
博客來
momo購物
金石堂 
城邦讀書花園
讀冊生活
誠品

資料來源/莫克文化
撰稿/Dama
攝影/Oliver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單攻玉山來回只花3小時40分的15歲神奇少年

2020-12-31
人物誌黃崇華教練跑步越野跑戶外運動書摘故事

文章摘錄自《一萬天不休跑:地才跑步教練黃崇華與他的31年跑界風雲》「兩張切結書換3952公尺-奧林匹克盃玉山高山馬拉松賽」

賽道上的風景,永遠比終點更精彩迷人;
賽道上的感動,永遠比終點更難以言喻。

黃崇華教練少年時期
圖為黃崇華教練少年時期參與其他高山越野比賽之照片

眼前一片壯麗遼闊,工作人員對我說:「來,先拍一張!」接著問我要不要喝水,我心想「真的很需要,我已經兩小時沒有喝到水了!」最後有點捨不得地多看了一眼。在低溫低氣壓中,我只停留了一分多鐘就趕著離開, 因為我仍在比賽中,所在位置卻是台灣最高峰 — 玉山主峰。

這場賽事由中華民國健行登山會主辦,名為「奧林匹克盃玉山高山馬拉松賽」。我當時越野跑的跑齡約四年,殊不知「越野跑」與「高山越野跑」是兩回事,即便在相同困難度(海拔高度、距離、總爬升、路況、爬升曲線 等)之下,個人運動能力的差異將會展現不同的運動型態。例如運動能力較佳者,運動型態屬於越野跑;運動能力較弱者,則屬於登山或健行,兩者因為運動時間落差極大,所需裝備也截然不同。

玉山單攻從海拔高度約2,610公尺的玉山登山口開始,登上海拔高度約3,952公尺的玉山主峰,總距離約22公里,爬升1,342公尺高度,相當於連續爬2.6座台北101大樓高度;如果精算累積總爬升,可能接近三座台北101。複雜的地形路況以及空氣稀薄等環境因素,讓單攻己不是一件輕鬆的挑戰,還要應變高山變化多端的氣候。

一般登山客會安排兩天一夜行程入住排雲山莊,第二天清晨攻頂後返回。近幾年開始流行單攻玉山主峰,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也開放單日往返申請,但每日僅60位名額限制。單攻因個人運動能力、經驗、裝備等因素,花費時間差異甚大,大部分登山客往返約8-12小時不等,如果能在8小時內完成,屬於登山好手等級;若能在4-6小時內完成,則屬於越野跑好手等級。 

玉山高山馬拉松賽的報名簡章清楚寫著「限18歲以上」,當時我明知不符合資格,但運動員的性格就是不到最後一刻絕不放棄! 賽前一天,我心想「反正先去再說,有去有機會」,抱持著試看看的心態前往賽事說明會場,並將命運交給上天。

主辦單位深知這場比賽有相當難度與一定風險,賽前一夜特地舉辦一場賽前 說明會,詳細說明路線困難度與注意事項,所有參賽選手幾乎都到場仔細聆聽。 說明會結束後,我與父親立刻拉住主辦單位負責人,不斷尋求能讓我報名參賽的 任何可能性,我們坐下來商量很久,負責人詢問我的運動能力、馬拉松成績以及登山經驗等,但就是沒有詢問越野跑經驗。因為在二十五年前,台灣運動界還沒 有「越野跑」運動型態一詞,甚至更早期台灣路跑賽簡章中,還常以「越野賽」為活動名稱,但實際上全程皆是一般道路。當時台灣越野賽除了沒有強制裝備(註)的觀念,更沒有GPS衛星定位手錶輔助,僅能倚賴傳統計時碼錶、個人方向感及體力分配經驗,或是參賽者在賽前預先路線勘察,來熟悉賽道與高山變化多端的天候。

最後,負責人經不起我苦苦哀求的攻勢,沈思許久後終於說出:「好吧! 既然你那麼堅持要參賽,父親與當事人都要簽下切結書,我才能讓你報名。」聽到終於可以參賽的我雀躍不已,根本不管切結書的法律效力與嚴重性,隨 手拿了兩張白紙,在大會負責人指導之下,一字一句寫上切結書內容,最後也被要求要親筆簽名、蓋上手印與壓上日期。

切結書內容我早已忘記,甚至根本沒有在記,我只知道不斷與對方再三確認, 如果我得獎是否可比照一般選手,具有錄取領獎資格及完賽證明? 等到對方當場允諾後,我才心滿意足地離開。

由於賽前一天才確定獲得參賽資格,我在訓練上並沒有特別針對性的準備, 僅維持一週早晚訓練6天的節奏、假日參加越野跑團體活動,跑山比例維持在每週4次以上。但我認為如果能做好模擬賽、移地訓練、裝備訓練、高度適應等針對性訓練,雖然不一定能完全反應於成績表現,但一定能將運動風險降至最低,這是高山越野跑競賽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觀念。

直到賽前,我只知道總距離約二十多公里、主峰海拔高三千九百多公尺,如果經過排雲山莊就代表快到了,其餘賽道資訊完全不清楚。這是場風險相當高的 賽事,現在回想起當時的我僅憑著一股傻勁。

在補給方面我更是非常外行,可說是幾乎零分。全身裝備跟參加馬拉松一模一樣,不過那時台灣還沒有水袋背包裝備的觀念,為了求速度和成績排名,僅以 最輕便的裝備應戰,全程倚賴大會設立的補給。而大會除了在會場外,賽道上僅在登山口、主峰折返等兩處設有簡易補給。 所幸平常訓練已習慣並適應在2小時運動時間內、30公里距離內可以全程不用補給。不過這有兩項前提條件,第一是訓練前後必須充分補給,讓水分與肝醣充分儲存於人體肝臟與肌肉中(現代跑者過度依賴大會補給,而遺忘身體原 本就擁有最佳的儲存能量系統);第二是紮實的訓練,在相同距離、速度、強度、 氣溫變化之下,實力較佳的選手在競賽途中的身體能量耗損程度相對較低,體重 較輕的跑者能量保存也相對較高。

現在我不會建議一般跑者效仿2兩小時不補給的訓練法則,畢竟這存在一定的風險,也不是完全健康的做法。競技選手與健康運動法則,仍存在一定的衝突與抵觸。不過,不能過度依賴大會補給這方面是肯定的,也是選手訓練的基本原則。

玉山高山馬拉松賽的起終點設於塔塔加遊客中心,出發後很快就遇到山路上坡,我猜主辦單位用意是藉此疏散選手密度,避免在登山口發生選手擁擠狀況, 這也是國內外所有越野賽道設計上的基本程序。

大會鳴槍,選手們從塔塔加遊客中心出發,自己像是無頭蒼蠅地盲目跟從,這條約3公里的山路道路位於海拔2,600公尺高度,跑起來不算輕鬆。所有選手皆爭先恐後,搶在進登山口之前取得最佳位置,到登山口前己不像出發時擁擠,大家也陸續搶入山徑。

不過,因為比賽一開始的卡位爭奪戰,不少選手在折返前,甚至進山徑後不久的上坡段,即發生體力衰竭等狀況,代表大家在體力分配、路線熟悉度,甚至競賽心態等各方面,都還有提升與進步空間。再加上25年前的玉山路況與危險困難度高上許多,多年後我才聽說,玉管處修補許多危險的登山路段,沿路架設不少木棧道與木橋。

進入山徑不久,我的前後就看不到任何選手,只遇見幾位一般登山民眾,因此幾乎是獨自一人在山林中奔跑,遇到較陡峭上坡時,就改以快走前進。不知過了多久時間,我終於來到排雲山莊,賽前得到的賽道資訊顯示,抵達排雲山莊後距離玉山主峰就更近了,只是這最後一哩路、關鍵攻頂段,更加考驗體能與毅力。

峭壁、鐵鏈、大小碎石相繼來打擊挑戰者的決心,這段路我花費了不少時間,也曾多次嘗試切小徑上攻,但數度以滑落失敗收場,只得乖乖沿原路徑而行。就 在不斷遭遇打擊時,終於看見第一名選手吳有家,大幅領先群雄率先折返下山, 此時無疑是對自己注入一劑強心針,不斷告訴自己:「主峰真的不遠了!」

繼續加油、不能放棄,更不能放慢。眼前的霧氣都是自己的喘息,我也終於深刻體會到,在高山上拼鬥、生存,是如此的殘酷與現實。最後聽到前方山頭有眾人呼喊聲音,我才知道即將攻頂。

攻頂那一刻,我聽到大家接連的鼓掌聲,還有人說:「這位好像比較年輕噢!」攻頂後,眼前的壯麗景色沒有讓我淚流滿面、感動不已,心裏只想著:「台灣最高峰長這樣喔,終於看到了!」

大會工作人員先幫我拍一張照片,背景是于右任銅像(後來銅像遭人破壞移除了),接著我趕緊喝了幾杯純水,回眸一眼便趕緊下山,在主峰僅短暫停留一分多鐘。此時我大約在總排前十名左右,換句話說約有十名選手比我更早攻頂。

下山後,我繼續奔跑於高原山林之間。當天所有登山客都知道有這場玉山攻頂比賽,所以在途中遇見我們,都會禮讓比賽選手優先通行,每位選手胸前也都配掛顯眼清楚的號碼布,在遠方即可辨識。

返程途中遇到一處斷崖段,此時前方有兩名登山客看到我迎面而來,立即做出禮讓動作,我也急忙揮手表達感謝之意。但是當我接近時卻發現,兩名登山客面朝峭壁、背朝著斷崖站立不動,但他們的登山背包相當龐大,以致可通過的空間相當有限,我小心翼翼地經過時看著下方斷崖,心想「萬一不小心滑落下去, 就真的掰掰了,我還年輕啊!」此刻才是我在這場比賽印象最深刻的一幕。

驚險萬分地通過後,接著延綿不絕的長下坡似乎沒有上坡輕鬆,可能此時體力已大幅衰退,也可能心態上急於奔回終點失去耐心,無論如何,正好驗證「上 山容易下山難」這句名言。

衝出登山口後還得面對3公里道路,雖然知道完賽已不成問題,總排名也在前段班,但總覺得相當煎熬與折磨,因此衝進終點後的畫面,我著實一點印象也沒有!

跨過終點線,大會準備不少熱湯熱飲,為每位選手驅寒暖身,也慰勞選手的辛勞,此時的粗茶淡飯肯定不亞於平地的美味佳餚。

簡易果腹充飢之後,我聽到大會廣播我的名字—黃崇華! 是的,我獲得分組錄取,準備上台接受頒獎。當屆大會分組範圍相當廣,男子組只分甲、乙、丙、 丁四組,我這組是男丁組29歲以下最年經的組別。 雖然早已忘記自己是分組第四或第五名,但是總時間成績卻記得非常清楚, 因為這場成績與我人生第二場馬拉松,也是人生唯一「破四」(在此指超過4小時)的馬拉松成績相近,總時間4小時10分左右;若從玉山塔塔加登山口至玉山 主峰往返,換算約花費3小時40分。

本場賽事總冠軍吳有家以3小時02分23秒成績,超越上屆冠軍黃世瓊所保持的3小時08分最佳紀錄。而大會登記吳有家選手僅花費1小時45分登頂成功,如果扣掉前段道路約3公里時間,吳有家從玉山登山口至主峰實際登頂時間大約1小時32分(我則花費約2小時07分),此驚人成績雖有當年的報紙為證, 現在卻無法在網路上搜尋到相關紀錄,實為可惜!

據傳,吳有家選手為了本場賽事積極特訓備戰,更提前在賽前一週前往當地適應調整,最終如願奪下冠軍並創下紀錄,實至名歸,更展現台灣數十年越野跑霸主地位。

奧林匹克盃玉山高山馬拉松賽後報導
奧林匹克盃玉山高山馬拉松賽後報導

就在心滿意足地完成玉山登頂任務,捧著獎盃準備驅車離開會場之際,大約下午一點多,大會工作人員、選手,應該說是會場的所有人,包含許多等待的選手家屬不斷議論紛紛。 當我坐上車後,會場才傳開來不幸的消息:大會工作人員接到山上無線電傳回來,一名選手不幸掉落山谷,可能兇多吉少,也有人說已經氣絕身亡! 大會現場可能為了查證消息,也避免還在等待選手返回的家屬過於焦慮,在我們離開前尚未正式宣布這件令人震驚錯愕的不幸消息,我們則帶著遺憾與祈禱離開會場。 

賽後一個月,我收到主辦單位寄來一張登頂成功的證書,證書中間放上一張照片,正是我登上玉山主峰的照片。

「一登玉山,二單車環島,三勇渡日月潭」。此三項戶外運動曾是身為台灣人最流行,也是必須做的三大壯遊。

民國82年,也是我15歲的這一年,前後不到兩個月時間就完成了登玉山、跑步環島兩項任務。然而這27年來,卻沒有完成勇渡日月潭最後這塊拼圖。原因無它,當我沒有把握、沒有準備好時,絕不貿然嘗試,更不心存僥倖。

即便我早在15歲就以2小時站上玉山主峰,27年來,我仍然對玉山心存敬畏。

註:強制裝備
越野賽特有的賽事 規範,所有參賽選 手出發前,必須先通過大會列舉的裝 備檢查項目,全部 合格後才能取得正式出賽資格。

責任編輯/Dama

資訊

• 本文摘自莫克文化,黃崇華著《一萬天不休跑:地才跑步教練黃崇華與他的31年跑界風雲》一書。

本書特色

✓ 十餘場經典路跑賽、國家級競賽詳實紀錄
✓ 超過百名台灣近30年馬拉松、田徑、越野跑界風雲人物紙上現身
✓ 退役長跑選手暨資深跑步教練分享對跑步訓練的策略與心法
✓ 以親身案例分析馬拉松、中長跑比賽戰略
✓ 超人氣跑者雷理莎初全馬破3的完整訓練策略大公開

適合讀這本書的人

✓ 跑步教練︰讀完彷彿跟一位資深前輩促膝長談教學理念
✓ 現役與退役長跑選手︰絕對一面讀一面感嘆:「這不是我嗎!」
✓ 路跑、越野跑賽事相關工作者︰深入了解已消失的各大經典賽事規則和舉辦型式
✓ 市民跑者︰沒天賦沒關係!看一名地才跑者如何透過不斷訓練、堅強的意志和比賽戰略贏得勝利,再透過跑步回饋到跑步以外的世界
✓ 一般大眾︰維持31年努力不放棄的經歷,不只能轉化成職場、人生上的養分,更吸引你踏出跑步的第一步!


更多《一萬天不休跑》資訊 請點此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跑步74年不間斷!91歲老人再跑5K慶祝心臟手術成功

2016-10-20
話題跑5K高齡路跑故事馬拉松跑步

現年91歲的Tony Taddeo是一位退休的教師,他非常喜歡跑步,自1942年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開始跑步,直到現在從沒停止過。1周7天之中,幾乎有5天都在跑步,每次至少五公里,除此之外,他也會以瑜珈和wii來放鬆身心。

91歲的跑者Tony Taddeo ©indianagazette.com

妙手回春,拯救跑步人生

但礙於上了年紀,Tony Taddeo也一直被嚴重心臟主動脈狹窄的問題困擾著。這個病情重點是主要動脈的閥門無法充分地開張,隨時對生命會有威脅。但他始終不捨放下心愛的跑步前去治療,直到去年實在太過難受,只好忍痛去找他的醫生Michael Mack治療。
 
Michael也一直都知道Tony對跑步的情感,於是在內心默默決定一定要幫他治療好,助他能重回馬場。

右邊是Tony的醫生Michael Mack ©news.heart.org

上個月,在Michael的妙手之下,Tony成功完成動脈閥替換手術。不僅如此,Michael還為Tony設置了一個小小驚喜,6個星期後的回診,他在醫院為Tony舉辦了一場5K的路跑賽,現場除了Tony外,還邀請了許多醫生、護士共同參與,為的是慶祝Tony在91歲時,回歸跑步人生。

©runnersworld.com

老人的生活質量,遠比壽命更重要

醫生Michael 表示:「過去在幫病人做手術時,不會認為他們對你的生活來說有何重要的意義,但當我碰到Tony之後,我突然發現,對年老患者來說,他們的生活質量,遠比壽命還來的重要。」
 
而對於Tony來說,跑步就是他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如果他不能再跑步了,或許也失去了他自己本身的生活質量了。

跑步如一頭獅子

Tony自己也說:「我不放棄跑步主要是因為每次跑完後總讓我的思緒更加清晰,每當回頭看過往的跑步紀錄,我都覺得自己像一頭勇猛的獅子呢!」
 
接下來,他們更約定好每年的這時候都要在醫院一起跑一次5K,跑到Tony一百歲的那一天,再一起去參加波士頓馬拉松當作慶祝。

分享文章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ABOUT
Copyright © 2025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