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飲食概念跟理論絕對不是新的想法,CICO 是 Calories In Calories Out 的縮寫,簡單來說就是卡路里攝入跟卡路里輸出,也就是所謂的卡路里平衡理論。基於這樣的能量平衡觀點,只要能讓攝入的卡路里少於你要輸出的卡路里,不管來源自哪裡,都能幫助減肥。因為這非常容易執行與理解,再加上只要在飲食上做一些小調整就可以,因此,長時間被世界各地的節食者所推崇。(資訊來源:Reddit 減肥論壇)
一個人在進行訓練或活動時所消耗的卡路里數,取決於身高、體重、性別與肌肉量,以上是一般監測裝備常見的參考指標。但是,其實你的健康狀況和天氣也會影響進行某項運動時燃燒的卡路里數,例如,在攝氏 27 度高溫高濕度的環境下跑步 10 公里,比你在攝氏 10 度乾燥環境下跑同距離來得更耗力;另外,如果在正在感冒或前一天晚上睡不好時運動,你的身體也需要耗更多力氣去工作。
市售智慧運動手錶或運動手環琳瑯滿目,大多附有運動消耗卡路里的計算功能,但其實不一定準確。根據發表在《精準醫學 (Personalized Medicine) 》期刊的一項研究,針對 7 種可測量走路、跑步與騎自行車時心跳率的腕戴式設備,沒有一種能精準測量能量消耗,即使是最精準的一款裝置也差了 27%,而最不準確的裝置差了 93%。
跟手錶這類穿戴式裝置一樣,跑步機、健身腳踏車和橢圓機等運動器材上的卡路里計算功能也不可靠,特別是橢圓機在測量卡路里消耗的精準度上尤其差。正如2018年發表在《運動醫學(Exercise Medicine)》期刊的一項研究顯示,這些機器往往會明顯高估你消耗的熱量,當受試者進行中等強度運動時,這些機器計算出每小時燃燒的卡路里比實際情況多了超過200卡。 因此,你不能依賴上述運動器材或穿戴式裝置來計算卡路里消耗量,即便是運動生理學實驗室裡較高階的設備,結果也不完全準確,何況是萬元左右就能買到的設備。
機器測量出的熱量消耗都不夠準,那該如何制定一個可靠的減重訓練計畫呢?美國北卡羅萊納州 Novant Health 系統家庭與運動醫學醫師 Keith Anderson 指出,全身性訓練能消耗最多卡路里,比方說,鐵人三項中的游泳和跑步項目,比起騎自行車能消耗更多卡路里;其它選擇則包括皮拉提斯、高強度間歇訓練(HIIT)都很適合。
另一方面,運動時能參與越多動作越好,例如外出散步或健行可以使用登山杖來消耗更多熱量,甚至聽音樂也有幫助,主要是能增加移動速度。
你可能會想「卡路里消耗這麼難計算,那我專注在控制卡路里攝入好了」。但事實並沒有這麼簡單,計算熱量攝入的因素也相當複雜,同一個食物實際上的卡路里差距可能很大,所以,與其斤斤計較吃進多少卡路里,不如做一件事﹕混和多種身體活動/運動。
當執行一項運動的次數越多,你的身體在做這項任務中的效率就會越高,相對消耗的熱量就會越少。因此,每週進行幾種不同形式的訓練,更有助於消耗熱量。
「專注在健康,而不是體重,並且要經常運動。」Anderson 醫師強調,無論是跑步、走路或是跳舞,出外或是在家裡做,健康比肥胖更重要、運動永遠勝過節食。
資料來源/CNN health
責任編輯/Dama
美國杜克大學的進化人類學者赫曼.龐策(Herman Pontzer),針對坦尚尼亞哈札族(Hadza)與都市人的能量消耗量,進行一項長達十年的比較研究。哈札族是一個維持著舊石器時代的狩獵、採集生活的部落,他們每天都會走上十公里路。他們的身體活動量,明顯超越幾乎一整天都坐著的內勤上班族。然而,這份研究揭露了一個驚人的事實。那就是哈札族與內勤上班族一天消耗的能量幾乎相同。
如果我們的身體只是單純的機械裝置,那麼我們每天的能量消耗量小幅增加時,最終就會導致體重變化。但事實並非如此,我們的身體並不是單純的機械裝置。人類是經過長時間進化所打造出的動態生物,隨著活動量與食物利用狀況而迅速調整、適應和變化。具體來說,我們的大腦會控制飢餓感和代謝率,使得減重後的體重維持變得極為困難。
身體會隨著我們每天消耗的能量與攝取的能量,精密地調節著代謝系統,反之亦然。即使透過運動刻意增加使用能量,只要新陳代謝的耗能下降,最終還是會原地踏步。不是單純增加身體活動量,我們身體消耗的總能量就會增加。
運動更不能成為抵消吃下過度食物的手段。這種方法不僅無法額外消耗更多熱量,反而會受到「吃多少動多少」的想法影響,從而無法徹底享受食物及運動的樂趣。換句話說,我們不能讓飲食與運動變成一種莫名的壓力。
吃下的能量-消耗的能量=體內儲存的能量
這個讓我們深信不疑的公式其實只對了一半。這個公式只適用於幾小時或是幾天左右的短暫期間,長時間的體重變化不能只靠這個公式來解釋。
就如同一個月收入300萬元的人,下定決心要存100萬,如果出現意料之外的支出,就會努力透過減少生活費或增加兼職工作,試著達到儲蓄的目標數字。
我們的身體也一樣,會優先考慮儲存能量。如果我們身體下定決心要儲存價值100萬元的脂肪,我們再怎麼運動、消耗能量,都只會讓基礎代謝量下降,以守護那價值100萬元的脂肪。如果這個方法還是行不通,身體就會提高食慾,設法透過飲食來增加能量。這就如同我們盲目地過度運動時,就算身體跟弱雞一樣毫無力氣,但食慾卻還是直衝而上的原因。
身體需要保持一定量的脂肪對我們來說非常重要。當我們無法攝取食物時,脂肪是我們的珍貴能量的來源,它可降低餓死的機率及風險。尤其是女性,在懷孕或生產時,保存一定程度以上的體脂量至關重要。所以如果體脂肪量突然減少,身體就會減少其它部位的能量消耗,或是提高食慾來攝取更多能量,想方設法都必須維持體脂肪。這是我們無法通過有意識的行為和計劃來控制的領域。
• 文章摘自墨刻出版-莫克文化《情緒管理x食慾控制減肥法:美女醫師擺脫10年情緒性飲食惡性循環,教你正確瘦身的關鍵方法》一書。
本書強調,飲食控制和運動減肥法,反而容易造成易胖體質;情緒和食慾的穩定,才是減肥的最優先事項!
只要透過控制情緒,你可以吃正確的食物,並使身體處於健康的代謝狀態和較低的體重設定點。
內容將精心整理了,哪些生活習慣和食物會導致你的情緒和食慾波動!
以及如何將你「想吃的食物」與「應該吃的食物」搭配起來,成功抑制瘋狂食慾的飲食方法和生活習慣。
• 更多《情緒管理x食慾控制減肥法:美女醫師擺脫10年情緒性飲食惡性循環,教你正確瘦身的關鍵方法》資訊 請點此
一年前,我在一場企業演講講了「生酮飲食利弊大分析」的主題,內容當然是正面、反面都闡述,畢竟主題就是利弊分析嘛! 當時生酮飲食正夯,演講完後,我收到一位「挺酮者」的回饋,他認為自己在執行生酮飲食,並沒有任何副作用,也沒有任何身體不適,他的其他「酮好者」也是如此。確實,飲食模式就是這樣,有些人很適合,也有些人再怎麼樣就是無法適應。所以,這篇文章不是要吵生酮飲食到底是好還是壞,而是以科學的角度來分析生酮飲食,畢竟,很多事情是一體兩面的,有利當然就有弊。究竟,近幾年來,快速竄紅,並且受到許多藝人、名人愛戴的生酮飲食到底是什麼?為什麼大家都說它對於減肥很有效呢?讓我們繼續看下去吧。
有別於均衡飲食,生酮飲食是一種高油脂、極低醣的飲食形態,脂肪佔總熱量約75%、醣類降至5%,餘熱量則由蛋白質供應。人體在”極低碳水化合物”的飲食下,因無法利用葡萄糖作為能量的來源,身體會大量分解脂肪,但卻又因無法完全氧化,而使脂肪酸的代謝途徑轉向酮體生成作用。酮體除了可供應身體組織利用之外,也可作為大腦的能量來源。(大腦組織基本上是使用葡萄糖的,但當酮體濃度在血液中累積時,大腦組織也會開始使用酮體。)現代醫學也應用酮體可減緩腦部不正常放電的特點,將生酮飲食應用於兒童癲癇的治療。近年來,也有許多研究發現,生酮飲食有控制血糖及減重的正面的效果,而造成大轟動及流行。
生酮飲食在短期(8~12週)、健康人的體重控制研究發現,確實能降低體重及身體質量指數(BMI),因為:
1.生酮飲食會產生飽足感,還會降低食慾。
2.生酮飲食會降低脂肪合成(lipogenesis),增加脂肪分解(lipolysis)。
3.生酮飲食會消耗更多能量。
以一個一天需要攝取1600kcal的成年來來說,生酮飲食一天需要攝取的油脂就高10份,而中脂肉類及高脂肉類共計11份,油脂是所有食物類別中消化時間最長的,其次是肉類等蛋白質,如此大量的油脂及肉類,能使胃排空的速度減緩,幫助飽足感的延長,降低攝食的慾望。此外,肉類等蛋白質的食物,因為攝食產熱效應較高,在消化吸收的過程也會增加熱量的消耗。此外,在極低醣的狀態下,人體的血糖幾乎沒辦法從飲食中直接取得,需要靠糖質新生來產生,需要消耗更多能量才能作用;至於其他的能量則要靠脂肪的分解,產生脂肪酸或酮體來維持,因此,體內脂肪就會被當成能量來源分解燃燒,產生酮體(ketone)來達到減脂效果。
或許很多人看到這邊,會認為生酮飲食好棒吶,可以大口吃肉、大量用油,還可以減肥! 事實上,想要靠生酮減肥,可沒那麼容易。第一,生酮減肥”不是”無限量大吃,想要減重,總熱量還是得控制;第二,你得確保油的質與量,若是外食族,哪知道店家加了多少油?油的品質是好是壞?很多人以為生酮飲食可以大啖速食店炸雞、鹽酥雞,事實上,攝取到過量劣質的油,導致體內產生自由基與毒素,還可能引發心血管問題;第三,用餐時間你可能會找食物找到瘋掉,台灣很難找到符合生酮飲食的外食,常見的便當、炒飯、餃子、漢堡、三明治等,通通不合格,想要嚴格執行生酮,最好要天天自備餐點,比較保險。
酮體仍需胰島素代謝,先天無法分泌胰島素,及胰島素相對不足的病人,酮酸中毒的風險是很高的,因此,無法分泌胰島素的第一型糖尿病,及胰島素相對不足的第二型糖尿病人,甚至是糖尿病前期,冒然執行生酮飲食,都是很危險的。即使是身體健康的一般人,仍然存在著許多健康上的風險,長期處於高脂肪、低碳水化合物的生酮模式,有很大的可能造成身體發炎、血脂異常、脂肪肝、葡萄糖耐受不亮…。飲食中大量椰子油、奶油、牛油…等高飽和脂肪酸會增加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增加動脈粥狀硬化、心肌梗塞、中風等心血管疾病的風險,高脂飲食也已經被證實會增加乳癌的風險;同時,長期大幅減少全榖、蔬菜、水果,等於減少膳食纖維、植化素、維生素B1、葉酸、維生素C以及鐵、鎂的攝取機會,也很有可能造成營養素不足、便秘、代謝異常等問題。
生酮飲食有利有弊,就像人生很多事情一樣,一但選擇了,就有一定的風險存在!我認為生酮飲食並非完全不可行,只不過執行時間長短、以及是否有醫療人員監控就成了很關鍵的因素,而一般想要減肥的人,可以試著想想,減肥的目的是什麼?是為了改善健康、改變體態,讓自己活得更快樂、更有自信,還是因為減肥而製造出更多身體上的問題呢? 減肥的方法很多,是否非得吃生酮不可呢,值得思考。 飲食模式終究是死的,人是活的,我們不該被食物操控、綁死,試著找到自己最舒服、最開心的飲食方法,才有可能長期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