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需不需要減肥,大家一定都知道攝取過多的糖對身體有害,但從日常飲食中捨棄糖通常較難,尤其當它在麵包、優酪乳、沙拉醬等食品中默默出現時。如果我們要做刪去法,減糖第一個最好下手的就是飲料了。雖然水是最健康的替代品,但是,如果已習慣餐餐配飲料,我們很難一下子就轉變成整天只喝無趣的白開水,甚至無糖飲料也有不少人無法接受,那麼,當你對含糖飲感到渴望時,先試試這 6 種低糖或無糖的替代飲品,包你能得到口腹之慾又不會攝取太多糖!
以下低糖、無糖飲品能在不失風味的情況下,為你補充日常所需攝取的水分和營養,但沒有含糖飲所有額外的糖份和熱量。至於汽水、果汁等含糖飲料,缺乏營養、不會提供飽足感,但會導致你體重增加。
咖啡店的熱可可是用糖漿和加糖的生奶油製成,一杯熱量至少 200 大卡起跳、含 20 克糖。喝鮮奶茶(茶拿鐵)可以從中獲得天然的甜味,並從牛奶中獲得蛋白質,如果選擇脫脂牛奶,可再減稍一些熱量並增加奶油味。
一瓶約 340ml 的汽水或可樂,熱量大約 150 大卡,含 40 克糖,而且含有人造色素、甜味劑與防腐劑。如果不想喝進垃圾水但想來點甜味,可以網購試試在全美流行,甚至矽谷企業 Google、Facebook 等大廠都會提供給員工的 Hint Water。這是種以天然水果調味的水,不添加糖、人造甜味劑和防腐劑,但有黑莓、西瓜、蘋果等多種水果風味可以選擇。
蘇打水的含量與汽水類似,主要差在是否含有二氧化碳氣體。而近期流行的康普茶是一種經過發酵的飲品,以各種茶當基底,透過紅茶菌發酵,味道酸甜且有起泡。為了提供發酵的養分,康普茶無法完全去糖,不過與其它發酵飲品相比,它的含糖量較低,更富有對腸道有好處的益菌。
典型的小罐能量飲 250ml,熱量約 110 大卡,含約 25-28 克糖以及大量的咖啡因。早上要靠咖啡因提神,不如改喝一杯美式咖啡吧!黑咖啡幾乎沒有熱量和糖份,如果需要平衡苦味,可加入一些無加糖的牛奶。
喝奶昔通常是想體驗綿密的口感,但一般奶昔一杯就含高達約 400 大卡熱量和 47 克糖。想要感受綿密口感和巧克力的甜蜜,請試著自己搖一杯任何口味的低糖高蛋白粉,它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熱量每份大多在一百多大卡,還能幫助你保持飽足感。
茶本身是個健康的飲品選擇,但多數茶類商品除了水之外,含量第二多的就是糖。這意味著你以為比較健康的茶,如果沒有注意到含糖量,其實沒有並不健康!以台灣人愛喝的 700ml 手搖飲為例,光算糖量,點半糖的含糖量就有30克,全糖更高達60克,相當於15顆方糖。所以,要喝茶就選擇無糖茶,不久之後,你將不會再渴望喝有糖的茶,甚至覺得它們太甜了。
資料來源/GREATIST
責任編輯/Dama
堅果營養許多豐富、好油脂,是男女老少皆宜的養生食物,但同時也因其高熱量,讓減重者為了避免過度卡路里而產生畏懼!但是,根據最新研究指出,堅果熱量雖然高,不過並非全部都會被人體吸收,以杏仁果來說,有近一半的脂肪並不會被人體吸收,所以,對於有意透過適度攝取堅果減重的人來說,無須過度擔憂。
據美國僑報紐約網報導,美國加州大學美熹德分校發布於《營養素》(Nutrients) 期刊的最新研究指出,早起吃早餐有助於人體維持正常血糖濃度,但若忘吃早餐,其實可吃一些杏仁來減緩一些負面影響,還能降膽固醇,比隨便吃點零食還更健康有效。
英國倫敦國王學院(King's College London)營養科學系博士莎拉‧貝里(Sarah Berry)表示,人體從堅果攝取到的熱量,並不如我們一般想像得那麼多,所以需要因為控制體重而減少食用。雖然閱讀食品包裝上的營養成分標示很重要,但它有時並不能完全反映消費者食用後的實際情況,堅果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貝里博士的研究團隊以杏仁果做為實驗品,發現杏仁果中的脂肪在消化過程中並沒有全部被人體吸收;不過若是將杏仁果磨成粉狀食用,則會讓人吸收到較多的脂肪。
在研究過程中,受試者先後將杏仁果與杏仁粉食入口中,未經過度咀嚼之後,再將它們放到模擬人體消化的胃部模型裡面,觀察脂肪消化的程度。研究結果顯示,杏仁果僅有57%的脂肪被人體吸收,而杏仁粉卻有97%,透過顯微鏡觀察,也能發現部分的脂肪殘留在杏仁果的顆粒當中,杏仁粉殘留的脂肪明顯較少,推測是由於結構在研磨的過程遭到破壞,使得脂肪易於被吸收。貝里博士表示,研究證實吃堅果並不會讓我們過度攝取卡路里,減重者不必為了吃堅果而感到罪惡;堅果為我們的腸道與心血管健康帶來許多好處,做為零食是很好的選擇。這項研究已發表於《機能食品期刊》(Journal of Functional Foods)。
杏仁果富含單元不飽和脂肪酸、維生素E、膳食纖維、鎂等多種營養素,可降低壞膽固醇(LDL-C),亦有抗氧化、促進腸胃蠕動、保護心臟等功能,根據美國臨床腫瘤學學會(American Society of Clinical Oncology)的研究文獻也證實了杏仁果具有降低罹癌風險的作用。
此外,還有研究指出,小時後的飲食習慣將延續至成人階段,如果父母在孩子小時候,就讓他們吃杏仁,或其他健康的食物當點心,孩子長大以後,就比較會選擇這類的健康食物。
資料來源/華人健康網、hindustan times
責任編輯/妞妞
無論是路跑或是越野跑,在補給方面一直是一個很重要的課題,因為他決定了你接下來路程當中,能否順利完成的關鍵之一。
不過,在運動的型態上,越野跑本身與一般路跑有很大的差異。在平坦的公路或田徑場跑步,身體能夠透過動作的慣性,以較省力的方式前進,肌群的使用大多是固定的,但越野跑不同,例如爬階梯步道時,每一步都像新的開始,你幾乎完全無法延續上一步的慣性往前進,若不使力,身體就不會前進。
在越野賽前,建議先帶著小水袋背包到比賽現場,至少循著大會公告的路線圖跑一次,了解實際情況後再回家思考比賽時的補給裝備。若無法到現場,那也請參考大會公佈的路線等高圖及照片來作為裝備上選用的準則。
依照訓練狀況而定。例如,昨天你的訓練內容是什麼,明天的計劃又有什麼,都會影響你今天的訓練過程中是否該進食。如果在周一安排了高強度的訓練,週二同樣有訓練計劃,那麼在周二的訓練中就應該補充食物,因為此時你的糖原貯存處在很低的水平,不太可能完成強度較高的訓練計劃。如果現在是周一,而周二有很高強度的訓練計劃,你就應該在周一安排強度一般的訓練,例如:短距離的放鬆跑,會為接下來的訓練計劃更順利。
能量膠是屬於半固體型態的產品,多用在訓練中與競賽中協助運動者維持血糖的產品,市售一份能量膠大概能提供15-25公克的碳水化合物之外,通常能量膠多伴隨有維生素與礦物質添加,讓產品營養價質提高。
能量棒主要可以提供在運動前、中、後過程熱量、碳水化合物及蛋白質的產品,當受時間限制時,這類產品能夠提供攜帶的方便性。一份能量棒能提供30-100公克的碳水化合物,與6-20公克的蛋白質,不同的碳水化合物與蛋白質比例品質,也可以運用在不同的時機。
所以無論什麼比賽,水與碳水化合物永遠是最重要的來源。
越野比賽中有不同的難度,途中一定要頻繁的補充水分,基本上要在感覺餓了、渴了之前趕快補充。
水:比賽補給點的水可以多裝一些。考慮各補給點之間的距離以及爬升,對於無法準確預估自己的完成時間的跑著來說,每一個CP點不要「踩空」,水袋都裝滿。 另外每次觀察自己的尿液顏色,也可以直觀的自己確認自己是否缺水。若參加長距離的賽事話,建議邊跑邊補充水分,因為若停下來休息補充的話,重新起跑會更加辛苦。
碳水化合物:補充能量膠、能量棒,就能補充碳水化合物。要注意的是,若參加百公里越野賽事,更要保持補給符合營養、熱量需求的標準下,做到口味的多樣性,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最後,碰到補給站後,除了自我補給外,確認食物與水能否撐到下一站也是相當重要。運動容易破壞肌肉組織,所以賽後攝取胺基酸營養品也有消除疲勞的效果。
安全是通往終點唯一的路,雖然補給有基礎的定律,但是最重要的事還是要了解自己目前的狀況,千萬不要因為做而做、吃而吃,跑得舒服、爽快才是越野跑所要給我們得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