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運動部落
  • 你伸展拉筋真的有拉到嗎? 物理治療師解說大腿的伸展誤區
1
你伸展拉筋真的有拉到嗎? 物理治療師解說大腿的伸展誤區
你伸展拉筋真的有拉到嗎? 物理治療師解說大腿的伸展誤區
2
5成洗腎患者不運動 醫師:恐危害腎健康
3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個體適能教練
動晰物理治療所
動晰物理治療所

你伸展拉筋真的有拉到嗎? 物理治療師解說大腿的伸展誤區

2022-07-20
運動部落 保健 觀念 伸展 肌肉痠痛 運動恢復

運動前熱身或是運動後伸展時,你拉筋真的有拉到位,還是只是做做樣子而已?下文動晰物理治療所談談常見的伸展誤區,並說明其修正的方向與具體方式。物理治療師更指出,臨床上遇到不少個案雖然表示自己很認真拉筋,但是柔軟度、活動度到一個程度就會卡關,甚至可能開始造成各種疼痛。

你伸展拉筋真的有拉到嗎? 物理治療師解說大腿的伸展誤區
你伸展拉筋真的有拉到嗎? 物理治療師解說大腿的伸展誤區

伸展誤區是什麼?

伸展誤區例如:拉大腿前側拉到腰、膝蓋、腳踝不舒服;拉大腿後側拉到腰背不舒服;練習挺背卻讓腰和脖子更不適。

伸展(俗稱拉筋)的方式有很多種:靜態、動態、彈震、主動收縮後放鬆的技術...根據是要放鬆還是增加肌肉長度? 會有不一樣的劑量、指令選擇。但不論是哪種都有一個鐵則,就是肌肉的兩端要 「往不同方向去」,這包含️一端不動一端動、兩端往反方向動。

看起來超簡單,對吧? 但實際執行其實有很多小細節要處理。首先要了解 3 個概念:

概念1:人體動作牽一髮而動全身

身體的各個部位都可以「互相幫忙」完成一個動作...不計代價,多有義氣啊!

概念2:動作會自然往最少阻力的方向產生

對大腦來說,有好走的路幹麻選難走的路呢?就像有手扶梯和樓梯給你選擇,大多數人會不假思索地選擇手扶梯。

以我們伸展大腿股四頭肌中的股直肌為例,最起碼要做到膝蓋彎曲、髖伸直/骨盆後傾才能達到此目的。如果股直肌很緊,身體會不自覺地想要伸直膝蓋或是髖屈/骨盆前傾來降低拉力;有的人則是透過拱腰、扭腰帶骨盆往前傾,一樣會減少拉力,這就是有義氣的腰椎(誤)跑出來代償了 ! 時間一長,腰部拱和扭太多、腰部肌肉過度用力就會產生痠痛。

伸展大腿股四頭肌中的股直肌,最起碼要做到膝蓋彎曲、髖伸直/骨盆後傾才能達到目的
伸展大腿股四頭肌中的股直肌,最起碼要做到膝蓋彎曲、髖伸直/骨盆後傾才能達到目的

同理,伸展大腿後肌群的時候,最起碼要做到膝蓋伸直、髖屈曲/骨盆前傾才能達成。如果太緊,身體會不自覺地想要膝蓋彎曲、髖伸直/骨盆後傾來降低拉力;有的人則是透過彎腰、扭腰來帶出骨盆後傾,一樣會減少拉力,時間一長仍然會造成腰部的痠痛。不論是哪種方式,都會讓伸展的效果打折扣,甚至導致更多的疼痛。

概念3:肌肉是3D的

概念含意代表最多有 3 個平面的動作,都考慮到才能完整訓練/伸展,尤其是我們有目的性地伸展特定肌肉時。如果不去阻止代償動作的產生(也就是很有義氣的各部位)、不去考慮肌肉的走向與動作方向,伸展時當然會「事倍功半」囉!

我們用影片來呈現大腿前外側、股直肌伸展的常見問題:

/ 關於動晰物理治療所 /
動晰物理治療所

動晰物理治療所的核心理念為「全人、科技、預防」,期望結合不同領域專長的治療師,建構最完整的治療方案。由不同治療師從不同面向解析問題,找尋各種解決問題的可能與治療方式。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5成洗腎患者不運動 醫師:恐危害腎健康

2018-07-09
保健話題生活新聞

台灣是全世界第一的「洗腎王國」,洗腎人口超過8萬多人,然而資料顯示,不運動成為慢性腎臟病患者中最常見的健康危害行為,高佔51.9%。腎臟科醫師建議,腎友應在身體狀態允許下適當安排運動訓練與活動時間,對身心都有很大的幫助。 在7日舉辦的一場2018腹膜透析腎友嘉年華會中,更有腹膜透析4年的女性患者分享成功挑戰單車40公里,現在連出國旅行都不成問題。

5成洗腎患者不運動 醫師:恐危害腎健康

5成以上慢性腎臟病友不運動  恐致腎臟惡化

2015年台灣慢性腎臟病臨床診療指引中指出,不運動是慢性腎臟病患者中最常見的健康危害行為(佔51.9%)。如果因透析而減少運動量甚至不運動,容易因血中脂肪累積、血液循環速度變慢,使血壓、血糖、血脂控制不良,直接或間接造成腎絲球過濾率下降,讓腎臟健康愈來愈差。
 
依據美國腎臟資料登錄系統2017年報告顯示,台灣在2015年末期腎臟病盛行率與透析盛行率皆高居世界第一;另依據健保署統計,台灣洗腎人口已突破8萬人。然而,如此龐大的洗腎人口中,運動常被病人忽視。
 
台灣腎臟醫學會理事長、天主教輔仁大學附設醫院研究副院長盧國城表示,慢性腎臟病患者因為腎臟衰竭造成代謝不平衡、心肺功能降低,導致身體延展性、協調性以及肌肉強度逐漸下降;透過經常性地適量運動,可顯著減少腎臟病及透析病人死亡率,對腎絲球過濾率及蛋白尿也都有顯著改善效果,並能進一步延緩腎臟功能惡化。然而,中華民國腹膜透析腎友協會理事長王濋諭指出問題點,因為末期腎臟病的腎友受尿毒影響,會出現貧血、肌肉病變等症狀,造成身體容易疲憊、體適能變差,因而降低運動的意願。

專家們呼籲腎臟病的腎友平時應做適當運動(由左至右為台灣腎臟醫學會理事長盧國城、中華民國腹膜透析腎友協會理事長王濋諭、台北榮民總醫院內科部腎臟科主任唐德成以及百特長官)

每天走30分鐘  可改善慢性腎臟病患者肌肉量與體能

「益健康,腎友更應該多運動!」盧國城強調,美國腎臟疾病治療成果品質指南建議,慢性腎臟病患者應透過規律運動,降低肌肉量損失以及提升體能活動。每天只要走30分鐘,每星期至少5天、共150 分鐘,就能顯著減少腎臟病及透析病人死亡率,對慢性腎臟病患者的腎絲球過濾率及蛋白尿也都有顯著改善效果,進一步延緩腎臟功能惡化。此外,一篇本土研究指出,透析的腎友透過有氧運動後,其血液中內修護細胞增加、有效緩解發炎,並能改善營養、骨密度與運動耐受性。
 
然而,對於許多末期腎臟病患者而言,透析治療佔據大多數的生活作息時間,相對壓縮了運動時間。台北榮民總醫院內科部腎臟科主任唐德成指出,目前透析中的腹膜透析治療方式,在護理人員教導與練習後,腎友就能自行在家中、辦公室或是汽車等空間操作,較不受空間與時間的限制,而且過程中較不會出現血壓不穩症狀,在飲食方面限制也較少。因此,唐德成非常鼓勵年輕患者、有能力自我照護的患者選擇腹膜透析,能讓腎友有較多時間安排適當的運動訓練。

腎臟病友陳麗香分享自己使用腹膜透析多年,能正常上班、假日運動、出國旅遊,跟正常人無異

洗腎照騎單車40公里  腎友享受樂動人生

中華民國腹膜透析腎友協會7日舉辦「腹友人生、腎利得分」腎友嘉年華會中,現場百名腎友與家屬齊聚,雖有不少腎友受限於透析治療而不願出門活動,但同時也有一群腎友積極用運動活出自己。
 
「沒想到我可以沿著新竹17公里海岸線騎自行車來回40公里路程,完全不是問題!」使用腹膜透析4年的陳麗香提到,由於腹膜透析換液治療時間的彈性,讓她可以和先生固定安排假日運動行程,連出國旅行也不成問題,生活品質不減反升,自己的精神也更好了。現在陳麗香維持正常上下班時間,同時安排運動、出國、合唱團練習等各式休閒活動,她自信說道:「雖然我在洗腎,但是不說的話沒人看的出來!」

資料來源/中華民國腹膜透析腎友協會
責任編輯/Dama

分享文章
Ivy
Ivy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個體適能教練

2017-03-09
專欄體適能親子運動兒童運動部落保健

根據研究統計,3歲以上的孩子每週至少需要運動150分鐘,隨著時代的演進,孩子能有的娛樂不再只是大自然或者鄰居的同伴,更多的是3C產品圍繞在他們身旁,所以每週運動150分鐘,有多少的孩子做的到?有多少家庭親子關係在電玩、手機與抓寶中流逝?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個體適能教練

為何體適能要從小開發?

體適能不是單純體能運動,更包括了四肢大小肌肉、反應、感覺統合及腦力發展,它主要在訓練孩子的平衡性、敏捷性、協調力、速度、耐力及柔軟性,藉由適度的體適能運動來開發孩子應具備的各項能力。
 
有的孩子在小的時候就表現出很強的運動能力,比如很早就能翻身、爬行,走路有比同齡的孩子穩和早,使得父母以為,這就是運動天賦的表現。但是,隨著年齡增長,他們的運動能力卻開始被同齡人追平甚至超過,這是為什麼呢?
 
不同成長階段的小朋友,均需要不同程度的體能活動。六歲之前,身體運動系統在發展中,此階段可讓孩子自由活動,簡單如去公園跑跑跳跳、跳繩、擲球都可,從中刺激大小肌肉,提升協調能力。六歲至十三歲左右,人體肌肉力量直線上升,是成長的轉捩點,此時進行有系統的運動訓練最為安全及具效率,小朋友的成功感及進步空間亦較大。

伴孩子一同運動,養成真正的興趣

要培養小朋友對運動的興趣,最好從小開始,當孩子願意玩或運動的時候,父母也要陪伴、跟著一起做,並知道該選擇什麼運動?!
 
開始時如何吸引小朋友的興趣,相信也令不少爸媽懊惱。其實很多運動都適合做親子運動,如游泳、騎腳踏車、跑步及球類活動等,重點是父母要與子女一起參與。現代有許多父母一方面叫孩子多運動,卻將孩子丟在一旁玩耍,自己就坐在家中看電視、上網,而孩子3-5歲恰恰是模仿期,這樣要培養孩子運動的習慣,更是困難。透過與孩子一起運動,父母也可以建立榜樣,讓子女學習,久而久之,孩子的運動動機自然增加。

舉例來說,小朋友跑步,對於耐力、速度、四肢協調亦會改善,於其他運動表現也有助幫助,可增強自信,加上現在兒童肥胖問題嚴重,帶入有氧運動有效消除脂肪,可減低將來罹患慢性疾病機會。剛開始練習不妨加入小獎勵,可成為一種動力,令小孩覺得運動是開心的,不是交差,當投入成為興趣,就無需再用這些方法。

伴孩子一同運動,養成真正的興趣

給孩子機會,從中伴他建立體能及自信

在運動的過程中,家長應多鼓勵孩子,給他信心,並引導他們完成整個過程。此外,也可約親朋好友的孩子、家人一起玩樂、彼此影響,有助增加運動動機。

除了以上方式,平時當孩子在動的時候,在一旁觀察的我們,也可以利用錄影功能,將孩子的跑姿,遊戲時的樣子錄下來,然後跟他們一起觀看,再找一些地方稱讚他,例如:你跑步時的眼神很認真、很堅定、腿抬的很高、姿勢也好穩定,真的好棒喔!如此孩子才會覺得父母肯定自己,自信心才可建立。但父母請記得,讚美說話要具體一點,故此學習幾個相關運動的專業術語是有需要的。

此外,我們也可以從中增添趣味,可於運動中加入遊戲元素,練習之餘亦可玩樂,更重要的是讓孩子們勝出,以增強其自信及成功感。
 
剛開始練習時,十次至少讓孩子贏八九次,無論誰輸誰贏,事後父母都要與小朋友溝通,例如:「我就知道可以贏我,因為你好專注、都沒有分心餒!」這樣孩子可以從中學習正確的運動態度,過程中需顧及小朋友的感受。待孩子熟練後,可讓他們帶領大家遊戲、運動,教導父母及其他小朋友,令他更投入運動氛圍中。

運動與遊戲就是像這樣促進大腦的成長,這些都是做在家裡看電視、玩電玩無法獲得的正面刺激。在科學家執行的動物實驗裡也發現,能靠自我意志活動的受驗對象,其大腦比無法靠自我意志活動的受驗對象發展得更健全。由此可見,想讓孩子在智能上也有健全的發展,一定要積極地讓孩子從事運動。

孩童的簡易體適能訓練方法

所以不同階段的孩童,也有適合他們的體能訓練。以下的簡單建議,也是我經常跟子女們一起做的事。

七、八個月大︰父母可用玩具吸引嬰幼兒多些爬行,刺激手腳大小肌肉的協調。
一歲以上︰學行階段,每日可抽十多分鐘與他玩玩擲球遊戲,走動一下。
兩、三歲︰每日散步半小時,有助提升小孩平衡力、身體協調。
四、五歲︰平衡力發展穩定,可教小孩跳繩、騎腳踏車、走平衡木、游泳等,過程須循序漸進。

學行階段,每日可抽十多分鐘與他玩玩擲球遊戲,走動一下。

幼兒體適能運動,值得每一位父母去了解與學習。教育與投資孩子,除了花費請家教、送去補習班外,還有更重要的是是誰陪伴在學習的過程。運動,是孩子與你的互動中最初始、最簡單、最有趣的方式。請讓體適能運動走進你們的家、你與孩子的世界裡。引發孩子的運動意願、提升運動能力的關鍵,就在父母手上,父母才是孩子的體適能教練。

關於Ivy三個寶貝的媽咪,專長為寶寶瑜珈、寶寶按摩以及兒童按摩。

專業證照
英國生之光嬰兒瑜珈講師
Rainbow kids yoga 講師
IAIM國際嬰幼兒按摩協會講師
MISP國際兒童按摩講師
中華民國國際幼兒教育協會專業講師
蒙特梭利教學法理論與教法(3-6歲)
保母人員技術士證

/ 關於Ivy /
Ivy

三個寶貝的媽咪,專長為寶寶瑜珈、寶寶按摩以及兒童按摩。

證照

英國生之光嬰兒瑜珈講師

Rainbow kids yoga 講師

IAIM國際嬰幼兒按摩協會講師

MISP國際兒童按摩講師

中華民國國際幼兒教育協會專業講師

蒙特梭利教學法理論與教法(3-6歲) 保母人員技術士證

分享文章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ABOUT
Copyright © 2025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