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氣溫悄然下降,東北季風帶來的濕冷天氣即將壟罩全台。為了讓戶外活動愛好者們在濕冷環境中依舊擁有良好運動表現,專業運動品牌UNDER ARMOUR研發兼具防潑水及卓越透氣效能的科技面料「UA STORM」,系列服飾包含秋冬必備的外套及長褲款式,並同時擁有防風功效,讓跑者們不受氣候干擾,隨時暢跑。今年同步推出「HOVR Phantom 3 Storm」與「HOVR Machina 3 Storm」防潑水科技跑鞋,幫跑步愛好者戰勝濕冷惡劣天候、維持雙腳乾爽舒適,讓天氣不再成為你運動路上的阻礙!
UNDER ARMOUR於今年秋冬全新推出兼具防風、防潑水的UA STORM系列服飾,服飾外層採用DWR塗料材質,能確保雨水落在表面時不會被布料吸收,有效防止雨水滲透;而多孔面料纖維則擁有卓越排汗及透氣效能,加上其質地輕盈與良好延展性,能保護跑步愛好者不受風吹雨打,在濕冷環境下跑步也隨時保持乾爽透氣!不僅如此,UA STORM系列外套背面及褲腳等服飾一隅搭配反光設計細節,增加跑者在弱光環境中的可見度,完整提升夜跑安全性,隨時都能舒適無礙地暢跑!
為幫助跑者征戰長距離訓練,UNDER ARMOUR全新推出專業訓練跑鞋「UA HOVR Machina 3 Storm」,搭載雙密度 HOVR緩衝系統,給予更強勁回彈推進力道,全程提供安全穩固又透氣的奔馳感受;鞋底則搭配橡膠大底並專門針對高壓磨損區域進行加強,給予絕佳彈性同時也提升大底的耐磨程度;而透氣貼合的工程網眼鞋面搭載防潑水UA STORM科技,為鞋面打造最舒適的防護牆,同時流線型反光設計,讓你無需擔心受天氣影響,全心專注於你的日常跑步訓練!此外,「UA HOVR Machina 3 Storm」內建智能晶片,可連接「UA MapMyRun」跑步應用程式,能在訓練過程中透過語音教練即時調整個人步伐、並追蹤、分析每次的暢跑數據,助你跑得更快更遠!
適用於日常休閒穿搭、潮流有型的「HOVR Phantom 3 Storm」鞋款,搭載緩衝避震與能量回饋的HOVR旗艦中底科技、及提供足底柔軟支撐的一體式SpeedForm® 2.0鞋墊,具備高緩震及柔軟腳感的頂級舒適體驗;搭配俐落搶眼的動力學足跟杯設計,強化腳跟落地時支撐;鞋面則採用INTELLIKNIT與FLATKNIT立體編織工法,讓跑鞋不僅擁有UA STORM防潑水特性,且能適時調節汗水及體溫,提供長時間貼合感受。「HOVR Phantom 3 Storm」同樣藏有反光條安全設計,創造鞋款亮點,在滿足城市夜晚街跑安全需求的同時,也讓跑者潮流有型、恣意奔跑!
資料來源/UNDER ARMOUR
責任編輯/Dama
最近有些學生跟我討論年底的馬拉松要如何準備,於是想說把之前文章整理一下供大家參考。
馬拉松到底要怎麼練?這問題若是網路搜尋一下,可能會出現上百種結果。有人說周跑量要100km以上才行,有人又說,訓練要重質不重量,要多練間歇才跑得快,不要跑垃圾里程。又有其他書上說,不要總是練速度,要根據心跳區間去做訓練,或是要跑山路才會進步。坊間許多說法好像都很有道理,卻又常常互相牴觸,看了這麼多資訊,到後來都精神分裂,不知道怎麼跑才對了....
話說自從2008年開始被朋友騙去跑馬拉松後,因為每次跑過30km之後,總是爆掉、只能一拐一拐地撐到終點。當時不懂以為每周一直報名比賽、一直用意志力堅持下去就會進步,還記得當時我還曾經連續四周都跑全馬。結果卻是每一場都是跑4hr50m-5hr20m之間。怎麼跑都不會進步啊!!!
為了尋求成績進步的方法,我也陸陸續續看了好幾本馬拉松的訓練書籍,這幾年看過的書籍中,其中印象比較深刻的包括紐西蘭知名教練Arthur Lydiard所寫的Running to the Top、日本的eA式馬拉松訓練、以及美國的Daniel’s Running Formula這三本。我自己也都實際驗證過這幾本書中的課表執行方式,近期幫學生開課表時,也大多根據這幾本書的理念,加上自己的經驗來執行。
在討論這幾本書之前,先說一下2010年時我自己的訓練經驗,當時說實在市面上根本沒甚麼跑班跑團的,網路資訊也很缺乏,我搜尋了很久才找到一個訓練課表,於是就照著這課表訓練了大約半年,中間完全不報名任何比賽,結果年底台北馬全馬成績就從四個多小時,一瞬間推進到3hr31m。課表的結構大致就是:
週二: 閾值跑或是漸速跑8-12km(現在通常叫做Tempo Run)。
週四: 800m間歇跑,也就是一般人說的亞索800訓練,後來才知道這是練最大攝氧量。
週日: 25-30km的長距離,速度是逐漸加快,通常我是每5km拉快5-10秒的配速。
就這樣,沒有其他的,一周大概也只跑這三次,總距離約50-60km。
這個訓練方式我想即使放到現在還是很管用的。
OK,現在就來討論這幾本書的內容,雖然我都是看原文的,不能保證 100% 理解所有內容,但是還是覺得每個教練都有其特別的地方、或是有一些共通之處,在這邊摘要一些內容跟大家分享一下。
首先在Arthur Lydiard的馬拉松課表中,第一階段會請選手進行非常大量的有氧跑,例如周一、周三、周五與周六都分別跑60分鐘,周二、周四各跑90分鐘,周日則要求跑120分鐘。也許你會問說:「那都不用休息喔?」這個問題很好,在Arthur的課表內我還找不到「休息」的這個課表,最輕鬆的就只有「慢跑30分鐘」,沒有全休這檔事,所以要當Arthur的學生也實在不容易吧?
在經過數個月的有氧跑之後,接著他會要求我們去做一個月左右的爬坡練習,主要訓練抬腿以及臀大肌與腿後肌的強度,當然此時有氧跑也是要持續穿插進行。
看到這邊,你以為Arthur的課表都是有氧跑而已嗎?那你就錯了!事情哪有這麼簡單。打好基礎的目的,就是要讓你身體可以承受接下來一連串的速度訓練。
在打好以上堅實的基礎之後,接著就是一連串的無氧與加速訓練,包括100/200/800/1000m 等等的間歇訓練,還有3000/5000m的計時訓練。當然其中還是會穿插30-90分鐘的有氧跑,周末則是要做120分鐘以上的長跑。
值得注意的是,Arthur不建議選手去做超過2.5小時以上的長跑訓練,因為這樣的訓練對於身體帶來負擔太重,會影響到恢復時間與下一周的課表。
以下是第三階段其中一周的課表參考:
週一:800m間歇6趟
週二:有氧跑90分鐘
週三:3000m計時跑
週四:有氧跑90分鐘
週五:200公尺放鬆跨步練習6趟
週六:10000公尺計時跑
週日:有氧跑120分鐘或更多
Arthur 的速度課表常常出現 3000/5000/10000m 等等的計時跑,不過並不是要你卯足全勁跑,而是盡力卻不是全力去跑(好像很抽象…)。
此外,Arthur對於配速並沒有非常明確的數字可以參考,大多是以體感來判斷。像是他會跟你說,間歇沒有一定要跑多快、也沒有一定要跑幾趟,只要跑到你覺得夠快、然後趟數多到你心裡想「今天這樣就夠了吧!」,就可以收工回家。
所以不用特別看配速,也不用看甚麼心率等等複雜的數字,我自己覺得這樣的方式其實也不錯,但是對於一般意志力薄弱的選手來說,恐怕就很難進步了。不過Arthur年代比較久遠一點,當時是沒有太多複雜的工具可以用,因此這樣訓練其實相當合理。
Arthur教練的名言:"記得你訓練是為了要比賽"。主要是提醒跑者,平常訓練跑比別人快沒有用,要在比賽中跑快才有意義。
再來就是日本很有名的eA式馬拉松訓練書,則是整理出日本著名線上課表教練網站e-Atheletes的經驗所發行,基本上將訓練期分為以下六個周期:
1.準備期
2.加強期前的準備期
3.基礎訓練期
4.實際訓練期
5.完成期
6.調整期
配速主要分為以下幾種配速:
1.慢慢跑與快走
2.LSD慢跑(7-8分速、連續跑2小時以上)
3.長距離配速跑(比LSD快一些的15km以上長跑)
4.輕鬆跑(比慢慢跑快一點)
5.中速度跑(比長距離配速跑快一些、距離稍短)
6.快速跑(比中速度跑快、大概5-10km之間的距離)
7.比賽配速跑(與比賽同配速的5-30km 之間的距離跑)
我想由於eA式的教學對象主要針對一般上班族,所以課表開出來跟主要針對奧運等專業選手的Arthur就有明顯不同,這邊舉一個訓練期的一週課表給大家參考一下:
週一:休息
週二:有氧跑60分鐘
週三:中速度跑12-16km
週四:休息
週五:有氧跑30-60分鐘
週六:LSD3小時以上
週日:長距離配速跑30-40km
你有發現了嗎?這個日本人的馬拉松課表,週末跑的距離相當驚人,通常二天加起來距離很容易就超過60km,平日也就跑個一個中速度跑,還有穿插一點慢跑而已。
而且中速度跑也不會要求你跑特別快,例如一個全馬3小時30分的選手,建議中速度跑是用4分50秒的配速來進行,長距離配速則是用5分至5分20秒之間。此外只有在目標3小時內的課表,才會出現間歇跑或山路加速跑,其他還都是以有氧跑與中速度跑課表為主。
不過對於配速來說,也沒有相當精確的對照表可以參考,只有大略數值在書中出現,需要自己多少去推敲一下該跑的速度。
eA式跑法在前幾年日本相當風行,我覺得很適合一般上班族執行,因為高速度練習很少,因此成功率比較高,肌肉拉傷的機會也會比較低。但是周末要連續跑2天三小時左右的長距離,對於跑者的恢復能力是一個挑戰。不過我覺得這種練法其實相當不錯,因為全馬就是需要很強的肌耐力,速度真的不用練太多。
至於另外一本Daniel’s Running Formula,則是由Jack Daniel博士所撰寫的跑步訓練書,這本書由於國內有徐國鋒教練翻譯了一本「丹尼爾的跑步方程式」,所以我想大家就比較熟知一些。基本上丹尼爾明確整理出每個人應該跑的各種配速,並細分為E/M/T/I/R配速,而且每種配速要跑多長距離、要休多久時間等等,都有比較明確的建議值。方便各種能力的跑者參考執行。
以下列舉他的其中一週跑步課表大家參考看看:
週一:有氧跑(練跨步)
週二:有氧跑
週三:有氧跑
週四:5-6 分鐘的T pace跑8趟、間休30秒
週五:有氧跑
週六:有氧跑
週日:10-12分鐘的T pace跑2趟+E pace 80分鐘+15-20分鐘的T pace跑
當然這只是其中一個部分,每個周期都不大一樣,只能挑一周出來討論一下。
跟其他課表比較不同的地方是,他不會要求大家每個周末都一定要去跑2小時或更長的長跑,而是會用各式的T pace+E pace課表去配合執行。而他的馬拉松課表中,T pace跑出現的機率相當高,也就是他很重視乳酸閾值跑的訓練。
此外在單次的長跑訓練中,他跟Arthur類似都不怎麼建議大家一次跑2.5小時以上的訓練,認為這樣會造成太大的傷害而影響恢復時間。而我覺得丹尼爾最大的優點,是給每種配速明確的定義,方便大家執行。而且也明確告知各種配速應該佔總體練習量的比率,也就是你跑量不夠多、有氧能力不夠好的話,就不應該跑太多間歇跑,值得大家特別注意。
看完以上三種大師級們對於馬拉松課表規劃的書籍,當然各家有他獨特的理論在裡面,不過有個共通點,就是高強度間歇跑課表出現的機會很低。對於馬拉松這種長距離訓練,大多還是以長距離有氧跑與閾值跑為主要加強重點。就如Arthur所說:「間歇跑就像是蛋糕上面那薄薄一層奶油,只是為了點綴而已。」間歇跑跑太多不但容易受傷,而且還可能會削減你之前辛苦的有氧跑所增加的粒線體數量,不可不慎之。
而關於跑量部分,雖然書中都沒有明確說一定每周要跑多少量,但是簡單加一加的話,每周建議跑量大概都會在 60-100km 之間。基本上如果周跑量不到 30km 的跑友,我都會建議他們不要跑全馬比較好。
而且這幾本書中,對於心率部分的著墨也很少,當然也沒有功率,主要還都是以配速為主要訓練依據。主要原因是心率與功率訓練方式其實都是近幾年才比較風行的訓練方式,但是有沒有真的需要,大家可以自己想想。
另外前幾年我也分享過不用練間歇不用練30KM的"福澤式馬拉松訓練法",有空可以參考一下。
摘錄他的其中一周破3小時的課表:
星期一 休息或慢跑60分鐘(每公里6分速)
星期二 慢跑60分鐘(配速每公里6分速)
星期三 10公里漸速跑(從5分30秒最後拉到4分30秒)
星期四 慢跑60分鐘(配速每公里6分)
星期五 慢跑60分鐘(配速每公里6分)
星期六 慢跑60分鐘(配速每公里6分)
星期日 15公里漸速跑(從5分速最後拉到4分速)
每個月合計訓練距離約在250-400公里
福澤式就更妙了,速度跑非常少就算了,連周末都不用跑長距離,但是這種練法在日本同樣有不少跑者跑出2小時多的成績。
記得當年我寫出這篇文章,造成市場很大的轟動。不認同的人很多,尤其是許多參加市面上跑團的朋友,更會覺得這怎麼可能啊?! 那我跑這麼多間歇不就白跑了?
其實你的間歇不會白跑,錢也不會白繳,至少我想你的5KM應該會破PB。但是全馬是不是需要這樣練,自己真的要好好思考一下。
後來有些朋友私訊給我,說他們照著福澤式練法,馬拉松竟然破了PB,而且也很少需要去看復健科。我想復健科診所應該很不喜歡這本書吧!!
總之一句老話: 「馬拉松訓練沒有奇蹟、只有累積,沒有累積、就只能GG。」
當然,如果你不想跑甚麼太複雜的課表的話,反正就穿上跑鞋出去跑吧!
全球體壇盛事馬拉松項目甫於周末盛大完賽,觀戰跑者無不熱血沸騰。adidas於微解封之際,與全台灣跑者們一同期待跑季到來,隆重推出adizero系列兩雙旗艦跑鞋:為破紀錄而生最強競賽跑鞋adizero adios Pro 2,與全新厚底升級、最速輕量訓練跑鞋adizero Boston 10,俐落的白、黑搭配亮眼橘紅點綴鞋身,廣邀全台跑者一同換上全新競速跑步裝備。
adidas於2020年推出革命性長距離「最速跑鞋」adizero adios Pro,一舉助肯亞頂尖長跑選手Peres Jepchirchir與Kibiwott Kandie, 打破女子與男子半程馬拉松世界紀錄。2021年adidas優化adios Pro競速血液,再向全球跑者獻上升級之作:adizero adios Pro 2。
一上市即助頂尖選手於今年度全球體壇盛事馬拉松項目贏得指標性勝利!透過2021全新LightstrikePRO中底結構優化,將模擬人體腳掌蹠骨結構的爪型碳纖維EnergyRods,完美嵌入前腳掌區LightstrikePRO中底間,減少跑者能量流失並大幅提升向前推進力;鞋面應用羽量級輕透Celermesh 2.0面料科技,於衝刺急停時保持透氣與包覆。
新一代LightstrikePRO中底結構,重量亦較前代減少30克,搭配ContinentalTM馬牌大底與輕量橡膠大底的完美組合,抓地力再提升,輕盈掌握極速,期許跑者換上新一代最速跑鞋adizero adios Pro 2,再創紀錄、突破自我!
新款adidas adizero Boston 10則讓過去熟悉Boston鞋款的跑者眼睛為之一亮。首度捨棄BOOST中底,以LightstrikePRO與LIGHTSTRIKE雙中底科技打造全新增厚中底,雙層中底之間嵌入adios Pro 2等級EnergyRods推進系統,及後跟碳纖維片,增強衝刺推進力,並提供絕佳緩震與彈性回饋,堪稱練習版adios Pro 2。
能針對專業訓練需求,適應間歇跑及中長距離等各種跑步練習需求,有效提升跑步效率並給予跑者絕佳舒適腳感。鞋面採用極輕量工藝式網布,帶來優異的透氣與包覆,搭配耐磨的ContinentalTM馬牌輪胎大底,兼具耐用性與抓地力,堪稱為日常練跑而生的最強訓練鞋款。
adidas與全台跑者一同引頸期待跑季再啟,即日起至8月22日,跑者只要至全台adidas專業運動直營門市,出示近期3KM以上APP跑步紀錄(不限使用任一款APP),即可以77折優惠入手最速訓練跑鞋adizero Boston 10,並周周抽出一雙最強競速跑鞋adizero adios Pro 2,即刻感受 adizero跑鞋帶來的疾速快感、飆風上路!
*詳細活動門市資訊請見附件 *詳細活動優惠商品以店上公布為主,adidas保留修改、變更活動內容與辦法的權利
欲瞭解更多相關資訊,請密切關注官方粉絲專頁
資料提供/adidas
責任編輯/Dav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