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的田徑紀錄障礙歷史,就是百公尺9.9秒、四分鐘一英里及馬拉松兩小時。
在田徑運動的歷史,在世人面前公開目標,於限定時間打破特定競賽距離的紀錄早不是新鮮事。男子百公尺於1960年6月21日由東德的哈哩,以10秒整打破世界紀錄,這時全世界的科學家,沒有一位認定可再突破10秒的紀錄,這已是人類的極限了,果真,到了1968年,長達8年之久,共有10位田徑選手跑進10秒的紀錄,怎樣就是無法突破10秒。終於在1968年6月 20日美國薩克拉門托正式田徑賽,美國的格林、法國的貝普克兩選手10秒平世界紀錄,美國的海因斯、史密斯、格林等偉大的選手,以9.9秒打破高銜8年的世界紀錄;又是來到新的百公尺9.9秒的大障礙了,這段期間剛好從人工計時,到電子計時,到了1991年,長達23年之久,這段期間共有14位選手突破10秒,未能突破9.90秒的世界紀錄,科學家們已經死心沒興趣預測了。
男子百公尺當美國的伯勒爾於1991年跑出電子計時的9.90時,人們又再度緊盯著這個紀錄的突破,終於在1991年8月25日在日本東京,美國的劉易斯以9.86秒開創世界新紀錄,這23年的魔咒終於打開了,接著勢如破竹般的突破再突破,1994年美國的伯勒爾9.86秒,1996年加拿大的貝利9.84秒,1999年美國的格連9.79秒,接著幾乎是牙買加的天下,2005年牙買加的包威爾9.77秒,2006年美國的加特林也是9.77秒,2007年牙買加的包威爾9.74秒,2008年以後全是牙買加波特的紀錄,2008年兩次刷新世界紀錄: 9.72、9.69秒,2009年8月16日一舉突破到9.58秒,波特是神嗎? 至今已7年了,未見世界新紀錄。
在1950年代世人開始有想要打破「四分鐘一英里」的想法,當時認為絕對是不可能的任務,甚至有傳言假如有任何一個人在四分鐘內跑完一英里,那麼挑戰的選手將會直接死在跑道上。當時的運動學家跟生理醫學家也紛紛跳出來背書,「你可以跑4分1秒,4分2秒,但是絕不可能跑到3分59秒!!」在眾多專家口徑一致向世人宣告這個不可能的任務後,馬上被一位牛津大學的醫科生羅傑·班尼斯特(Roger Bannister)打臉,他跑出了3分59秒04的全新紀錄。當他突破紀錄過後不到半年,又陸續有7位跑者突破4分鐘大關,顯示這個紀錄的打破對其他原本也是心中深信"不可能"的選手來說是一個莫大的激勵。在2016年的今日,1英里的世界紀錄已經來到3分43秒。
自從2014年Dennis Kimetto首度將馬拉松世界紀錄推進了2小3分內大關後,2年以來記錄一直束之高閣乏人問津。Nike在日前破天荒的公開3名選手資料並發布了大膽的Breaking2、馬拉松破二計劃,宣告在不久的將來打破馬拉松2小時記錄。馬拉松2小時內完賽,這個存在於全世界頂尖長跑選手心中的聖母峰,是否能如廠商預期在不久的將來被攻頂成功? 原本馬拉松破2小時計畫最早是由愛迪達(Adidas)列為公司長跑產品研發及選手贊助宣傳的重要策略,在多年的寂靜之後,反而由競爭對手耐吉公司率先正式發出取得這個馬拉松紀錄聖杯的發言權。到底是真正已經預期可以做到?或只是運動品牌的宣傳手法?
早在2013年,耐吉公司(Nike Inc.)就已經有研發突破2小時馬拉松鞋子的消息!耐吉在培養優秀的田徑選手向來不遺餘力,例如在1981年就跟世界級跑者薩拉查(Alberto Salazar)簽下底薪五萬加上獎金數十萬美金的酬勞,成為當時社會環境下全球最優渥的運動贊助合約。然而最早有想要鼓勵馬拉松選手破2的想法,則是由紐約馬拉松創辦人佛瑞德‧勒波(Fred Lebow)所提出,他在1992年就公開宣布將提供100萬元美金給破2的選手,消息一出引發全球媒體眾人哄堂大笑,對當時來說當然是宣傳的涵義大於實質之意,以當時世界紀錄為2小時7分鐘,跟兩小時差距仍然足足有7分鐘!7分鐘!可不是7秒鐘,420秒的差距夠讓一個頂尖跑者花兩輩子去追逐這個漫長的目標。
接下來再把焦點轉回馬拉松競賽。更大的攝氧量、身體脂肪代謝及粒線體使用率、選手心理素質…等等可被量化控制的變數都代表著將嚴格考驗當代運動科學及長跑選手的極限。從數據來看,近20年的菁英跑者身高平均少了3公分左右,成績進步了近4分鐘,以腿部與身體的比例相對變得更長的發展趨勢來看,現代的長跑選手已經可以更有效率的邁出步伐。除了上述這些重點,目前認為最有可能影響破2的關鍵在於跑步經濟性的提升,也就是選手在能量的耗損上能否以更大的效率轉換成動能前進,如同現代的汽車一樣,引擎油耗量不用加大,但汽車的馬力及續航力已經大幅提升。獎金制度也是破紀錄的一大誘因。前陣子於2016年12月18日甫結束的臺北馬,在180萬的超高額獎金鼓勵下,使得原本就具有破記錄實力的肯亞選手,以2小時9分59秒順利打破高懸5年的2小時10分24秒大會紀錄並抱走獎金,就是最好的例子。
100多年以來,在不同階段許多田徑記錄障礙一一被打破下,運動科學訓練、心理素質提升、裝備進化以及賽事系統更競爭,這些無不驅動菁英去追求各個賽事領域的極限。田徑競賽也因為商業市場利益的追求,投入更多知名度、金錢,更強化刺激這種效應,使得破記錄所需的時間縮短。相信在不久的將來,2小時完成馬拉松是件可以達到並完成的夢想。
[延伸閱讀] NIKE 啟動 BREAKING2 計劃 大膽挑戰馬拉松2小時極限
資訊來源:2016.12.23.RUNIROUND:「馬拉松兩小時魔咒如果被打破 靠的是運動科技還是商業魔法」;男子百米紀錄維基百科全書資料。
關於翁志成翁志成,曾任國立體大教授,完成鐵人三項17次、半程馬拉松12次、自行車環島1次,現潛心從事運動故事蒐集、撰寫與攝影。
翁志成,曾任國立體大教授,完成鐵人三項17次、半程馬拉松12次、自行車環島1次,現潛心從事運動故事蒐集、撰寫與攝影。
黃金海岸馬拉松是澳洲境內第一個馬拉松,也是國際田徑聯合會(IAAF)的路跑金牌標籤賽事,是許多跑者的此生必跑賽事之一。黃金海岸是世界上最平坦快速的賽道,適合各個年齡階層和能力的跑者,有最容易創造PB的賽道之稱。
澳洲黃金海岸機場馬拉松始於1979年,是澳洲首屈一指的公路賽。2014年初,黃金海岸機場馬拉松成為澳洲第一個被授予國際田徑協會聯合會(國際田聯)公路賽金牌的馬拉松。包含馬拉松,半程馬拉松,輪椅馬拉松,輪椅15公里,南十字星大學10公里跑,Suncorp 銀行5.7公里挑戰,4公里青少年跑及2公里青少年跑這八個項目。
黃金海岸位於澳洲的東部沿海,隸屬於昆士蘭州,從昆士蘭州首府布里斯班機場出發,一小時車程即可抵達黃金海岸,7月的澳大利亞是初冬,故早晚溫度較低,白天陽光明媚,平均溫度25度左右,是由一處綿延42公里、由數十個美麗沙灘組成的度假勝地。城市河道四通八達,各種豪宅和公寓,孩子們開著快艇釣魚,皮划艇愛好者則蕩舟欣賞日落。街上隨處可見夾著衝浪板走向海邊的人們,感覺十分愜意。
黃金海岸的衝浪者天堂,除了令人嘆為觀止的天際線、沙灘、俊男美女外,更是結合時尚、餐飲及夜生活的繁華都市。
9公里的Broadbeach布羅德海灘,是著名的海灘公園,這裡有不少衝浪俱樂部與海岸商場。13km的Miami,有些不錯的精品咖啡館在路邊駐站,不遠的前方就是觀光勝地Burleigh Heads伯利角,也是全馬組的折返點。
布羅德沃特的亞伯高瑞國家森林有兩種不同的森林群落。 清澈的布羅德沃特溪(Broadwater Creek)岸邊林立瀕危河岸雨林。 開放的桉樹森林遍布露營區和日常使用區。 布羅德沃特是闔家歡樂的好地方,因為這裡可以露營,有兩條簡易步道和一個寬廣的草地露營區可以玩樂。 日常使用區有一個游泳平台,讓遊客可以在涼爽的溪水裡清涼的游泳。
比賽項目:全程馬拉松、半程馬拉松、10KM、5.7KM、4KM初級賽、2KM初級賽
比賽時限:全程馬拉松:6小時40分、半程馬拉松:3小時20分、10KM:1小時40分、 5.7KM挑戰賽:1小時20分、 4KM初級賽:40分、 2KM初級賽:20分
參賽資格:
全程馬拉松:18歲或以上
半程馬拉松:15歲或以上
10km:12歲或以上
5.7km:無年齡限制
4km:5-14歲之間
2km:5-10歲之間
報名費用:分兩個階段
1. 2017年四月30日前報名:全馬$155、半馬$119、5.7公里$65、4公里&2公里$25
2. 2017年四月30日後報名:全馬$175、半馬$139、5.7公里$85、4公里&2公里$45
42KM
2017黃金海岸馬拉松相關資訊
[附錄] 有提供黃金海岸馬拉松相關行程的台灣旅行社如下:
雄獅旅遊
福泰旅遊
喜多旅行
鳳凰旅行
美國慢跑協會Running USA即將推出2015年度慢跑比賽統計報告,一如預期,所有的數字都大幅飛升。
該報告指出,2014年共有550,637人次在美國完成馬拉松比賽,這是個歷史新高,與2013年相較增加了11,000多人次。當然,前兩年的數據略少,2012年的487,000人次,是由於紐約市馬拉松賽的取消;2013年則是因為波士頓馬拉松賽的恐怖爆炸事件後停辦一年。
在這550,637人次中顯示了:
十年來男女比例大致底定:男性選手為57%、女性為43%。
馬拉松完賽選手的平均年齡為38歲(其中女性為36歲、男性為40歲)。總體而言,49%的選手都是20-39歲以下,48%是40歲以上。
擁有最多選手的單場比賽是紐約市馬拉松賽,這場也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馬拉松賽,2014年一共有50,386名選手參加。
不意外的是,由於參賽人數的增加,總體完賽時間略有延長。平均完賽時間為:女性4時44分19秒,而男性則是4時19分27秒。這是2005年以來最慢的平均完賽時間。
美國慢跑協會也針對在美國舉辦的個別馬拉松,收集到一些選手的有趣數據:
不意外的,單場比賽平均完賽時間最快的,由波士頓馬拉松以3時52分09秒奪冠,因為它本來就有很高的參賽門檻。第二名也是在波士頓舉辦的Baystate馬拉松(3時53分05秒),第三名則是賓州的Via馬拉松(3時54分42秒)。
洛杉磯馬拉松擁有最多的少年完賽者:2014有3,795位。
檀香山馬拉松則擁有最多的60歲以上完賽者(3,326人)。
芝加哥馬拉松以9,738人獲得最多20-29歲完賽者頭銜。
而在30-39歲,40-49歲和50-59歲三組人數,紐約市馬拉松完勝其他比賽。
最多女性參賽的馬拉松賽呢?在紐約舉辦的Wineglass Marathon(60%)。
最多男性呢?新墨西哥州舉辦的Bataan Memorial Death March有7成是男性選手。
有興趣的朋友可以以美金159元(非會員)的代價下載完整報告來研究: http://www.runningusa.org/2015-national-runner-surve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