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任何一種簡單的方式,可判定體內脂肪會先儲存內臟還是皮下,但我們可以簡單了解腹部是這兩類脂肪最容易堆積的地方,電腦斷層(CT)掃描可以協助醫生來確認脂肪的分佈狀況,但這必須要經年累月的追蹤才能有一個詳盡的數據。
但身為一般人的我們,並不需要去搞懂體內的脂肪有多少是皮下或內臟,我們只要注意腰圍與臀圍的數字是否有超過危險數值,當男性腰圍超過35英吋或女性腰圍超過40英吋時,都有罹患各種慢性疾病的風險,這時後你就必須要控制飲食多運動來降低體脂率。
然而,根據許多研究的表示,當人體進行節食的狀態,大部分減掉的都是屬於白色脂肪,這與我們想降低疾病風險的內臟脂肪不同,而且脂肪往往會經由正確的飲食和固定的運動習慣,在全身上下均衡的減少,當然這也包含降低內臟脂肪的含量,這點對於身體激素的調節占有想當重要的環節。
因此,我們就必須要了解,改如何做才能讓內臟脂肪獲得減少?以下將提供六個十分重要的觀念,讓你在減脂的道路上能少走些冤枉路。
1.降低攝取精製碳水化合物
胰島素是人體最重要的激素之一,然而飲食正好直接控制著體內胰島素的釋放。由於胰島素在新陳代謝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它能幫助我們將食物中的能量轉化成細胞所需的能量;當一個正常且健康的細胞就具有較高的胰島素受體,因此對於胰島素的反應是處於正常狀態,但持續過高的葡萄糖就會影響胰島素的反應狀態,這時細胞就會減少胰島素受體的數量。所以,減少攝取過多精製碳水化合物和糖,就能讓荷爾蒙平衡及減少脂肪堆積。
2.補充非澱粉類蔬菜、脂肪和蛋白質
在飲食選擇的基礎上,應該要選擇天然能燃燒脂肪的食物,例如蘋果醋、辣椒、奇亞籽、羽衣甘藍、 花椰菜或椰子油這類的食材;當然,每個人的喜好及選擇都會有所不同,你可以根據自己所需的方向去進行調整。 但最終的目標就是吃豐富且營養的天然食物,這代表著必須要避免過度加工的食品,在脂肪攝取的選擇上,可以選用椰子油、特級初榨橄欖油、魚油或是堅果這類的食材,都能加強胰島素平衡、腸道細菌、激素和體重管理,此外健康的蛋白質也對於減少飢餓感和胰島素峰值有著十分重要的幫助。
3. 養成運動訓練的習慣
運動可以幫助我們平衡胰島素並使我們的細胞更容易使用葡萄糖。雖然不同類型的運動可以限制代謝綜合症患者,因內臟脂肪堆積所導致的心血管疾病風險,根據2013 年發表於《國際心臟病學雜誌》上的一項研究發現,與中等強度的訓練相比,高強度阻力訓練能讓成年人減少較多的內臟脂肪;這意味著高強度間歇訓練(HIIT )可以幫助身體更有效的減掉腹部脂肪 ,當然重量訓練、有氧運動或耐力訓練的組合也能有所幫助。
4.降低身心的壓力
我們知道緩解壓力能有效的降低脂肪堆積,這是由於過高的壓力會導致皮質醇的產生並干擾食慾控制、新陳代謝和睡眠等問題;因此多進行運動訓練和曬太陽補充維他命D,都可以有效的降低壓力。
5.良好的睡眠品質
良好的休息與睡眠可以讓身體重置,這包含降低食慾、壓力荷爾蒙、促進新陳代謝等好處;所以為了能獲得良好的睡眠品質,你可以嘗試使用精油放鬆、洗澡、減少咖啡因的攝取以及黑暗舒適的房間。
資料參考/NCBI、draxe
責任編輯/David
體重下降已經不再是減肥成功的代表,真的要減重你需要減的是體脂。當你少吃一餐、多喝點水,以及多運動,這些都是減重時必要做的事情,但是,當站在體重機上數字掉下去時,其實你的體脂肪未必下降。但是還好現在大家已有降低體脂肪才是真正瘦的概念,但要成功降低體脂肪除了要真正了解體脂肪外,還要避免以下幾點失敗的原因。
體脂肪可以分成以下3種,都是人體必須的能量來源,也具有護器官的功能,不能缺乏但是也不能過多。
內臟脂肪:儲存在腹部、胃腸的脂肪,從人體外觀無法看出脂肪的多寡。功效是保護內臟、協助器官固定位置。內臟脂肪過多,影響健康甚大。
皮下脂肪:佔全部脂肪80%以上,包括:臉、手臂、臀部、腿等遍佈全身。功效是保暖、提供與儲存能量、維持生理機能。皮下脂肪過多會產生大家最在意的「肥胖外型」。
血脂:血脂是由膽固醇及三酸甘油脂所組成,從人體外觀無法看出脂肪的多寡。然而血脂過高,就容易引發腦中風、心肌梗塞等心臟病變。
身體的體脂肪是靠吃進的食物和熱量來決定是否累積,吃足且不超過自己每日最大消耗熱量/TDEE通常是不容易囤積過多脂肪的。如果每天吃超過TDEE的熱量,多250~1000大卡,每周會增加約0.2公斤~0.9公斤(如想變成肌肉或脂肪,得看運動訓練和食物類型而定,若不運動,多的熱量就是脂肪)。從上述得知,如何減少體脂肪,吃就是增加體脂肪的關鍵點。然而以下想要降低體脂,多數人都是因為這3個原因所導致,來檢視一下自己是否都上榜。
脂肪製造的重要來源碳水化合物,台灣太多美味食物,像是水煎包、、燒餅油條、炒麵、炒飯、雞蛋糕、剉冰、甜湯、手飲料、炸雞排等,真的讓人難以抗拒。然而處處是高糖又高醣的食物,熱量容易破表不提,營養價值真的太少,吃進去身體就是空熱量,最後只好囤積成脂肪。根據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的每日飲食指南手冊顯示,人體基本要攝取蛋白質10~20%、脂質20~30%、醣類(碳水化合物)50~60%。然而蛋白質應該以瘦肉、植物性蛋白為主。脂質來源有動物性、魚類、酪梨、植物性油脂做多元化攝取,盡量不要吃高溫油炸過的油以及精緻澱粉,碳水要吃高營養價值的全穀物、蔬果為主。
許多人在減重時期,都會喝上一些飲品來化解嘴饞,但是,你是否有檢視自己喝的東西正確嗎?否都喝無糖咖啡、無糖茶、純果汁、牛奶、優酪乳、無糖豆漿等? 小心,這其中有陷阱,喝無糖咖啡或茶不能代表補充水分,相反的,它們有利尿作用,會讓你失去更多水分,這會使身體的血液變濃稠且對健康十分不利。而且,攝取太多咖啡因,對於骨質也會有影響。另外,果汁含有水果糖份、奶類商品和豆漿都有熱量,不是可以無限暢飲。
為了紓解壓力、排出負面情緒,許多人都會透過暴飲暴食來緩解,然而這點是現代人的通病。當加班、生活勞累、人際關係不佳、支出過大等壓力一來,許多人會開始亂吃東西,像是炸雞、珍珠奶茶、披薩、漢堡等高熱量食物隨之下度,然後下班與放假藉機會聚餐吃好料,但正在降體脂的你仔細想想這樣你真的對身體好嗎?當你眼前事情尚未解決時,身材還跟著胖了一圈。
然而想降體脂,吃真的是關鍵,然而一公斤的脂肪體積是肌肉的3~4倍大,這樣思考你會發現,哪一項會在身上會看起來比較臃腫呢?
資料來源/Health line
責任編輯/妞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