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譽為台灣最難鐵人賽事,來到第三屆的福爾摩沙極限鐵人三項競賽 Formosa Xtreme Triathlon (FXT) 於 25 日開賽,「鐵人夢想家」吳承泰以 12 小時 58 分 39 秒順利登頂敲下勝利的響鐘,更創下賽道新紀錄。不只為自身的鐵人旅程寫下里程碑,也為眾多支持者與好友們圓滿挑戰極限、挑戰自我的美夢。
亞洲首場,擁有福爾摩沙極限鐵人美名的極限賽事,於 11 月 25 日靜浦部落開賽,選手們要在新長虹橋下,寒涼刺骨的秀姑巒溪完成 3.8 公里的長泳,而後踏上台十一線、193 縣道與台九線,一路爬坡向上完成 180 公里的自行車騎乘,最後自關原加油站跑上大禹嶺、武嶺直到終點合歡主峰,完成 42 公里的山坡路跑。
總爬升高度超過 6000 公尺、上看十多小時的挑戰,這是一場體能、心靈上都堪稱挑戰的極限賽事。為此,每位選手都必須遵守關門點的規定,穿上反光背心,甚至要有陪跑員協助...等等,為了在本場極限賽事脫穎而出,吳承泰邀來了四屆全運會鐵人三項金牌得主張團畯協助陪跑。順利取得完賽黑衫是每位選手的夢想,而今年由吳承泰順利奪下冠軍戒指,並寫下 FXT 極限鐵人賽事新紀錄。
出身彰化縣的鐵人三項前國手吳承泰,年輕時度過一段荒蕪的歲月,而後來接觸了鐵人三項運動,為人生重新寫下新穎的敘事。不只數度代表台灣出賽國際賽,也多次前往海外受訓,勇敢邁向鐵人之路,也為自己迎來「鐵人夢想家」的稱號。
有大夢亦有志同道合的夥伴,許多企業夥伴、團體紛紛大力支持承泰的夢想。吳承泰特別感謝全心全力支持他、推廣並支持鐵人運動的台北鐵人扶輪社;在 FXT 極限鐵人賽給予大力支援、熱愛鐵人耐力運動,推廣鐵人賽事不遺餘力的泰山企業股份有限公司;創維企業有限公司、KKLife 冷凍食品專家,以及在彰化美味饒富盛名的北平金銀樓烤鴨。
愛運動不只不會變壞,而且能讓人變得更好。以推己及人之心,吳承泰有感運動對於自我人生的改變,希望透過自身的經驗讓更多人愛上運動,於是創建了 TIRTC 泰愛跑訓練營以及專門為孩童服務、帶給孩子們健康快樂成長的泰萌運動滑步車課程,希望以自身所能幫助更多人迎向多樣化運動,收穫健康與喜悅。
吳承泰 2021 年首度以新人之姿,挑戰人生第一場 226 ,同時也是第一場極限鐵人賽事,在賽前數個月展開艱苦且繁重的訓練,最終以 13 小時 42 分 59 秒成績拿下第三名,過程中的艱辛歲月都濃縮成 25 分鐘的紀錄片,訴說自身的心路歷程。
他表示,去年新冠疫情進入台灣,對運動產業、運動員都是重大的影響,為了要克服艱難的困境,決定挑戰 FXT 極限鐵人賽,以此鍛造自己的內心、度過這份難關。而 2022 年的這一年,他重新喚起夢想家的靈魂,決定以去年參賽的經驗為基礎,持續調整與訓練,將要再度挑戰 FXT 極限鐵人賽。今年,他多次前往賽道模擬訓練,投入許多時間與努力,期許將自己去年的成績再推進,希冀打破賽道紀錄,也同時率先登頂敲鐘奪冠。
憑藉著去年的經驗,今年吳承泰參賽表現出色,歷經超過 12 小時的無情風雨、足以摧毀人心的寒冷氣候,以及倍增的肌肉疲勞,最終以 12 小時 58 分 39 秒成績跨入終點,不只刷新了賽道新紀錄,也寫下個人最佳成績,並在史上最難的鐵人賽事奪冠。他表示,很高興在這場艱難的比賽奪冠,這一路走來真的很不容易,感謝家人親友、贊助商以及五號支援團隊、陪跑員張團畯等等的支持。
挑戰全力以赴,面對他人則全心付出,勇於夢想與踏實的步伐,吳承泰希望透過 FXT 極限鐵人賽,讓更多人感受自我挑戰、以及超越自我的魅力。
責任編輯/Dama
擁有全運會鐵人三項四連霸、113 台灣最速紀錄頭銜的張團畯,在 2023 年初多了一個新身分,那就是 2023 GARMIN TRI 營戰三鐵訓練班總教練!
「來,下水囉!」不同於平時賽場上那個神情嚴肅、戴著耳罩式耳機、殺氣騰騰的選手角色,轉換新身分的張團畯光著腳站在泳池邊,一下拍肩詢問學員近況、一下蹲在泳池邊指導,舉手投足間似乎多了一份親和力!
這個轉折不容易,Garmin籌備許久的全台首個鐵人科學化訓練專班,透過三鐵生態系串聯最完善運動訓練紀錄,同時極力邀請台灣三鐵紀錄保持人領軍擔任訓練營最重要的靈魂人物。面對來自台灣各地經過嚴格海選脫穎而出的16 位鐵人學員,張團畯坦言壓力非常大,「每個學員的運動背景、能力、個性都不同,如何讓大家都能順利、安全的達成目標是我的責任;從選手身分轉換成教練,是一個全新的挑戰,但同時我在許多環節上更能感同身受,無論心理或生理上學員所遭遇的狀況,加以反饋。
此次肩負16位選手的夢想及期待,也是一種甜蜜的負擔,希望以自己累計近10年的國內外比賽經驗傳承給每位學員,一起邁向巔峰,無論結果會如何,我就是盡力去做,如同我最常跟學員說的那句話:Never try, never know。」
為期四個月的訓練營,張團畯親自設計課表,在重視科學化數據分析的同時,也講求課表內容的豐富度,他希望學員拿到課表時可以感覺到新奇、有趣,進而對訓練產生期待感。鐵人三項訓練大綱與模式皆大同小異,差別就在於細節上的安排。要達到同一種訓練目的有很多方法,經過設計會讓訓練這件事本身變得更有趣。以下將從課表、心理兩大層面,分享張團畯的帶隊心法:
Q1:如何針對(51.5/113/226)這三個不同距離進行課表設計?
訓練營很難去做到完全客製化課表,但我會以綜合型大方向為主,這樣整體訓練效果無論對參加哪一種距離的學員其實都有幫助,其中課表裡包含速度、耐力和速耐力等綜合型能力,最大差異為『訓練時數』,例如:標鐵平均一週練 16 個小時,113 和 226 則會練到 20 個小時。
Q2:如何分配三項運動的訓練時間、強度或總量?
基本上同一天不會安排 2 個陸上運動都跑強度課表,有人會問說游泳占整場比賽較少時間,是不是游泳就可以練比較少?對我來說其實並不盡然,有時候要進步的那 3 分鐘,往往關鍵就是在游泳,所以課表安排仍是偏向平均分配。
Q3:前、中、後期的訓練目標有何不同?
16 週課表拆成前期(6-8 週)中期(3-4 週)和後期(3-4 週)。初期訓練量會比較高,目的是把基礎打穩,量要在前期慢慢堆起來,後面上強度才能讓身體適應。前期都還是有氧耐力,強度只有 8 成,接下來會再加入速耐力。預期在 6 到 8 週可以把身體做好準備,如此一來才不會讓身體因為無法承受課表的強度而受傷。
來到訓練後期則以質量為主,讓身體狀態趨近於巔峰,最後一週調整到最好,再去面對比賽。就訓練量來說,前期比較多,中段少一點,後期主要做最後生理和心理的調整,此階段會更需要選手傾聽自己生理狀況,我會針對每位選手去做課表的彈性安排。
前兩週我給大家的課表平均訓練量是一週 15 到 16 小時,對於之前沒有進行過系統性訓練的大家來說,身體會感覺明顯疲勞,整體而言,課表時數只要沒有超過負荷,身體疲勞其實是正常的,只是前期會比較不習慣那麼大的訓練量,所以在感受上會比較辛苦。
Q4:如何兼顧訓練負荷及恢復適應?
一再提醒大家『訓練』不只有課表,還有包括運動防護、睡眠、營養和恢復,所以無論是訓練前後,都要做好身體所需要的營養和充足的恢復。如果訓練過程中感覺到疲勞,應主動找原因並解決,每次訓練後的放鬆也一定要做足。
Q5:數據和體感哪個重要?
數據需要搭配體感才有意義。我自己會看 Garmin Forerunner 955 的『跑者晨報』,他會提供睡眠品質指標、HRV 、恢復狀態、訓練完備程度和身體能量數據等,可以用來衡量接下來一整天的作息,但僅供參考、不可依賴。
許多學員會十分在意數據表現,但例如心率,如果前一天睡不飽、工作太累等等都會受到影響;雖然科學化訓練講求精準數據,但更多時候需問問自己:『今天感覺怎麼樣?』數據搭配體感,才會呈現最終的訓練效果。
心法1:每一次課表都要拚盡全力?
以配速 4 分 30 秒的慢跑課表為例,許多學員都會跑到 4 分 10 秒,可能是出自於求好心切,但就長期訓練來說不一定是個好的循環,每份課表的用意不一樣,要你跑快的時候要快得起來、而慢跑時就得控制自己慢下速度。若每次訓練都超出計畫之外,前幾週身體或許還撐得住,但經過 2 到 3 週之後,可能就會發現自己在同樣的速度反而心率變高,疲勞因此快速累積,進而造成傷害。
不要暴衝,受傷是最大的禁忌!每次的團練中張團畯一定會跟學員耳提面命。
學員跟以前的我很像,總覺得自己不夠強,容易心急,想在每一次的課表拚盡全力。
心法2:專注當下
訓練枯燥乏味,但如何從中找尋不一樣的領悟與樂趣?如何從課表中獲得成就感?當訓練過程中感到疲倦時更要專注當下,專心可以讓一個人捨棄掉很多雜念,包括疲憊、想放棄的負面訊號。
有一次學員在跑步訓練中快要掉隊,我告訴他要專心,並且設定短程目標,例如一座橋、一根電線杆,最後他也成功在配速內完成課表。心理會影響生理,比賽或訓練大家都會怕,但是怕了就不會贏了。
來訓練營不只是練課表,更希望培養學員自我對話的正面能力和強大的心理素質,這對於他日後無論面對什麼場合和比賽,都將有很大的幫助。
接下 GARMIN TRI 三鐵訓練班總教練之後,張團畯努力在訓練、家庭與工作三方之間尋求平衡,生活變得更加忙碌。以前全職選手每天還可以有充足的午休時間,現在一天有 30 分鐘就很幸福了!
我期待學員問問題,但也很害怕他們問問題。張團畯坦言,自從扛起 GARMIN TRI 營戰三鐵訓練班總教練的任務之後,每天打開訊息都是滿的,但在解決學員問題的過程中,他也表示自己收穫良多,釐清了許多以前選手不曾注意到的細節。
雖然沒辦法為每位學員客製化課表,但我每天都會在Training Peak上關注16位學員完成課表之狀況,適時給予提醒不要超速及注意身體。
張團畯處處留意細節,並以自身經歷給予最直接的鼓勵,用心陪伴學員跨過訓練低潮。
4月22、23日,張團畯將帶領 GARMIN TRI營戰三鐵訓練班共 16 位學員將站上 Challenge Taiwan 舞台,越靠近比賽難免會感到焦慮緊張,對此張團畯鼓勵學員:「會緊張、會焦慮有兩個主要原因,一是訓練沒做好,二是給自己訂的目標太高,而我現在能做的就是帶領學員一步步建立自信與目標,並且往正確的方向走,確實執行!」
跨出第一步就不要回頭,繼續往前看,不管訓練好與壞、快與慢,努力練習等待機會的來臨,越過終點線那一刻一切都值得,真正的戰士沒有選擇的權利,機會來了就上,團畯以自身腳傷困擾、疫情影響賽事等經驗不斷鼓勵學員。
你們不再只是一個人、而是一個團隊,相信自己、相信教練,跟著團隊一起前進,繼續堅持、繼續自律,直到夢想到手。 在 GARMIN TRI 營戰三鐵訓練班裡,我們看到了與選手身分很不同的團團,雖然表面上他說現階段還在與學員磨合,但處處能感受到他對於每位學員的細心與耐心。2023 年多了一個總教練頭銜的張團畯,唯一不變的對鐵人三項運動的熱情,帶領更多人一起突破自我、邁向夢想的巔峰!
UNIMoke 是一款具有電力輔助功能的復古自行車,最吸引目光的就是它那「很機車」很有型的外觀設計,靈感來自於1960年代風靡全美青年喜愛的minibike復古鋼管造型,不僅車身輕巧,其豐富多元的配件還可以依照不同的需求,打造出屬於自己獨一無二的車款,有如單車界的變形金剛,其無窮的輕改裝魅力也是許多車友迫不及待入手的原因。
品牌總部設立於於德國柏林,以「For fun」、「For family」、「For work」的設計理念,致力於發展和製造適合城市遊行的電動移動工具,更令人激動的消息是整台車體由台灣團隊SEic單車工廠與德國Urban Drivestyle團隊共同開發打造,2019年由SEic單車工廠成為亞洲獨家代理,成功取得歐盟專利認證及台灣合法上路閃電標章,讓你可以安心上路,多一步路都不想走! 憑藉其強大功能與時尚風格兼具的美學功力,UINIMoke在選配上可以無限擴充,依照車主需求喜好可選擇手機座、加長後座椅、前貨架、後貨架、燈罩、兒童座椅,多功能裝載設計應有盡有,徹頭徹尾滿足你對個性化的渴望。若你還想的到未開發的產品,可以直接反饋給門市專員,經由台灣技師們評估可量產後,將迅速研發、製造測試,擁有快速供貨反應。
時尚與功能兼具的20”x4”全地形胖胎設計能適用於各種地形,無論是從草地、沙灘、雪地還是崎嶇山路,你都能輕鬆駕馭享受騎乘的樂趣。想要4+2大車(4輪)載小車(2輪)的全新玩法也沒問題,只要安裝合格法規的攜車架,就能將UNIMoke帶到任何地方騎行,讓你省下更多力氣,充分地享受遊山玩水的單車之旅。若想要搭乘捷運大眾運輸,可至詢問處購買「攜帶自行車單程票」,票價不限里程一律新臺幣80元整,就能夠展開你的城市冒險生活。
SEic單車工廠一直秉承著品牌設計與功能性兼具的概念,並致力於環境保護,無論在任何地區都能為騎乘者提供集時尚與環保且高性能的系列產品。高規格的品檢把關每一台出品車輛,客製化的裝備升級使騎乘者能夠因應不同需求增加擴充,無論是上班通勤、野外冒險,還是想要假日親子兜風,UNIMoke這款新世代的短程代步工具無疑成為你未來的一部分。
SEic單車工廠落座於台中大里,一個專屬於自行車產業的工藝重鎮。Made in Taiwan的標籤背後蘊含著來自各個專業領域的職人與技師,團隊成員皆擁有十多年國際品牌設計製造的經驗,致力於提供環境保護且永續性的綠能騎行,給每一位崇尚品味生活的優雅人士,探索城市不費力!共同踏上綠色未來的道路。邁開笑容.Explore effortlessly!
資料來源/微笑元素創意概念有限公司
責任編輯/妞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