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健身
  • 從核心開始的7種居家運動訓練!提高樂齡長者的日常平衡能力預防跌倒
1
銀髮族訓練
從核心開始的7種居家運動訓練!提高樂齡長者的日常平衡能力預防跌倒
2
居家徒手肌力訓練
不出門在家也能強化全身肌群的21個超實用訓練動作
3
健美與健身的身材差異
健美與健體的身材你要哪一個?兩者的訓練與飲食的差異性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從核心開始的7種居家運動訓練!提高樂齡長者的日常平衡能力預防跌倒

2023-03-09
健身 動學堂 徒手訓練 核心肌群 高齡

在執行這份課表之前,可以先進行幾個熱身動作。這份課表中的每個動作都有建議的完成時間或反覆次數,可以留意一下。在訓練的過程中,當你覺得疼痛或不適,請直接跳過那個動作。

銀髮族訓練
從核心開始的7種居家運動訓練!提高樂齡長者的日常平衡能力預防跌倒

器材需求

1.一張穩固不會滑動的椅子。

2.中等重量的啞鈴。

   如果你是女性的話,中等重量是指5~8磅(2.3~3.6公斤)。

   如果你是男性的話,中等重量是指8~10磅(3.6~4.5公斤)。

1.同側舉手與抬膝(SAME SIDE KNEE/ARM LIFT)

站在椅背後面,右手扶住椅背保持平衡站立。左手向上舉過頭,接著慢慢抬起左膝,不動維持10 秒後才放下,單腳重複3 次之後才換腳。訓練量:1 組×3 次(左右腳總計各抬30 秒)

2.扶椅側抬腿(SIDE LEG LIFT WITH CHAIR)

站在椅背後面,右手扶住椅背保持平衡站立。先把體重轉移到右腳上,接著向外側抬起左腳,過程中左腿保持伸直狀態。上抬的高度自己控制,盡量抬高,但軀幹不能移動或傾斜。總計上抬8 次後換腳。訓練量:1 組 × 16 次(左右腳各抬8 次)

3.坐姿側彎(SEATED SIDE BENDS)

坐在椅子前緣上,身體保持直立,雙手輕扶後腦,手肘向外打開。在臀部不動與雙膝指向前方的情況下,頭部與身體盡可能向右傾(過程中右腰會感覺收緊),接著盡可能向左傾,這算2 次,左右交替,總共反覆16 次。訓練量:1 組 × 16 次(向左向右傾各8 次)

4.坐姿轉體(SEATED ROTATIONS)

坐在椅子前緣上,身體保持直立,雙手在胸前持握一個中等重量的啞鈴,手肘向外打開,使手臂與地面保持平行。在臀部不動與雙膝指向前方的情況下,頭部、軀幹與啞鈴同時盡可能向左轉動(過程中左腰會感覺收緊)。回到臉和軀幹都朝向前方的起始姿勢,接著臉和軀幹盡可能向右轉動,再回到起始姿勢。上述過程算2 次,總計重複16 次。訓練量:1 組 × 16 次(向左向右轉身各8 次)

5.坐姿抬腿加轉體(SEATED CROSSOVER CRUNCHES)

坐在椅子前緣上,身體保持直立,雙手輕扶後腦,手肘向外打開。提起右膝,同時軀幹向右旋轉(此時右腰會感覺收緊)。右腳放下,身體回到直立姿勢。接著提起左膝,同時軀幹向左旋轉。上述過程算2 次,總共要重複16 次。(注意:整個過程中,手肘始終要維持張力保持打開狀態,不能放鬆指向前方。)

訓練量:1 組 × 16 次(向左向右旋轉各8 次)

6.坐姿撐椅臀部上抬(CHAIR PRESS-UPS)

坐在椅子前緣上,身體保持直立,雙手支撐在座椅的兩側。把部分體重轉移到雙手上,雙手用力支撐,使臀部向上抬起幾公分(此時腹部會感覺收緊),停一下,放鬆,讓臀部回到椅面上。總計反覆12 次。訓練量:1 組 × 12 次

7.坐姿雙膝上抬(CHAIR KNEE LIFTS)

坐在椅子前緣上,身體保持直立,雙手抓住椅面前緣。在背部保持打直的情況下,膝蓋保持彎曲,把雙腳抬離地面(此時腹部會感覺收緊),停一下,放鬆,讓雙腳回到地面上。總計反覆12 次。訓練量:1 組 × 12 次

資訊

• 文章摘自臉譜出版 ,Paige Waehner、徐國峰譯《樂齡族力量訓練的第一本書:從零開始,十二週打造延齡慢老全身心,控制三高、血糖、體重,讓你活動自如不跌倒、情緒穩定、日日好眠》一書。

【本書特色】

近年來,對樂齡族來說,力量訓練的重要性與優點已經成為常識!由於人體肌肉會從三十歲開始慢慢流失,六十歲後速度加劇,容易引發「肌少症」,造成行動不便、增加跌倒風險、關節疼痛等問題。因此,專家學者都建議即將步入人生下半黃金期的樂齡族,在安全的環境與適當的指引下進行力量訓練,以期延齡抗老,能夠好好享受樂齡生活。

 

• 更多《樂齡族力量訓練的第一本書》資訊 請點此 

責任編輯/林彥甫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不出門在家也能強化全身肌群的21個超實用訓練動作

2022-03-22
居家肌力訓練動學堂減脂重量訓練無氧運動有氧訓練增肌徒手訓練健身

想開始運動但總是不確定可以做些什麼嗎?其實,透過採用一些隨手可得的器材或徒手訓練,你就可以進行居家健身,透過最簡單又省錢的方式來維持體重與身形!

居家徒手訓練
不出門在家也能強化全身肌群的21個訓練動作

居家訓練雖然擁有很多的優點,但如果你沒有設定完整的訓練計劃或動作組合,那一切就如同空談一般。這次我們將推薦21個實用的訓練動作,並分為7種不同的菜單設定,在每個菜單都會搭配上下半身及有氧運動,讓你可輕鬆的選擇自己想做的動作,且在21天內養成運動的良好習慣,現在就趕緊跟著菜單動下去吧!

21天居家訓練動作靈感
想不出居家該做哪些訓練嗎?這裡整理出21個訓練動作讓你不出門也能在家訓練!

菜單1-1:伏地挺身

TRAINING KEY!

訓練分類:上半身

訓練肌群:胸大肌、三頭肌、三角肌、核心肌群

建議次數:10-20下1組/做3組

步驟1:首先在預備時,將雙手打開與肩膀同寬,雙臂將打直撐地,兩腿並攏向後伸,用腰、腹部力量控制軀幹成一條直線,腳掌著地,背部挺直。

步驟2:在開始動作後,身體平落並將兩臂彎曲,肘關節高出背,然後兩臂用力推直,同時身體平起成直臂支撐,在進行伏地挺身時,要注意身體必須挺直,平起平落,千萬不要將屁股翹高。

伏地挺身
伏地挺身的動作屬於上半身肌群訓練!

菜單1-2:徒手深蹲

TRAINING KEY!

訓練分類:下半身

訓練肌群:股四頭肌、臀大肌、股二頭肌、豎脊肌、梨狀肌、大收肌、臀中肌、臀小肌、小腿肌

建議次數:20下1組/做3組

步驟1:首先兩腳張開距離略比臀部寬,腳尖稍稍朝外,保持後背挺直。

步驟2:身體開始下蹲時,由髖關節啟動臀部重心往後(類似坐椅子的感覺),同時雙手朝前打直維持在胸部的高,並保持身體的平衡度;深蹲時注意保持挺胸後背挺直。

菜單1-3:跳繩

TRAINING KEY!

訓練分類:有氧運動

訓練肌群:前臂肌、核心肌群、臀大肌、股四頭肌、腓腸肌、比目魚肌

建議次數:50下1組/跳2-3組

步驟1:採用站姿雙手以及握住的繩子維持在身體的中線。

步驟2:用手腕力量來轉動繩子,雙腳併攏同時運用腳尖輕快上彈。

步驟3:跳躍過程保持膝蓋微彎及上半身挺直,肩膀向後拉開手肘向下向後壓。

步驟4:跳躍時保持與地約2.5-5公分的距離。 步驟5:著地時運用中足部位輕巧地著地。

菜單2-1:登山式

TRAINING KEY!

訓練分類:上半身

訓練肌群:胸肌、背肌、三角肌、核心肌群、股四頭肌、臀大肌

建議次數:20下1組/做3組

步驟1:雙腳打開,與肩同寬,呈高棒式的姿勢預備。

步驟2:左腳彎曲觸碰左肘,背部仍保持水平。

步驟3:右腳彎曲觸碰右肘,背部仍保持水平,左右輪替做20下。

登山者式
非常適合全身肌力提升的登山者式。

菜單2-2:前弓步蹲

TRAINING KEY!

訓練分類:下半身

訓練肌群:核心肌群、臀大肌、股四頭肌、股二頭肌、小腿肌群

建議次數:左右各20下1組/做2-3組

步驟1:將上身挺直縮背,同時雙腳間距與肩同寬。

步驟2:跨出腳步的距離約莫可以讓自已大腿與小腿呈現90度的直角即可,後腳膝蓋不能碰地。

步驟3:收回跨出腳之後,換腳進行步驟2並交替來回進行訓練。

前弓步蹲
特別針對下半身肌群的前弓步蹲動作,在家裡就可以進行訓練。

菜單2-3:原地跑步(跑步)

TRAINING KEY!

訓練分類:有氧運動

訓練肌群:股四頭肌、腓腸肌、比目鱼肌、核心肌群

建議次數:左右來回30下1組/做3-5組

步驟1.雙腳分開與肩同寬站立,並維持脊椎垂直地面。

步驟2.將左膝或右膝(依個人習慣)向上抬至與臀部平行處或踢屁股的動作。

步驟3.當雙腳著地時,抬起另一條腿重複同樣的步驟進行。

菜單3-1:啞鈴二頭肌彎舉

TRAINING KEY!

訓練分類:上半身

訓練肌群:肱二頭肌、肱肌、肱橈肌

建議次數:左右各12-15下1組/做3組

步驟1:採站姿身體直立,挺胸收緊腰腹。

步驟2:將上臂微靠身體兩側,雙手各正抓一個啞鈴(水瓶),掌心面向身體兩側,雙臂自然下垂。

步驟3:以肘關節做為支點,吸氣迅速將前臂向上彎舉,同時,前臂外旋掌心向上,舉至約前三角肌處。

步驟4:接著運用肱二頭肌力量控制重量,將手臂慢慢放回起始位置。

菜單3-2:仰臥單腳提臀

TRAINING KEY!

訓練部位:下半身

訓練肌群:大腿內收肌群、腿後肌、股四頭肌、臀部肌群

建議次數:左右各10下1組/做3組

步驟1:準備瑜伽墊平躺於地面,並將雙腳屈膝併攏。

步驟2:將臀部夾緊並上提,使身體由側邊看呈一直線。

步驟3:右腳抬起向前延伸或向上,身體依然維持一直線。

步驟4:放下右腳恢復至步驟2,同時換左腳進行步驟3。

仰臥單腳提臀
想要訓練臀部和腿部肌群的你,千萬不可忽略了仰臥單腳提臀這個動作!

菜單3-3:開合跳

TRAINING KEY!

訓練分類:有氧運動

訓練肌群:全身肌群

建議次數:50-100下1組/2-3組

步驟1:身體站直雙腳併攏,同時雙手在身體兩側自然下垂。

步驟2:身體跳起時,雙腳往外張開距離比肩略寬,雙手向上張開在頭頂上方拍手(也可不拍手)。

步驟3:落地時使雙腳併攏,雙手回到身體兩側(跳躍時維持膝蓋微屈,以保護落地時膝蓋的衝擊),重覆步驟2與3進行。

開合跳
開合跳是一個十分簡單又易上手的訓練動作,想要強化心肺功能的你一定要做。

菜單4-1:反向撐體

TRAINING KEY!

訓練分類:上半身

訓練肌群:胸肌下緣、三角肌、肱三頭肌、下背肌、核心肌群、臀大肌

建議次數:15-20下1組/3-5組

步驟1.身體背對長凳或堅固平面,將手掌反向放置於身後的長凳或平面上。

步驟2:雙腿置於身體前方並彎曲膝蓋(伸直也可),腳掌平放於地面維持身體的穩定。

步驟3:肩膀向後手肘盡量向被部中央靠攏,維持上半身垂直並將臀部微微下降,直至上臂和前臂成90度夾角。

步驟4:運用肱三頭肌將上半身提起,至手臂夾角略接近180度,接著重複步驟3。

反向撐體
在家裡想要訓練肱三頭肌時,只需要一張堅固的椅子就可以完成訓練。

菜單4-2:深蹲跳

TRAINING KEY!

訓練分類:下半身

訓練肌群:股四頭肌、膕繩肌、外展肌、內收肌、臀大肌、核心肌群和下背部

建議次數:10-15下1組/3-5組

步驟1:將雙腳打開距離略比肩寬,呈徒手深蹲的姿勢。

步驟2:運用下半身肌力讓身體往上跳躍。

步驟3:著地時膝蓋維持微彎,回到步驟1的準備姿勢。(重複步驟2)

深蹲跳
運用深蹲加上垂直跳躍的動作,除了可以訓練全身大量肌群之外還可以增進心肺功能。

菜單4-3:波比跳

TRAINING KEY!

訓練分類:有氧運動

訓練肌群:全身肌群

建議次數:30-50下1組/2-3組

步驟1: 雙腳與肩同寬自然站立。

步驟2:蹲下後雙手撐地與肩同寬。

步驟3:雙腳向後用力蹬成高平板式姿勢,同時收緊核心。

步驟4:雙腳像前收回至步驟2的姿勢。

步驟5:收緊小腹運用大腿肌力讓身體向上跳,接著著地回到步驟1的姿勢。

波比跳
波比跳與開合跳是想有效提升心肺功能兩個必做的訓練動作。

菜單5-1:引體向上

TRAINING KEY!

訓練分類:上半身

訓練肌群:闊背肌、大圓肌、肱三頭肌長頭、中下斜方肌、菱形肌

建議次數:5-10下1組/2-3組

步驟1:雙手伸直並以正手握法(拳眼相對)緊握單槓,雙腳離地自然伸直。

步驟2:核心收緊背部肩胛骨向內收,同時運用背闊肌的力量將身體垂直上拉。

步驟3:向上拉至下巴超過單槓,慢速放鬆背部肌肉讓身體下降至起始位置。

菜單5-2:橋式

TRAINING KEY!

訓練分類:下半身

訓練肌群:臀大肌、臀中肌、臀小肌、核心肌群、背部肌群

建議次數:20下1組/3-5組

步驟1:將瑜伽墊鋪平身體自然平躺於上,屈膝並將雙手放置於兩側。

步驟2:收緊核心保持身體穩定,慢慢將臀部往上挺讓身體成一直線。

步驟3:停留3-5個呼吸後再回到步驟1的平躺姿勢。

菜單5-3:平板撐體

TRAINING KEY!

訓練分類:全身

訓練肌群:核心肌群

建議次數:10-30秒1組/3-5組

步驟1.雙手屈曲,利用前臂及手肘作為支撐點,雙腳則由腳尖觸地。

步驟2.將背部、臀部、大腿至小腿伸直成一直線,同時收緊背部、腹部及臀部肌肉。

步驟3.維持10-30秒放鬆休息10秒。

菜單6-1:手腕彎舉

TRAINING KEY!

訓練分類:上半身

訓練肌群:肱橈肌、橈側伸腕長肌與短肌、旋前圓肌、橈側屈腕肌、掌長肌、屈指淺肌與深肌、尺側屈腕肌

建議次數:15-25下1組/2-3組

步驟1:採坐姿背部挺直,雙腳打開與肩同寬。

步驟2:手肘緊靠桌面讓前臂水平放置在桌面上,手腕往前伸出桌面成懸空狀態,反手握著水瓶(啞鈴)掌心朝上,運用前臂肌肉力量將手往上微微彎舉。(負重不宜太重)

菜單6-2:側邊蹲

TRAINING KEY!

訓練分類:下半身

訓練肌群:臀大肌、股四頭肌、大腿後側肌群、小腿肌、大腿內收肌和外展肌

建議次數:15-20下1組/3-5組

步驟1:雙腳打開略比肩寬,雙手握拳擺在胸前。

步驟2:左腳往左邊跨一大步後,再做蹲的動作。

步驟3:將左腳收回到原點,換右腳往右邊跨一大步後蹲下。

側邊蹲
側邊蹲的動作可以訓練到較少注意到的大腿內收肌和外展肌。

菜單6-3:V字屈體

TRAINING KEY!

訓練分類:全身

訓練肌群:核心肌群

建議次數:20-25下1組/3-5組

步驟1:身體平躺於地面,雙手伸直朝頭頂處,雙腳併攏微抬離地面,腰部維持平貼於地面。

步驟2:運用腹部核心力量將雙腳朝向上抬,同時上半身帶動雙手往上觸碰腳踝。

V字屈體
V字屈體是仰臥起坐的進階版動作,可以有效的訓練到腹直肌上下部位。

菜單7-1:側平舉

TRAINING KEY!

訓練分類:上半身

訓練肌群:前三角肌、側三角肌

建議次數:12-15下1組/3-5組

步驟1:採站姿雙腳約與肩同寬,雙手各握一個啞鈴(水瓶)掌心朝內,手肘微彎雙手為向前傾。

步驟2:運用肩部三角肌的力量,將啞鈴(水瓶)往身體兩側抬起,直至平舉高度略高於肩部,再將啞鈴(水瓶)緩緩放下回至起始位置。

菜單7-2:高腳杯深蹲

TRAINING KEY!

訓練分類:下半身

訓練肌群:股四頭肌、股二頭肌、腿後肌、腰部、核心肌群、臀部肌群

建議次數:15-20下1組/3-5組

步驟1:首先兩腳張開距離略比臀部寬,腳尖稍稍朝外保持後背挺直。

步驟2:雙手捧著壺鈴或啞鈴,並將它放置於胸前部位,雙手肘內收肩胛自然下壓。

步驟3:上半身維持中立垂直,下蹲時由髖關節啟動臀部重心往後(類似坐椅子的感覺),同時收緊核心維持身體的穩定度,隨時保持挺胸後背挺直,蹲下時手肘應在大腿內側並蹲至觸碰膝蓋。

高腳杯深蹲
徒手深蹲練的無趣嗎?你也可以試試看高腳杯深蹲這個動作喔!

菜單7-3:仰臥捲腹

TRAINING KEY!

訓練分類:全身

訓練肌群:核心肌群

建議次數:20-30下1組/3-5組

步驟1:採用仰躺的姿勢,屈膝並將雙手放置於大腿上。

步驟2:上半身起身時慢慢吐氣,雙手往膝蓋方向移動,將注意力放置於腹直肌收縮。

步驟3:雙手接觸到膝蓋上緣處,短暫停留1-3秒再慢慢將背貼回地板,千萬不可太快速回復至起始位置。

貼心提醒:一切訓練動作與強度請依據自身體能狀態調整,訓練過程如有不適請立即暫停。

2022 Red Bull 21天健身挑戰賽將送健身工廠6個月免費會籍!活動詳情

本篇文章由「Red Bull」授權刊登

責任編輯/林彥甫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健美與健體的身材你要哪一個?兩者的訓練與飲食的差異性

2020-05-28
知識庫飲食方式增肌減脂重量訓練健身

我們所有的人對於自己的身型總是充滿著想像空間,例如有的人希望能像彭于晏或是C羅這樣精壯的身材;但有的人可能想要如同巨石強森或一樣擁有巨大肌肉的身型,無論,你想要的追隨的身型為何,完全取決於你要如何安排訓練動作加上飲食的計劃設計,因此,就會出現健美(Body building)與健體(physique)這兩種不同的身型練法與飲食安排。(你應該會想看:有關WNBF自然健體職業組世界冠軍的專訪)

健美與健身的身材差異
你會喜歡C羅的精實身材還是巨石強森的大塊肌肉?

我們在許多的健身比賽上,都可以看到賽事項目有分為健體與健美這兩種,最大的差異性就是出場時穿的褲子不同,健體項目的選手都是穿著海灘褲出場;而健美的選手都是穿比賽專用的三角褲出場。因此,跟健美選手不同的健體選手在大腿的訓練上要求會相對低一些,但無論是胸、背、腿、手、肩、腹等等肌肉群都是必需要嚴格訓練,相對來說健體的選手會比健美選手更著重於腹肌與小腿肌的訓練,有許多的健體選手會選擇一週練3次腹肌與2次小腿肌群。

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貼文

#FBF 2019 WNBF WA State Natural Pro/Am Congratulations to Justin Shove @justinshove on his WNBF Pro Mens Physique Title last April in Edmonds, WA! Shove brought a balanced physique in terms muscular development and condition. His small waist, shredded abs, and a solid stage walk secured his win. Shove also placed in the Top 5 at 2018 Pro Worlds, and we hope to see him on the same stage in Los Angeles in November. ????ANNOUNCEMENT???? 2020 Wa State Pro/Am is scheduled for October 17, 2020 Don't miss this Worlds Qualifier. All amateurs and WNBF Pro's who compete will be eligible for Worlds in LA November 21 & 22. #INBF #WNBF #WNBFproMensPhysique #NaturalBodybuulding #NaturalBodybuildingIsClassicPhysique #Bodybuilding #MensPhysique #Bikini #Figure #fitness #fitspo #Biceps #Seattle #lift #bench #squat #deadlift #RoadToinbfwnbfWorlds #Worlds #LAworlds #LosAngeles #WNBF31 #RealDrugTesting #EliteCompeteWNBF

WNBF(@wnbfofficial)分享的貼文 於 PDT 2020 年 4月 月 10 日 下午 8:39 張貼

然而,健美雖然比較重視大塊的肌肉展現,對同樣也需要整體的美感,不能有某個肌肉群太過於突出,因此,健美與健體一樣需要訓練全身性的肌肉,只是在很多的訓練中必需要特別的針對來強化某個比較弱或是較難練的肌肉部位。

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貼文

IFBB Pro Terrence Ruffin(@ruff_diesel)分享的貼文 於 PDT 2020 年 3月 月 14 日 下午 2:29 張貼

訓練的次數

由於健體比較重視身體肌肉的均衡與線條,因此,就不需要過於大塊的肌肉組織,所以,在訓練的重量上也就比較不用刻意強調,取而代之的是讓重量與次數保持在適當的範圍內,例如上半身可以以12-15RM的重量來設計;而下半身則以12-20RM的重量,這樣的強度比較偏向肌耐力的部分。

相對於健體的身型訓練,健美的人除了要大重量的訓練之外,多次數的肌耐力訓練也同樣不能缺少。例如在訓練的初期為了能增加肌肉與提高肌力,就會採用較少次數的反覆訓練,常見的重量選擇在上半身用6-10RM;下半身則是8-12RM,當你的肌肉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時,就會開始進行雕塑線條與分離度的階段,這時就比需要在大重量的訓練之下,再加入一些高次數的訓練,例如上半身訓練中,除了背肌依然維持6-10RM的訓練重量之外,其它的肌群則會嘗試加入12-15RM的重量進行訓練;同樣,下半身的訓練則會增加20-30RM的負荷強度。

健身與健美訓練次數
健體比較重視身體肌肉的均衡與線條,而健美比較重視在肌肉的大小與分割度。

訓練的方式

在訓練方式上,健體選手可能會更傾向於將肌肉組合在一起,例如許多人會將「拉」的動作組合在一天裡,比如背與肱二頭肌,而將「推」的動作組合在一天裡,比如胸、肩與肱三頭肌,另外,把腿和腹肌單獨放到第三天去,進行所謂的三天式循環訓練。除了無氧的訓練之外,為了保持比較「精實」的身型,他們會需要進行一週大約3次的有氧或間歇性訓練來增進燃脂效率。

然而,健美選手通常都會將肌群胸、背、腿、臀與肩分天訓練,因此,我們就會常常看到一些巨巨一天就只練一個肌肉部位,另外,還有一些參與國際比賽的頂尖選手,他們可能會將這些肌群分的更細,例如腿部就分成股四頭肌訓練或股二頭肌訓練,他們與健體在動作訓練上最大的不同,就是除了複合式動作之外再加入單關節動作,才能針對比較難練或比較弱的肌群進行強化。

營養攝取比例

如果你想要擁有肌肉又想要維持精壯的身材,飲食中就必需要兼顧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與脂肪這三項,一般來說在比例上都會分為蛋白質40%、碳水化合物30%以及脂肪30%。但如果你想要大肌肉的身型,那在三大營養素的比例上就會以蛋白質45%、碳水化合物45%以及脂肪10%為一個基準,這樣的分配是為了能獲得更大的肌肉成長,因此,你就會更需要大量的蛋白質與碳水化合物,以及一定的脂肪含量來支持身體的運作;如果你是屬於比較瘦小又想要成為巨巨的人,在碳水化合物上可以增加到55%,蛋白質35%與脂肪10%,因為,碳水化合物有助於增加體重與肌肉的合成效率。

結論

透過上面的一些簡單分析,我們就可以知道不同的目標必要有不同的訓練方式和飲食比例,因此,在進入健身房時為何有許多的教練都會先了解你訓練的目標,這樣才能依照你目前的狀態來進行初步的訓練計劃,接著在透過不同的訓練過程來調整成適合你訓練的課表,如果你想要讓身材更加有型!那不如就先思考一下自己未來想要的樣子,再來進行課表與飲食的安排。

推薦延伸閱讀:不懂FITT原則前千萬不要說你有在健身!關鍵4大因素讓健身目標更明確

你還可以了解:如何善用肌肉預先疲勞法則 讓你主要肌群獲得更好的訓練成效

當然也可知道:健身教練沒告訴你的事情 增肌訓練的3大重點要素

資料參考/bodybuilding、mensjournal

責任編輯/David

分享文章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ABOUT
Copyright © 2025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