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40多歲男性左側膝蓋已疼痛1年多,該患者從事汽車保養維修作業超過20年,本身沒有特別外傷病史。患者平日工作時常以蹲坐姿勢作業,每日蹲坐時間為2~3小時,期間也須頻繁起立蹲下;甚至有整日蹲坐的情況,蹲作期間需要經常變換姿勢,因此導致膝蓋疼痛難耐。後續,經醫師檢查後,診斷為「左側半月軟骨破損」而且是職業相關疾病。
近年來,職業性骨骼肌肉疾病越來越受到重視,膝關節是人體全身最大的關節,膝蓋疾患也是常見的骨骼肌肉疾患之一,其中「半月軟骨受損」是常見的職業病。
郭綜合醫院職業醫學科主治醫師廖再緯表示,膝關節需要依賴周圍的軟組織來加強穩定,半月狀軟骨位於脛骨平台,分為內、外2個半月形的纖維軟骨。由於半月狀軟骨的功能可使脛骨與股骨接觸面積增加約2~3倍,壓力減輕一半以上,所以具有以下功能:
1.保護關節面
2.增加接觸面積
3.增加關節穩定度
4.潤滑作用
5.吸收撞擊與壓力
半月板軟骨破裂是常見的膝蓋傷害,若膝蓋面臨一些突發性的動作,例如急停、扭轉等,就有可能造成半月狀軟骨破裂。廖再緯指出,半月軟骨受損可能會有以下症狀:
1.疼痛:膝蓋關節受損的半月軟骨通常會引起疼痛。
2.膝蓋不穩:受損的半月軟骨可能導致膝蓋在運動時感到不穩定,影響正常行走和運動。
3.腫脹:半月軟骨受損可能會引起膝蓋周圍的腫脹。
4.卡住或卡住感:受損的半月軟骨可能會導致膝蓋在移動過程中卡住或卡住感,限制膝蓋的正常運動範圍。
5.彎曲或伸展困難:半月軟骨受損可能會限制膝蓋的彎曲和伸展能力,動作變得困難或疼痛。
半月軟骨能保護關節,有助於減少骨塊間的摩擦,在人體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然而不當使用可能會造成傷害,尤其長時間跪姿、蹲姿的族群。廖再緯指出,容易造成半月軟骨受損之職業性因素有:
1.長時間的屈膝工作
2.重複性屈伸運動
3.搬抬重物:從事需要頻繁搬抬重物的職業
4.高風險運動:足球、籃球等。
5.不當的工作姿勢:長期保持不正確的工作姿勢,如膝蓋不穩定或扭曲的姿勢。
6.不當的腳踝支撐
廖再緯補充,長期跪姿、深蹲姿或爬行等工作姿勢是半月軟骨破損主要的職業風險暴露,許多長期蹲跪作業的勞工,例如建築工人、搬運工人、清潔工人等,通通都暴露在風險之下。建議民眾,若出現相關膝蓋疼痛症狀,最好趕快就醫才能免除後患。
《優活健康網》為台灣極具專業權威性的健康知識平台,擁有完整醫療記者與編輯群,提供最正確的就醫認知與醫療知識。
【Uho優活健康網】:http://www.uho.com.tw/
【Uho優活健康網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uhofbfans/
膝蓋受傷是許多運動員常見的問題,但這樣的運動傷害確是可透過日常訓練來預防及避免,有許多的研究數據都指出,加強下半身的肌群強度和肌力都能有效的保護膝蓋預防運動傷害,以下這四個下半身肌群訓練就能幫助你遠離疼痛與傷害的好方式。
膝關節的主要穩定器就是膕繩肌(包括股二頭肌長頭、股二頭肌短頭、半腱肌與半膜肌),然而,這也是大家常常忽視的肌肉部位,因為,我們的股四頭肌是直接與膝關節連結,而膕繩肌則沒有這樣直接的連結性,因此,都會被大家在訓練動作上忽略。然而,擁有健康強壯的拮抗肌可以提升關節的活動範圍,提供更好的關節穩定性和支撐性,並且在你訓練大負荷複合動作時,減少關節的壓力和不適感。
要加強膕繩肌的訓練,我們可以採用俯卧腿彎舉機來進行,它不需要很重的重量讓重複次數可以達到20下/組,專注於大腿後側的股二頭肌發力即可。
沿著大腿內側的肌肉包含內收肌、股薄肌和縫匠肌,在出現膝關節損傷或功能障礙時,長期的不運動可能會導致這些肌肉的僵硬,最終可能會給膝關節的病情帶來消極的影響。
通常我們都會採用坐姿夾腿的孤立性訓練來加強內收肌群,而這樣訓練的好處就是當你將雙腿併攏時,腿後肌會被推向外側在視覺上會變得較強壯,但要特別注意!練內收肌會讓大腿的上段變的較為粗壯,因此,如果你的腿像短跑選手一樣的話,就可以減少這項訓練動作。
髖屈肌對於膝蓋有非常直接的影響,由於髖關節屈肌特別是腰肌,其附著在脊柱上,這些肌肉在決定膝蓋和腰部方面是否健康,將會發揮著及其重要的作用。加上由於現在大多數人的生活,主要都是久坐這也是將髖關節處於屈曲的狀態之下,所以我們的髖關節屈肌會退化並缺少彈性,這意味著你需要拉伸並訓練它們來保證它們發揮正常的功能,來改善跟膝蓋有關的問題。
坐姿髖關節屈曲可以很好地改善髖關節屈肌的問題,你只要坐在椅子上或長凳上保持上半身直挺,慢慢將右膝抬高朝向胸部;確保大腿不會翻滾或向外翻,然後暫停1-2秒接著慢慢把膝蓋降低至起始狀態,每側做12次/組。
最直接橫跨膝關節的肌肉就是股四頭肌,這也是我們下半身最大範圍的肌肉群,如果你的膝關節已經有傷正在進行復健的過程,那我們就不能太直接給於施加過大的負重,但負重不足又無法刺激股四頭肌的成長,所以,在訓練的過程中就必須要運用離心收縮,慢而有力地落下負重;如果降低負重的速度越快,你必須更加強烈和快速地收縮肌肉,才能在動作末尾及時改變運動方向,而這只會徒增你受傷的概率。
雙腿或單腿推舉就可以達到訓練的目的,選取單腿離心收縮時感覺較明顯的負重,然後雙腿蹬起後,單腿控制落下再用雙腿蹬起,利用離心收縮能產生較大力量的效果從而完成在膝關節康復過程中對股四頭肌的充分刺激。離心收縮15次/組
資料參考/mensjournal、generationiron
責任編輯/Dav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