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38歲女士身材曼妙、身體質量指數(BMI)也正常,加上膽固醇相關檢查其數值都達正常標準,因此一直以為自己跟心血管風險無關。沒想到進一步進行膽固醇品質指標(sdLdL)的評估後,才發現膽固醇品質不佳,數值更高達44.7 mg/dL,若長期置之不理,更可能導致動脈粥狀硬化,嚴重更可能發生梗塞性中風、心肌梗塞......
高血脂是人體內構成脂肪的膽固醇、三酸甘油脂過高,膽固醇過高就會堆積血管內皮層,形成動脈粥狀硬化,容易引發心肌梗塞、梗塞性中風、猝死等危機。根據聯安診所2018~2022年共23173筆資料統計,高達50%的人膽固醇過高,等於每2人中就有1人有膽固醇過高的問題,民眾千萬不能輕忽。
聯安診所心臟血管內科主任施奕仲指出,胖瘦並非血脂高低與品質好壞的決定因素,千萬別因為體態正常就掉以輕心,因為瘦子也可能會有心血管風險,平常需透過膽固醇檢測才能評估身體狀態。他表示,一般檢測膽固醇的檢項有4種,分別為總膽固醇、三酸甘油脂、高密度脂蛋白與低密度脂蛋白:
總膽固醇(標準值 < 200 mg/dL)
三酸甘油脂(標準值 < 150 mg/dL)
高密度脂蛋白(標準值男性 > 40 mg/dL;女性 > 50 mg/dL)
低密度脂蛋白(標準值 < 130 mg/dL)
民眾總認為膽固醇過高會對身體健康造成影響,因此常常會以「降低膽固醇」為目標。事實上,膽固醇並不是只有對身體造成負面影響,它除了是荷爾蒙合成的重要成分外,更會幫助消化脂肪、構成細胞膜等好處。
此外,一般人對膽固醇的既有觀念為高密度脂蛋白是好的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就是壞的膽固醇。施奕仲醫師說明,其實兩者都各有其重要的功能,高密度脂蛋白(HDL)擔任血管內的清道夫,而低密度脂蛋白(LDL)則擔任膽固醇的運輸車,對身體都很重要。
施奕仲指出,體內真正的「壞膽固醇」為小顆緊密低密度脂蛋白(sdLDL),通常因不正常的生活型態像是飲食不健康、缺乏運動所導致。若低密度脂蛋白的數量越多,不只膽固醇無法運送至身體所需的位置,它還會在血管內皮層累積,甚至形成動脈粥狀硬化斑塊,造成血管的堵塞。
他也呼籲,以預防醫學觀點來說,「若想保持心血管健康,除了看膽固醇的數值多寡,更重要的是檢查膽固醇的品質」,透過詳細檢測sdLDL的數量,才能真正了解LDL的品質,疏漏隱藏其中的心血管風險。 3E預防心血管疾病 施奕仲呼籲,若想要預防心血管疾病,民眾必須採取「3E原則」,分別為正確飲食(Eating)、護心運動(Exercise)與完整健診 (Examination):
1.正確飲食(Eating):遵循三多三避原則,改善、預防膽固醇過高的問題。
2.護心運動(Exercise):不同族群應選擇不同的運動方法,避免不當運動反而傷身。
3.完整健診 (Examination):健康檢查時應視情況安排基礎版與進階版的檢查,全面評估體內膽固醇狀況。
施奕仲提醒,現代人對膽固醇有著莫名的害怕,其實膽固醇是身體不可或缺的存在,更是幫助荷爾蒙生成的重要角色。因此千萬別只是追求降低膽固醇的數量,應該透過完整健康檢測找出警訊,並透過調整生活習慣,才能讓身體健康。
《優活健康網》為台灣極具專業權威性的健康知識平台,擁有完整醫療記者與編輯群,提供最正確的就醫認知與醫療知識。
【Uho優活健康網】:http://www.uho.com.tw/
【Uho優活健康網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uhofbfans/
無論原本身體狀況或生活型態是否健康,當身體壓力過大,或是太勞累時,都可能導致心室頻脈、血管收縮而導致猝死。然而猝死案例中,7成為與心臟疾病相關的心因性猝死!如要防範,我們平日更需注意心血管健康,也要適度紓解壓力。
一般來說常運動的人不是應該較健康嗎?根據成大醫院心臟血管科醫師林志展表示,猝死的原因很多,但大約7成都與心臟相關,而且根據研究顯示,年輕運動員易罹患心房顫動,可能跟長時間高強度運動有關,建議運動不宜驟然過於激烈、時間不要太久,若有心臟不適症狀就要趕緊就醫。林志展醫師表示,心房顫動是心房發生不規則的顫動,是最常見的一種心律不整。一般來說,心房顫動的患者大多是老年人,年輕人非常少見,但近來卻有研究顯示,年輕的運動選手患有心房顫動的比例偏高,這顯示高強度運動不一定有利心臟健康,許多人希望肌肉愈練愈壯,心臟也易被鍛鍊得太強壯,出現擴大、肥厚的情況,所以心房反而容易出現不規則顫動,由於心房顫動患者的中風機率高,建議要趕緊治療。
林志展醫師表示,心房顫動的危險族群是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等三高患者,還有隨著年齡增長,心房顫動機率也會增加,根據資料顯示,心房顫動患者平均約占全台灣總人口的1%,但若以80歲人口來說,心房顫動患者比例就會增加至4%,顯示年紀愈大風險愈高。另外,也有研究顯示,年輕的運動選手、或長時間有高強度運動者,心房顫動的機率也相當高,都屬於危險族群。此外,突然胸悶也要警覺。若患輕微的心房顫動,由於心房可能只是短暫幾秒不規則顫動,一般人可能根本不會察覺,林志展醫師表示,胸悶、喘不過氣、心跳特別快都是心房顫動症狀,若民眾在與平時相同活動量的情形下有以上症狀,就要特別警覺,而高血壓患者則建議在量血壓時,順便監看心跳是否規律,若不規律也要就醫檢查。以下為3種方法能防範、降低猝死的機率,請好好收藏:
雖然有在運動的人,也有可能突然心臟不適,但是,還是必須持續來保持健康。根據林志展醫師建議應循序漸進,若平時沒有運動習慣,不宜一下子過於激烈或運動時間過長,若有心臟相關疾病者,其實更需要多運動增加心肺功能,較適合的運動包括快走、游泳等,但要以持續、規律的原則進行,每周要運動3~4次,每次需30分鐘以上,而運動時的目標心跳則依年齡不同,而且也可依個人感受來調整強弱。
當生活很忙、很累、情緒很激動時,讓交感神經過度興奮,會讓動脈血管的斑塊剝離,也是發病的重要因子。此時,必須認真控制高血壓及血脂異常、適度減輕體重、採取健康飲食,對減少心室震顫有幫忙。而菸、酒、咖啡、茶雖然都會增加心跳次數,但其中,最容易引起致命性心律不整的嗜好就是抽菸,積極戒除菸癮,是減緩心律不整的關鍵。此外,適當抒發壓力可以平衡內在賀爾蒙,以及有助於皮質醇減少。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對自身以及家人的健康也越來越關注了。很多人都開始養成定期體檢,預防疾病的好習慣了。定期體檢是一種保障健康的有效手段,能夠早期發現一些無痛或症狀不明顯的疾病。根據統計,全世界目前的人群中,15%為健康的人,10%為生病人的族群,而75%的人處於疾病的邊緣。有人認為健康體檢是老年人的事,而近年的統計表明,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及腦血管疾病的患病年齡趨於年輕化。然而在龐大的亞健康人群中,有70%以上年齡在28到45歲的族群,所以年輕已經不再是免死金牌,只有透過健康檢查才能預防以及早期發現多種重要疾病。
你希望自己的大腦一直如同刀子一樣保持鋒利嗎?定期補充對於大腦有好處的保健食物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它是心靈維繫的一個重要的器官,如果沒有足夠的蛋白質、碳水化合物、抗氧化劑和ω-3脂肪酸,年紀漸長,對於記憶力下降和認知衰退的感受也越深。最近,有一種新的節食方法,叫做MIND大腦節食法,旨在使你的大腦保持健康和快樂。舉一個例子,發表在《美國精神病學雜誌》上的2010年的一項研究表明,不正常的飲食習慣與女性患有憂鬱和焦慮症之間存在關聯。所以,現在就來看看以下九種能預防記憶流失,並使你大腦受益的最佳食物吧!
西雅圖的營養師Minh Hai Tran推薦茄子,它是一種特別有益於大腦健康的蔬菜,因為它富含豐富的花青素,我們也稱作抗氧化劑,有助於大腦增強記憶力。一條200克的茄子平均可提供1500毫克的花青素,濃度相當高。
烹調方式:可試著以烤茄子的方式配合大蒜調味,加入迷迭香以及橄欖油,刺激大腦活動、思考。或者也可以加入其他蔬菜或者馬鈴薯,以蒸煮或微波的方式變化出既健康又美味的茄子餐。
研究人員發現,食用黑巧克力可以提高參與者的認知表現、空間記憶和反應時間。根據2014年發表的《國際醫學科學雜誌》報告,可可中的黃烷醇還可以改善大腦中的血管功能。所以,食用含有70%可可成分的黑巧克力,是對於提升大腦認知的最好選擇。
營養師Minh Hai Alex說:「十字花科蔬菜;如西蘭花、花椰菜、甘藍和豆芽菜,富有含硫化合物,這有助於保護大腦免受日常氧化應激。」在哈佛大學的一項研究中,研究人員發現吃十字花科蔬菜的女性的認知能力比那些只吃水果或蔬菜的女性下降的速度要慢。其中西蘭花是抗氧化劑維生素C的主要來源,維生素C對大腦至關重要,而β胡蘿蔔素則是大腦功能的重要組成部分。此外,十字花科蔬菜也與降低中風的風險有關。
烹調方式:生吃、清蒸或加入少量橄欖油烤過皆可。
根據2010《農業與食品化學雜誌》發表的一項小型研究指出,輕度認知功能障礙的成年人在12週內食用藍莓汁,在單詞記憶測試中能夠有更好的表現。研究還說道,多酚類物質是一種抗氧化劑,存在於色彩鮮豔的水果中,如藍莓,可以透過降低被稱為自由基的毒素引起的發炎和損傷,改善記憶能力,延緩癡呆症的發作。
烹調方式:在早餐麥片、冰沙和烘焙食品中加入新鮮的藍莓,以增加風味和保護大腦的營養。因為冷凍水果的營養素往往是被凍結的,所以即便現在不是藍莓的產季,依然可以方便食用到這些食材。
全麥含有比精製穀物更多的蛋白質和纖維,它們是更能讓你的血糖、能量和精神敏銳度保持穩定的食材。 2009發表在《營養學》雜誌上的研究表明,全麥類食品也可能延緩認知衰退。在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分析了3634名65歲以上的成年人11年來的飲食習慣。他們發現吃健康食品,包括全麥類食品和減少認知衰退之間有著重要的聯繫。隨著時間的推移,為了讓全麥類的食品好處得到更多的重視,很多業者會將處理過的澱粉,如白麵包、麵條和餅乾為轉變成100%全麥麵包、糙米和爆米花。
經常選擇富含脂肪的魚類;如鮭魚,沙丁魚和比目魚。身為癌症研究基金會的主席和區域飲食的創辦人的Barry Sears說「脂肪魚含有大腦功能所需的ω-3脂肪酸,它們提供了構建和維持新神經元形成所必需的構建塊,並且在對於減少大腦發炎方面非常重要。」2014年實驗生物學研究報告更發現低水平的omega 3之間的風險相關性,特別是二十碳五烯酸(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和認知能力的下降。
烹調方式:包括用天然草藥和香料、柑橘汁和橄欖油調味的魚燒烤、烘烤。
堅果的口感相當鬆脆,其中含有維生素E、葉酸、ω-3脂肪酸和抗氧化劑等保護腦部的化合物。 2011年英國營養雜誌發表的一項初步研究顯示,添加核桃的飲食對年輕人推理測驗產生了11%的改善。為了獲得堅果的健康益處,又不會超過熱量,營養學院建議每天食用1.5盎司的堅果來代替不健康的高熱量的食物;如糖果、薯片。
莢果,如豌豆、扁豆,其富含纖維、蛋白質和抗氧化劑。它們還可以幫助你的大腦清晰保持更持久的時間。2012年發表在《營養健康與老齡化雜誌》上的一項研究涉及中國的5,691名文盲老年人,連續攝入豆類和蔬菜,降低了認知衰退的風險。為獲得更多好處,它們還用肉豆類和烤麵包的食譜來代替肉類,如紅辣椒、麵條,因為它們基本上不含飽和脂肪、膽固醇。其他營養豆類菜包括蒸黃豆、扁豆、黑豆湯、鷹嘴豆泥黃瓜片。
用很少或不加甜味劑代替糖和咖啡因的蘇打水和能量飲料來達到綠茶的效果會促進大腦功能。Minh Hai Alex說:「綠茶中含有一種叫做兒茶素的抗氧化劑,它有助於預防認知障礙。」它還含有一種被稱為茶氨酸的氨基酸樣化合物,通過刺激α腦波活動可以幫助減輕焦慮並促進輕鬆的覺醒。如果您是對咖啡因敏感的人,為了避免焦慮和其他咖啡因的影響,請適度喝綠茶或喝不含咖啡因的品種。
資料來源/LIVESTRONG、Oxford Academic
責任編輯/瀅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