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訓練動作
  • 健身
  • 啞鈴
  • 上半身肌群
  • 下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瑜伽
  • 運動器材
  • 重量訓練
  • 初階訓練
  • 跑步
  • 核心肌群
  • 跑5K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話題
  • 久咳不癒有可能是感染黴漿菌!營養師列出5大營養能止咳抗發炎
1
久咳不癒有可能是感染黴漿菌!營養師列出5大營養能止咳抗發炎
2
別再仗著自己年輕就忽視身體,3件事情告訴你如何防範猝死
3
淺談肌筋膜為何需要伸展
優活健康網
優活健康網

久咳不癒有可能是感染黴漿菌!營養師列出5大營養能止咳抗發炎

2024-02-07
話題 保健 觀念 新聞 營養補給

呼吸道疾病好發於秋冬季節,近期行走的肺炎「黴漿菌」正在中國大流行,台灣的感染病例也有增加的趨勢,若感染黴漿菌,到底該怎麼吃才能快快好?黴漿菌最典型的症狀就是久咳不癒,哪些食物能保護呼吸道、加速修復黏膜?營養師提醒,可多吃「5大營養」來加強免疫力,也能在家煮豆漿、沖泡綠茶、吃蜂蜜來提升身體自癒力,幫助盡速恢復健康。

久咳不癒有可能是感染黴漿菌!營養師提醒,可多吃「5大營養」來加強免疫力。

肺炎黴漿菌目前沒有疫苗,抗藥性高又超容易傳染,且有極高重複感染機率,若不幸感染黴漿菌咳不停,該吃什麼才能治標又治本,讓症狀好得快?營養師高敏敏在臉書粉絲頁發文表示,可透過攝取抗氧化、抗發炎飲食加速痊癒,有助提升自我身體抵抗力,降低二次感染機會。

感染黴漿菌這樣吃補充營養

高敏敏建議,民眾在肺炎黴漿菌感染期間,可多攝取「以下營養」:

1.大量水份:如開水、雞湯等,充足的飲水不僅能代謝身體有害物,也能緩解肺部黏稠液體。

2.抗發炎食物:如鮭魚、鯖魚、藍莓、魚油等,Omega-3脂肪酸可促進吞噬細胞、白血球的活動力,加速吃掉細菌,花青素則有助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兩者皆能降低身體發炎反應。

3.礦物質鋅:鋅在免疫系統、組織修復上,常扮演重要的角色,可以幫助修復黏膜細胞、強化免疫系統,建議可從蝦子、蛤蜊、海鮮中攝取。

4.維生素C:可強化人體免疫功能、幫助細胞修復、減緩身體不適,幫助加速恢復體力,多吃芭樂、奇異果、柳丁。

5.維生素D:可從鮭魚、秋刀魚、黑木耳、曬太陽來攝取,有助活化免疫系統、減少發炎反應。

營養師也提醒,可適時吃一點純蜂蜜,幫助保護口腔黏膜、有潤肺效果,可減緩久咳喉嚨不適的問題。

久咳不適吃「4類食物」減緩

此外,高敏敏也推薦民眾自己在家煮豆漿,能補充大豆異黃酮,有抗氧化、抗發炎的功效,可降低發炎、咳痰的症狀;多吃薑黃、生薑也有幫助,薑黃中的薑黃素可抑制發炎,有助緩解咳嗽症狀,生薑能舒緩呼吸道肌肉、降低發炎及腫脹症狀。

感染黴漿菌最常見的症狀就是久咳不癒,她建議,此時可吃一點純蜂蜜,幫助保護口腔黏膜、有潤肺效果,可減緩久咳喉嚨不適;飲品選擇上也能多喝溫熱或常溫的綠茶,因綠茶中的兒茶素有抗菌功效,也有維持喉嚨濕潤、減緩咳嗽的效果。

高敏敏表示,秋冬本就是好發感冒、流感的季節,現在又出現黴漿菌威脅,高危險族群為孩童、青少年、年輕族群等,常常一人得病傳染給全家,除了儘早就醫治療,搭配勤洗手、消毒以外,更可以透過上述飲食方式,加速咳嗽症狀痊癒,強化身體抵抗力,才是根絕疾病、遠離感染風險的關鍵。

延伸閱讀:

中國爆黴漿菌感染》感染醫示警:台灣已有6成抗藥性,未來恐無藥可醫

孩子狂咳、氣喘恐是「1細菌」導致!黃瑽寧:須同時治療氣喘才有效

本文獲優活健康網授權轉載。

原文:感染黴漿菌怎麼吃?營養師列必吃「5大營養」豆漿、蜂蜜止咳抗發炎

 

/ 關於優活健康網 /
優活健康網

《優活健康網》為台灣極具專業權威性的健康知識平台,擁有完整醫療記者與編輯群,提供最正確的就醫認知與醫療知識。
【Uho優活健康網】:http://www.uho.com.tw/
【Uho優活健康網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uhofbfans/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別再仗著自己年輕就忽視身體,3件事情告訴你如何防範猝死

2019-11-27
觀念生活保健話題

無論原本身體狀況或生活型態是否健康,當身體壓力過大,或是太勞累時,都可能導致心室頻脈、血管收縮而導致猝死。然而猝死案例中,7成為與心臟疾病相關的心因性猝死!如要防範,我們平日更需注意心血管健康,也要適度紓解壓力。

©swifturgentcare.com

有在運動也要擔心? 

一般來說常運動的人不是應該較健康嗎?根據成大醫院心臟血管科醫師林志展表示,猝死的原因很多,但大約7成都與心臟相關,而且根據研究顯示,年輕運動員易罹患心房顫動,可能跟長時間高強度運動有關,建議運動不宜驟然過於激烈、時間不要太久,若有心臟不適症狀就要趕緊就醫。林志展醫師表示,心房顫動是心房發生不規則的顫動,是最常見的一種心律不整。一般來說,心房顫動的患者大多是老年人,年輕人非常少見,但近來卻有研究顯示,年輕的運動選手患有心房顫動的比例偏高,這顯示高強度運動不一定有利心臟健康,許多人希望肌肉愈練愈壯,心臟也易被鍛鍊得太強壯,出現擴大、肥厚的情況,所以心房反而容易出現不規則顫動,由於心房顫動患者的中風機率高,建議要趕緊治療。

危險族群請當心 

林志展醫師表示,心房顫動的危險族群是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等三高患者,還有隨著年齡增長,心房顫動機率也會增加,根據資料顯示,心房顫動患者平均約占全台灣總人口的1%,但若以80歲人口來說,心房顫動患者比例就會增加至4%,顯示年紀愈大風險愈高。另外,也有研究顯示,年輕的運動選手、或長時間有高強度運動者,心房顫動的機率也相當高,都屬於危險族群。此外,突然胸悶也要警覺。若患輕微的心房顫動,由於心房可能只是短暫幾秒不規則顫動,一般人可能根本不會察覺,林志展醫師表示,胸悶、喘不過氣、心跳特別快都是心房顫動症狀,若民眾在與平時相同活動量的情形下有以上症狀,就要特別警覺,而高血壓患者則建議在量血壓時,順便監看心跳是否規律,若不規律也要就醫檢查。以下為3種方法能防範、降低猝死的機率,請好好收藏:

©goredforwomen.org

要持續規律的運動 

雖然有在運動的人,也有可能突然心臟不適,但是,還是必須持續來保持健康。根據林志展醫師建議應循序漸進,若平時沒有運動習慣,不宜一下子過於激烈或運動時間過長,若有心臟相關疾病者,其實更需要多運動增加心肺功能,較適合的運動包括快走、游泳等,但要以持續、規律的原則進行,每周要運動3~4次,每次需30分鐘以上,而運動時的目標心跳則依年齡不同,而且也可依個人感受來調整強弱。

維持良好習慣以及緩解壓力

當生活很忙、很累、情緒很激動時,讓交感神經過度興奮,會讓動脈血管的斑塊剝離,也是發病的重要因子。此時,必須認真控制高血壓及血脂異常、適度減輕體重、採取健康飲食,對減少心室震顫有幫忙。而菸、酒、咖啡、茶雖然都會增加心跳次數,但其中,最容易引起致命性心律不整的嗜好就是抽菸,積極戒除菸癮,是減緩心律不整的關鍵。此外,適當抒發壓力可以平衡內在賀爾蒙,以及有助於皮質醇減少。

定期健康檢查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對自身以及家人的健康也越來越關注了。很多人都開始養成定期體檢,預防疾病的好習慣了。定期體檢是一種保障健康的有效手段,能夠早期發現一些無痛或症狀不明顯的疾病。根據統計,全世界目前的人群中,15%為健康的人,10%為生病人的族群,而75%的人處於疾病的邊緣。有人認為健康體檢是老年人的事,而近年的統計表明,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及腦血管疾病的患病年齡趨於年輕化。然而在龐大的亞健康人群中,有70%以上年齡在28到45歲的族群,所以年輕已經不再是免死金牌,只有透過健康檢查才能預防以及早期發現多種重要疾病。

資料來源/早安健康、蘋果新聞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淺談肌筋膜為何需要伸展

2018-11-16
觀念肌肉痠痛運動恢復伸展保健知識庫

通常我們只要談到健身大家都會想到使用大重量的槓鈴與啞鈴來做肌力訓練,所以,造成很多人對於肌肉的強化只限於增大肌肉尺寸,但卻忽略了會影響訓練成效的肌筋膜放鬆,這個長久以來都被大家所忽略的名詞,隨著這幾年來許多自我療法及肌肉拉伸的風氣之下,逐漸的被大家所重視。但何謂肌筋膜?為何它會需要伸展呢?

何謂肌筋膜?為何它會需要放鬆呢?

我們身體所有組織均有內外生物膜亦稱被膜,皆為纖維結締組織構成均可稱為筋膜,用比較狹義的名詞來解釋就是肌肉組織內外的生物膜即稱為肌筋膜,肌筋膜是貫穿於全身上下的一層嚴密且緊致的結締組織,位在皮膚之下不只包住肌肉也包住了脂肪、骨骼以及血管,自然組成保護及連貫全身運動系統的重要組織,對身體器官和組織有非常大的影響和作用。
 
而我們人體的肌肉組織內,只有運動神經沒有感覺神經,但肌筋膜則有感覺神經末梢分佈,肌筋膜不像肌肉受我們人體的意識控制,它只受到張力或化學物質刺激出現收所現象,例如我們長期的姿勢不良或是運動時的肌肉緊繃,就會造成肌纖維的攣縮結節引起筋膜張力變化或部份筋膜產生損傷、炎症或粘連,則會產生運動不協調、僵硬感、疼痛及壓痛等問題,這些都通稱為肌筋膜疼痛。如同,我們常見的一些小毛病,像是背痛、肩肘關節問題、頸椎疼痛、肌肉僵硬、頭痛或是腳後跟骨刺等足部問題,由此可知,肌筋膜皆扮演着重要角色,而肌筋膜又與肌纖維的攣縮結節相聯繫。

如何放鬆筋膜

筋膜放鬆的方式有很多種,常見的有使用滾筒、花生球(以自身體重加壓來回滾動之後放鬆肌筋膜)或是這1-2年常見的電動按摩器都是針對激痛點按壓並適度伸展;當然,有的人也會去給物理治療師或按摩師來做專業的肌筋膜放鬆,接著事後再搭配肌肉伸展運動,都會讓肌肉與筋膜得到很好的放鬆效果。當自我治療時一旦發現酸痛的點,應該「停留」並且持續的在該點進行施壓,嘗試放鬆該肌肉,運用緩慢且深層的呼吸能有助於平靜神經系統,同時放鬆觸發點;每個肌肉群大概花費30-60秒的時間,另外,注意透過轉移身體的重量或增加工具的力量來控制酸痛的程度,只有中重度的按壓才有辦法達到筋膜放鬆的效果。同時,需特別注意!如果有骨折、開放性傷口、骨質疏鬆、深層靜脈阻塞、感覺異常或懷孕等,請避免使用滾筒或花生球等工具來放鬆筋膜。

除了能自行採用滾筒或花生球這些輔助器材外,還能透過專業的肌筋膜按摩來做放鬆。

先做肌肉拉伸還是放鬆筋膜

如果嘗試靠拉伸來解決觸發點或筋膜的緊張狀態是行不通的,此時肌肉此時就像一條打結的大橡皮筋一樣,伸展只是讓結變的更緊而已。當我們忽略軟組織放鬆(恢復)的手段而持續訓練,持續對受傷的軟組織再進行破壞,軟組織的情況會愈來愈糟,關節活動度減少、動作改變、代償更嚴重。所以應該是先筋膜放鬆,再進行拉伸。我們放鬆完筋膜之後,只是撫平了表層的肌筋膜,並不代表着肌肉有被拉伸開。所以,當我們放鬆完肌筋膜之後,肌肉還是需要拉伸放鬆的。

資料來源/corewalking、draxe
責任編輯/David

分享文章
  • 訓練動作
  • 健身
  • 啞鈴
  • 上半身肌群
  • 下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瑜伽
  • 運動器材
  • 重量訓練
  • 初階訓練
  • 跑步
  • 核心肌群
  • 跑5K
  • 跑10K
  • 徒手訓練
ABOUT
Copyright © 2025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