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非常熱愛碳水化合物。如果有人問我「妳喜歡什麼食物呢?」,我一定會回答「我喜歡碳水化合物」。比起炸雞,我更愛炒年糕;比起糖醋肉,我更愛炸醬麵;比起牛排,我更愛義大利麵;比起生魚片,我更愛壽司。因為,我在吃炒碼麵時,總是只撈麵來吃,所以在我吃完後,我的碗看起來就像剛送上桌的炒碼飯;我也喜歡在吃炒年糕時加麵條,最後加飯下去炒,點心一定要吃到冰淇淋才甘願。
當然,我的碳水化合物成癮症狀也很嚴重。
1. 就算早餐吃很多,午餐前還是會覺得餓。
2. 比起吃飯,更喜歡吃麵包或吃麵。
3. 雖然已經吃飽、吃撐了,還是繼續進食。
4. 飯後一定會吃甜點。
5. 飯後嚴重嗜睡。
6. 就算肚子不餓,偶爾還是想吃點什麼。
7. 下午三點左右,因為缺糖而變得昏沉、無法專心。
8. 一週吃三次以上如餅乾、巧克力、蛋糕、甜甜圈、馬卡龍等甜點。
9. 喜歡可樂、果汁、運動飲料、甜咖啡等有甜味的飲料。
10. 為了減肥控制飲食,卻撐不過三天。
上述事項,若有0~3個符合為正常,4~5個符合為碳水化合物成癮的高風險群,6個以上符合時,即可視為有碳水化合物成癮症的問題。
我10項全部符合。我明知道這件事實,還是理直氣壯地說:「我喜歡吃碳水化合物,我對碳水化合物成癮」。
然而,碳水化合物成癮終究不是件值得炫耀的事。
嘴巴覺得熟悉的碳水化合物最對味,我又能怎麼辦?如同有人為肉類痴狂,我也認為對碳水化合物瘋狂不過是種偏好,營養均衡的健康食物口味既無聊又難吃。對我來說,比起豐盛的韓式定食,不如一碗農心炸醬風味麵更美味。
然而,有一個副作用實在令人難以忽視。那就是吃完碳水化合物,我會非常想睡覺。
食物引起的睏倦,用英文來說就是 food coma(食物昏迷)。吃完滿是碳水化合物的餐點後,真的會睏到接近意識不清,也就是出現昏迷(coma)狀態的程度。學生時期時,就算中午大口吃飯,飯後還吃冰淇淋,頂多只會在下午上課時半夢半醒地聽課。但是,當上醫師後,就絕對不能覺得睏,在這個情況下出現睏倦,讓我非常困擾。在已經睡眠不足的情況下,飯吃下肚後睏意襲來,讓我幾乎要昏睡過去,令人難以承受。我甚至到了在手術室裡打瞌睡,失手把器材掉在地上的程度。出現站著也能睡、睜著眼也能睡,非常地危險。忍住這種襲來的睏意,比被拷問還要痛苦。
不吃飯會餓得受不了,但吃飯又會睏得要命。在進退兩難的情況下,我的解決方法就是「盡快吃完飯,抓住時間小睡」。所以能在五分鐘內解決的杯麵成了我的主食,狼吞虎嚥地填飽肚子後馬上躺下入睡,時間久了,逆流性食道炎也出現了。減肥暫且不論,這件事對我的工作、健康都產生負面影響,讓我漸漸感到不能再這樣下去了。
碳水化合物成癮會有什麼問題嗎?
如同字面上的意思,碳水化合物成癮指的就是對碳水化合物的攝取達到上癮的狀態。碳水化合物作為我們身體的能量來源,因此我們的大腦在進化過程中發展出對碳水化合物的需求;只要攝取碳水化合物,腦部就會分泌多巴胺、腦內啡等讓我們心情愉悅的化學物質。因此,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會越吃越上癮,讓人難以抵擋誘惑。尤其是像砂糖或是麵粉這類的精緻澱粉,因為吸收快速,讓血糖急速上升,比白飯更容易讓人上癮。
雖然碳水化合物作為能量來源,是我們身體必須的營養素,但過度攝取,只會讓腦部越來越渴望碳水化合物,甚至對其成癮。所以,在這種情況之下,並不是你自己想吃,而是大腦的需求在驅使你進食碳水化合物。 過度的碳水化合物攝取,也是肥胖、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心血管疾病等各種成人病的成因。即使目前尚未診斷出任何疾病,也不能掉以輕心;如果體重持續增加,很可能是身體的新陳代謝已經出現了問題。
• 文章摘自墨刻出版-莫克文化《情緒管理x食慾控制減肥法:美女醫師擺脫10年情緒性飲食惡性循環,教你正確瘦身的關鍵方法》一書。
本書強調,飲食控制和運動減肥法,反而容易造成易胖體質;情緒和食慾的穩定,才是減肥的最優先事項!
只要透過控制情緒,你可以吃正確的食物,並使身體處於健康的代謝狀態和較低的體重設定點。
內容將精心整理了,哪些生活習慣和食物會導致你的情緒和食慾波動!
以及如何將你「想吃的食物」與「應該吃的食物」搭配起來,成功抑制瘋狂食慾的飲食方法和生活習慣。
• 更多《情緒管理x食慾控制減肥法:美女醫師擺脫10年情緒性飲食惡性循環,教你正確瘦身的關鍵方法》資訊 請點此
是否身邊有人怎麼吃都吃不胖嗎?如果愛吃又想要擁有易瘦體質,其中一個方法就是提高自己的代謝速率,這樣才能將更多吃下的熱量消耗掉、避免它們變成體脂肪。當然,每個人天生的代謝力都會因為年齡、身高、基因等因素而有所不同,但有一些後天的努力還是能夠幫助消耗熱量。然而飲食為減重最要的一環,這樣吃你也能擁有高人一等的代謝力!
根據紐約營養學者科恩(Marjorie Nolan Cohn)指出,抗性澱粉無法被小腸消化,而會進入大腸並在那裡發酵、生成有益的脂肪酸,阻礙身體燃燒碳水化合物的能力,因此能讓身體利用最近攝取或原本儲存的脂肪作為能量來源。《營養與代謝》雜誌中的一篇研究發現,將碳水化合物總攝取量的其中5.4%以抗性澱粉替代,就能夠增加餐後脂肪燃燒達20~30%。 除了地瓜以外,煮熟後放涼的米飯及馬鈴薯,以及未熟香蕉、糙米、大麥、玉米、豆類等食物中都含有抗性澱粉。
當攝取蛋白質不足時,我們的肌肉會漸漸變得無力以及鬆弛,當肌肉不足時,對於減重效果也會大有折扣。此外,血液中的蛋白質和血壓都會減少下降,會影響身體的各種功能,因為營養物質缺乏,組織不能得到有效滋養,像是掉髮、皮膚乾燥、傷口復原能力較慢等,都是蛋白質攝取不足導致。如要攝取蛋白質,建議可挑選優質的蛋白質,然而食物來源有雞胸肉、牛奶、豆漿、雞蛋、魚肉、牛肉等,都是營養師推薦的優質蛋白質。
已經發現,omega-3脂肪酸在人類衰老的背景下影響肌肉蛋白質代謝和線粒體生理學,2011年隨機對照研究的目的,是評估omega-3脂肪酸補充對老年人肌肉蛋白質合成速率的影響,比較了omega-3脂肪酸與玉米油的補充作用。該研究發現,飲食中添加omega-3脂肪酸可增加老年人肌肉蛋白質合成的速度。另外,omega-3脂肪酸EPA在各種生理條件下保持肌肉質量與EPA一樣,omega-3脂肪酸DHA具有抗炎作用,科學家認為這可能對治療肌肉減少症有價值。 在美國臨床營養學雜誌發表的一項2015年研究發現,魚油來源的omega-3脂肪酸補充減緩了老年人肌肉質量和功能的正常下降,應被視為預防老年人肌肉減少症和保持身體獨立的一種治療方法,關於這點可以考慮補充魚油或亞麻籽油以增加攝入的omega-3酸。
資料來源/Fitness Magazine、Labroots
責任編輯/妞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