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話題
  • Eliud Kipchoge 柏林馬拉松奪冠,卻跑到鞋墊滑出來
1
Eliud Kipchoge 柏林馬拉松奪冠,卻跑到鞋墊滑出來
2
熱血超級鐵人終成眷屬──冠至與小宛緣定普悠瑪
3
馬拉松的跑步訓練計劃與準備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Eliud Kipchoge 柏林馬拉松奪冠,卻跑到鞋墊滑出來

2016-05-18
話題 跑步 馬拉松 趣味 六大馬

2015年9月27日舉辦的柏林馬拉松,來自肯亞的 Eliud Kipchoge 不但以個人最佳成績 (PB) 2:04:00 勇奪男子組冠軍,也創下今年世界各大馬拉松最佳成績。不過,沿途最吸引眾媒體的不是他一路衝刺的情形,而是在他的腳下——他的鞋墊一直掛在鞋外,形成一個有趣的畫面。

鞋墊上還有“Berlin”字樣,看起來是新鞋。 ©Reuters/dpa

據 Runner’s World 網站報導,Kipchoge 跑到一英哩時,他的左腳鞋墊已經慢慢滑出鞋外,等跑到10K處,雖然他超越馬拉松10K世界紀錄5秒鐘,不過他的右腳鞋墊也滑了出來。就這樣,他帶著腳痛尷尬地一路跑完全程。

「那真的很不容易,」Kipchoge 說,「我的左腳起了水泡,左拇指也破皮,流了不少血。」

在激烈競賽之中,他不敢貿然停下來,怕失去優勢,而且可能會有意想不到的狀況發生,只好硬著頭皮,忍著腳痛繼續往前跑。還好他在眾人好奇(或者說有點好笑)的眼光之中順利完賽,他說「我的腳越跑越痛,但是我還能怎麼辦?我必須完成比賽啊!」

他的鞋墊就在他的步伐之下在鞋後跟上下揮舞著,成為本屆柏林馬拉松最有趣的畫面。

其實小編也有類似經驗,2008年穿一雙同品牌的跑鞋跑玉山馬拉松時,可能是因為下雨加上山路爬坡,也可能是自己跑姿不正確,跑著跑著鞋墊在鞋裡居然對折成一半,必須一段時間停下來重新拉好才能繼續跑,還真是一次難忘的過程。

您也有類似經驗嗎?歡迎跟我們分享。

Kipchoge在眾目睽睽之下拖著鞋墊跑回終點。 ©KIRSTEN KORTEBEIN/Runner's World
鞋墊上可以清楚看到“Berlin”字樣。 ©Reuters/dpa
賽程中已經可以看到Kipchoge滑出鞋外的鞋墊了。 圖片截自YouTube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熱血超級鐵人終成眷屬──冠至與小宛緣定普悠瑪

2017-05-29
跑步話題故事趣味新聞鐵人三項

如果你是一個運動咖,你會選擇在什麼地方求婚?比賽的終點也許是個好地方。4月8日晚間,在台東普悠瑪鐵人三項比賽的終點前,上演了一段場面極為感人的求婚記。一位男選手捧著一大束花在終點前守候著初226完成馬拉松抵達終點的女選手,然後單腳跪地向她求婚。這樣的畫面也許不難見到,但最特別的是,兩位都是完成226項目的超級鐵人,而且都是凸台的常客,他們,一位是專業教練廖冠至,一位則是熱愛運動的公務員吳宛玲(小宛)。

同為226超級鐵人的廖冠至在普悠瑪鐵人三項向吳宛玲求婚成功。 廖冠至/提供

廖冠至:科班出身的強者

輔大體育系科班畢業的廖冠至,畢業後擔任游泳教練一職,不過後來因為腸病毒肆虐,學習游泳學童變少,冠至教練因此積極考照轉任健身教練,在健身房負責拳擊有氧和飛輪等等課程。說到鐵人三項,冠至教練表示早期有參加過,不過當時騎車抽筋未完賽,因此斷了一段時間,近期會密集參加是因為同事揪團,沒想到一開始回到賽場就拿分組第一,之後加入有廠商資助的浩捍鐵人隊,得獎上凸台廠商會贊助報名費,因此也陸續參加過許多場賽事。近期冠至則是加入另一個廠商博克多所成立的鐵人隊,他表示一開始是使用產品有些合作,得知他們要成立鐵人隊便欣然加入,廠商會補助達標菁英選手隊服、商品等等,也有許多同好可以交流吸收經驗,因此這幾年便認真訓練、提升自己的競賽表現,成為頒獎凸台的常勝軍。

廖冠至與吳宛玲都是完賽226的超級鐵人。

吳小宛:從公務員變運動咖

至於小宛其實是一位公務員,彰師大美術系畢業的她目前從事美編工作,穩定的工作模式讓她開始想尋求一些不一樣的生活,覺得自己學美術太靜態,想找一些動態的活動,因此開始參加跑團和上健身房。也是由於健身房會員的號召,她跟大家一起報名路跑賽,生活於是變得更加活躍起來,臉書照片也從溫柔靜美的下午茶變成到處跑步的運動紀錄照。小宛表示,他學生時代就喜歡運動,出社會工作之後開始想運動,不過進了健身房之後覺得跑跑步機有點無聊,因此開始上團體課,同時也參加一些跑團例如大腳丫、Nike老虎城夜跑團等等,沒想到一跑就上癮,一開始參加路跑賽還在舒跑盃奪冠,於是漸漸將距離拉長,比到全馬還不滿足,近年更加入鐵人的行列,逐年進步,終於在今年普悠瑪完賽距離最長的超級鐵人三項。

兩位應運動星球編輯之邀在東海大學路思義教堂前重現求婚場面。

因跑步結緣 在鐵人三項開花結果

小宛表示,與冠至結緣是在她的初馬:高美溼地馬拉松,因為他是她的配速員,兩人配合得宜,讓小宛初馬便以3小時24分拿女總一,真是一鳴驚人的練武奇才!小宛說,在健身房就知道這位教練,只是沒什麼互動,直到一起約跑步訓練之後才慢慢培養出感情。因為兩人有共同的興趣與喜好,認識之後假日往往都在相約參加比賽,還分別拿獎,因此戀情發展極為順利。至於會玩鐵人三項,小宛表示是想給自己一些不同的刺激,跑步雖好玩,但鐵人三項可以運用到不同的身體肌肉,覺得更有挑戰性。她2015年初標鐵就拿女總8,2016挑戰113,2017就進階到226,都成功達標,不過她表示自己最害怕的還是開放水域,因為還是有許多的不可控制因素。

儘管如此,兩人已經培養出絕佳默契,戶外運動將他們結合在一起,也讓他們在其中享受到許多成果與喜悅。身為一對情侶,最棒的就是兩個人有共同的喜好,可以一起參加比賽或活動,一起分享其中喜怒哀樂的奮鬥過程,並一起為彼此加油打氣、互相扶持,比賽的路途就好比人生有起有落,一起走過這些風風雨雨的歷程,便能讓彼此的生命更加美好。最可貴的是,儘管有些年齡上的差距,彼此並不在意,而且能互相支持、陪伴,那真是愛情中最不易卻最美麗的一環。

兩人參加馬拉松或鐵人賽是常勝軍。 廖冠至/提供

226終極挑戰 成求婚舞台

冠至與小宛正式交往已有近三年時間,開始考慮往人生下個階段邁進。小宛在普悠瑪的超級鐵人三項比賽,也許就是個最好的機會,因為這是鐵人三項的最長距離比賽,一般女生要能完成這樣的距離已經非常不容易。冠至決定要在今年這場比賽給她一個驚喜,於是早早聯絡好鐵人隊與台東花蓮的朋友,為他準備求婚海報與花束,他自己則挑選好婚戒,準備在她回到終點的時候向她求婚。

求婚現場花絮。 廖冠至/提供

未來目標:KONA度蜜月

隔天冠至還參加了51.5的標鐵項目,也以分組第四作收,驚人耐力令人讚佩。另外,前一天其實還有同樣參加226項目的鐵人教練趙昱翔向女友求婚成功,成為終點前稍早的矚目焦點,這些花絮都讓普悠瑪這場賽事變得非常溫情且浪漫。小宛表示,普悠瑪算是兩人定情之地,因為她的初鐵就是在冠至的陪伴之下在這裡完成。至於婚期,兩人都表示現在還早,不過在2018年一定會結婚。

對於未來的目標,冠至說他將會在下半年於澎湖舉辦的IRONMAN TAIWAN全力以赴,希望一定要拿到KONA世錦賽的資格,好讓兩人明年能夠去夏威夷度蜜月。

兩人要幸褔地走下去唷~

撰文、攝影/Oliver Wu

分享文章

馬拉松的跑步訓練計劃與準備

2016-12-02
跑步知識庫全馬訓練飲食方式跑步訓練馬拉松

馬拉松

與其他賽事不同,跑馬拉松時感到疲勞的主要原因是燃料的使用方式;因此我們不只是要訓練自己比賽全程以目標配速完賽,還要訓練燃料系統有足夠的能量讓我們跑完26.2 英里(42.16 公里)。如果要增進燃料系統的效能,必須增加總供應量,減少比賽配速下的肝醣使用,或兩者並用。想要達成這些目標,得將訓練分為兩個不同的方向;一個是著重開發出比賽配速下的足夠耐力,使身體的有氧能力與生物力學能持久;另一個方向注重燃料系統;或說白話一點,要訓練身體在馬拉松配速下不會跑得太辛苦,且不會撞牆。

©ultra-adventures.com

耐力訓練

跑馬拉松想要有漂亮的成績,必須以大量的一般耐力為基礎。一般耐力訓練不只是發展有氧能力的基礎,也是生物力學的基礎。一般人常忽略馬拉松表現會受到身體在26.2 英里中所承受的衝擊力和隨之發生的肌肉損傷影響。由於衝擊力和大量離心收縮會導致肌肉損傷,尤其是坡地訓練時;肌肉受到的傷害愈多,效率就愈低,因此會對運動表現產生不良影響。高跑量和長距離跑不只可用來鍛鍊有氧耐力,也能讓身體準備好承受這麼長距離的壓力。基礎期應著重在增加長距離跑的距離及總跑量。總跑量應循序漸進的增加,在比賽前期末期達到最高量,並一直維持這樣的跑量直到減量訓練期。要先累積跑量,才能以此為基底提高訓練強度。

一般耐力的訓練剛開始只要輕鬆跑並增加總訓練量即可,但之後必須逐漸提高強度,排入穩定配速跑。起初可先從跑步結束時加入短距離的提速跑開始,然後安排強度適中的漸速跑,或距離較長的穩定配速閾值跑。長距離跑的距離應慢慢拉長,剛開始先不用管配速,到了比賽前期才需要將重點放在長距離跑的強度上。一開始先加入中等強度的加速跑、提速跑和漸速跑,到了比賽前期後期,應加入專項漸進訓練,包括在長距離跑中安排馬拉松配速跑。

馬拉松的直接耐力支持訓練與其他賽事不同,事實上採用的配速比馬拉松配速快。半程馬拉松配速或乳酸閾值配速都可作為直接支持訓練,因為乳酸閾值配速可提升身體的高階有氧能力,如此一來就能增加我們的專項馬拉松速度。如果採相反的練法,先著重馬拉松配速或稍慢的配速,然後才針對乳酸閾值做訓練,將出現兩個問題。首先,比較晚練的乳酸閾值跑會增加肝醣使用速度,對馬拉松來說不是好事;第二,馬拉松配速與乳酸閾值之間的差距不明顯,如果先練馬拉松配速,那可以進步的空間不大,但如果反過來先練
乳酸閾值,則乳酸閾值與馬拉松配速之間的差距會擴大,之後才能在比賽期透過馬拉松專項訓練縮小差距。

因此,比賽前期的訓練重點應為鍛鍊乳酸閾值,但意思不是只跑乳酸閾值跑,而是練一組以乳酸閾值為中心的配速。用乳酸閾值和稍快的速度跑,可透過稍微不同的方式鍛鍊肌纖維的有氧能力。速度較快的訓練比較注重快縮肌較多的肌纖維,而比乳酸閾值慢一點的速度,則是著重慢縮肌纖維。此外,比乳酸閾值稍快的訓練會誘發愈來愈多但少量的乳酸進入系統。想讓身體以乳酸作為燃料,以延遲肝醣使用,改善燃料系統,這些交錯訓練應包含交錯運用比乳酸閾值更快的速度和比乳酸閾值更慢的速度。

最後,肌耐力也是馬拉松訓練邁向成功重要的一環。在基礎期可運用坡地循環訓練、坡地跑或上坡跑來鍛鍊耐力。這樣的訓練可持續到比賽前期,尤其是上坡乳酸閾值跑或坡地乳酸閾值跑非常有用。坡地乳酸閾值跑的效果,與用比乳酸閾值快和慢的速度交錯跑一樣。上坡時,即使沒有比較費力,但乳酸還是會增加,因為坡度會導致快縮肌纖維增加。在下坡或平地跑時,如果是採乳酸閾值配速,便會把跑上坡產生的乳酸拿來利用。此外,也應從速度方面操肌耐力,我馬上會說明。

速度訓練

馬拉松的速度訓練可增進生物力學效率,增加可用的肌纖維數量,提升肌力與爆發力,讓自己能儘量以馬拉松配速跑得輕快。在
基礎期可利用坡地短跑來增加肌力、爆發力和神經徵召。此外,還會用5 公里、3 公里、1 英里配速跑短距離加速跑或有氧間歇。這
些不是全部的訓練,但應想成是出於生物力學的原因而練。

在比賽前期,無氧支持和直接支持訓練強度需拉到最高;由於生物力學的緣故,也為了增進有氧能力,會進行5 公里~ 10 公里配速跑,目的在於增加可供應之有氧能量的數量與速度。一開始可用漸速跑或綜合訓練鍛鍊,後期可透過有氧間歇跑、距離較長的間歇跑,和交錯跑訓練。首先,先在乳酸閾值訓練後加一段10 公里配速的短距離附加訓練,是引進10 公里配速的好方法,同時在基礎期擴大3 公里配速的巡航訓練以納入5 公里配速的短距離間歇跑,可作為入門。另外,速度支持的訓練可利用5 公里和10 公里比賽專項耐力第一部分的項目來鍛鍊。採用此練法時,唯一的差異是比較早停止推進,且會利用較多混合訓練。如此一來,交錯訓練、混合訓練或綜合訓練也都可以排入。最終目標是增強高階有氧能力,且能用較快配速跑但又不會太累。

但是,大量的5 公里、10 公里和乳酸閾值跑,會使燃料系統比較仰賴肝醣,因此在專項訓練期應儘量降低這些訓練的訓練量。會這樣是因為用較快配速跑時,燃料供應向來不是問題,所以身體會擔心該如何最快速的供應能量,而不是如何保留能量來跑馬拉松。因此,此階段只應進行短距離的維持訓練。

最後是速度方面的肌耐力問題。一開始會透過坡地短跑來為肌耐力打基礎,之後再練坡地循環訓練效果很好,5 公里~ 10 公里配速的混合和交錯訓練的效果也很不錯。此外,在基礎期或比賽前期早期,以1 英里~ 5 公里配速進行中距離坡地(200 ~ 600 公尺)訓練,會將一些單純速度訓練轉換成高強度肌耐力。之後進入比賽前期時,可用5 公里~ 10 公里配速跑較長距離的坡地,同時鍛鍊直接速度支持和肌耐力。最後在比賽期,可用上坡節奏跑或坡地長距離跑為專項肌耐力訓練作最後修補。

專項訓練

想要獲得可提升馬拉松成績的諸多生理適應,主要訓練強度應為用目標馬拉松配速或稍快和稍慢的配速跑。專項訓練有很多種形
式,首先是逐漸把長距離跑的距離拉長到馬拉松的程度,訓練身體堅持跑2 小時以上的能力;第二,也是最重要的,用馬拉松配速擴
展耐力,以發展專項耐力。

在基礎期,會在練跑結束時跑一小段馬拉松配速,練法是中等強度提速跑和漸速跑。馬拉松的專項耐力通常以兩種不同的方式強化。第一是交錯跑或長距離的法特雷克變速跑。練交錯跑時,通常一開始會用馬拉松配速跑800 公尺左右的距離,接著以較慢的配速再跑一樣的距離。之後逐漸拉長馬拉松配速跑那一段的距離,最長可長達4 英里,而恢復跑的距離通常保持在800 公尺~ 1 英里。

此外,這些交錯訓練的總跑量一開始是比較短距離的6 ~ 7 英里,再慢慢增加,最長至等於總訓練量的18 ~ 20 英里。若是透過交錯跑鍛鍊直接耐力支持,則可繼續先前訓練的推進,選擇漸漸減慢和拉長速度較快那一段,直到達到馬拉松配速,接著開始強化專項耐
力。

第二個方法是較長距離的閾值跑或漸速跑。初期的漸速跑只會在練跑結束時跑一小段馬拉松配速,但隨著訓練季進行,會有愈來愈多訓練項目需以馬拉松或稍快的配速完成。漸速跑通常是引進或過渡至馬拉松配速的好方法。長距離節奏跑一開始應先在長跑後跑簡單的提速跑,之後才自成一項訓練。這些節奏跑剛開始應只跑約6 英里這麼短的距離,再慢慢增加跑量。馬拉松配速節奏跑的最高跑量應依運動員的程度和類型做調整,基本原則是跑到近13 ~ 18英里,但這樣的跑量其實很耗費體力,應謹慎使用。依訓練目的而異,這些訓練可自成一項訓練項目或附加於長距離跑後;如果是當做附加訓練,則先跑長距離跑的用意是要讓跑者疲勞,並消耗他們的肝醣存量;讓跑者預先疲勞後,身體的燃料系統將承受更高的壓力,強迫自己適應這樣的燃料儲備量或使用方式。

雖然有些長距離跑或長距離的訓練應排入燃料攝取的練習,尤其是關鍵的一兩個長距離訓練,但有些長距離跑和馬拉松配速跑,練習過程中應不要補充任何燃料,原因是可以減少長距離跑時的肝醣存量,因為肝醣存量會提醒身體適應目前的狀況。當身體肝醣量低時,將觸發導致身體適應的反應(見第9 章),以防下次進行相同強度的訓練時又發生低肝醣的問題;而補充燃料(如能量果凍或運動飲料)則會阻止此觸發過程。身體既要增進燃料的攝取,又要避免補充燃料。比較好的做法是不論有沒有攝取補充燃料,都要替換著練。

維持

雖然我在前面已提過馬拉松的維持訓練內容,但在這裡還是要再次簡述。長距離跑和高跑量可維持跑者的一般耐力,許多長距離跑包括專項訓練,依所處的階段每2 ~ 4 週訓練,長距離跑全程都應該以輕鬆的配速跑。有氧支持同樣以輕鬆至穩定的長跑來維持。

直接耐力支持主要是透過訓練結束前的提速跑和漸速跑來維持。比賽期可在課表中加入用來維持耐力的閾值跑。無氧支持的維持訓練包括短距離有氧間歇跑,但要控制跑量,不可影響比賽期的燃料系統。直接速度支持也一樣可透過短距離有氧間歇跑維持,或以綜合訓練的方式維持。一般速度則是透過快步跑、坡地短跑和短距離有氧間歇或節奏訓練來維持。

各項訓練範例,該如何訓練?

書籍資訊
◎本文摘自晨星出版,史蒂芬‧麥格尼斯 著作《跑步的科學與實務》一書。如何探索極限,透過訓練達到最佳表現。

從高水準運動員和成功教練視角,結合作者多年跑步經驗及研究,告訴你是什麼限制跑步!

書籍資訊 請點此

分享文章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ABOUT
Copyright © 2025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