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話題
  • Eliud Kipchoge 柏林馬拉松奪冠,卻跑到鞋墊滑出來
1
Eliud Kipchoge 柏林馬拉松奪冠,卻跑到鞋墊滑出來
2
2019 PUMA螢光夜跑 熱情引跑穿梭在城市街道
3
建立屬於你的跑步方法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Eliud Kipchoge 柏林馬拉松奪冠,卻跑到鞋墊滑出來

2016-05-18
話題 跑步 馬拉松 趣味 六大馬

2015年9月27日舉辦的柏林馬拉松,來自肯亞的 Eliud Kipchoge 不但以個人最佳成績 (PB) 2:04:00 勇奪男子組冠軍,也創下今年世界各大馬拉松最佳成績。不過,沿途最吸引眾媒體的不是他一路衝刺的情形,而是在他的腳下——他的鞋墊一直掛在鞋外,形成一個有趣的畫面。

鞋墊上還有“Berlin”字樣,看起來是新鞋。 ©Reuters/dpa

據 Runner’s World 網站報導,Kipchoge 跑到一英哩時,他的左腳鞋墊已經慢慢滑出鞋外,等跑到10K處,雖然他超越馬拉松10K世界紀錄5秒鐘,不過他的右腳鞋墊也滑了出來。就這樣,他帶著腳痛尷尬地一路跑完全程。

「那真的很不容易,」Kipchoge 說,「我的左腳起了水泡,左拇指也破皮,流了不少血。」

在激烈競賽之中,他不敢貿然停下來,怕失去優勢,而且可能會有意想不到的狀況發生,只好硬著頭皮,忍著腳痛繼續往前跑。還好他在眾人好奇(或者說有點好笑)的眼光之中順利完賽,他說「我的腳越跑越痛,但是我還能怎麼辦?我必須完成比賽啊!」

他的鞋墊就在他的步伐之下在鞋後跟上下揮舞著,成為本屆柏林馬拉松最有趣的畫面。

其實小編也有類似經驗,2008年穿一雙同品牌的跑鞋跑玉山馬拉松時,可能是因為下雨加上山路爬坡,也可能是自己跑姿不正確,跑著跑著鞋墊在鞋裡居然對折成一半,必須一段時間停下來重新拉好才能繼續跑,還真是一次難忘的過程。

您也有類似經驗嗎?歡迎跟我們分享。

Kipchoge在眾目睽睽之下拖著鞋墊跑回終點。 ©KIRSTEN KORTEBEIN/Runner's World
鞋墊上可以清楚看到“Berlin”字樣。 ©Reuters/dpa
賽程中已經可以看到Kipchoge滑出鞋外的鞋墊了。 圖片截自YouTube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2019 PUMA螢光夜跑 熱情引跑穿梭在城市街道

2018-11-26
賽事跑步話題馬拉松路跑

全球知名運動品牌 PUMA 每年最令人期待的大型路跑賽事 PUMA 螢光夜跑,今年將跑入第 13 個年頭,在台已累積超過 20 萬跑友共襄盛舉,更引領國際趨勢將 PUMA 特有的城市夜跑風潮帶往日本、韓國、新加坡、馬來西亞等世界各國,每年更有許多來自世界各地的跑友專程來台熱情參與,充滿螢光元素的夜跑創意亮點更是吸引時下年輕人們結伴揪團報名,儼然成為夜跑愛好者必朝聖的年度運動盛典。

2019 PUMA螢光夜跑 熱情引跑穿梭在城市街道

2019 年 PUMA 玩性大開,推出多樣創新活動橋段,讓跑友們更能感受 PUMA 螢光夜跑創意樂趣及特色夜跑魅力:2019 年將首創全新 5K 團體組別Campus Run -「校園星 Run 組」,鎖定年輕學子推出專屬校園星 Run 超多獨享好康;另外,PUMA 也將首度與國內知名插畫家「寶寶不說」攜手,推出「寶寶不說 ▼ 螢光夜跑 RUN 起來」等 LINE 專屬貼圖及多款寶寶聯名紀念商品,讓超人氣寶寶為跑者們加油打氣,一起吶喊城市夜跑熱情;而明年度 PUMA 螢光夜跑台北站也將正式納入 AIMS 國際賽道認證、搭配祭出螢光夜跑指定跑鞋選購優惠方案等眾多創新亮點,精彩有趣的 2019 PUMA 螢光夜跑絕對是運動迷們不容錯過的年度必跑盛事。

螢光夜跑指定跑鞋選購優惠方案等眾多創新亮點

2019 年 PUMA 螢光夜跑將於 4 月 6 日(六)及 4 月 13 日(六)分別於台北、高雄正式開跑,並於 2018 年 11 月 30 日(五)起開放多元方式報名。全台熱情跑者們,你準備好了嗎?

運動潮流當道 夜跑時尚不容忽視

夜跑要成為全場焦點除了亮眼成績外,不可小覷的運動穿搭更是時尚必修學分,PUMA 身為運動潮流指標,推出多款專業運動潮裝勁履讓跑者輕鬆駕馭運動時尚 tips。一改傳統豹頭設計,2019 PUMA 螢光夜跑各組別賽衣及運動毛巾將首度結合 PUMA 「24/7 運動不打烊」的訓練精神,推出全新螢光夜跑專屬設計款,讓跑友擁有煥然一新的視覺新感受;此外,PUMA 也將同時祭出 2019 螢光夜跑指定鞋款優惠報名方案,向跑友們推薦 PUMA 年度主打科技跑鞋:PUMA Hybrid Runner,以 NRGY 與 IGNITE 兩大創新中底科技加以混和進化,宛如方程式「&」的加乘概念,為跑者帶來優異避震加乘能量回饋的雙大優勢。PUMA 大舉推出「購鞋免抽籤報名」優惠福利,凡於 11/23(五)至 12/12(三)期間到指定 PUMA 門市,購買任一秋冬新款 PUMA Hybrid Runner 或 PUMA Speed 系列科技鞋款,即可獲得 2019 PUMA 螢光夜跑免抽籤報名序號卡,憑序號直接登入活動官網報名,即可享免抽籤專屬報名福利,感受螢光夜跑的熱情魅力不再向隅。

次世代揪團夜跑熱潮 校園星RUN趣味新亮點

PUMA 近年來多款運動潮流單品深受次世代年輕族群喜愛,年輕學子們透過運動與朋友交流,將運動充分結合生活,比起獨自鍛鍊更喜歡揪團一起變強。PUMA 為滿足次世代年輕學子的運動喜好,2019 年 PUMA 螢光夜跑首創推出 Campus Run「校園星 Run 組」5K 團體組別,號召全臺的大專院校學生們揪團參加,為 PUMA 螢光夜跑挹注青春熱血星能量。全新 Campus Run「校園星 Run 組」主打五大專屬「星」亮點:「明星領跑」、「免抽籤報名」、「免郵寄費用」、「公益扭蛋體驗」、以及獨享「團體賽衣燙印」服務,PUMA 祭出多重好康優惠帶領年輕學子們一起跑動北高城市熱情!

首創螢光夜跑LINE@生活圈 攜手寶寶貼圖愛公益

為更貼近年輕族群跑友使用習慣,PUMA 螢光夜跑全新 LINE@ 生活圈正式上線啟用,跑友們可藉由 PUMA 螢光夜跑 LINE 群組帳號掌握最新活動資訊,24 小時不打烊即時連結掌握所需相關資訊,為所有跑友提供最準確的問題諮詢服務。此外,PUMA 更首度與國內知名插畫家「寶寶不說」聯名合作,推出八款生活化設計「寶寶不說 ▼ 螢光夜跑 RUN 起來」LINE專屬貼圖,道出跑友們在夜跑途中超真實的心情寫照,貼圖收入更將全數捐贈給財團法人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和跑友一起愛心做公益;除了超卡哇伊的螢光夜跑寶寶不說 LINE 貼圖外,PUMA 也將同時推出多款寶寶聯名限定紀念加價購商品,包含酷炫廣受好評的寶寶不說夜跑運動毛巾帽、超可愛逗趣讓人愛不釋手的寶寶夜跑能量抱枕等,讓超人氣寶寶為跑友蓄集滿滿能量,迎戰熱情不滅的 PUMA 螢光夜跑。

PUMA為愛而跑 特製公益扭蛋車高調放閃愛

2019 年 PUMA 螢光夜跑將持續與公益團體「財團法人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合作,並捐贈本屆「Love Run 公益愛跑組」報名費收入所得作為肝病防治推廣用途,同時,在螢光夜跑現場將安排「大型公益扭蛋車」邀請大家高調放閃說愛。凡報名「Love Run 公益愛跑組」的跑者們將可現場免費體驗一次「公益扭蛋」轉轉樂,而所有扭蛋收入也都將捐贈給「財團法人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此外,夜跑現場也將設置肝病防治基金會專屬攤位,為跑者做肝病篩檢相關服務,呼籲跑友一同重視保肝的重要性。

動相關詳情請至

2019 PUMA螢光夜跑活動官網:http://www.puma-nightrun.com.tw/
PUMA螢光夜跑LINE@生活圈:搜尋ID:@puma-nightrun 或 帳號名稱:PUMA螢光夜跑
致電活動服務專線:享動行銷工作室:02-2503-9333#27

資料來源/PUMA
責任編輯/妞妞

分享文章

建立屬於你的跑步方法

2016-11-02
跑步知識庫書摘跑步訓練觀念

鍛鍊跑步體魄是一種個人經驗,不像工廠大量生產的肯尼或芭比娃娃,你的身體狀態是獨一無二的,包括體內各種肌肉纖維、過去的體態歷史以及健身目標也是如此。不論你是誰、住在哪裡或鍛鍊動機為何,只要你願意小心翼翼對待身體每個與跑步相關的部位,勇敢完成訓練計畫,你就能變瘦、變得更快,也能保持健康避免受傷。

鍛鍊跑步體魄是一種個人經驗

跑步方法是什麼?

「跑步方法」不只是你的訓練時程而已,它是一種讓你進入鍛鍊狀態的態度和經驗,是你期望完成的健身目標,也是願意適應的生活方式與變化。訓練自己成為競賽型跑者,與目標是健身的跑者有很大的差異,要花多少時間在鍛鍊計畫上全憑你自己決定,哪種層級的健身狀態最符合你的生活方式也是取決在你,而你做決定時需要考量的因素包括:
 
▲非競賽訓練 vs 競賽訓練
▲時間管理
▲延續性
 
一旦你下定決心,可以從第十五章中選擇最適合的訓練菜單,或是利用你從本書習得的知識(加上個人經驗),設計專屬的訓練計畫。有了訓練菜單後,你會想複習幾種訓練法則,好讓自己從各種訓練動作中獲取最大助益。

選擇你的跑步方法

選定一項跑步方法後,先不要考慮訓練內容,也就是跑步、訓練、阻力訓練、伸展和其他部分,先思考你想完成的目標,接著實際一點,想想你有多少空閒時間可以訓練並完成目標。下列是幾項會影響你決定的因素。

競賽訓練 vs 非競賽訓練

你為什麼而跑?這是第一章的第一句,也是你在開始訓練計畫前,必須回答的問題。如果你的理由是減重、改善健康或減壓,你的計畫就該納入更多全方位的訓練動作(例如阻力訓練和交叉訓練),跑步特定的相關訓練(像是節奏跑和長距重複跑)可以少一點。非競賽訓練的優點在於,既然不用背負跑贏比賽的體能調適包袱,訓練時程就有更多餘裕,你不會因為訓練較少和強度較低而受傷,比起受傷和疼痛,你會感覺自己更加強壯,更能衝刺且更有活力。
 
如果想參加比賽,但目標是跑完全程而非拔得頭籌,你就必須決定選擇完整的訓練課程,還是跑步量更多的訓練方式。不論哪一種,你都需要加上第二十四章會提到的特定比賽訓練。
 
如果你的目標是來場精采的比賽,就在訓練內容加上更多跑步量和提升強度。你得考慮到日常可能會有的疲勞感、痠痛與疼痛,還有可能受傷的風險。這類訓練時程的彈性較少,且每種訓練都與下一個(和前一個)密不可分,略過一項或改變訓練,可能會破壞連續幾週的訓練,當然你會發現自己的跑步體魄有驚人潛能,並在跑步期間感到更快活(有時也心滿意足)。

時間管理

本來很有野心想參加訓練課程,卻發現自己沒有足夠時間完成訓練,這樣一點都沒用。開始時,選定一個你在家庭、事業、社會義務和社群活動之外,還能切合日常生活的訓練時程。如果不這麼做,你很快就會被迫在訓練和生活中抉擇,通常生活會是贏的一方。不要自我設限,要記得,一項訓練需要的不只是完成它的時間,比方說,六十分鐘的跑步至少需要十分鐘才能穿戴好跑步配備,跑完步還需要二十至三十分鐘淋浴和更換衣服(如果你非常厲害,還可以有十至十五分鐘做跑完步的伸展和運動)。千萬別在不對的地方硬做不對的事,充分運用你的時間吧!

延續性

你需要一個可以長期堅持的訓練方法,太過用力或太急的訓練將讓你受傷、生病或精疲力竭。當身體無法快速適應時,你也無法堅持當初的動機,而且欲速則不達。身為一名跑者,你可能需要至少十年的時間,才能看到跑步成果和健康體態有所改善。沒錯,就是十年,這無關乎年齡多少,就算看到明顯的進步,你也必須維持身體健康且堅持下去,這就意味著訓練可以控管。跑步的好處像是對身體、健康、心情和社交生活的優勢,都需要長期投入參與,因此要像選擇朋友一樣選擇訓練課程,把它當成你每天看到時都會開心的生活元素。

訓練法則

一旦選定好跑步方法,就要記得幾項基本的訓練原則(以及一些絕對不能違背的規定):
 
以自己身體訓練:你擁有獨一無二的生理狀態和潛能,不能將自己當作他人來訓練。
 
以現有體態訓練:過度訓練無法使你更快達到健身目標,反而容易受傷、生病和精疲力盡,身體還會感到痛苦。
 
訓練是段旅程而非目的地:健身目標和比賽目標就像明燈,努力向前然後持續下去,只要你的身體有所改善,訓練方法就是正確的。
 
不要顧此失彼:除非你已經強化跑步體魄所有部分,不然千萬不要顧此失彼。本書提供的訓練內容可以讓你準備好參加五千公尺到馬拉松的跑步競賽。
 
百分之十規則:每週以不超過百分之十的漲幅增加訓練量,但是這項規則並不等同於實際跑者訓練的比例,因此可以換成三週規則。
 
三週規則:身體需要時間來適應增加的跑步里程和強度,因此進行任一項重大改變後,保留至少三週的時間,再做下次的訓練增幅。
 
高—低強度訓練:拚命幾天後可以輕鬆幾天,努力幾週後可以放鬆幾
週,奮力一季結束後就能更輕鬆幾週。
 
熱身運動:要讓生理準備好更用力的訓練,需要十至十五分鐘進行熱身活動(比如慢跑、動態伸展、跨步)。
 
緩和運動:雖然在生理循環上,緩和運動一直備受爭論,但教練和運動員從未對其價值產生質疑,就遵從教練和運動員的做法吧!
 
肌肉纖維範圍:你需要足夠的訓練量(距離)來鍛鍊慢縮肌纖維,還有良好的訓練品質(重複動作、上坡跑、訓練等)來鍛鍊快縮肌纖維。沒有任何單一訓練可以同時鍛鍊到全部。
 
重複循環規則:在做跑步重複動作時,記得在還可做一、兩次動作時就結束訓練,這可以保護你避免過度鍛鍊。
 
上坡跑的價值:如果你想成為表現突出的跑者,那就一定要進行上坡跑:長距上坡跑,長時間的上坡反覆跑,還有短距上坡加速跑和下坡加速跑。
 
特殊性原則:訓練一定要符合你現實中打算一較高下的活動。像是騎自行車很好,但騎自行車的訓練無法讓你成為更好的跑者。
 
加倍:一天跑兩次對有經驗的跑者來說有所幫助(跑步量提升、HGH 釋出量增加、更好的跑步效益),但對新手來說負擔過重。
 
不需在鍛鍊時競力:一場比賽通常要用上百分之百的努力,而在比賽前和恢復體力後,這份努力多少有點變少,百分之百的鍛鍊亦然,至於需要百分百力量的多種重複動作,請參考下一個法則。
 
訓練不足比訓練過度好:訓練不夠時,你會感覺還好,永遠都有進步空間;訓練過度時,你會覺得身處地獄一般,需要休息數週才能恢復。

事實證明,保守且足以等待的跑步方法幾乎都有非常好的結果,因為鍛鍊跑步體魄需要時間,你不可能光靠單次、兩次或十幾次的鍛鍊就一步登天,你需要數十次的訓練才能開發潛能。
 
走捷徑不會有用。
過度訓練也不會成功。
殺手式的訓練和超級魔鬼幹部訓練營也做不到。
 
如果你想謹記一條本書提到的訓練重點,就這一個吧:沒有完美的訓練動作,只有完善的鍛鍊課程。

書籍資訊
◎本文摘自采實文化出版,彼特.馬吉爾、湯瑪斯.舒華茲、梅莉莎.布瑞兒著作《跑步的科學》一書。掌握關鍵數據,調校9大身體機能引爆動力鏈,讓你突破瓶頸,超越自己!

第一本跑者精準訓練指南,從短跑到超馬都適用的全方位體能計畫,以科學訓練提高跑步經濟性,打造超完美跑步體魄!

書籍資訊 請點此

分享文章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ABOUT
Copyright © 2025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