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曾經在使用手機或電腦時,感到一陣頭痛嗎?你的頸部會疼痛嗎?你的手指在平時或睡覺時會麻木和刺痛嗎?正因為人們使用手機和電腦的時間越來越多,前述的這些症狀已經悄悄的找上身了,如果你也己經有這些現象,廣泛的說你身上也有“科技脖子”。
醫學研究表示,人類的頭顱平均是5公斤,當頭部與身體成一直線,直視前方時,脖子上的重量大約就是5公斤。當你的頭向前彎曲15度,它的重量便可以從5公斤增加到13公斤。彎曲至45度,你的頭將發揮約25公斤的力道,到了 60度,30 公斤,等同在你的脖子上掛著一個八歲左右的孩子!
平時頸部的肌肉、骨骼和韌帶佷容易地應變任何狀況將頸部的結構保持在對的位置。當你壓低你的下巴看著你的手機,脖子即越來越向前彎曲,並施以頸部更多的重量。如果你是將手機放在你下巴靠近胸部的位置,頭部彎曲的力量就可重達30公斤了。
喜愛的健身的朋友可能更有感,想像你的手正拿著一個5公斤重的物品持續一個小時,現在把重量換成30公斤的啞鈴,大多數的人頂多持續了幾分鐘,但是我們卻要求我們的頸部肌肉維持好幾個小時。據國外的一些醫學報導指出,這些對頸部超成壓力的動作會導致提早磨損你的脊椎和脊椎早期退變。當你反復拉和伸展這個部位,它可能會隨著時間的推移發炎,這可能會導致肌肉拉傷、神經沾粘、椎間盤突出,並導致脖子的弧度突出。
經常使用這些科技產品的人,或多或少都能感覺到脖子有些疼痛或僵硬等等的微妙跡象。然而大部分的現象是,大家都會忽略或不願重視這個問題,直到跡象變成了更大的問題。甚至於能聽到 :「我認為這是正常的」,或「我越來越老了,所以我可以理解我的脖子會有些疼。」但是,如果你科技脖子每天都有點疼痛,經常的頭痛,或者是手指有些麻木或刺痛,這些都是不應該被忽視的徵兆,因為這些症狀遲早將減損你的手指或手的力量。如果你己經自覺為科技脖子所苦,要怎麼做?首先,做一些自我按摩可以幫助減減輕症狀。不過,糾正姿態和限制低頭量是很重要的。確保當你使用手機時,是將手機拿到一個只需要調整你的眼睛視線的範圍,而不是改變你的脖子的位置。不管是在辦公室、家裡、學校或任何場合,盡量不要久坐,間歇性活動一下對健康有很大的幫助。以下的九個伸展操,是為上班族緩和頸、肩壓力及舒展全身僵硬的肌肉而設計,請不必等到疼痛才行動,這也是您看電視時可以輕鬆做的運動 :
如果你的高科技脖子每天都在煩惱你,請你就一定要尋求醫師的專業治療。這種類型的病情是很難自己解決的,尤其生活及工作習慣的干擾反而會變得更糟。不幸的是,現在沒有藥物能糾正高科技脖子,它必須介入物理治療,以便校正已經發生的肌肉拉傷,這段復原的時間就相當漫長了。愛運動的朋友要積極主動的提醒身邊的親友照料好脖子,它在運動時擔任平衡的任務,而在好脖子變糟之前,最大限度地減少傷害時間,伸展運動可以大家一起來做。
高齡者想要享受退休後的樂齡生活、保持老當益壯的秘訣是養成運動的好習慣,搭配健康飲食與良好的生活型態,才能遠離疾病。國民健康署吳昭軍署長表示,在 COVID-19 新冠肺炎疫情下,要預防長輩因運動頻率減少等原因而導致肌少症的發生,國健署提供 6 個生活化動作,讓高齡者從起床開始,將運動融入日常生活,遠離肌少症。
6 個動作包括:「向上伸、左右彎、刷刷牙、洗洗臉、梳梳頭、舉高高」,鼓勵長者將日常起居的活動,融入在居家運動的一環。
動作1. 往上伸懶腰:早起最重要的一個動作,舒展上肢筋骨,作為起始動作;雙手上舉時大拇指朝上,手往上舉避免肩關節夾擠。
動作2. 向左右彎腰:一手高舉過頭向對側彎,分別向左邊及右邊彎腰,伸展腰部,預防腰痠背痛。
動作3. 拿牙刷刷牙:刷牙動作以訓練維持日常生活功能,口腔保持清潔,避免手部關節攣縮。
動作4. 雙手洗洗臉:洗臉動作以訓練前臂及肩膀運動,延緩肩關節老化。
動作5. 往上梳梳頭:梳頭動作可增進肩膀活動度,還能舒緩肩頸痠痛。
動作6. 水壺往上舉:水壺如啞鈴一般,雙手各拿一瓶水壺上舉,可訓練三角肌、 斜方肌、肱三頭肌。
國民健康署提醒,防疫期間不論在室內或室外運動,都要記得維持個人防護、保持社交距離、適時配戴口罩、勤洗手,建立良好的衛生安全習慣。
除了上面介紹的 6 個動作之外,為維護長者日常生活功能,看似平常的洗碗、洗衣或掃地等家務,都是增加身體活動的選擇之一,只要適度增加動作的幅度、力道及時間,不但可以協助肌力提升,還可以降低長者衰弱風險,搭配均衡飲食(尤其蛋白質的補充)及充足的睡眠等,減少肌少症的發生。
資料來源/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
責任編輯/Dama
有許多徒手按摩前線的方法,其中一種是利用按摩探察各個關節的活動度,譬如腳、踝和腿的部位,評量這些部位的運動作為。
關於運動員的活動能力,治療師要先進行比較性評估。請運動員臉朝上、平躺在按摩床,雙腿伸直。治療師用雙手鉗住運動員的腳,再輕輕牽拉,往腳底板(把腳趾和腳踝往下拉)的方向施壓,個別牽引每一隻腳趾(每一段指節),包括腳踝。
比較個人身體各個部位的活動能力,是一種非常有用的方法。在此比較雙腳,才能決定哪裡是最需要集中按摩的地方。同時,也要伸展腳趾背和腳背的肌腱,進行觸診,摸索踝頸支持帶。注意,治療師必須兩邊都觸摸,藉此評量僵硬、僵直或無法伸展的部位。
依照前線的運作模式,下肢的運動會從腳背開始;腳背好比山坡,為此,治療師要先從腳背開始按摩,爬向髖部。
下肢按摩還要繼續,現在我們要提到腿前腱的部位(脛前肌、趾長伸肌以及第三腓骨肌);這個部位的觸診相對容易。運動員提起腳踝、把腳尖指向裡面(側屈與內翻動作)的時候,治療師用手就可以摸到脛骨前面的肌肉和肌腱。
提起腳趾(伸展)的動作,能顯露拇趾和其他腳趾的長伸肌。腳趾的伸展肌腱藏在脛前肌下面,後者生長方向深入膝蓋下面的突起部位(脛骨粗隆)。
內踝前的脛骨前肌(腳板往上抬的時候可看見)與外踝後面的腓骨肌之間(腳板往下壓的時候可看見)有骨間膜、肌間隔和結締組織外膜。
這個肌肉間隔從腳開始,通到上端,達到腓骨頭前面。因此,我們挪動手指,從外踝往上摸索。如果運動員的腳進行上下移動,就更能清楚看見這個空隙。
大部分的按摩,運動員都是躺著接受按摩,治療師在按摩中幫助運動員進行關節的被動式運動;但有的時候,按摩要趁著運動員主動進行運動時進行,以利於觀察動作受限的狀況,讓治療師進行動態觸診,效果更好。
接下來,雖然仍在療程之中,卻已經告訴運動員哪些是他可以做到的動作,要怎麼做那些動作,甚至告訴他最多能達到什麼樣的程度。主要是讓對方能夠認識這些「新」的動作,並去接納、去融合使用這些動作。
責任編輯/瀅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