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地超馬好手陳彥博、藝人宥勝等5人組成的台灣史上首支前進南極長征隊,原訂於11月25日出發,卻因當地連日暴風雪打亂行程,預計延後至12月1日。為了按原訂時間抵達,身為隊長的橘子關懷基金會創辦⼈劉柏園和團隊討論後,將每日前進時間從12-14小時,上調至16小時,讓這趟行程挑戰難度大幅加劇。
南極長征隊由橘子關懷基金會創辦人劉柏園領軍,陳彥博、宥勝分別擔任極地教練與夢想導師,和兩位青年林語萱、吳昇儒5人組成,並由10年前負責掌鏡「征服北極」的紀錄片導演楊力州全程隨行紀錄。
長征隊員於11月19日深夜飛抵南極聯合冰川後,因暴風雪滯留原地數日,除了影響紮營外,風雪也吹的宥勝站都站不穩,頻頻跌倒。此外,原本平坦的雪白高原更因風蝕形成陡峭波浪狀的雪脊地形,冒險夥伴Arctic Trucks於每日的安全回報中提及:「不佳的天候狀況,加上陡峻的雪脊地形,所有因素都相當不利前進,長征隊行進速度因而減緩。」
等天候好轉後,長征隊即起程趕路,不過南極氣候惡劣,平均氣溫在零下40-50度,加上每個人必須在強颱等級的風速下拖行重達50公斤的裝備前進,光一天就需消耗8000大卡熱量,每天至少要攝取5000大卡熱量,相當於吃掉100條七七乳加巧克力。極地教練陳彥博仍表示:「即便完成挑戰時,體重還是會減少15公斤以上,到時候回來可能就只剩47公斤了!」
長征隊已於11月26日凌晨4點拔營,從南極聯合冰川大本營前往下一站阿蒙森灣。為了能按原計劃完成挑戰,在團隊共識和後勤的安全評估下,長征隊預計將30天的路程,縮短在24天內完成,任務勢必變得更加艱峻!
資料來源/橘子關懷基金會
責任編輯/Dama
越野跑不是登山露營,準備物品也大不相同,想愉快地跑入山林,必須有適當的衣物與裝備,裝備要有足夠的防寒功能,燈具及背包中的隨身物品必須盡量小而輕巧,才不會在跑的過程中,造成過大的負擔。
以下的越野跑基礎裝備,無論對於初階者或是進階者來說都相當實用,一起來看看:
為了跑得安全而輕鬆,越野跑鞋是第一個該買的裝備。它可以在容易打滑的泥土路上增強抓地力、在石頭路上減少被尖銳的岩石刺傷、在不平整的地面減少鞋底的磨損、被樹根或石頭絆到腳時保護腳踝等方面都卓有成效。選跑鞋時要考慮重量,並配合自己想跑的場地。
越野跑的襪子分成長襪及短襪兩種,長襪可以包覆肌肉,減少顫抖,同時也就減少了肌肉疲勞,短襪則可以讓腿的感覺比較開放。無論長襪或短襪,其都具備了各式各樣的功能,像可對容易長繭和水泡的地方加厚,具備適度的緩震性、支撐功能、透氣性、抗菌除臭等功能都十分受歡迎,選擇適合的襪子,鞋的舒適感也會提升。
越野跑有許多專用背包,如果只是跑2、3個小時,腰包應該就夠用了。選擇背包時,要確認背包適合身體、很少晃動。另外,東西少的時候,可利用紮帶、拉繩捆住裝備保證裡面不來回搖晃也很重要。如果腰包上的口袋夠多,裝補給食物等會很方便。
水袋系統包括裝水的水袋以及喝水的吸管吸嘴,水袋的好處是可以隨時隨地補充所需要的水分,如果只是2、3個小時的賽事,亦可以以水壺代替 。
越野跑由於是在山中進行,故海拔較高,氣溫來說相對較低。為了應付氣溫變化,背包裡應多袋一套合適的衣服。挑選服飾有幾個簡單的原則:排汗透氣、保暖、防水、防風、透氣。若不知道該如何準備,在準備前可先查詢當地的氣溫再做決定。
即使是矮山,如果天氣變化時無法輕易返回的話,最好準備好雨衣。建議可以選擇兼具高防水性和透氣性、可以疊小收納起來的戶外品牌的雨衣。防水性好的風衣也能應付一些雨水,所以根據線路和季節選擇使用。即使天氣好,但若身上有出汗,馬上就會感覺冷,所以休息時最好馬上披上風衣保暖。
為了防止進山後迷路、遭遇意外,地圖和指南針是在深山中相當重要的裝備之一。雖然手機或是GPS相當方便,但在山中無收訊或是故障的機率相當高,所以最好是帶一份紙本的地圖,並且學會怎麼看地圖、解讀路線,才能在緊急情況下幫助到自己。
在山徑中,唯一的能量來源是糧食,盡量選擇體積小且輕巧的東西攜帶,如能量膠或是小飯糰。攝取方法以1小時為單位,而不是等餓了、渴了才吃。當然,份量還是要依個人的狀況而定,還有路線以及天氣情況,天氣冷的時候以補充糧食為主,熱的話則以水分為主。
越野跑可能會受各種傷。所以急救裝備是必要裝備,裡面要有:繃帶、排毒水、排毒器、防寒毯、預備糧,裝入防水的袋子或是盒子中。因為在野外受傷可不比在城市,往往只能自救,所以隨時準備好急救裝備是相當重要的。
初次去的線路,最好帶上頭燈或小型手電筒,即使出發前做了調查和計劃。如果以夜跑為前題,頭燈戴起來是比較方便,這樣就可以空出雙手,方便活動。若要選擇手電筒,以小巧明亮為原則,另外也別忘了帶上備用電池。
帽子不僅能遮陽,在野外還能防止被伸出來的樹枝劃傷面部。戴上手套,對於危險的越野有所幫助。還有可以背在包裡的護臂、墨鏡等,試季節情況也可為了防寒準備上。另外最好也帶些衛生紙應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