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健身
  • 訓練動作
  • 跑步
  • 減脂
  • 瑜伽
  • 徒手訓練
  • 核心訓練
  • 啞鈴
  • 瘦身
  • 增肌
  • 觀念
  • 體脂肪
  • 飲食
  • 運動生理
  • 瑜伽動作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配備館
  • 鐵人專用運動耳機Jaybird Bluebuds X2
1
鐵人專用運動耳機Jaybird Bluebuds X2
2
GARMIN LAVA公益超鐵三項賽屏東墾丁站 劉光武稱王、李宜芳封后
3
三獲IRONMAN 70.3世錦賽門票未進 楊志祥備戰全運鐵人賽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鐵人專用運動耳機Jaybird Bluebuds X2

2016-05-10
配備館 跑步 健身 鐵人三項 穿戴裝備 游泳 單車

近來,上健身房和路跑幾乎變成台灣的全民運動。而多數人在運動時有用耳機聽音樂的習慣。但是運動時使用一般普通的入耳式耳機,常常動沒兩下就掉了下來。如果這已經成為你的困擾,那就表示你需要準備一款專門搭配運動用的專業耳機了,來陪伴你的運動之路。

美國的Jaybird推出的一款為專業鐵人運動訓練用的藍芽耳機BlueBuds X (美國鐵人協會官方推薦認證),提供頂級”無線運動”+“音樂”的享受。首先,”運動耳機”最重要的條件就是 ”無線”,這款Bluebuds X擁有Patented Secure Fit - 專利人體工學耳墊和 X - FIT (絕對甩不開的佩戴機能)以及採用特殊奈米塗層科技 (Liquipel) 有效將汗水隔絕在外,避免濕氣或潮氣侵蝕耳機本體。BlueBuds X還透過改變藍牙耳機音頻,提供一個更少聽過的聲音品質。另外,在電力上也同時擁有8小時馬拉松等級超長播放時間,足夠讓你跑完整趟馬拉松練習賽,所以這款專門為運動而生的專業耳機,絕對會成為您運動時的最佳夥伴。

©jaybirdsport.com
©jaybirdsport.com
©jaybirdsport.com
©jaybirdsport.com
©jaybirdsport.com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GARMIN LAVA公益超鐵三項賽屏東墾丁站 劉光武稱王、李宜芳封后

2018-12-10
賽事單車游泳鐵人三項跑步話題

睽違四年回到墾丁舉辦的「2018 GARMIN LAVA公益超級盃國際超級鐵人三項賽—屏東墾丁站」8日開賽,也號稱今年最後一場「鐵人期末考」,吸引來自世界16個國家、1100多名海內外鐵人同場競技。226男子組冠軍由國泰鐵人隊劉光武奪下,女子組則由救生教練出身的李宜芳封后。

GARMIN LAVA公益超鐵三項賽屏東墾丁站 劉光武稱王、李宜芳封后

這屆賽事除了將226、113、515三個組別同一天舉辦,更推出全新設計的特別賽道和賽制,並鼓勵選手帶著家人和朋友一起奔向終點。
 
游泳項目主辦單位為了選手安全,捨去原規劃的1,800公尺賽道,改為在近岸處規劃的600公尺賽道 ( 226公里組游6圈,113公里組泳3圈,51.5公里組游2圈 ),新游泳賽道受海浪影響較小,縮小範圍加上縝密的海上戒護,更能確保選手安全無虞。
 
下水點屏東車城海口港氣溫約攝氏23度,7-8級的落山風讓現場颳起陣陣沙塵,浪況也因為強大風勢而波濤洶湧,226組和113組比賽因天色過暗而延至6點10分鳴笛出發。不料開賽下水後約20分鐘,風勢持續增強,為了選手安全考量而取消游泳賽段,並鳴哨請選手上岸,繼續自行車與跑步後兩項比賽。

游泳項目的下水點為屏東車城海口港沙灘

最終226男女冠軍分別由劉光武與李宜芳獲得。劉光武以10:11:58成績完賽,他開心說道:「很高興有機會來參加這次比賽,今天的風非常強勁,尤其是騎在橋上的時候,真的是非常難忘的經驗!」。李宜芳以12:13:34成績完賽,救生教練出身的她表示:「今天海上的浪非常大,自行車賽段側風也很大,整個比賽很有挑戰性!」
 
113組的男子組冠軍則是來自西班牙的INIGO GISBERT (04:19:26),女子組冠軍為陳佩伶(05:28:07);515組男子組冠軍為楊博智(01:56:32),女子組冠軍則為陳香怡(02:39:42)。

226男女冠軍劉光武、李宜芳
橋上的落山風強勁,選手們無不壓低身軀穩住核心前進

2018 GARMIN LAVA公益超級盃國際超級鐵人三項賽—屏東墾丁站以「幸福屏東,健康屏東」為賽事目標,並秉持著「堅持到底」、「讓比賽更貼近鄰里」和「向下紮根」的鐵人精神舉辦賽事,因此各組選手只要在時間內完賽,每完賽一名選手,主辦單位就捐出新台幣50元給屏東家扶中心恆春服務所,讓選手們堅持的精神化為大愛,透過家扶中心幫助更多弱勢兒童。

資料來源/台灣鐵人三項有限公司   
責任編輯/Dama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三獲IRONMAN 70.3世錦賽門票未進 楊志祥備戰全運鐵人賽

2017-10-05
游泳單車跑步鐵人三項話題

曾經三度搶到70.3世錦賽門票,竟然只過其門而不入!回首來時路,6日將參加全運會鐵人三項競賽的「鐵人暖男」楊志祥期勉自己:「面對挑戰,可以更勇敢一點!」同時強調:「再讓我拼到世錦賽資格,我絕不再躊躇!」

106年全國運動會鐵人賽將於10月6日、7日在宜蘭梅花湖登場,八月剛服完兵役退伍的楊志祥,之前在標準鐵人賽最佳名次是第六名,混合接力賽則在上屆拿到第三,本屆將以拼進標準賽前五名、混合接力前三名為目標。

鐵人暖男楊志祥積極備戰全運會鐵人三項賽,將以拼進標準賽前五名、混合接力前三名為目標。

1992年3月13日出生的彰化溪湖囝仔楊志祥,是愛在戶外趴趴著的陽光男孩,國中被教練相中網羅進田徑隊,後來進入虎尾高中體育班。「比賽得名是種肯定,但運動真正讓我著迷的,不是名利,而是樂觀的態度和正能量。」
 
每場比賽都有冠軍,不同世代自有不同王者引領風騷,楊志祥說:「比起奪冠,我更珍惜為賽事作準備,以及比賽時和對手切磋的感動,這比單純為了拿冠軍而比賽,讓人更踏實。」
 
英雄最怕傷來磨,高中有一次比接力賽時,楊志祥右後大腿嚴重拉傷,整整六周無法正常訓練,一直到現在,身體有時還是會受到不平衡的影響,但他告訴自己:「既然喜歡這項運動,就該『樂觀面對,享受痛苦』。」

楊志祥一對一指導學員游泳。

楊志祥原本主攻跑步,因緣際會又接觸自由車和游泳,愛上了三合一的鐵人三項運動。「游泳、跑步加上自由車,進行這三種不同項目運動時,身體的感受完全不同,我覺得這個轉換的過程,是鐵人三項最迷人的地方。」
 
進入台北市立大學水上運動學系後,楊志祥鐵人生涯攀上顛峰。2010年和2011年,三度艱辛取得IRONMAN 70.3世錦賽門票,但令人意外的是,他竟然連一次也沒去參加。
 
「當時有經費問題和身體上的顧慮,再者自己有點膽怯,畢竟隻身一個人出國比賽這件事,對當時的我來說太巨大,顧慮太多又不夠勇敢,就這樣,雖然我三次取得70.3世錦賽資格,但最後一次也沒去比。」

楊志祥期勉自己,面對挑戰可以更勇敢些。

回頭看看以前走過的路,楊志祥想法已大不同。「面對挑戰時,其實可以再勇敢一點,踏出去一步算一步。現在的我,仍朝著這個目標前進,希望能夠通過,那個七年前無法進入的終點拱門。」
 
楊志祥生涯印象最深刻的比賽,是2013年全大運鐵人賽,完成游泳和自由車兩項排在第十、落後三分鐘的他,當時只想用最快的方式跑完每一步,結果在跑步項目後來居上拿到第三名,也因為這個成績,讓他取得鐵人三項專任教練資格。

楊志祥積極備戰全運會鐵人賽。

台北市立大學體育研究所畢業後,楊志祥於去年八月入伍,因為當兵時不能自由運用時間,壓縮到訓練和休息,一度很不適應,體會到鐵人選手訓練也會侷限於身份,讓他有感而發在網誌寫下:「臨時演員也是演員,分齡選手也是選手。」
 
今年八月退伍出社會後,楊志祥更深刻感受到,職場如戰場,除了要善於規畫自己的時間和人生外,也必須有所取捨,「什麼都想要,結果可能什麼都做不好。」
 
對楊志祥來說,「學會做好自己」是鐵人生涯最大的收穫。「比賽很現實,認真地準備,才有機會得到對等的成績,如果以僥倖的心態作準備,就會很誠實地表現在成績上,一點也僥倖不得。」
 
自承有輸過、但沒怕過的楊志祥,甫受邀加入720團隊,藉由品牌資源的挹注,希望接下來的每一天,自己能夠「無懼則強,勇敢面對每個挑戰!」

楊志祥剛加入「720大家庭」。

資訊、圖片提供/720 armour 運動墨鏡
責任編輯/Oliver Wu

《運動星球》徵稿,針對運動產業、訓練教學、應用資訊、健康話題等議題,需要您的獨特觀點,歡迎專業人士來稿共同交流。投稿請寄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文長至少800字,圖片請標註來源,並請附上個人100字內簡介,文章若採用將由編輯潤飾,標題及圖片如需修改將事先與您連絡討論。

分享文章
  • 健身
  • 訓練動作
  • 跑步
  • 減脂
  • 瑜伽
  • 徒手訓練
  • 核心訓練
  • 啞鈴
  • 瘦身
  • 增肌
  • 觀念
  • 體脂肪
  • 飲食
  • 運動生理
  • 瑜伽動作
ABOUT
Copyright © 2021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