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鞋可說是跑者最重要的裝備之一,其舒適程度與性能將會大大影響跑步表現,穿著適合自己的跑鞋除了有助於提高成績,也能降低受傷的機會;反之,穿著自己不適應的鞋子,既跑不出該有的表現,也可能提高受傷風險。最近我的一位選手從原本穿習慣的 Nike 4%,嘗試另一雙彈性更好的新跑鞋卻明顯感到更加吃力,回來看 Stryd 的跑步功率數據也發現跟以往有很大的落差,在此分享這次的經驗給大家。
下圖是最近兩次輕鬆跑的數據記錄,06/15 是穿著習慣的跑鞋,06/16 則是穿近期新嘗試的跑鞋,兩次路線相同,跑步距離同樣是 10 公里,也同樣以 6:00/km 的配速完成。
可以發現在相同配速下,平均功率卻高了 4W(157 → 161W),換算功率體重比從 2.80W/kg 上升至 2.88W/kg,高了將近 3%,因此跑步效能(RE)也從 0.99 大幅降低至 0.96,代表新鞋明顯降低了他的跑步經濟性,跑起來更耗力。再深入一點看,垂直振幅從 5.95cm 提高到 6.63cm,姿勢功率(Form Power)也從 49W 增加到 53W,剛好高了 4W,代表多出來的功率全都來自姿勢功率(無助於水平前進的功率)。另外,觸地時間從 276ms 縮短至 253ms,下肢剛性(LSS)更是從 7.6kN/m 提高到 9.2kN/m,雖然說兩者都跟跑步經濟性呈正向關係,但前提是在維持差不多的垂直振幅下才成立,像這次大幅縮短的觸地時間與更高的剛性只不過是因為新鞋帶來過多的彈性所導致(垂直振幅跟騰空時間增加,每步重心下墜需要花更多力量接住自己),對於水平前進並沒有任何的幫助,這並不是我們想要的結果。
因此,大家在找適合自己的跑鞋時,除了自我主觀感受外,也可以根據 Stryd 的數據作為輔助:
1.跑步效能:
在相同環境下,當同樣的配速下功率增加,或是同樣的功率下配速變慢,都會導致跑步效能變差;最適合自己的跑鞋,應該能讓你跑出較高的跑步效能。
2.姿勢功率/垂直振幅:
如果跑鞋不適合你,跑步效能變差通常都是來自於姿勢功率的增加,把它們放在一起看,就能確認多出來的功率是來自哪裡。
3.下肢剛性:
就像賽車的懸吊系統,無論是過硬或過軟都會影響性能表現;跑者也一樣,腿的剛性太高或太低,都會影響跑步表現,並不是只單絕追求越高就是越好。通常在維持差不多的垂直振幅下,下肢剛性的提高才會帶來真正的效益,否則可能只是更多上下彈跳所造成。
在這個講求科學化的時代,一昧地埋頭苦練已經不是現代人追求進步的方式。 想要更客觀、更精確的方式監控跑步訓練強度? 不用毫無頭緒的猜測是否達到訓練計畫中的每一項目標。 Stryd 可以告訴你,你還能加多少速或是是時候該放慢腳步,不畏懼逆風,且戰勝風阻。
台灣極地超級馬拉松運動員陳彥博,於南極時間11月25日完成2016年四大極地系列挑戰賽,成為年度四場最佳總積分選手,贏得大滿貫總冠軍,也成為第一位亞洲大滿貫總冠軍的創立者!今日在台灣華山文創光點電影院,播放年度四場賽事微電影,挑戰身心極限的歷程紀錄,讓所有在場觀眾都紅了眼眶。
紀錄中訴說參賽緣由,當初選擇挑戰4 Deserts系列賽事,就是因為從未有亞洲選手能夠在一年內連續挑戰四大極地賽事,超馬運動員陳彥博希望證明亞洲人的實力,毅然決定挑戰、並設定目標成為第一位亞洲大滿貫選手,取得總冠軍,為台灣在國際間爭得一席地位。
對於這支微電影彥博也表示:人生也許只有一次的機會能夠挑戰四大極地馬拉松,無論跑過的路線、遇到的事情甚至這輩子將不會再發生。所以藉此機會將自己的故事紀錄下來,分享給更多人知道。
影片中最令人動容的紀錄,莫過於6月在中國戈壁沙漠的賽事,比賽前四天都穩坐領先位置,不料第五日氣溫高達53度,陳彥博不敵熱衰竭襲擊倒下而痛失領先名次。身體的痛苦超乎自己的想像,內心想放棄的念頭更是不斷加深,但其妙的是當每次遇到這些問題時,彥博的腦中總會不自覺得浮現:「在撐半個小時吧!」,彥博表示:「想要克服這些困難,必須要有強大的信念去相信這些理想一定會成功。」
每當快要倒下的時候,往往影響你最深的不是體力,而是意志力。如果無法堅持的話,第一個倒下的便會是自己。所以,人必須要學會忍受孤單寂寞,若無法忍受,很多事情是辦不到的。
極地超級馬拉松與其他超馬最大的不同是必須要背著自己所有的裝備、行李競賽。雖然在訓練時很常感厭倦,在比賽中更是痛苦的無法言喻,但每當結束之後,彥博總會以開朗的笑聲回應今天。他說:「在大自然中可以想去哪就去哪,沒有城市的喧囂,眼前僅有沙子與星空的陪伴。」
當離開大自然回到都市,是讓我們重新學習活著這件事,而不是被限至於人們認為的認為,用成熟的心態面對事情,用同齡的心態面對結果,這也就是為什麼他的笑容總令大家印象深刻的原因。
花了一年時間,挑戰1000公里,彥博回憶16年來當運動員的心得,從高中起的嚴苛訓練,數不清換過的鞋子以及受過的傷,今天能夠完成四大極地馬拉松,站在這裡就如同人生的夢一樣。對彥博來說,心得只有一句話:「對於人生的理想,真的要非常非常的努力,不管未來遇到什麼問題,它就如同超級馬拉松一樣,是人生的縮影。」
也許這些獎牌與紀錄對他人來說沒有什麼,但對於彥博來說,這是他對於自己熱愛跑步這件事的驕傲,並且也想藉此鼓勵台灣更多的運動員,能夠勇於往自己熱愛的運動項目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