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知識庫
  • 短暫的間歇訓練能燃脂嗎?
1
短暫的間歇訓練能燃脂嗎?
2
Superman 80週年紀念路跑開報 新竹11/18、高雄12/8登場
3
2015美國跑馬統計報告出爐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短暫的間歇訓練能燃脂嗎?

2016-06-03
知識庫 跑步 路跑 馬拉松 減脂

短暫的間歇訓練,也能提升「運動後」的燃脂率

以熱量消耗的速率來說,間歇訓練當然快得多。只是間歇訓練過程中主要的燃料是醣類,所以燃脂率相對較低。從前一節我們已經知道「最大燃脂強度區間」不會在散步或超慢跑的低強度,也不會在百米衝刺的高強度,而是落在中強度。但坊間有許多強調短時間的高強度間歇就可以減肥的書,像是「1 天4 分鐘!持續燃脂12 小時!」難道他們說錯了嗎?
 
這類書大都聚焦在同一個需求:「花很少的時間就能減很多肥(脂肪)」,而且這種短時間的運動都是高強度運動。這種說法對想要減肥的人來說,的確很有吸引力,因為把時間當作成本的話,這種減肥方式的CP 值,聽起來比很花時間的LSD 式慢跑高多了。
 
但其實這種說法並不純粹是噱頭,也是有學術根據的。根據來源是EPOC,這個字在台灣學術界的譯名是「運動後過耗氧量」。
 
運動前安靜坐在椅子上時,身體的耗氧量很低,經過幾分鐘激烈的高強度間歇訓練後,再度坐回椅子上,雖然一樣是安靜坐著,但此時的身體會比訓練前需要更多的氧氣,這多出來的氧氣就是EPOC,而且更好的是,這些氧氣大都用來代謝脂肪。
 
簡單地說,就是練跑後身體的引擎還會繼續待轉一陣子,而且不是像熄火的汽車引擎,只是在散熱而已,它還會繼續動用身體裡的能量。在靜止狀態下仍持續待轉的引擎主要以脂肪為燃料,所以稱為「靜態燃脂」,而那些強調「花很少的時間做高強度間歇就能減很多肥」的書,主要就在教人怎麼練才能達到「靜態燃脂」的最大化。
 
某些體適能教練會在網路上批評像《1 天4 分鐘!持續燃脂12 小時!》、《間歇訓練:1 天6 分鐘,燃脂72 小時》這樣的書名太過聳動,感覺燃脂的CP 值更高。不可否認,這樣的書名比較吸睛,有助銷售,從生理學來解釋,這些書所下的標題並沒有錯。我們的確只要用高強度間歇練個幾分鐘就會持續燃脂12 小時,72 小時也沒有問題。因為就算不運動,身體的基礎代謝本來就會燃燒脂肪,而且訓練強度愈高,事後的EPOC 現象就會愈明顯。
 
像Tabata 或30~200 公尺的高強度短程間歇,的確可以達到兩種效應:其一,訓練過後靜止狀態下的燃脂率會比沒有訓練的人來得高;其二,若把時間當作成本,脂肪燃燒的克數當作效益。高強度間歇訓練的「報酬率」,會比低強度的長距離訓練來得高,意思是相較於慢跑,它所費的時間較短。只是這種訓練方式不太會改變體質,使身體裡的脂肪酵素濃度增加,所以肥肉去得快,回來也很快。

燃脂體質,要從超慢跑開始練起

這兩種減肥方式並無對錯之分,就像投資一樣:報酬率愈高,風險也愈高。高強度訓練若無有氧體能與好的肌力做基礎,很容易受傷,而且也不容易持久,因為無法享受到運動的樂趣,變成只是為了消脂而訓練,才4~6 分鐘,腦內啡都還沒分泌出來就結束了,許多運動的美好滋味是在30 分鐘以上才會顯現的。
 
更重要的是,這種高強度間歇的訓練方式只是像特效藥,若想要大幅提升燃脂率,還是要耐著性子進行低強度長跑才能根本性地改變體質。只有在乳酸閾值(強度3 區)以下練跑,才能最有效地刺激到肌肉裡的粒線體、微血管、燃脂酵素與紅肌,有刺激才會進步。
 
所以低強度LSD 式的訓練跟高強度間歇訓練5 ,兩者在燃脂上的差別主要在於時間與效應,前者主要的燃脂時間是在訓練中,後者則在訓練後;以效應來說後者就像特效藥,但復胖率很高,因為它並沒有從本質上提升燃脂酵素,原本燃脂率就不高的人,一停止不練,肥肉很快就會長回來。

熱身跑與緩和跑的重要性

圖表8 . 5 說明了運動前,身體的攝氧量很低,剛開始訓練時因為身體忽然動起來,還不習慣,所以會形成暫時性的「缺氧」。這也是為什麼我們在剛開始練習時會覺得特別痛苦,過了一陣子「熱開」後,反而覺得舒服。熱身的重要性,由此可見。尤其在重要比賽時,先把身體熱開,可以避開起跑前幾分鐘的「缺氧」現象。
 
我們也都有過類似的經驗:運動結束後,呼吸與心跳還要花上一段時間才能逐漸恢復,就算呼吸恢復平靜,心率也降下來了,身體的攝氧量並不會立即降到訓練前的狀態。運動後這些相較安靜的基礎值所額外消耗的氧氣量,在運動科學界就稱為運動後過耗氧量(EPOC,圖表8 . 5中的綠色區塊)。

理所當然地,訓練強度愈高,時數愈長,休息愈短,EPOC 愈高。這對想減肥的人來說當然是好事,但對想要藉由規律訓練來變強的耐力運動員來說,EPOC 愈少(圖表8 . 5 中的綠色面積愈小)代表恢復愈快。恢復的速度對多日賽超馬跑者或環法自行車手來說,可是決定勝負的關鍵,所以他們要了解的重要課題是「如何減少賽後的EPOC」。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要收操,對跑者來說,在練完主課表後最好不要立即休息,要再進行緩和跑。研究顯示,在高強度間歇訓練結束後進行慢跑,EPOC會比直接休息來得低,意思就是緩和跑的確會幫助恢復,使你明天還能保持一定的訓練品質。

【注】5 這裡所提的高強度間歇是指跑步200 或400 公尺,以及Tabata 這一類的間歇訓練,並不是指肌力訓練。這一類高強度間歇因為沒負重所以不太容易增加肌肉量。但如果是進行會形成肌肥大的肌力訓練,因為肌肉量變多了,燃脂率也會跟著提高。這就像提高燃脂率的兩個門派,一個是LSD 派,另一個則是肌肉派,雖然門派的進路不同,但都能達到相同的效果。

書籍資訊
◎圖文摘自徐國峰、莊茗傑新書《跑者都該懂的跑步關鍵數據》——當你深刻認識、掌握自己的身體密碼,便能更安全地打造更強的自己。
書籍資訊 請點此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Superman 80週年紀念路跑開報 新竹11/18、高雄12/8登場

2018-09-05
賽事路跑跑步話題

常見路跑賽事中跑者們愛變裝成超人等DC超級英雄系列裝扮,現在不用特別去訂製路跑裝,參加Superman 80週年紀念路跑,就可得到超人系列紀念潮T和相關贈品,連完賽獎牌都是Superman的「S」盾牌形標誌!路跑活動分別於2018年11月18日在新竹、12月8日在高雄舉行,並同步於9月1日開放報名。

Superman 80週年紀念路跑開報 新竹11/18、高雄12/8登場

路泰運動行銷公司與DC娛樂公司及華納兄弟消費品部(Warner Bros. Consumer Products)合作,宣布Superman 80週年慶祝活動將於今年11、12月,在台灣新竹和高雄分別舉行Superman 80週年紀念路跑。活動主旨是賦予所有的超級英雄能量,在這5公里短程路跑爆發自己潛在的力量,邀請全家大小各年齡層的粉絲一起歡慶DC超級英雄Superman 80週年。

Superman 80週年紀念路跑將超人漫畫故事元素結合路跑賽,會場則分別是兩縣市指標性的新竹縣體育場及高雄國家體育館。新竹場於2018年11月18開跑,沿路行經新瓦屋客家文化保存區等幾個著名景點;高雄場12月8日登場,賽道經過蓮池潭、孔子廟等許多著名旅遊勝地,相當適合全家大小一起來fun run。

新竹場

高雄場

完成報名的參賽者,都將在賽前收到專屬Superman 80週年紀念贈品,獨家贈品價值超過NT$3,200,包括經典潮T、S標誌運動毛巾、飛行披風、造型束口袋、紀念貼紙,參賽號碼布和專屬80週年紀念手冊;活動當天完賽者,另可獲得S盾牌標誌完賽獎牌。(最新消息及詳情請至活動官方網站查詢。)

參賽紀念贈品以及完賽獎牌

2018 SUPERMAN 80週年紀念路跑
活動時間   新竹場:2018年11月18日(日)AM6:20/高雄場:2018年12月8日(六)AM6:20
活動地點   新竹場:新竹縣體育場
/高雄場:高雄國家體育館
活動組別   SUPERMAN一組5KM/SUPERMAN二組5KM
報名時間   新竹場:即日起至
2018年10月12日17:00/高雄場:即日起至2018年10月19日17:00
報名價錢    SUPERMAN一組:NT$1,280/SUPERMAN二組:NT$690

主辦單位   路泰運動行銷有限公司

報名詳情請洽伊貝特報名網新竹場、高雄場

 

資料來源/路泰運動行銷
責任編輯/Dama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2015美國跑馬統計報告出爐

2016-05-27
賽事馬拉松六大馬跑步話題

美國慢跑協會Running USA即將推出2015年度慢跑比賽統計報告,一如預期,所有的數字都大幅飛升。

該報告指出,2014年共有550,637人次在美國完成馬拉松比賽,這是個歷史新高,與2013年相較增加了11,000多人次。當然,前兩年的數據略少,2012年的487,000人次,是由於紐約市馬拉松賽的取消;2013年則是因為波士頓馬拉松賽的恐怖爆炸事件後停辦一年。

在這550,637人次中顯示了:

十年來男女比例大致底定:男性選手為57%、女性為43%。

馬拉松完賽選手的平均年齡為38歲(其中女性為36歲、男性為40歲)。總體而言,49%的選手都是20-39歲以下,48%是40歲以上。

擁有最多選手的單場比賽是紐約市馬拉松賽,這場也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馬拉松賽,2014年一共有50,386名選手參加。
不意外的是,由於參賽人數的增加,總體完賽時間略有延長。平均完賽時間為:女性4時44分19秒,而男性則是4時19分27秒。這是2005年以來最慢的平均完賽時間。

美國慢跑協會也針對在美國舉辦的個別馬拉松,收集到一些選手的有趣數據:

不意外的,單場比賽平均完賽時間最快的,由波士頓馬拉松以3時52分09秒奪冠,因為它本來就有很高的參賽門檻。第二名也是在波士頓舉辦的Baystate馬拉松(3時53分05秒),第三名則是賓州的Via馬拉松(3時54分42秒)。

洛杉磯馬拉松擁有最多的少年完賽者:2014有3,795位。

檀香山馬拉松則擁有最多的60歲以上完賽者(3,326人)。

芝加哥馬拉松以9,738人獲得最多20-29歲完賽者頭銜。

而在30-39歲,40-49歲和50-59歲三組人數,紐約市馬拉松完勝其他比賽。

最多女性參賽的馬拉松賽呢?在紐約舉辦的Wineglass Marathon(60%)。

最多男性呢?新墨西哥州舉辦的Bataan Memorial Death March有7成是男性選手。

有興趣的朋友可以以美金159元(非會員)的代價下載完整報告來研究: http://www.runningusa.org/2015-national-runner-survey

2015美國跑馬統計報告出爐 ©heavy.com
分享文章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ABOUT
Copyright © 2025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